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阳盛阴衰”来形容当前的中国羽毛球队,再适合不过。
4月30日,羽毛球亚锦赛刚刚落幕,主场作战的国羽包揽了男单和男双的冠亚军,混双桂冠同样收入囊中。但令人遗憾的是,传统强项女单和女双均无缘决赛,这是亚锦赛自2005年以来,国羽首次出现女单和女双均无人闯入决赛的尴尬局面。
仅仅一周前的中国大师赛,中国女单同样无人进入决赛,女单冠军成了日本选手内部之争。翻看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女单前五位被戴资颖、马林、辛杜、成池铉、山口茜所占据,中国队的孙瑜和何冰娇分列六七位,陈雨菲排名第12,因伤迟迟未能回归赛场的李雪芮降至第27,陈晓欣仅排在第40位。
回看过往,从1981至2011年的三十年间,中国羽毛球女单选手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中获得30个冠军。自2001年起,中国女单更是豪夺世锦赛八连冠,成为世界羽坛最强大的一支劲旅。面对如此情景,前世界冠军谢杏芳一度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质疑,“女单决赛是日本内战,中国的优势都跑哪去了?”
实际上,女单优势不再早有端倪。里约奥运周期期间,国羽连续三届世锦赛女单冠军旁落,除了李雪芮获得两次亚军之外,无人进入过四强。究其原因,当攻势打法逐渐占据主流之时,以王仪涵、王适娴和李雪芮为主的国羽女单仍多以拉吊为主。由此,世界女子羽坛群英并起的情况下,国羽在整个里约周期没有拿到一个女单世界冠军。
遗憾的是,打法落后的因素之外,女单的断层问题成为国羽面临更严重的困境。如今,王适娴和王仪涵已经离开国家队,李雪芮还在养伤康复阶段,无论是孙瑜还是何冰娇都没能够为国羽女单独挡一面。
断层问题的出现,并非源于国羽女单人才缺乏,而是教练层“吃老本”和忽视锻炼新人所造成。自张宁和谢杏芳等上一代女单选手退役后,从伦敦奥运到里约奥运周期,长达八年之久,国羽几乎沿用“二王一李”同一套主力阵容。没有梯度人才的补给,中国女单以往的人才厚度优势完全丧失。
从近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的成绩单看来,国羽女单的断层问题不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自2007年世青赛王琳夺得女子单打冠军以后,随后的八届世青赛上,中国女单没有拿到过一次冠军。仅仅是在2016年世青赛上,陈雨霏一度夺得女单冠军。

作为前国羽总教头,李永波及其一手提携的前女单主教练陈金受到外界诸多质疑,两人被认为是女单衰落的重要责任人。如今,随着李永波离开国羽,陈金亦交出帅印,被派去带领国家二队,而前世界冠军夏煊泽则成为国家队单打组的新任主教练。
面对女单的不利局面,夏煊泽在上任之初曾公开表示,自己将理清思路,根据男单、女单的不同特点,精心磨练打造队伍,“不论是男单还是女单,我相信我们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比如女单,我也认为人才济济,我将深入调研,找到突破点。”
五月下旬,苏迪曼杯混合团体赛将在澳大利亚举行,能否实现苏杯七连冠,这是新国羽今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众所周知,苏迪曼杯团体赛讲求五个单项的实力平衡,中国队的女单与女双两个项目很可能“拖后腿”,力争七连冠的路上无疑将困难重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