正在阅读:

财界观察 | 天目药业“摘帽”,青岛国资八年长跑终迎曙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财界观察 | 天目药业“摘帽”,青岛国资八年长跑终迎曙光

崂山国资的深度运作,在资本市场激起层层涟漪。

5月20日,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证券简称在交易系统里悄然隐去了“ST”标识。这个曾创下“杭州第一股”历史的上市公司,在经历四次实控人更迭、十年主业亏损的至暗时刻后,终于迎来新生。这场跨越八年的资本救赎背后,是青岛崂山国资以超11亿元的持续投入。

图片来源:巨潮资讯

从财务投资到深度介入

时针拨回2017年,崂山国资旗下汇隆华泽首次现身天目药业股东名单时,外界普遍将其视为一次普通的财务投资。彼时A股正值价值投资热潮,这家拥有60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企业,尽管深陷控制权争夺漩涡,但手握铁皮石斛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稀缺资质,仍吸引着各路资本的关注。

但这场投资很快显露出不同寻常的节奏,通过四次举牌闪电战,汇隆华泽在三个月内豪掷8亿元拿下20%股权,即便面对公司股价从30元高位腰斩至15元,仍持续加仓至22.01%。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3年,当永新华瑞等股东深陷债务泥潭,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两年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企业濒临退市边缘时,崂山国资选择全面接盘。通过定向增发、协议转让组合拳,崂山国资以每股7.62元的定增价承接972万股,并通过关联方以9.22元市价受让1504.59万股,最终以29.99%持股比例拿下控制权。

获得控制权仅是第一步,如何盘活这个“中药老字号”是真正考验。崂山国资入主后多措并举,勾勒出地方国资改革的新思路。

通过大股东无偿豁免9000万元债务、银行授信置换高息负债,崂山国资成功将企业净资产由负转正,资产结构显著优化。更关键的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算——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审计,通过专项审计厘清历史遗留的违规担保和资金占用问题,重点解决两起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推动13项内控制度修订,从根本上切断实控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通道。

其次是产能与渠道的双向激活,在黄山生产基地投入1亿元实施技改,将口服液产能提升至6000万支/年;在青岛搭建北方营销中心,借力青食集团、华东葡萄酒等本土企业渠道资源。

图片来源:摄图网

资本市场的双向奔赴

崂山国资入主后,天目药业在去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17亿元,同比增长78.44%;归母净利润1524.58万元,2023年为亏损3827.51万元。

今年一季度,天目药业继续保持业绩增长,一季度营业达到了收入5229.35万元,同比增长88.55%;归母净利润为509.43万元,同比增长152.40%。

自2024年6月启动“摘帽”程序以来,股价从4.8元低点最高触及14.99元,创五年新高。按当前13元股价计算,汇隆华泽持股市值约4.7亿元,虽较11亿投入仍有差距,但资本市场的信心修复已然显现。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区域经济协同,作为崂山国资首个跨省控股的上市平台,天目药业正成为胶东经济圈与长三角产业联动的纽带。

“摘帽”固然可喜,但天目药业的复兴之路仍布满荆棘。财务报表显示,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78.44%至2.17亿元,其中青岛区域贡献度显著提升,保健品业务收入占比达17.28%。这种短期内依赖股东资源的增长模式,虽能解燃眉之急,却难言可持续发展。公司核心产品铁皮枫斗颗粒2024年销售额达4086.74万元,同比增长529.76%,较10亿级大品种仍有较大差距。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天目药业的涅槃折射出地方国资发展的范式转变。从早期的“救火队员”角色,进化到如今的产业赋能者,崂山国资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从财务投资者到战略运营者的蜕变。资本市场不再简单将“国资入主”等同于题材炒作,而是视作价值重估的起点,或许这才是天目药业案例带给市场最深的启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财界观察 | 天目药业“摘帽”,青岛国资八年长跑终迎曙光

崂山国资的深度运作,在资本市场激起层层涟漪。

5月20日,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证券简称在交易系统里悄然隐去了“ST”标识。这个曾创下“杭州第一股”历史的上市公司,在经历四次实控人更迭、十年主业亏损的至暗时刻后,终于迎来新生。这场跨越八年的资本救赎背后,是青岛崂山国资以超11亿元的持续投入。

图片来源:巨潮资讯

从财务投资到深度介入

时针拨回2017年,崂山国资旗下汇隆华泽首次现身天目药业股东名单时,外界普遍将其视为一次普通的财务投资。彼时A股正值价值投资热潮,这家拥有60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企业,尽管深陷控制权争夺漩涡,但手握铁皮石斛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稀缺资质,仍吸引着各路资本的关注。

但这场投资很快显露出不同寻常的节奏,通过四次举牌闪电战,汇隆华泽在三个月内豪掷8亿元拿下20%股权,即便面对公司股价从30元高位腰斩至15元,仍持续加仓至22.01%。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3年,当永新华瑞等股东深陷债务泥潭,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两年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企业濒临退市边缘时,崂山国资选择全面接盘。通过定向增发、协议转让组合拳,崂山国资以每股7.62元的定增价承接972万股,并通过关联方以9.22元市价受让1504.59万股,最终以29.99%持股比例拿下控制权。

获得控制权仅是第一步,如何盘活这个“中药老字号”是真正考验。崂山国资入主后多措并举,勾勒出地方国资改革的新思路。

通过大股东无偿豁免9000万元债务、银行授信置换高息负债,崂山国资成功将企业净资产由负转正,资产结构显著优化。更关键的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算——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审计,通过专项审计厘清历史遗留的违规担保和资金占用问题,重点解决两起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推动13项内控制度修订,从根本上切断实控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通道。

其次是产能与渠道的双向激活,在黄山生产基地投入1亿元实施技改,将口服液产能提升至6000万支/年;在青岛搭建北方营销中心,借力青食集团、华东葡萄酒等本土企业渠道资源。

图片来源:摄图网

资本市场的双向奔赴

崂山国资入主后,天目药业在去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17亿元,同比增长78.44%;归母净利润1524.58万元,2023年为亏损3827.51万元。

今年一季度,天目药业继续保持业绩增长,一季度营业达到了收入5229.35万元,同比增长88.55%;归母净利润为509.43万元,同比增长152.40%。

自2024年6月启动“摘帽”程序以来,股价从4.8元低点最高触及14.99元,创五年新高。按当前13元股价计算,汇隆华泽持股市值约4.7亿元,虽较11亿投入仍有差距,但资本市场的信心修复已然显现。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区域经济协同,作为崂山国资首个跨省控股的上市平台,天目药业正成为胶东经济圈与长三角产业联动的纽带。

“摘帽”固然可喜,但天目药业的复兴之路仍布满荆棘。财务报表显示,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78.44%至2.17亿元,其中青岛区域贡献度显著提升,保健品业务收入占比达17.28%。这种短期内依赖股东资源的增长模式,虽能解燃眉之急,却难言可持续发展。公司核心产品铁皮枫斗颗粒2024年销售额达4086.74万元,同比增长529.76%,较10亿级大品种仍有较大差距。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天目药业的涅槃折射出地方国资发展的范式转变。从早期的“救火队员”角色,进化到如今的产业赋能者,崂山国资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从财务投资者到战略运营者的蜕变。资本市场不再简单将“国资入主”等同于题材炒作,而是视作价值重估的起点,或许这才是天目药业案例带给市场最深的启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