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娱乐总裁李捷:电影需要用创新赢回年轻观众的心

在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电影企业领军人物和知名电影人探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面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隐忧,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祉希指出,尽管中国银幕数量全球领先,但优质内容供给不足。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认为,我们现在生产的一些电影和其他娱乐形式相比没有竞争力,那就应该通过提高影片的竞争力和必看性去吸引观众。大麦娱乐总裁李捷同样表示,今天的市场,让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保持耐心,从制作、技术上创新。电影不应该是一个过时的娱乐形式,它必须要赢回年轻观众的心。

6月15日上午,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以“时代风华 梦启新程”为主题,邀请电影企业领军人物与知名电影人代表,为中国电影如何在变局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推动电影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谋划方向、探寻思路。

论坛嘉宾在回顾中国电影市场走向“电影大国”的成绩之余,并未回避通往“电影强国”之路依旧面临的挑战。无论从观影人次、观众年龄结构及春节后之后的大盘成绩等角度,中国电影市场依旧面临着不容小觑的增长隐忧。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认为,“我们现在生产的一些电影,和其他娱乐形式相比没有竞争力,那就应该减少电影的拍摄数量,通过提高影片的竞争力和必看性去吸引观众。”大麦娱乐总裁李捷同样表示,“电影的竞争对手不仅是短视频,还有所有的线下娱乐。电影不应该是一个过时的娱乐形式,我们必须要通过创新,赢回年轻观众的心。”

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现场分享,“中国目前拥有8万多块银幕,硬件规模堪称全球领先,但与此同时,优质内容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没有足够多的好电影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灯塔研究院调研显示,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取得高票房、高口碑之后,观众对什么是“高分电影”的标准比去年提升了15%。“电影如何发挥最顶级视听语言的优势,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是需要我们电影人去解决的问题。”李捷说。

王长田现场分享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IP衍生品销售情况,同时提出建议,“要降低票房依赖程度,提高电影衍生品的收入比例。” 无独有偶,大麦娱乐不久前同样进行了业务形态的升级,从电影业务升级为电影、演出、商业IP衍生、剧集、艺人经纪等多元业务协同发展的业务阵型,以减少企业经验对单一票房的依赖度,提升业务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李捷表示,“历史上,我们也曾有过低谷期,但我相信所有困难都是暂时的。无数次的历史都证明了,要打破周期性的困境,唯有创新。今天的市场有一些挑战,反而给我们一个静下心来的时间窗口,中国电影需要重新出发,去探索从创作端、制作端、技术端到宣发端的整体创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大麦娱乐总裁李捷:电影需要用创新赢回年轻观众的心

在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电影企业领军人物和知名电影人探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面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隐忧,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祉希指出,尽管中国银幕数量全球领先,但优质内容供给不足。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认为,我们现在生产的一些电影和其他娱乐形式相比没有竞争力,那就应该通过提高影片的竞争力和必看性去吸引观众。大麦娱乐总裁李捷同样表示,今天的市场,让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保持耐心,从制作、技术上创新。电影不应该是一个过时的娱乐形式,它必须要赢回年轻观众的心。

6月15日上午,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以“时代风华 梦启新程”为主题,邀请电影企业领军人物与知名电影人代表,为中国电影如何在变局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推动电影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谋划方向、探寻思路。

论坛嘉宾在回顾中国电影市场走向“电影大国”的成绩之余,并未回避通往“电影强国”之路依旧面临的挑战。无论从观影人次、观众年龄结构及春节后之后的大盘成绩等角度,中国电影市场依旧面临着不容小觑的增长隐忧。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认为,“我们现在生产的一些电影,和其他娱乐形式相比没有竞争力,那就应该减少电影的拍摄数量,通过提高影片的竞争力和必看性去吸引观众。”大麦娱乐总裁李捷同样表示,“电影的竞争对手不仅是短视频,还有所有的线下娱乐。电影不应该是一个过时的娱乐形式,我们必须要通过创新,赢回年轻观众的心。”

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现场分享,“中国目前拥有8万多块银幕,硬件规模堪称全球领先,但与此同时,优质内容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没有足够多的好电影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灯塔研究院调研显示,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取得高票房、高口碑之后,观众对什么是“高分电影”的标准比去年提升了15%。“电影如何发挥最顶级视听语言的优势,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是需要我们电影人去解决的问题。”李捷说。

王长田现场分享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IP衍生品销售情况,同时提出建议,“要降低票房依赖程度,提高电影衍生品的收入比例。” 无独有偶,大麦娱乐不久前同样进行了业务形态的升级,从电影业务升级为电影、演出、商业IP衍生、剧集、艺人经纪等多元业务协同发展的业务阵型,以减少企业经验对单一票房的依赖度,提升业务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李捷表示,“历史上,我们也曾有过低谷期,但我相信所有困难都是暂时的。无数次的历史都证明了,要打破周期性的困境,唯有创新。今天的市场有一些挑战,反而给我们一个静下心来的时间窗口,中国电影需要重新出发,去探索从创作端、制作端、技术端到宣发端的整体创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