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 | 一个文件一场会,属于“鲁版”微短剧的时代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 | 一个文件一场会,属于“鲁版”微短剧的时代来了

这场始于方寸屏幕的文化突围,终将汇成数字时代山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文 | 陈明一

近期频频发力微短剧产业,山东有什么打算?

5月20日,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公布了首批山东省微短剧摄制基地名单,青岛崂山区凤鸣微短剧产业基地等九家单位入选;

5月2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即将于5月27日至29日在烟台举办的第四届山东网络视听大会相关情况。

当网络视听行业快速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举办微短剧论坛、发布微短剧摄制地及微短剧取景地,以及启动山东省“微短剧+”创作计划,成为本次大会的重要内容。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为什么是微短剧?

时至今日,传统影视工业打造的“电视剧宇宙”,正在被微短剧的叙事闪电击穿。微短剧可以在两分钟内完成主角人设搭建、核心矛盾铺垫、戏剧情节设置。

这种叙事密度堪比文学领域的“极简主义”,每个镜头都承载着多重叙事功能。纷繁复杂的生活场,人们碎片化的日常正在催生新的叙事伦理,传统编剧的“上帝视角”已被彻底瓦解。

加之,影视产业门槛的大众化,牵出全民创作的奇观。这种“素人导演+智能工具”的生产模式,使得专业剧组与民间创作者的界限日渐模糊。微短剧将传统需要百万投资的绿幕特效,降维至个人工作室即可操作的水平。

最重要的是,微短剧正在重塑大众的知识图谱,“微短剧+千行百业”,虚拟与现实的双向渗透愈演愈烈,这种“跨次元共创”模糊了作品与行业的边界,构建出全新的文化生产生态。小巧玲珑、“物美价廉”的微短剧,几乎可以匹配各个行业,成为行业叙事发声的新媒介。

而当微短剧对受众注意力的牵引已经达到新的境界,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经常观看微短剧用户占比达39.9%,且31.9%的用户曾为微短剧内容付费。

如此,微短剧的潜力正在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作为文化大省的山东,必然要“走在前”,率先垂范。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期待“鲁版”微短剧热潮

去年以来,国家推出多项政策对短剧产业进行监管和规范,推动短剧的品质化。

2024年6月1日起,国家对微短剧实施了分类分层审核管理,其中,投资额度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平台管理,且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同年8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意见(试行)》,强调“要推动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在电视大屏播出”。

可以说,这一系列组合拳,使得微短剧的创作者更加注重品质化,也规范着行业秩序和版权保护,让整个微短剧行业的水准有了保障。

今年,山东印发了《山东省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同时联合17家省直部门印发《山东省推动“微短剧+”创作计划工作方案》,积极引导微短剧创作提升。

目前,山东正在实施微短剧精品创作工程,策划每年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微短剧。加强重点题材规划引导,山东将建立各类重大主题微短剧剧本项目库,建立完善跟踪指导机制,对重点作品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指导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通过实施“微短剧+”系列创作计划,推出了“微短剧+文旅”“微短剧+科技”“微短剧+教育”“微短剧+医疗”等跨界融合模式,并联合启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等创作,以推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

在山东,单部微短剧最多可获得100万资金奖励。这里不断健全完善保障奖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扩大奖励范围,鼓励各市、县(市、区)出台微短剧扶持奖励政策措施,对微短剧从业机构给予支持。

为了拓宽鲁版微短剧上线播出渠道,山东鼓励山东广电享TV、山东海看IPTV等平台开设微短剧剧场和视频点播专区。支持打造微短剧播出平台、小程序等,建立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微短剧传播矩阵。同时,也鼓励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开设微短剧剧场,推动大屏小屏相互赋能、长短视频相互协同。

此外,山东省网络视听版权交易中心已经设立微短剧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为微短剧机构和作品提供版权登记、保护、推广、交易等方面一站式服务,加大鲁版微短剧版权推广力度,推动鲁版微短剧版权交流交易与跨境合作。

