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哈工程助力国际首创“海卫”系统完成海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哈工程助力国际首创“海卫”系统完成海试

我国深水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传来重大突破。

文 |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赵一诺

日前,记者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悉,我国深水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传来重大突破。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深度参与的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装备“海卫”系统,日前在海南文昌海域顺利完成海试。这一国际首创的海洋科技装备成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智能化发展注入龙江智慧。

海试

作为该系统研发单位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智能海洋航行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李晔教授团队,完成了“领航者”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中继器研制及“海卫”系统总体监控系统的研发工作。该团队研发的“领航者”突破1500米作业水深极限,在3节强流环境下仍能保持10天超长续航,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团队进行“领航者”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下水前的检测工作

“我们攻克了多约束条件下的水下机器人总体设计难题。”项目核心成员张国成副教授介绍,团队经过五年持续攻关,针对控制、导航、能源等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大量实验测试验证,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具备自主识别跟踪能力的水下机器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构建的综合控制平台实现了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及中继器的智能协同作业,信息融合度和响应速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领航者”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与“守护者”无人船协同作业

这项国际首创的“无人船+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中继器+光通信”集成系统,彻底改变传统深水铺管作业模式。系统采用的“守护者”无人船作为水面基站,与“领航者”水下机器人形成立体监测网络,将海管着泥点识别正确率提升至95%,在保障“海上能源生命线”安全性的同时,使作业成本大幅降低。目前该技术已形成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多项关键部件通过严格耐压测试。

团队在“海卫”系统中央控制室进行远程控制

(图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哈工程助力国际首创“海卫”系统完成海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哈工程助力国际首创“海卫”系统完成海试

我国深水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传来重大突破。

文 |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赵一诺

日前,记者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悉,我国深水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传来重大突破。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深度参与的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装备“海卫”系统,日前在海南文昌海域顺利完成海试。这一国际首创的海洋科技装备成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智能化发展注入龙江智慧。

海试

作为该系统研发单位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智能海洋航行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李晔教授团队,完成了“领航者”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中继器研制及“海卫”系统总体监控系统的研发工作。该团队研发的“领航者”突破1500米作业水深极限,在3节强流环境下仍能保持10天超长续航,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团队进行“领航者”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下水前的检测工作

“我们攻克了多约束条件下的水下机器人总体设计难题。”项目核心成员张国成副教授介绍,团队经过五年持续攻关,针对控制、导航、能源等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大量实验测试验证,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具备自主识别跟踪能力的水下机器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构建的综合控制平台实现了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及中继器的智能协同作业,信息融合度和响应速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领航者”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与“守护者”无人船协同作业

这项国际首创的“无人船+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中继器+光通信”集成系统,彻底改变传统深水铺管作业模式。系统采用的“守护者”无人船作为水面基站,与“领航者”水下机器人形成立体监测网络,将海管着泥点识别正确率提升至95%,在保障“海上能源生命线”安全性的同时,使作业成本大幅降低。目前该技术已形成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多项关键部件通过严格耐压测试。

团队在“海卫”系统中央控制室进行远程控制

(图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哈工程助力国际首创“海卫”系统完成海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