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能让新三板重新受宠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能让新三板重新受宠吗?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深陷流动性泥潭的新三板而言,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制度的推出还是一个爆炸性喜讯,这意味着与中小企业的“正房太太”创业板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跑三观点

千呼万唤始出来,新三板的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在市场上的风刮了一遍又一遍之后,终于要揭开神秘的面纱了?

幸福总是来的如此突然,根据中国证券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为提升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最快在2017年上半年就将引入大宗交易与集合竞价机制”。目前部分券商正在进行内部系统测试,预计近期将全面启动大宗交易与集合竞价交易系统测试。

这意味着什么?“小三”新三板终于要开始扬眉吐气,实现转正了!(奔跑吧新三板:pao3cn)

穿上“贞操裤”,新三板流动性有多差?

一直以来,流动性匮乏都是最让新三板头疼的问题,没有之一。

因为这个痼疾,想上新三板的企业始终踌躇,反复犹豫;上了新三板的企业“欲哭无泪”,心有不甘但最后还是沦为了“僵尸股”;做市商无奈背锅,很多投资人甚至打算试个水都要再三思量,毕竟,没有人希望“炒股最后炒成了站岗的股东”。

过去几年,新三板为了不被爹妈“抛弃”,规模扩展迅猛。证监会当然明白,新三板将会对创业板、中小板甚至整个主板市场带来资金分流的影响。

为了避免深沪A股崩盘,为新三板穿上了“贞洁裤”:设立了较高的门槛,又学习了纳斯达克的交易制度,却形似神不似而导致水土不服。投资者开户和交易上的两道防线,也导致了新三板的流动性直接被扼杀在摇篮里。

中国证券报提供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今年一季度,新三板挂牌三个月以上的10090家公司中,6637家未发生交易,占比65.78%;剩下的公司中有13.4%在三个月内交易不到5天。目前,新三板只有93家公司每天都有交易,占比仅0.9%。

在这样一滩翻不起浪花的池子里,新三板企业和投资者自然也都是有苦说不出。

很多企业选择挂牌新三板的首要目的就是融资,他们努力地进行各种资金腾挪达到准入线,甚至不惜大费周章的迁址以谋求更好的福利,辛辛苦苦挂了牌,却依然是一场空。

新三板上的许多投资机构也是有进无出,在15年新三板火热时疯抢拟挂牌企业,积极为挂牌企业定增,现在日子却异常难熬。

如今的新三板,挂牌门槛低和转板速度快的优势已经不再有致命吸引力,流动性匮乏反倒成为了最大的毒瘤。

先名正言顺,再根治顽疾

才有机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在流动性匮乏、IPO又有加速迹象的背景下,大量企业开始撤离新三板,选择IPO;留下来的大多数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时机合适也想转身离去。

当然,国家希望新三板能发挥更大作用。

所以在近期的主要官方文件里,多次提到了新三板,给市场打下了多针鸡血。比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提出“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直接把新三板跟创业板并列。在近期的证券法修订的二审稿里,也把“新三板”写了进去。由此可见,2017年就是新三板的“小三转正年”。

证券法修订,将解决新三板的身份问题,要先名正言顺,有个正式的名分;而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则将解决新三板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根治顽疾才能不辜负爸妈的希望,发挥作用支持祖国经济发展。目前新三板施行的是协议转让和做市交易方式,效率低下;而主板市场是集合竞价、大宗交易。

这个权利,新三板当然想要,也迫切需要。流动性有了,才能盘活新三板。毕竟“中国的纳斯达克”这个名号,都快被市场遗忘了,也该重振雄风让大家知道一下,当年这个提法可不是在吹牛逼。

盼了这么久,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到底好在哪?

那么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对于新三板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第一,大宗交易可以解除股东减持时受到的来自做市转让方式的限制。大宗交易是对做市转让制度的有力补充,做市转让的挂牌企业的流动性将会增强,交易量会增加。

第二,大宗交易已经有发展成新三板市场刚需的趋势。随着越来越多公司限售股解禁,市场流通股的规模也在迅速膨胀,大宗交易可以为市场的正常减持需求提供渠道。

当然,大宗交易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对于协议转让的企业无用;其次,在市场缺少公允价格的现状下,大宗交易和做市交易为投资者提供了两种价格,增加了投资者的判断难度

如果想要新三板市场更健康的发展,仅仅依靠大宗交易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能有效的确定公允价格,在此基础上实现股票流动性增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说集合竞价,在新三板上,这个争议性更大,很多人对于它能否提高新三板的流动性和投资者的参与度一直存疑,对于它的具体操作方式也有很多看法。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深陷流动性泥潭的新三板而言,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制度的推出还是一个爆炸性喜讯,这意味着与中小企业的“正房太太”创业板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现在问题来了:新三板身份在慢慢提升,现在又有了流动性改革举措,去年还曾有500万投资者门槛变相降低的消息,它离“中国的纳斯达克”还有多远?

