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8迎来大结局,但它的成功似乎不可复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8迎来大结局,但它的成功似乎不可复制

没有永远的赢家,摸清市场很重要。

4月28日晚,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迎来大结局,收视率一度破8,市场份额飙到21.25%,位列全国第一。《人民的名义》火到什么程度,这已不是单靠话题讨论量来衡量的了。

《人民的名义》自开播以来,围绕其投资的话题始终让人津津乐道,50家投资方没信心纷纷撤资,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公司坚持到最后赚的名利双收,如此爆款电视剧,到底谁才是最大的赢家?

导演用心做剧,捡漏者有信心

随着《人民的名义》热播,其当初寻找投资方的许多细节被媒体争相报道出来。据了解,当初感兴趣的投资方多达50家,有的都已经签订了协议,但最后还是因为担心风险和收益选择了退出。导演李路表示过“前后谈了几十家,谈完以后都说没问题,但最后都没投,有的已经签约都毁约了。一个个资方谈成,又一个个撤离,空欢喜持续了几个月,这真是非常大的折磨,一度都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有方向性错误。”风险成为多数投资方逃跑的原因,因为广电总局在2004年明令“涉案反腐剧不能登录电视台黄金档。”

随着《人民的名义》的收官,豆瓣评分8.5分,所有人都在议论着这部剧,俨然它已经成功跃为国民爆款剧的行列,无疑让很多撤资的投资者后悔不已,捡漏的5家投资方成了最后的赢家,分别是:天津嘉会文化、北京正和顺、上海利达影业、大盛国际和弘道影业等五家民营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5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第一次拍电视剧。暴娱此前独家采访大盛国际传媒CEO安晓芬女士,她表示最近投资的一部电视剧一定会成为现象级作品,这部电视剧就是《人民的名义》,没想到,还真的让她说对了。初次试水电视剧投资就名利双收,安晓芬认为“影视不分家,好的内容是有共性的。”

《人民的名义》成为爆款,主流投资者显然正在痛哭流涕,后悔不已。但暴娱君细细想来,《人民的名义》成为现象级电视剧,投资者们成为最大赢家,其大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填补了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空白。自2004年以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尤其是政治反腐电视剧就遭到了“冻结”,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在电视上看不到此类电视剧,虽然前有《湄公河大案》、《人民检察官》等剧播出,但是小打小闹蹭“政治热点”并未激起很大水花。另外这几年电视剧题材多是玄幻、仙侠剧,内容或狗血,或千篇一律,银屏上长期的小鲜肉霸屏,演员换来换去都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而且没有什么演技在线,观众看得时间长了难免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当《人民的名义》出现的时候,让观众眼前一亮,而且此剧也切中了当下社会正热议的反腐话题,可以说其成为爆款电视剧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反应了人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其次,高大上的导编团队和老戏骨的完美结合。导演李路作品虽然不多,但每一部都是精良佳作,编剧周梅森是知名的反腐作家,由这两位牵头组成的团队必然会使此剧有一定保障。外加出演的演员多为老戏骨,在一部剧中出现N个老戏骨共同飙演技也是此剧值得关注的一大热点。值得注意的是,该剧不仅有最高检影视中心这个后盾,也得到了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所以其能名利双收也是必然的。

最后,此剧能盈利也和演员的片酬有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这几年演员片酬占总投资的绝大部分,使得剧组不得不压缩拍摄成本,而在《人民的名义》中,演员片酬都是低于市场的友情价,自然预算颇多的此剧在制作方面下足了功夫。

没有永远的赢家,摸清市场很重要

《人民的名义》使投资方名利双收,让很多想要进军影视投资的跨界投资者们蠢蠢欲动,纷纷想要分一杯羹,可试水有风险,不是谁都能笑到最后。影视行业需要资本,但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毕竟影视行业的容量有限,电视台一年的播放量也就一万多集,多了就会束之高阁。

首先,对影视行业不了解,盲目投资损失惨重。

跨界资本因为第一次接触影视行业,对行业现状不了解,认为自己掌握着资金和各种资源,就有可能会变成盲目投资,隔行如隔山,对于跨界者或者初入影视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因为不了解行业现状或者行规,从创作到发行的全部流程都被别人掌控,在你对整个产业链都不了解,简单的和一些二三线从业者沟通后,就以为能够做出好项目,保证很高的收益,实则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这是具有很大风险的,很容易导致盲目投资,最后损失惨重。

其次,投资制作方,忽略影视生产链。

很多初入影视行业的投资者对影视行业不了解,认为只要投给了制作方,制作出精良的影视作品,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影视行业的生产链是一环扣一环,所以投资人一定要了解到影视项目投资的各个环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各个阶段应该是怎样去做的,大概哪些钱花在前期,哪些钱花在制作,哪些花在剪辑,哪些花在宣传、发行,怎么回收,回收周期是多少,把这些都弄明白了再去投资,尽可能多的降低风险度。

最后,跟风投资要不得。

目前,大IP炙手可热,很多投资方看到某类型的IP获利颇多,也想跟投某种类型,完全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饱和度,就比如《人民的名义》还在持续升温,各种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也正在制作中,投资者们更需要回归冷静,提高市场敏感度,蹭热点的同时也要搞清楚大IP项目真实的含金量。

作者:A-Min

引爆泛娱乐,发现新价值

暴娱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8迎来大结局,但它的成功似乎不可复制

没有永远的赢家,摸清市场很重要。

4月28日晚,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迎来大结局,收视率一度破8,市场份额飙到21.25%,位列全国第一。《人民的名义》火到什么程度,这已不是单靠话题讨论量来衡量的了。

《人民的名义》自开播以来,围绕其投资的话题始终让人津津乐道,50家投资方没信心纷纷撤资,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公司坚持到最后赚的名利双收,如此爆款电视剧,到底谁才是最大的赢家?

