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安迪到庄恕:国产剧中职场精英的“常春藤”名校崇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安迪到庄恕:国产剧中职场精英的“常春藤”名校崇拜

在中国拍职场是个悖论,过于写实就很“土气”,过于想象就很“悬浮”,很多影视剧有这方面戏份一般都把背景设置成外资企业了事。

作者:杨文山

“常春藤”崇拜也是为了符合类型规律,树立典型人设。比如,在《他来了,请闭眼》中,薄靳言的人设是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犯罪心理学专家,对标人设肯定是福尔摩斯。可中国哪里有什么私家侦探这个职业?只能借助“西式想象”来完成。并且据了解,马里兰大学是美国犯罪心理学最好的院校。

医疗剧《外科风云》接近尾声,5月11日《欢乐颂2》开播,正午阳光“现实主义题材双姝”实现无缝对接。不得不说,正午阳光制作的剧,除了经常使用同一批演员,在桥段上也会偶尔“撞衫”。《外科风云》里靳东饰演的庄恕美国归来,只为替母洗清冤屈,活脱脱一副“医疗版《琅琊榜》”;而《外科风云》庄恕与妹妹少时离散,一直对亲人心怀愧疚,几乎是《欢乐颂》中刘涛饰演的安迪的男性翻版。

除此之外,作为职场剧,《外科风云》和《欢乐颂》塑造的职场精英都有一个“海归身份”。《欢乐颂》中,靳东饰演的老谭和刘涛饰演的安迪都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而到了《外科风云》里,靳东披上手术服,又成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高材生。

不宁唯是,悬疑剧《他来了,请闭眼》中,霍建华饰演的薄靳言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客座教授。正在播出的政律剧《继承人》中,蒋欣从《欢乐颂》里的灰姑娘樊胜美摇身一变,成为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去年“剧王”《亲爱的翻译官》里,杨幂演的乔菲和冤家程家阳也得在苏黎世大学“打情骂俏”,这才结下孽缘。

似乎呈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国产剧中的职场精英,如果没有一个“常春藤”名校的身份,似乎就起不了范儿?

1、精英焦虑:清华北大毕业也难成就精英

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一般指的是美国东北部建校时间长的八所私立院校,包括: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及康奈尔大学。

此外,又有25所院校因其高质量的教育和不断取得的国际学术成就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青睐,被称为“新常春藤(New Ivies)”。这其中就有《外科风云》中庄恕就职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而《欢乐颂》中安迪毕业的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继承人》中汤宁毕业的哈佛大学,都是正宗“常春藤联盟”。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人十分重视教育,因为教育是阶层跨越的重要资本,也是社会身份的重要象征。就中国当下的现况来看,不仅是211、985毕业,就连清华、北大毕业生,也不一定成为“社会精英”。

前不久,关于“清华北大毕业都买不起房,那还要买什么学区房”的热议就说明了这一点。电视剧《小别离》中,大老板张亮忠对儿子小宇说:“我公司清华北大毕业生一大把……”可见中国式教育越来越难以实现阶层跨越。

对于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中国人,留学年龄越来越低的现象也狠狠打了中国教育的脸。文艺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应,既然清华、北大已经撑不起“精英”的门面,看来要塑造一个“职场精英”,只能帖上“常春藤”名校的护身符。

2、职场悖论:写实就显“土气”,想象就很“悬浮”

大陆的职业剧做不起来,根本原因在于大陆现在没有职场文化。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工业文明,直接从农业文明跑步进入信息时代的中国来讲,它缺少职场文化的土壤。而职场文化总是和工业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中国没有产生职场文化,但是中国影视剧却一直把西方的职场剧作为参照,这多少也带一点“后殖民主义”色彩。

杜琪峰的《华丽上班族》尽管是定位清晰的职场电影,但它实际上是以香港这种成熟商业社会为创作背景,而不是“土鳖”的内地。《华丽上班族》的故事放在内地是很难成立的,起码观感上就特别违和。它展现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环境下职场竞争的惨烈,这种场景是很难出现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中。

