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旅游网红造假大揭秘:手把手教你识破谁在刷数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旅游网红造假大揭秘:手把手教你识破谁在刷数据

有些人,真难看。

在自媒体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粉丝经济也愈演愈烈,自媒体经济公司动不动就声称有几百个网红的话也早就见怪不怪,而广告主把目光投向了自媒体账号也是情理之中了,这一点在旅行行业也不例外。

然而在自媒体变现与营销“经典案例”频繁出现的背后,到底是广告投放的乐园,还是一场充满陷阱的骗局,今天我就给各位带来一篇自媒体数据打假报道。

“数据造假,早就是一个产业了,我工作室里微博的数据维护名单拉十页word都拉不完。”

“嘿,能不能给我看看?”

“别开玩笑了,你自己就是做自媒体的,我当然不能给你看了,但你可以给我随便看几个号,我可以立刻告诉你他的数据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有方法的。”

这是前天晚上,我与一位“造假大亨”的对话。

数据造假的主要类型

无论是微博号还是微信公众号,所谓的数据造假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装点门面”——微信门面即点赞数,阅读数,评论数,由于微信的特殊性,微信公众号造假如果不调取后台数据,相对来说更难察觉,这也是很多广告主认为“微信公众号”广告投放“更靠谱”的一大幻觉来源。

而微博数据造假包括转发,评论,点赞,粉丝数——虽然微博数据造假看似多了一个选项,但它的识别反而相对更加简单,有迹可循。事实上,虽然大家都喊着微信公众号效果更好,但微博广告投放的广告数量还是远大于微信,这也是让很多网红走上数据造假之路的一大诱因。

那数据造假流程是什么呢?刷粉?早就过时了。但说起来其实也非常简单。

博主找到造假团队,确定每条造假量(点赞,转发,评论),付款,发布内容,数据制作开始。

而在这个过程中,靠数据造假接广告的博主往往是使用的是套餐服务,他们通常不会选择某条微博进行造假,往往选择的是长期服务,比如一次购买五十条微博,或者按照时间,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数据量购买,这可比肯德基的快乐儿童餐都贴心。

我们先从最基本的说起。

①粉丝数据造假。

如果你足够用心,打开微博,找一找那些挂着旅行头衔的kol,你就会发现很多“大号”都有类似嫌疑。但人的智力分为三六九等,造假水平也层次不齐,有的数据造假是在侮辱观众智力,而有的几乎能以假乱真

比如某位博主成名很早,可谓是圈内大佬级人物,粉丝数逼近百万,但如果你打开他的微博页面、随便看一下数据,你就不免有一种智商被戏弄的感觉。比如这种:

满怀着期待去一个大型商场,但没想到来到了一个停尸间。这与其说有一种被欺骗感,倒不如说是尴尬感更多。

②直播数据造假

但数据作假可不是百万大V的特权,有不少“未来的大号”,可是削减了脑袋通过造假拼命往上爬。

某位博主拥有50多万的粉丝,如果你随便翻翻他的微博,不难发现这位长相帅气的旅行博主,微博数据非常“扎实”。当然,拥有五十万粉丝却依然没有成为金v,这事儿本身就很诡异。

但最让人惊艳的还是他的直播数。三十一条评论,却有着八十万的播放数量,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反差萌吧。

面对这种案例,用粗糙点的比喻这就是你去了曼谷最大的洗浴中心,妈妈桑告诉你他们有100位姑娘任你挑选,但等你坐下来仔细端详的时候,发现九十九个都是人妖,是假姑娘,有真材实料的,只有一个。

你愤怒地牌桌摔杯,告诉老鸨这实在是不符合商业道德,这是虚假广告,这是欺诈!

老鸨无奈摇头告诉你:“小伙子,为了生存啊!”