图片来源:摄图网

微短剧产业基地大梦想

回到本次公布的九个微短剧摄制基地,涉及济南、青岛、潍坊、泰安、烟台、临沂、聊城等七个城市。

其中,青岛崂山区凤鸣微短剧产业基地于今年刚刚成立,但其凭借强大的创作实力与市场敏锐度,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连续推出了《代码英雄程序员的逆袭征途》与《崂山蒲松龄花仙奇缘记》两部微短剧。

值得一提的是,《代码英雄程序员的逆袭征途》在红果短剧平台上线仅两天,就强势登顶榜单。这部微短剧以新颖的AI题材、紧凑的剧情、精彩的特效以及贴近生活的情节设置,充分展现了微短剧这种新兴影视形式的独特魅力。

《崂山蒲松龄花仙奇缘记》作为一部“双时空叙事”微短剧,巧妙地将青岛崂山的自然风光与蒲松龄笔下的奇幻世界相结合,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盛宴。

更值得研究的是,两部微短剧的成功,不仅胜在精彩的剧情和制作,更在于其深度植入了青岛城市文化基因。

图片来源:短视频截图

据了解,青岛崂山区凤鸣微短剧基地凭借“一站式拍摄基地”,大大提高了微短剧的制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也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新型消费场景的催生奠定了基础。

从剧中展现的青岛特色建筑、民俗风情,到崂山的壮丽山海景观,都让观众对青岛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吸引着他们用脚步去丈量青岛的大街小巷,用镜头去记录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此时,“微短剧+文旅”或者“微短剧+千行百业”体现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不仅仅是青岛,山东十六地市皆是“天然影棚”。山东正在优化提升现有影视基地功能,提升摄制地配套服务能力水平,打造一批微短剧拍摄取景地。

根据发布会,在鼓励各地出台微短剧摄制地和拍摄取景地配套政策的同时,山东也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在微短剧策划创作、取景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的全链条应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企业、园区建设微短剧技术创新实验室,支持微短剧摄制地与研发、生产企业深度合作。

总之,微短剧作为一种新的文艺业态,爆款迭出,在推动文艺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策为笔、创新为墨,山东正在微短剧赛道上勾勒出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图景。当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视听语言深度交融,山东以影视工业的轻骑兵姿态,为文旅融合、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这场始于方寸屏幕的文化突围,终将汇成数字时代山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 | 一个文件一场会,属于“鲁版”微短剧的时代来了

这场始于方寸屏幕的文化突围,终将汇成数字时代山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文 | 陈明一

近期频频发力微短剧产业,山东有什么打算?

5月20日,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公布了首批山东省微短剧摄制基地名单,青岛崂山区凤鸣微短剧产业基地等九家单位入选;

5月2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即将于5月27日至29日在烟台举办的第四届山东网络视听大会相关情况。

当网络视听行业快速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举办微短剧论坛、发布微短剧摄制地及微短剧取景地,以及启动山东省“微短剧+”创作计划,成为本次大会的重要内容。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为什么是微短剧?

时至今日,传统影视工业打造的“电视剧宇宙”,正在被微短剧的叙事闪电击穿。微短剧可以在两分钟内完成主角人设搭建、核心矛盾铺垫、戏剧情节设置。

这种叙事密度堪比文学领域的“极简主义”,每个镜头都承载着多重叙事功能。纷繁复杂的生活场,人们碎片化的日常正在催生新的叙事伦理,传统编剧的“上帝视角”已被彻底瓦解。

加之,影视产业门槛的大众化,牵出全民创作的奇观。这种“素人导演+智能工具”的生产模式,使得专业剧组与民间创作者的界限日渐模糊。微短剧将传统需要百万投资的绿幕特效,降维至个人工作室即可操作的水平。

最重要的是,微短剧正在重塑大众的知识图谱,“微短剧+千行百业”,虚拟与现实的双向渗透愈演愈烈,这种“跨次元共创”模糊了作品与行业的边界,构建出全新的文化生产生态。小巧玲珑、“物美价廉”的微短剧,几乎可以匹配各个行业,成为行业叙事发声的新媒介。

而当微短剧对受众注意力的牵引已经达到新的境界,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经常观看微短剧用户占比达39.9%,且31.9%的用户曾为微短剧内容付费。

如此,微短剧的潜力正在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作为文化大省的山东,必然要“走在前”,率先垂范。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期待“鲁版”微短剧热潮