什么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的职场呢?比如外国拍过很多经典的记者电影,中国就算是大导陈凯歌,也只能拍成《搜索》这样的平庸之作,媒体这个特殊的工作所能展现的社会复杂性我们没法表现,因为在现实中,宣传工作最后都是党委把关。

在中国拍职场是个悖论,过于写实就很“土气”,过于想象就很“悬浮”,很多影视剧有这方面戏份一般都把背景设置成外资企业了事。《华丽上班族》立足香港一家国际外贸公司,用表现主义的手法来展现职场竞争和压力,对于内地的上班族,既有对“他者”窥视的神秘感,也有感同身受的代入感,艺术真实和社会真实形成完美融合。国产剧中的职场精英人设为海外留学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和《华丽上班族》的这种“算计”殊途同归。

3、戏剧冲突:“西式想象”达成类型标配

对于中国人习惯性的“以洋为尊”,钱钟书在《围城》里有过一个辛辣的调侃:“事实上,唯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维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除了中国没有“职场文化”,国内高等教育“难造精英”之外,国产剧中职场精英的“常春藤”崇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更容易产生戏剧冲突,符合类型规律,树立典型人设。

首先,西式教育的主人公作为一个“闯入者”,容易和人情社会产生的职场氛围形成一种剧烈对抗,而这种戏剧冲突是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但目前来讲,国内职场剧在此角度的挖掘还不够深。

其次,“常春藤”崇拜是为了符合类型规律,树立典型人设。比如,在《他来了,请闭眼》中,薄靳言的人设是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犯罪心理学专家,对标人设肯定是福尔摩斯。可中国哪里有什么私家侦探这个职业?只能借助“西式想象”来完成。并且据了解,马里兰大学是美国犯罪心理学最好的院校。

事实上,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职场文化和氛围也日渐形成,尤其是年轻观众受境外剧影响很大,比较容易接受影视作品中不那么现实主义的的“西化职场想象”。

所以,国产职场剧也不要老倒贴“常春藤”,《法医秦明》里秦明再怎么傲娇,皮鞋擦得再亮,似乎也可以接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安迪到庄恕:国产剧中职场精英的“常春藤”名校崇拜

在中国拍职场是个悖论,过于写实就很“土气”,过于想象就很“悬浮”,很多影视剧有这方面戏份一般都把背景设置成外资企业了事。

作者:杨文山

“常春藤”崇拜也是为了符合类型规律,树立典型人设。比如,在《他来了,请闭眼》中,薄靳言的人设是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犯罪心理学专家,对标人设肯定是福尔摩斯。可中国哪里有什么私家侦探这个职业?只能借助“西式想象”来完成。并且据了解,马里兰大学是美国犯罪心理学最好的院校。

医疗剧《外科风云》接近尾声,5月11日《欢乐颂2》开播,正午阳光“现实主义题材双姝”实现无缝对接。不得不说,正午阳光制作的剧,除了经常使用同一批演员,在桥段上也会偶尔“撞衫”。《外科风云》里靳东饰演的庄恕美国归来,只为替母洗清冤屈,活脱脱一副“医疗版《琅琊榜》”;而《外科风云》庄恕与妹妹少时离散,一直对亲人心怀愧疚,几乎是《欢乐颂》中刘涛饰演的安迪的男性翻版。

除此之外,作为职场剧,《外科风云》和《欢乐颂》塑造的职场精英都有一个“海归身份”。《欢乐颂》中,靳东饰演的老谭和刘涛饰演的安迪都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而到了《外科风云》里,靳东披上手术服,又成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高材生。

不宁唯是,悬疑剧《他来了,请闭眼》中,霍建华饰演的薄靳言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客座教授。正在播出的政律剧《继承人》中,蒋欣从《欢乐颂》里的灰姑娘樊胜美摇身一变,成为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去年“剧王”《亲爱的翻译官》里,杨幂演的乔菲和冤家程家阳也得在苏黎世大学“打情骂俏”,这才结下孽缘。

似乎呈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国产剧中的职场精英,如果没有一个“常春藤”名校的身份,似乎就起不了范儿?