③转评数据造假:

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如果你愿意花上一段时间观察,你就会发现很多破绽能轻松识破。我就再给诸位讲个故事。

在十点半的时候,距离某位博主的游记发布时间已过去六小时,而九点是新浪用户上线的一个小高峰,但这篇游记的数据停留在可怜的4/4。

数小时后,情况发生了逆转:转发和点赞突然就三四百了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孤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发布前一小时或几小时毫无动静,但之后转发开始毫无征兆地出现。不得不说一句,活太糙。

我们曾经都以为网红的走红之路是用内容铺设的,是靠用户忠诚度来维护的,但谁又能想到,这条路上,很多人却试图使用数据造假的方式来上位,苦苦维持着表面的那份“得体”。

但这样违反商业道德做法,真的能尝到甜头吗?天道酬勤,这句话在做数据造假行业也同样有效,只要假的久,dreams come true.(比心)

为什么无人发声?

事实上,网红的核心是内容本身,当产品脱离内容时可能依然会有阅读量,但不会产生大量的互动,如果互动数与平时正常内容持平,即可判定为数据作假。

但按照这个逻辑可能会提出一种质疑:为什么不可能是广告主自己刷转发?有没有这种可能?

我们客观来说绝对存在这种可能,但做过广告投放的人一定知道,即便存在自己刷转发数的广告主,但这些人只是少数,所以让结论更加严密一点,应该是:如果这个博主的每条广告都与平常发布的内容基本持平,则必然为假数据。

从一些不可描述的途径,我获得了一些公司的投放名单,90%以上的旅游大号都符合该特征。

其实是破造假的方式很简单,观察以下现象。

①粉丝数庞大,但评论点赞数是否稀少?

②观察直播,视频播放次数是否有不正常记录。

③转评数量的产生周期是否存在疑点?(包括有些机器人评论就不再吐槽,还是留个面子)

④广告互动量和平日微博互动量是否持平?

数据造假,这是旅游网红圈里的一块遮羞布。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抛弃这块遮羞布,因为他们要维护这份利益;而行业新人同样不敢公开说话,因为他们也想着分蛋糕,不敢扯掉这块布,更没人想被群起而攻之。

这是一种规则,是一种所有人都不愿意开口说的规则,谁说这就是在破坏规则,把场面搞难堪。

伤害有多大?

我们在电影里看过无数大反派,有很多类似的桥段,大反派的童年是一个耿直的孩子,但由于邪恶的现实所迫,最后也变成了反派,比如万磁王。

“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当大环境出现了问题时候,认真为品牌做内容作传播的旅行网红,大多数情况下会面临三种选择。

①嗯,我不干了,你们玩儿吧,骗吧。

②我硬着脖子踏踏实实做内容,然后饿死。

③我成为了和那些骗子一样恶心的人,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①和③,因为选②的人最后大面积死亡。

这篇文章的核心并不是要发起一波道德审判,这毫无必要,毫无用处,他们卖了一辈子,还怎么从良。真正的核心是在于如何确认可信的合作对象,同时那些排除数据造假的毒瘤。

为什么要这么干呢?我们想一想,近几年女权话题的热度愈演愈烈,即便在当下的男权社会中,平权显然也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更重要的是男性也开始学会为女性说话,为什么?

是因为男人的善良和正义被启发了吗?不是。利他的核心是利己,男人们发现,压迫女性除了让自己找不到老婆,被优质女性瞧不起之外得不到好处,女人有了地位,受到尊重,男性也会因此获益。

这个道理同样应该在旅游kol圈里通行,如果数据作假成为了旅行kol的通行证,那这个圈子基本算是崩了,开妓院不能开太大太过,否则早晚要出事,天上人间还不是被查了。

我们退一步来说,做数据可耻吗?并不可耻,就像赤身裸体面对面也未必是好事,我们也总得穿点衣服,稍微撑一撑场面,但不能一百斤的人穿着三百斤的衣服,这就有点过了,谁都要体面,但没人喜欢虚浮。

