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明一
对于山东人而言,整个5月可以明显感受到齐鲁大地与港澳的密切联系。
5月7日,澳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澳门青少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培训基地在威海刘公岛揭牌。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澳门首次在内地设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培训基地。
随后,5月20日,2025港澳山东周开幕式在香港举行。香江潮涌连海岱,齐鲁港澳共启航!这场盛会,承载着山东深化港澳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这个5月,历史的回响为人们勾勒出了鲁港澳三地血脉相连的不解之缘。

历史铭记,“七子”的过往与新生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每当《七子之歌-澳门》的旋律响起,一段过往,难以忘记。事实上,威海卫、香港与澳门,同属“七子”。
闻一多先生笔下的“七子”,是近代中国被列强割占的七块土地的象征,它们各自承载着民族罹难的记忆。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被英国占领;1887年,澳门被葡萄牙通过《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强占;1898年,威海卫则因《中英租威海卫专条》沦为英国租借地。
彼时,威海卫与港澳虽相隔数千里,却在殖民阴影下承受着相似的命运。
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后,港英政府为稳定殖民统治,从威海卫招募大量警察,这些被称作“威海卫警察”的山东汉子,以其忠诚与勇猛,逐渐成为香港警队的中坚力量。他们中的许多人扎根香港,其后代至今仍服务于香港警队,成为鲁港血脉相连的见证。
据威海市台港澳办网站显示,2023年秋,在香港威海卫警察抵港从警100周年时,由香港威海同乡会组织的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一行60人回乡省亲,受到了山东、威海省市两级领导的亲切会见。
如今,当澳门青少年在刘公岛的历史遗迹中感受甲午风云,历史记忆正转化为生动的教育素材。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结,不仅让年轻一代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的厚重内涵,更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为港澳与内地的国家安全教育协同创新提供了范本。
正如澳门学生戴宇腾所言:“刘公岛之行让我们澳门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场景的冲击,加深了爱国热情。即使身处和平时期,仍要养成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不忘国家历史。”
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正是“七子”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

从经贸合作到文化共鸣的双向奔赴
当澳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刘公岛揭牌,当“七子之歌”跨越时空,一段关于家国情怀、历史记忆与未来合作的叙事,正在齐鲁大地与港澳之间徐徐展开。
根据最新数据,山东在营香港投资企业6335家,实际使用港资951.5亿美元,占比为65.2%,在来山东投资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一位。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山东对香港、澳门实现进出口285.3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对香港实现进出口284.5亿元,增长2.7%。
如今,连续多年举办的港澳山东周,已成为山东对接港澳资源、展示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2025港澳山东周开幕式暨鲁港合作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当天,山东省政府与香港贸发局签署鲁港经贸合作备忘录,27个重点合作项目签约。
今年活动期间,山东还将发布100个山东省重点对外推介项目,涉及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现代农业、医养文旅、高端化工、基础设施及现代物流、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推动与港澳加深互利合作,展现出鲁港澳三地产业互补的巨大潜力。

但港澳山东周的意义远不止于经贸合作。据中国新闻网显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港澳山东周开幕式暨鲁港合作高质量发展推介会的视频致辞中提到,“山东和香港相隔千里,但人文交流频繁、经贸关系密切。”山东省委副书记王宇燕在致辞中表示,山东愿与香港持续深化交流互鉴,全面加强产业投资、市场开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奋力开创鲁港合作共赢新局面。
在文化层面,“好客山东·见识齐鲁”——鲁港教育文旅推介洽谈会,让港澳同胞领略齐风鲁韵的独特魅力;在科技创新层面,鲁港科技合作大会推动着数据、算力与行业大模型的深度融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鲁港澳合作正经历着“三重跃迁”:从地理联结到情感共鸣,从产业协同到创新共生,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
更为深远的是,这种合作正在重塑区域发展的生态格局。当山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目标,当港澳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鲁港澳三地已不再是简单的“对口合作”,而是共同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从刘公岛的甲午硝烟到维多利亚港的经贸盛会,从“七子之歌”的悲怆到青年创业者的欢笑,鲁港澳三地的故事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当历史记忆转化为前行动力,当合作机制不断突破创新,这场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下新的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