本文综合自中国证券报、财经韬略、投资界等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能让新三板重新受宠吗?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深陷流动性泥潭的新三板而言,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制度的推出还是一个爆炸性喜讯,这意味着与中小企业的“正房太太”创业板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跑三观点

千呼万唤始出来,新三板的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在市场上的风刮了一遍又一遍之后,终于要揭开神秘的面纱了?

幸福总是来的如此突然,根据中国证券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为提升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最快在2017年上半年就将引入大宗交易与集合竞价机制”。目前部分券商正在进行内部系统测试,预计近期将全面启动大宗交易与集合竞价交易系统测试。

这意味着什么?“小三”新三板终于要开始扬眉吐气,实现转正了!(奔跑吧新三板:pao3cn)

穿上“贞操裤”,新三板流动性有多差?

一直以来,流动性匮乏都是最让新三板头疼的问题,没有之一。

因为这个痼疾,想上新三板的企业始终踌躇,反复犹豫;上了新三板的企业“欲哭无泪”,心有不甘但最后还是沦为了“僵尸股”;做市商无奈背锅,很多投资人甚至打算试个水都要再三思量,毕竟,没有人希望“炒股最后炒成了站岗的股东”。

过去几年,新三板为了不被爹妈“抛弃”,规模扩展迅猛。证监会当然明白,新三板将会对创业板、中小板甚至整个主板市场带来资金分流的影响。

为了避免深沪A股崩盘,为新三板穿上了“贞洁裤”:设立了较高的门槛,又学习了纳斯达克的交易制度,却形似神不似而导致水土不服。投资者开户和交易上的两道防线,也导致了新三板的流动性直接被扼杀在摇篮里。

中国证券报提供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今年一季度,新三板挂牌三个月以上的10090家公司中,6637家未发生交易,占比65.78%;剩下的公司中有13.4%在三个月内交易不到5天。目前,新三板只有93家公司每天都有交易,占比仅0.9%。

在这样一滩翻不起浪花的池子里,新三板企业和投资者自然也都是有苦说不出。

很多企业选择挂牌新三板的首要目的就是融资,他们努力地进行各种资金腾挪达到准入线,甚至不惜大费周章的迁址以谋求更好的福利,辛辛苦苦挂了牌,却依然是一场空。

新三板上的许多投资机构也是有进无出,在15年新三板火热时疯抢拟挂牌企业,积极为挂牌企业定增,现在日子却异常难熬。

如今的新三板,挂牌门槛低和转板速度快的优势已经不再有致命吸引力,流动性匮乏反倒成为了最大的毒瘤。

先名正言顺,再根治顽疾

才有机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在流动性匮乏、IPO又有加速迹象的背景下,大量企业开始撤离新三板,选择IPO;留下来的大多数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时机合适也想转身离去。

当然,国家希望新三板能发挥更大作用。

所以在近期的主要官方文件里,多次提到了新三板,给市场打下了多针鸡血。比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提出“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直接把新三板跟创业板并列。在近期的证券法修订的二审稿里,也把“新三板”写了进去。由此可见,2017年就是新三板的“小三转正年”。

证券法修订,将解决新三板的身份问题,要先名正言顺,有个正式的名分;而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则将解决新三板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根治顽疾才能不辜负爸妈的希望,发挥作用支持祖国经济发展。目前新三板施行的是协议转让和做市交易方式,效率低下;而主板市场是集合竞价、大宗交易。

这个权利,新三板当然想要,也迫切需要。流动性有了,才能盘活新三板。毕竟“中国的纳斯达克”这个名号,都快被市场遗忘了,也该重振雄风让大家知道一下,当年这个提法可不是在吹牛逼。

盼了这么久,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到底好在哪?

那么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对于新三板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第一,大宗交易可以解除股东减持时受到的来自做市转让方式的限制。大宗交易是对做市转让制度的有力补充,做市转让的挂牌企业的流动性将会增强,交易量会增加。

第二,大宗交易已经有发展成新三板市场刚需的趋势。随着越来越多公司限售股解禁,市场流通股的规模也在迅速膨胀,大宗交易可以为市场的正常减持需求提供渠道。

当然,大宗交易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对于协议转让的企业无用;其次,在市场缺少公允价格的现状下,大宗交易和做市交易为投资者提供了两种价格,增加了投资者的判断难度

如果想要新三板市场更健康的发展,仅仅依靠大宗交易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能有效的确定公允价格,在此基础上实现股票流动性增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说集合竞价,在新三板上,这个争议性更大,很多人对于它能否提高新三板的流动性和投资者的参与度一直存疑,对于它的具体操作方式也有很多看法。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深陷流动性泥潭的新三板而言,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制度的推出还是一个爆炸性喜讯,这意味着与中小企业的“正房太太”创业板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现在问题来了:新三板身份在慢慢提升,现在又有了流动性改革举措,去年还曾有500万投资者门槛变相降低的消息,它离“中国的纳斯达克”还有多远?

本文综合自中国证券报、财经韬略、投资界等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