1、精英焦虑:清华北大毕业也难成就精英

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一般指的是美国东北部建校时间长的八所私立院校,包括: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及康奈尔大学。

此外,又有25所院校因其高质量的教育和不断取得的国际学术成就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青睐,被称为“新常春藤(New Ivies)”。这其中就有《外科风云》中庄恕就职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而《欢乐颂》中安迪毕业的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继承人》中汤宁毕业的哈佛大学,都是正宗“常春藤联盟”。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人十分重视教育,因为教育是阶层跨越的重要资本,也是社会身份的重要象征。就中国当下的现况来看,不仅是211、985毕业,就连清华、北大毕业生,也不一定成为“社会精英”。

前不久,关于“清华北大毕业都买不起房,那还要买什么学区房”的热议就说明了这一点。电视剧《小别离》中,大老板张亮忠对儿子小宇说:“我公司清华北大毕业生一大把……”可见中国式教育越来越难以实现阶层跨越。

对于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中国人,留学年龄越来越低的现象也狠狠打了中国教育的脸。文艺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应,既然清华、北大已经撑不起“精英”的门面,看来要塑造一个“职场精英”,只能帖上“常春藤”名校的护身符。

2、职场悖论:写实就显“土气”,想象就很“悬浮”

大陆的职业剧做不起来,根本原因在于大陆现在没有职场文化。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工业文明,直接从农业文明跑步进入信息时代的中国来讲,它缺少职场文化的土壤。而职场文化总是和工业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中国没有产生职场文化,但是中国影视剧却一直把西方的职场剧作为参照,这多少也带一点“后殖民主义”色彩。

杜琪峰的《华丽上班族》尽管是定位清晰的职场电影,但它实际上是以香港这种成熟商业社会为创作背景,而不是“土鳖”的内地。《华丽上班族》的故事放在内地是很难成立的,起码观感上就特别违和。它展现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环境下职场竞争的惨烈,这种场景是很难出现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中。

什么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的职场呢?比如外国拍过很多经典的记者电影,中国就算是大导陈凯歌,也只能拍成《搜索》这样的平庸之作,媒体这个特殊的工作所能展现的社会复杂性我们没法表现,因为在现实中,宣传工作最后都是党委把关。

在中国拍职场是个悖论,过于写实就很“土气”,过于想象就很“悬浮”,很多影视剧有这方面戏份一般都把背景设置成外资企业了事。《华丽上班族》立足香港一家国际外贸公司,用表现主义的手法来展现职场竞争和压力,对于内地的上班族,既有对“他者”窥视的神秘感,也有感同身受的代入感,艺术真实和社会真实形成完美融合。国产剧中的职场精英人设为海外留学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和《华丽上班族》的这种“算计”殊途同归。

3、戏剧冲突:“西式想象”达成类型标配

对于中国人习惯性的“以洋为尊”,钱钟书在《围城》里有过一个辛辣的调侃:“事实上,唯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维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除了中国没有“职场文化”,国内高等教育“难造精英”之外,国产剧中职场精英的“常春藤”崇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更容易产生戏剧冲突,符合类型规律,树立典型人设。

首先,西式教育的主人公作为一个“闯入者”,容易和人情社会产生的职场氛围形成一种剧烈对抗,而这种戏剧冲突是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但目前来讲,国内职场剧在此角度的挖掘还不够深。

其次,“常春藤”崇拜是为了符合类型规律,树立典型人设。比如,在《他来了,请闭眼》中,薄靳言的人设是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犯罪心理学专家,对标人设肯定是福尔摩斯。可中国哪里有什么私家侦探这个职业?只能借助“西式想象”来完成。并且据了解,马里兰大学是美国犯罪心理学最好的院校。

事实上,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职场文化和氛围也日渐形成,尤其是年轻观众受境外剧影响很大,比较容易接受影视作品中不那么现实主义的的“西化职场想象”。

所以,国产职场剧也不要老倒贴“常春藤”,《法医秦明》里秦明再怎么傲娇,皮鞋擦得再亮,似乎也可以接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