导演用心做剧,捡漏者有信心

随着《人民的名义》热播,其当初寻找投资方的许多细节被媒体争相报道出来。据了解,当初感兴趣的投资方多达50家,有的都已经签订了协议,但最后还是因为担心风险和收益选择了退出。导演李路表示过“前后谈了几十家,谈完以后都说没问题,但最后都没投,有的已经签约都毁约了。一个个资方谈成,又一个个撤离,空欢喜持续了几个月,这真是非常大的折磨,一度都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有方向性错误。”风险成为多数投资方逃跑的原因,因为广电总局在2004年明令“涉案反腐剧不能登录电视台黄金档。”

随着《人民的名义》的收官,豆瓣评分8.5分,所有人都在议论着这部剧,俨然它已经成功跃为国民爆款剧的行列,无疑让很多撤资的投资者后悔不已,捡漏的5家投资方成了最后的赢家,分别是:天津嘉会文化、北京正和顺、上海利达影业、大盛国际和弘道影业等五家民营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5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第一次拍电视剧。暴娱此前独家采访大盛国际传媒CEO安晓芬女士,她表示最近投资的一部电视剧一定会成为现象级作品,这部电视剧就是《人民的名义》,没想到,还真的让她说对了。初次试水电视剧投资就名利双收,安晓芬认为“影视不分家,好的内容是有共性的。”

《人民的名义》成为爆款,主流投资者显然正在痛哭流涕,后悔不已。但暴娱君细细想来,《人民的名义》成为现象级电视剧,投资者们成为最大赢家,其大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填补了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空白。自2004年以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尤其是政治反腐电视剧就遭到了“冻结”,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在电视上看不到此类电视剧,虽然前有《湄公河大案》、《人民检察官》等剧播出,但是小打小闹蹭“政治热点”并未激起很大水花。另外这几年电视剧题材多是玄幻、仙侠剧,内容或狗血,或千篇一律,银屏上长期的小鲜肉霸屏,演员换来换去都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而且没有什么演技在线,观众看得时间长了难免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当《人民的名义》出现的时候,让观众眼前一亮,而且此剧也切中了当下社会正热议的反腐话题,可以说其成为爆款电视剧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反应了人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其次,高大上的导编团队和老戏骨的完美结合。导演李路作品虽然不多,但每一部都是精良佳作,编剧周梅森是知名的反腐作家,由这两位牵头组成的团队必然会使此剧有一定保障。外加出演的演员多为老戏骨,在一部剧中出现N个老戏骨共同飙演技也是此剧值得关注的一大热点。值得注意的是,该剧不仅有最高检影视中心这个后盾,也得到了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所以其能名利双收也是必然的。

最后,此剧能盈利也和演员的片酬有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这几年演员片酬占总投资的绝大部分,使得剧组不得不压缩拍摄成本,而在《人民的名义》中,演员片酬都是低于市场的友情价,自然预算颇多的此剧在制作方面下足了功夫。

没有永远的赢家,摸清市场很重要

《人民的名义》使投资方名利双收,让很多想要进军影视投资的跨界投资者们蠢蠢欲动,纷纷想要分一杯羹,可试水有风险,不是谁都能笑到最后。影视行业需要资本,但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毕竟影视行业的容量有限,电视台一年的播放量也就一万多集,多了就会束之高阁。

首先,对影视行业不了解,盲目投资损失惨重。

跨界资本因为第一次接触影视行业,对行业现状不了解,认为自己掌握着资金和各种资源,就有可能会变成盲目投资,隔行如隔山,对于跨界者或者初入影视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因为不了解行业现状或者行规,从创作到发行的全部流程都被别人掌控,在你对整个产业链都不了解,简单的和一些二三线从业者沟通后,就以为能够做出好项目,保证很高的收益,实则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这是具有很大风险的,很容易导致盲目投资,最后损失惨重。

其次,投资制作方,忽略影视生产链。

很多初入影视行业的投资者对影视行业不了解,认为只要投给了制作方,制作出精良的影视作品,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影视行业的生产链是一环扣一环,所以投资人一定要了解到影视项目投资的各个环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各个阶段应该是怎样去做的,大概哪些钱花在前期,哪些钱花在制作,哪些花在剪辑,哪些花在宣传、发行,怎么回收,回收周期是多少,把这些都弄明白了再去投资,尽可能多的降低风险度。

最后,跟风投资要不得。

目前,大IP炙手可热,很多投资方看到某类型的IP获利颇多,也想跟投某种类型,完全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饱和度,就比如《人民的名义》还在持续升温,各种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也正在制作中,投资者们更需要回归冷静,提高市场敏感度,蹭热点的同时也要搞清楚大IP项目真实的含金量。

作者:A-Min

引爆泛娱乐,发现新价值

暴娱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