在金钱与利益的世界里没人相信有童话,但即便没有童话,底线还是要有的。

有些人,真难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旅游网红造假大揭秘:手把手教你识破谁在刷数据

有些人,真难看。

在自媒体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粉丝经济也愈演愈烈,自媒体经济公司动不动就声称有几百个网红的话也早就见怪不怪,而广告主把目光投向了自媒体账号也是情理之中了,这一点在旅行行业也不例外。

然而在自媒体变现与营销“经典案例”频繁出现的背后,到底是广告投放的乐园,还是一场充满陷阱的骗局,今天我就给各位带来一篇自媒体数据打假报道。

“数据造假,早就是一个产业了,我工作室里微博的数据维护名单拉十页word都拉不完。”

“嘿,能不能给我看看?”

“别开玩笑了,你自己就是做自媒体的,我当然不能给你看了,但你可以给我随便看几个号,我可以立刻告诉你他的数据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有方法的。”

这是前天晚上,我与一位“造假大亨”的对话。

数据造假的主要类型

无论是微博号还是微信公众号,所谓的数据造假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装点门面”——微信门面即点赞数,阅读数,评论数,由于微信的特殊性,微信公众号造假如果不调取后台数据,相对来说更难察觉,这也是很多广告主认为“微信公众号”广告投放“更靠谱”的一大幻觉来源。

而微博数据造假包括转发,评论,点赞,粉丝数——虽然微博数据造假看似多了一个选项,但它的识别反而相对更加简单,有迹可循。事实上,虽然大家都喊着微信公众号效果更好,但微博广告投放的广告数量还是远大于微信,这也是让很多网红走上数据造假之路的一大诱因。

那数据造假流程是什么呢?刷粉?早就过时了。但说起来其实也非常简单。

博主找到造假团队,确定每条造假量(点赞,转发,评论),付款,发布内容,数据制作开始。

而在这个过程中,靠数据造假接广告的博主往往是使用的是套餐服务,他们通常不会选择某条微博进行造假,往往选择的是长期服务,比如一次购买五十条微博,或者按照时间,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数据量购买,这可比肯德基的快乐儿童餐都贴心。

我们先从最基本的说起。

①粉丝数据造假。

如果你足够用心,打开微博,找一找那些挂着旅行头衔的kol,你就会发现很多“大号”都有类似嫌疑。但人的智力分为三六九等,造假水平也层次不齐,有的数据造假是在侮辱观众智力,而有的几乎能以假乱真

比如某位博主成名很早,可谓是圈内大佬级人物,粉丝数逼近百万,但如果你打开他的微博页面、随便看一下数据,你就不免有一种智商被戏弄的感觉。比如这种:

满怀着期待去一个大型商场,但没想到来到了一个停尸间。这与其说有一种被欺骗感,倒不如说是尴尬感更多。

②直播数据造假

但数据作假可不是百万大V的特权,有不少“未来的大号”,可是削减了脑袋通过造假拼命往上爬。

某位博主拥有50多万的粉丝,如果你随便翻翻他的微博,不难发现这位长相帅气的旅行博主,微博数据非常“扎实”。当然,拥有五十万粉丝却依然没有成为金v,这事儿本身就很诡异。

但最让人惊艳的还是他的直播数。三十一条评论,却有着八十万的播放数量,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反差萌吧。

面对这种案例,用粗糙点的比喻这就是你去了曼谷最大的洗浴中心,妈妈桑告诉你他们有100位姑娘任你挑选,但等你坐下来仔细端详的时候,发现九十九个都是人妖,是假姑娘,有真材实料的,只有一个。

你愤怒地牌桌摔杯,告诉老鸨这实在是不符合商业道德,这是虚假广告,这是欺诈!

老鸨无奈摇头告诉你:“小伙子,为了生存啊!”

