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都山东肥城,一座花一样的城市。鲜花盛开的五月,肥城全域文旅盛景袭来:从“梦幻桃花源”揭开神秘面纱,到“桃源胜境”桃文化主题玻璃漂流,再到五埠岭伙大门游艺美食街、泰山·桃花源景区《快乐向前冲》等“N”种文旅产品频频出圈。近年来,肥城主动融入泰安市文旅大局,以“泰山+”大战略为引领,统筹推进景区全域合作、产品全域优化、线路全域串联,推动文旅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融合”加速迈进,让游客在深度体验中感受“中国桃都君子之邑”的城市魅力。今年1至4月份,肥城累计接待游客1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25.5%。

文化传承之“劲风”——
“点线面”联动让千年文脉“活”起来
历史底蕴深厚,特色就是品牌。近年来,肥城深度挖掘独有的桃文化、君子文化、商圣文化等资源优势,发挥市属国企主体作用,联合知名企业和专业团队,以“点线面”三维联动,将散落的文化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构建起全域文旅发展新生态。

“点”上突破。5月16日“梦幻桃花源”盛大开园。园内店家的吆喝声、舞台的乐声、角色扮演演员与游客热情互动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作为全国首个“街区+游乐园+剧场”4.0版综合体,“梦幻桃花源”以“君子之邑”文化与《桃花源记》为内核,构建“夜商街+游乐场+沉浸式剧场”三大业态,实现开园即出圈。

肥城的另一标杆项目“十里桃花·桃源胜境”,整合运营逾20年的刘台桃花源景区与鱼山古村落非遗资源,打造全国首个“桃花IP”山岳主题景区。通过串联赏花、非遗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形成春赏花、夏戏水、秋品桃、冬赏雪的“四季可游”生态圈。
“线”上串联。肥城以“线”带“点”优化全域动线,策划推出“桃源雅韵”“古村寻幽”“红色薪火”等6条主题精品线路。每条线路有机串联核心景区与特色节点,同时融入市民中心、陶山“318”自驾公路、汶河金沙滩等网红打卡点,与传统景区融合设计,实现“串珠成链、以线带面”的全域联动效应,让游客在一条线路中尽览肥城多元文旅魅力。
“点”的突破与“线”的串联,让肥城全域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目前,肥城有2家4A级旅游景区双星辉映,16家3A级旅游景区串珠成链,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领航,14个省级景区化村庄星罗棋布,一幅“城在景中、景在村中、人在画中”的全域旅游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模式创新之“新风”——
“三新”破局传统与潮流“双向奔赴”

夜幕降临,五埠岭伙大门景区万盏华灯勾勒出石墙黛瓦的轮廓,爱情驿站的星空隧道与荷花池的水幕投影相映成趣,状元胡同里身着古装的游客正在体验“乡试—会试—殿试”的科举闯关游戏。
“景区积极探索‘白+黑’旅游模式,植入夜间灯光秀、星空夜市、篝火音乐节等业态,打造全天候、多层次的文旅盛宴,点亮泰安首个‘不夜村’。”五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同军介绍,在2025年央视跨年晚会上,五埠岭伙大门景区以《盛世欢歌庆丰年》节目惊艳全国。
新场景破界,重构沉浸式文旅生态。近年来,肥城不断深化业态创新,聚力发展夜娱夜购、低空旅游、虚拟现实等新场景,增强游客沉浸感、参与感,以“传统底蕴+时尚表达”,彰显千年桃都青春活力。肥城市民中心引入裸眼3D、AR技术建成元宇宙体验馆,位列全省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榜首,成为年轻群体打卡热点。
新模式破圈,催生“文旅+N”生态。肥城不断推动“文旅+艺术”“文旅+体育”等跨界融合,打造现象级引流IP。“梦幻桃花源”创新行进式演艺模式,上演歌舞秀、花车巡游,年可吸引游客400万人次。体育赛事成引流“强磁场”。肥城连续举办3届“汶水之阳”马拉松,串联网红景点;与山东卫视共同打造《快乐向前冲》·泰山桃花源赛道,1.2万余名选手踊跃参赛,带动25万名游客“跟着赛事来旅行”。
新文创破局,国潮赋能激活文化IP价值。在肥城,非遗不再是玻璃柜里的展品,而是可触摸、可带走的文化温度:桃木雕刻、聂氏铜艺从匠人工坊走向“肥城有礼”专卖店,游客手中的桃木剑不仅是商品,更是千年技艺的传承载体;“桃桃”“花花”吉祥物化身潮玩盲盒,在星空夜市与文创市集频繁“出圈”,文化IP正以“创意研发+场景消费”的模式,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年轻潮流。
服务浸润之“暖风”——
用“触点温情”编织文旅留客新体验

中午时分,中央桃行餐厅里一道“桃木炒鸡”香气四溢。金黄的鸡肉浸润着桃木的熏香,佐以肥城桃酿制的果酒……“肉质鲜嫩多汁,还带着淡淡的果木香气,太特别了。”游客陈先生品尝后感叹道。
肥城深耕“桃乡特色”,将桃文化融入烟火日常,打造“肥桃宴”“四大件”等特色餐饮品牌,74种“肥城好品”串联起“桃香四季”。从星级酒店的精致摆盘到街头巷尾的市井小吃,“桃元素”渗透每一味舌尖体验,让游客“吃一口就记住肥城”,让桃乡味道成为记忆锚点。
暮色四合,鱼山古村“桃仙居”民宿的灯笼亮起。民宿主人为客人冲泡君子茶,石桌上摆放着刚采摘的新鲜桃子。肥城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为抓手,于细节中勾勒“留客密码”,让“君子之邑”成为既能引得来、留得住游客,又能让游客玩得好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肥城构建全维度住宿生态,推动高品质酒店、经济型酒店、新型民宿等住宿业态协调发展。既有四星级酒店的高端雅致,也有古村民宿的乡土温情。石屋听雨、果园采摘、非遗手作等体验,让住宿从“歇脚处”变为“目的地”。从市区到农村的梯度布局,满足了不同客群对“桃乡夜泊”的想象。
一部手机游肥城,数字服务触手可及。在肥城,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陪伴。文旅数字平台整合19家景区、900余家商户,“景区全景小程序”集导览、购票、订餐于一体。无论是查询民宿预订、追踪景区人流,还是预约非遗体验课,游客只需指尖轻点,即可解锁“私人定制”的旅程。这种“被技术温柔托举”的体验,让古老桃都与现代生活达成奇妙共鸣。
同时,围绕“快进慢游”目标,肥城构建立体化服务网络,开通9条旅游专线,新修85.7公里旅游公路,建成18处智慧停车场……车轮编织的不仅是风景,更是“无缝衔接”的便捷。
留客的关键,是让游客在每个触点都感受到“被重视”。从山水胜境到人文体验,从业态创新到“软环境”升级,肥城正以系统化思维重塑文旅发展逻辑,正如游客所感慨:“来肥城,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离开肥城,是一次念念不忘的告别。”
登高望远,奋力争先。肥城全域文旅,让“诗”与“远方”在这片锐志勃发、激情澎湃的土地上完美交融。“我们将全力支持重点文旅项目创建,狠抓全域统筹联动,持续优化服务品质,加快推动文旅融合提质增效,为泰安文旅二次创业贡献更大力量。”肥城市委书记张莉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