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算力龙头合体,3000亿市值海光信息拟合并大股东中科曙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算力龙头合体,3000亿市值海光信息拟合并大股东中科曙光

这一重组计划,也是5月16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修订发布后,首单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交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5月25日晚,A股两家上市公司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同时发布公告,宣布正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根据公告,海光信息拟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同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受此消息影响,两家公司股票自今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截至5月23日A股收盘,海光信息股价报136.13元,市值达3164.12亿元;中科曙光则报收61.9元,市值905.72亿元。

对于此次吸收合并的原因,海光信息在公告中称,是为抢抓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机遇,做大做强主业。这一重组计划,也是5月16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修订发布后,首单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交易。修订后的办法明确了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锁定期要求,并建立简易审核程序,进一步释放吸收合并交易潜力,为两家公司的整合提供了政策助力。

成立于2014年的海光信息,是国产x86架构CPU和DCU(AI芯片)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主要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

财务数据显示,海光信息去年总资产达285.59亿元,营收91.62亿元,同比增长52.40%;归母净利润19.62亿元,同比增长52.87%;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37.61%,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科曙光早在2006年便创立,后在海光信息成立的2014年于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是中国服务器及算力基础设施龙头企业。其业务涵盖高端计算机(如机架式服务器、高密度服务器等)、存储产品、网络安全产品、云计算服务、数据中心等。

从资产规模来看,2024年,中科曙光这一数字为366.17亿元,仅为海光信息的近九分之一。其营收131.48亿元,虽同比下降8.40%,但归母净利润达19.11亿元,同比增长4.10% ,体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与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科曙光还是海光信息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96%。海光信息本由中科曙光联合天津海泰科技投资、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共同设立,中科曙光初期持股32.10%,为控股股东。2018年后,因引入成都国资及股权分散化操作,中科曙光持股比例降至目前的数字。

2022年海光信息科创板上市后,股权进一步稀释,进入 “无实际控制人” 状态,但中科曙光仍是其第一大股东。

二者在业务上关联紧密,2022年到2024年,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29.12亿元、24.74亿元和36.89亿元,占海光信息收入的较大比例。

无论是在体量、业务布局、技术或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合并或可产生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固有的国产算力格局产生一定影响。我国算力总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但仍存在算力资源供给紧张和不能有效利用的矛盾情况。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云服务行业专家蒋国文认为,如果两家企业合并成功,将构建起 “芯片+整机+算力服务” 的全链条能力。通过整合资金、人才和创新资源,还有望在高端芯片领域实现突破。

不过,本次重组尚需履行必要的内部决策程序,并需经有权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科曙光

2.8k
  • 重组新规后首单!海光信息拟换股吸并中科曙光,半导体产业ETF(159582)涨超1%
  • 芯片航母来了?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把握“科特估”行情,哪些指数相关度高?科创芯片50ETF(588750)份额创新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算力龙头合体,3000亿市值海光信息拟合并大股东中科曙光

这一重组计划,也是5月16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修订发布后,首单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交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5月25日晚,A股两家上市公司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同时发布公告,宣布正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根据公告,海光信息拟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同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受此消息影响,两家公司股票自今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截至5月23日A股收盘,海光信息股价报136.13元,市值达3164.12亿元;中科曙光则报收61.9元,市值905.72亿元。

对于此次吸收合并的原因,海光信息在公告中称,是为抢抓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机遇,做大做强主业。这一重组计划,也是5月16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修订发布后,首单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交易。修订后的办法明确了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锁定期要求,并建立简易审核程序,进一步释放吸收合并交易潜力,为两家公司的整合提供了政策助力。

成立于2014年的海光信息,是国产x86架构CPU和DCU(AI芯片)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主要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

财务数据显示,海光信息去年总资产达285.59亿元,营收91.62亿元,同比增长52.40%;归母净利润19.62亿元,同比增长52.87%;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37.61%,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科曙光早在2006年便创立,后在海光信息成立的2014年于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是中国服务器及算力基础设施龙头企业。其业务涵盖高端计算机(如机架式服务器、高密度服务器等)、存储产品、网络安全产品、云计算服务、数据中心等。

从资产规模来看,2024年,中科曙光这一数字为366.17亿元,仅为海光信息的近九分之一。其营收131.48亿元,虽同比下降8.40%,但归母净利润达19.11亿元,同比增长4.10% ,体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与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科曙光还是海光信息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96%。海光信息本由中科曙光联合天津海泰科技投资、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共同设立,中科曙光初期持股32.10%,为控股股东。2018年后,因引入成都国资及股权分散化操作,中科曙光持股比例降至目前的数字。

2022年海光信息科创板上市后,股权进一步稀释,进入 “无实际控制人” 状态,但中科曙光仍是其第一大股东。

二者在业务上关联紧密,2022年到2024年,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29.12亿元、24.74亿元和36.89亿元,占海光信息收入的较大比例。

无论是在体量、业务布局、技术或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合并或可产生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固有的国产算力格局产生一定影响。我国算力总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但仍存在算力资源供给紧张和不能有效利用的矛盾情况。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云服务行业专家蒋国文认为,如果两家企业合并成功,将构建起 “芯片+整机+算力服务” 的全链条能力。通过整合资金、人才和创新资源,还有望在高端芯片领域实现突破。

不过,本次重组尚需履行必要的内部决策程序,并需经有权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