③转评数据造假:

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如果你愿意花上一段时间观察,你就会发现很多破绽能轻松识破。我就再给诸位讲个故事。

在十点半的时候,距离某位博主的游记发布时间已过去六小时,而九点是新浪用户上线的一个小高峰,但这篇游记的数据停留在可怜的4/4。

数小时后,情况发生了逆转:转发和点赞突然就三四百了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孤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发布前一小时或几小时毫无动静,但之后转发开始毫无征兆地出现。不得不说一句,活太糙。

我们曾经都以为网红的走红之路是用内容铺设的,是靠用户忠诚度来维护的,但谁又能想到,这条路上,很多人却试图使用数据造假的方式来上位,苦苦维持着表面的那份“得体”。

但这样违反商业道德做法,真的能尝到甜头吗?天道酬勤,这句话在做数据造假行业也同样有效,只要假的久,dreams come true.(比心)

为什么无人发声?

事实上,网红的核心是内容本身,当产品脱离内容时可能依然会有阅读量,但不会产生大量的互动,如果互动数与平时正常内容持平,即可判定为数据作假。

但按照这个逻辑可能会提出一种质疑:为什么不可能是广告主自己刷转发?有没有这种可能?

我们客观来说绝对存在这种可能,但做过广告投放的人一定知道,即便存在自己刷转发数的广告主,但这些人只是少数,所以让结论更加严密一点,应该是:如果这个博主的每条广告都与平常发布的内容基本持平,则必然为假数据。

从一些不可描述的途径,我获得了一些公司的投放名单,90%以上的旅游大号都符合该特征。

其实是破造假的方式很简单,观察以下现象。

①粉丝数庞大,但评论点赞数是否稀少?

②观察直播,视频播放次数是否有不正常记录。

③转评数量的产生周期是否存在疑点?(包括有些机器人评论就不再吐槽,还是留个面子)

④广告互动量和平日微博互动量是否持平?

数据造假,这是旅游网红圈里的一块遮羞布。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抛弃这块遮羞布,因为他们要维护这份利益;而行业新人同样不敢公开说话,因为他们也想着分蛋糕,不敢扯掉这块布,更没人想被群起而攻之。

这是一种规则,是一种所有人都不愿意开口说的规则,谁说这就是在破坏规则,把场面搞难堪。

伤害有多大?

我们在电影里看过无数大反派,有很多类似的桥段,大反派的童年是一个耿直的孩子,但由于邪恶的现实所迫,最后也变成了反派,比如万磁王。

“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当大环境出现了问题时候,认真为品牌做内容作传播的旅行网红,大多数情况下会面临三种选择。

①嗯,我不干了,你们玩儿吧,骗吧。

②我硬着脖子踏踏实实做内容,然后饿死。

③我成为了和那些骗子一样恶心的人,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①和③,因为选②的人最后大面积死亡。

这篇文章的核心并不是要发起一波道德审判,这毫无必要,毫无用处,他们卖了一辈子,还怎么从良。真正的核心是在于如何确认可信的合作对象,同时那些排除数据造假的毒瘤。

为什么要这么干呢?我们想一想,近几年女权话题的热度愈演愈烈,即便在当下的男权社会中,平权显然也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更重要的是男性也开始学会为女性说话,为什么?

是因为男人的善良和正义被启发了吗?不是。利他的核心是利己,男人们发现,压迫女性除了让自己找不到老婆,被优质女性瞧不起之外得不到好处,女人有了地位,受到尊重,男性也会因此获益。

这个道理同样应该在旅游kol圈里通行,如果数据作假成为了旅行kol的通行证,那这个圈子基本算是崩了,开妓院不能开太大太过,否则早晚要出事,天上人间还不是被查了。

我们退一步来说,做数据可耻吗?并不可耻,就像赤身裸体面对面也未必是好事,我们也总得穿点衣服,稍微撑一撑场面,但不能一百斤的人穿着三百斤的衣服,这就有点过了,谁都要体面,但没人喜欢虚浮。

在金钱与利益的世界里没人相信有童话,但即便没有童话,底线还是要有的。

有些人,真难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