去年以来,国家推出多项政策对短剧产业进行监管和规范,推动短剧的品质化。

2024年6月1日起,国家对微短剧实施了分类分层审核管理,其中,投资额度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平台管理,且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同年8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意见(试行)》,强调“要推动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在电视大屏播出”。

可以说,这一系列组合拳,使得微短剧的创作者更加注重品质化,也规范着行业秩序和版权保护,让整个微短剧行业的水准有了保障。

今年,山东印发了《山东省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同时联合17家省直部门印发《山东省推动“微短剧+”创作计划工作方案》,积极引导微短剧创作提升。

目前,山东正在实施微短剧精品创作工程,策划每年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微短剧。加强重点题材规划引导,山东将建立各类重大主题微短剧剧本项目库,建立完善跟踪指导机制,对重点作品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指导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通过实施“微短剧+”系列创作计划,推出了“微短剧+文旅”“微短剧+科技”“微短剧+教育”“微短剧+医疗”等跨界融合模式,并联合启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等创作,以推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

在山东,单部微短剧最多可获得100万资金奖励。这里不断健全完善保障奖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扩大奖励范围,鼓励各市、县(市、区)出台微短剧扶持奖励政策措施,对微短剧从业机构给予支持。

为了拓宽鲁版微短剧上线播出渠道,山东鼓励山东广电享TV、山东海看IPTV等平台开设微短剧剧场和视频点播专区。支持打造微短剧播出平台、小程序等,建立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微短剧传播矩阵。同时,也鼓励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开设微短剧剧场,推动大屏小屏相互赋能、长短视频相互协同。

此外,山东省网络视听版权交易中心已经设立微短剧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为微短剧机构和作品提供版权登记、保护、推广、交易等方面一站式服务,加大鲁版微短剧版权推广力度,推动鲁版微短剧版权交流交易与跨境合作。

图片来源:摄图网

微短剧产业基地大梦想

回到本次公布的九个微短剧摄制基地,涉及济南、青岛、潍坊、泰安、烟台、临沂、聊城等七个城市。

其中,青岛崂山区凤鸣微短剧产业基地于今年刚刚成立,但其凭借强大的创作实力与市场敏锐度,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连续推出了《代码英雄程序员的逆袭征途》与《崂山蒲松龄花仙奇缘记》两部微短剧。

值得一提的是,《代码英雄程序员的逆袭征途》在红果短剧平台上线仅两天,就强势登顶榜单。这部微短剧以新颖的AI题材、紧凑的剧情、精彩的特效以及贴近生活的情节设置,充分展现了微短剧这种新兴影视形式的独特魅力。

《崂山蒲松龄花仙奇缘记》作为一部“双时空叙事”微短剧,巧妙地将青岛崂山的自然风光与蒲松龄笔下的奇幻世界相结合,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盛宴。

更值得研究的是,两部微短剧的成功,不仅胜在精彩的剧情和制作,更在于其深度植入了青岛城市文化基因。

图片来源:短视频截图

据了解,青岛崂山区凤鸣微短剧基地凭借“一站式拍摄基地”,大大提高了微短剧的制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也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新型消费场景的催生奠定了基础。

从剧中展现的青岛特色建筑、民俗风情,到崂山的壮丽山海景观,都让观众对青岛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吸引着他们用脚步去丈量青岛的大街小巷,用镜头去记录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此时,“微短剧+文旅”或者“微短剧+千行百业”体现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不仅仅是青岛,山东十六地市皆是“天然影棚”。山东正在优化提升现有影视基地功能,提升摄制地配套服务能力水平,打造一批微短剧拍摄取景地。

根据发布会,在鼓励各地出台微短剧摄制地和拍摄取景地配套政策的同时,山东也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在微短剧策划创作、取景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的全链条应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企业、园区建设微短剧技术创新实验室,支持微短剧摄制地与研发、生产企业深度合作。

总之,微短剧作为一种新的文艺业态,爆款迭出,在推动文艺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策为笔、创新为墨,山东正在微短剧赛道上勾勒出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图景。当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视听语言深度交融,山东以影视工业的轻骑兵姿态,为文旅融合、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这场始于方寸屏幕的文化突围,终将汇成数字时代山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