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教育部:正研究制订防治学生欺凌暴力指导手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教育部:正研究制订防治学生欺凌暴力指导手册

踩踏、消防、溺水、校园欺凌……安全问题一直是基层教育部门及学校面临的难点问题。教育部今日召开发布会介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开展情况透露,2016年国内涉校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9.6%,系连续第4年下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踩踏、消防、溺水、校园欺凌……安全问题一直是基层教育部门及学校面临的难点问题。教育部今日召开发布会介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开展情况透露,2016年国内涉校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9.6%,系连续第4年下降。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2016发起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研究》显示,我国学校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仍较为严峻。仍有不少中小学、幼儿园未实现封闭式管理,未配齐保安人员及安全防护装备;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少数校车逾期未报废或逾期未检验,“黑校车”和农用车辆接送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的问题仍然突出,涉校涉生车辆安全运行隐患较大。

“校长们普遍反映学校安全压力巨大,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学校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研究》负责人,共青团中央权益部副部长、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姚建龙介绍,这项覆盖29个县区涉及22个省的该课题调查显示,最易发生的十大学校安全事件类型中,意外伤害、学生欺凌、学生间打架三种为红色安全事件;流行性疾病、交通事故和校外人员滋事三种为橙色安全事件;教师打学生、溺水、地震、学生伤害教师四种为黄色安全事件。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指出,目前我国安全教育与预防应对机制仍存在问题。“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完善,未形成合力,处置机制不系统不全面。”他指出,由于各方责任不明确,一旦发生事故,学校往往承担过重的或不应承担的责任,造成学校安全压力过大。甚至有的学校因为安全问题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取消了体育课中有风险的教学项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以称《意见》)。明确指出需落实学校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突出以法治方式健全学校安全事故处理和风险化解机制。安全事故发生后,要依法认定事故责任,避免让学校承担不应承担的责任,为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和校外活动“松绑”。此外,对围堵校园、殴打侮辱教师、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等“校闹”行为,公安机关要及时坚决予以制止。

此前,针对踩踏、消防、溺水、交通事故、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等重点问题,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关于防范加强学生溺水事故的预警通知》等文件。数据显示,国内学校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涉校刑事案件已连续4年下降,去年同比下降19.6%,为近几年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全国86%的中小学、幼儿园已配备保安员,70%的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建设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巡视员胡延品介绍,非正常死亡人数每年同比下降近10%,其中溺水、交通、踩踏等事故灾难类死亡人数,每年同比下降近15%。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见》在学生安全区域的划分上体现出了全面性。从传统校园设施安全,及新出现的学生欺凌等问题,《意见》将学校及周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和风险隐患全面纳入了防控范畴,从而推动形成对学校安全全面施治、不留死角的工作格局。

此外,对于去年多地发生的“毒跑道”事件,《意见》明确,须完善有关学校安全的国家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安全标准,逐步形成有关学校安全的国家标准体系,建立专项认证及采信推广机制,切实提高与学生安全相关产品的质量。”王大泉说。

针对近年来频频曝光的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行为,《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新制度、新要求,如规定对有不良行为、暴力行为的学生,可探索建立由民警实施训诫的制度;要求完善专门教育制度等。同时强调,要严厉打击涉及学校和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求对侵害未成年学生的违法行为建立零容忍制度。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指导各地各校系统开展防治工作。

截至目前,依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安全教育建设的实验区已覆盖学校16万所,学生9000多万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安全教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教育部:正研究制订防治学生欺凌暴力指导手册

踩踏、消防、溺水、校园欺凌……安全问题一直是基层教育部门及学校面临的难点问题。教育部今日召开发布会介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开展情况透露,2016年国内涉校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9.6%,系连续第4年下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踩踏、消防、溺水、校园欺凌……安全问题一直是基层教育部门及学校面临的难点问题。教育部今日召开发布会介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开展情况透露,2016年国内涉校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9.6%,系连续第4年下降。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2016发起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研究》显示,我国学校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仍较为严峻。仍有不少中小学、幼儿园未实现封闭式管理,未配齐保安人员及安全防护装备;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少数校车逾期未报废或逾期未检验,“黑校车”和农用车辆接送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的问题仍然突出,涉校涉生车辆安全运行隐患较大。

“校长们普遍反映学校安全压力巨大,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学校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研究》负责人,共青团中央权益部副部长、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姚建龙介绍,这项覆盖29个县区涉及22个省的该课题调查显示,最易发生的十大学校安全事件类型中,意外伤害、学生欺凌、学生间打架三种为红色安全事件;流行性疾病、交通事故和校外人员滋事三种为橙色安全事件;教师打学生、溺水、地震、学生伤害教师四种为黄色安全事件。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指出,目前我国安全教育与预防应对机制仍存在问题。“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完善,未形成合力,处置机制不系统不全面。”他指出,由于各方责任不明确,一旦发生事故,学校往往承担过重的或不应承担的责任,造成学校安全压力过大。甚至有的学校因为安全问题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取消了体育课中有风险的教学项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以称《意见》)。明确指出需落实学校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突出以法治方式健全学校安全事故处理和风险化解机制。安全事故发生后,要依法认定事故责任,避免让学校承担不应承担的责任,为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和校外活动“松绑”。此外,对围堵校园、殴打侮辱教师、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等“校闹”行为,公安机关要及时坚决予以制止。

此前,针对踩踏、消防、溺水、交通事故、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等重点问题,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关于防范加强学生溺水事故的预警通知》等文件。数据显示,国内学校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涉校刑事案件已连续4年下降,去年同比下降19.6%,为近几年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全国86%的中小学、幼儿园已配备保安员,70%的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建设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巡视员胡延品介绍,非正常死亡人数每年同比下降近10%,其中溺水、交通、踩踏等事故灾难类死亡人数,每年同比下降近15%。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见》在学生安全区域的划分上体现出了全面性。从传统校园设施安全,及新出现的学生欺凌等问题,《意见》将学校及周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和风险隐患全面纳入了防控范畴,从而推动形成对学校安全全面施治、不留死角的工作格局。

此外,对于去年多地发生的“毒跑道”事件,《意见》明确,须完善有关学校安全的国家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安全标准,逐步形成有关学校安全的国家标准体系,建立专项认证及采信推广机制,切实提高与学生安全相关产品的质量。”王大泉说。

针对近年来频频曝光的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行为,《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新制度、新要求,如规定对有不良行为、暴力行为的学生,可探索建立由民警实施训诫的制度;要求完善专门教育制度等。同时强调,要严厉打击涉及学校和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求对侵害未成年学生的违法行为建立零容忍制度。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指导各地各校系统开展防治工作。

截至目前,依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安全教育建设的实验区已覆盖学校16万所,学生9000多万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安全教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