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狂挣4000万的洗脑神曲,谁制造出来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狂挣4000万的洗脑神曲,谁制造出来的

像一道精美的预制菜,调料事先备好,口味大概率不会翻车,但吃得多了,会发现每道菜似乎都太像了。

文 | 每日人物 宋春光

编辑 | Yang

“跳楼机”们,有预谋地诞生

每天早上,乐天来到工作室的第一件事,是点开不同平台的音乐榜单,来判断这个时间段里哪些情绪正热。

在6月27日的QQ音乐热歌榜里,两首来自2008年的歌。歌手郭静的《爱情讯息》和组合神木与瞳的《为你而活》名列前茅,其中《爱情讯息》排到了第一名。陆绮菲(菲菲公主)的《第57次取消发送》排进了前三,这首歌虽然是今年的新歌,但乐天还是敏锐察觉到它在制作中体现的词曲质感,类似台湾乐坛早期的《恶作剧》《孤单心事》,所以大家听到的时候既熟悉又新鲜。

▲ 截止6月29日中午12点,QQ音乐热歌榜前十。图 / QQ音乐截图

也就是说,除了“爱情”这个恒久不变的热歌母题,“怀旧”再次感染听众们的耳朵。乐天是一家音乐厂牌的词曲总监,他需要结合这些大众情绪,创作歌曲。

情绪之外,要关注的还有社会热点。高考刚刚出分,在抖音音乐榜上,《加油》以8500多万的热度排在榜首。毕业季依然是讨论度极高的话题,乐天和团队成员正在筹备上线一首相关氛围的歌曲。

曾经,音乐平台给千万首歌曲打标签、做分类,再根据你的听歌习惯,用数据堆出一份“猜你喜欢”的歌单。如今,这个逻辑正在翻转。无论是音乐创作者,还是平台,从第一步就开始“猜你喜欢”,从最大公约数的“喜欢”里,拆解出关键词、情绪,再用旋律和歌词,精准击中。像一道精美的预制菜,调料事先备好,口味大概率不会翻车,但吃得多了,会发现每道菜似乎都太像了。

第一次听到《跳楼机》的时候,Zim只把它当成了普通的情感类热歌。作为一名前音乐大厂的员工,Zim从中听出了许多过往热歌的影子。博主SISHUI曾将《跳楼机》与《就忘了吧》《哪里都是你》和《冬眠2023》互换伴奏和人声唱段组合拼贴,发现竟然全都能和谐搭配,网友调侃称:“原来是拼好歌,怪不得那么好听。”

▲ 有网友将《跳楼机》和一些抒情歌曲互换伴奏与人声唱段,发现竟然全都能和谐搭配。图 / 微博截图

旋律是已经被验证过的,在短视频的推广玩法也是直接复制:翻唱挑战和搭配视频。

白领小宇第一次刷到《跳楼机》是在今年春节假期后。那是一条讲恋人分手的伤感视频,屏幕中两人紧握的双手松开,只留下一方离去的背影。原本“疼痛”的剧情,搭配着在第3秒上扬,又在第6秒下降的旋律,听感奇特,感伤加倍。

李琪琪是更为资深的短视频用户,一天会花将近4个小时刷视频,她也在同一时期感受到《跳楼机》的热度,“从今年春天开始,几乎每刷几条视频,就会蹦出来一条配乐用《跳楼机》的。”除了用作配乐,短视频平台还涌现了《跳楼机》翻唱热潮,话题#跳楼机翻唱#有超过6亿次播放。

出乎Zim的预料,《跳楼机》成为了今年上半年最火热的华语单曲,在各大音乐平台榜单都占据一席之地,每日收听人数一度超过了长年霸榜的周杰伦的《晴天》,保守估计目前歌曲已经创造了超过4000万元的收益。

很多人分析过《跳楼机》这首歌本身,其中比较有共识的结论是“一首中规中矩的工业产品”。

可以说,《跳楼机》是一首很难“难听”的歌,和弦使用了有“万能和弦”之称的“4536251”。这是一个根植于中国听众耳朵里的旋律,周杰伦的《青花瓷》《红尘客栈》,林俊杰的《背对背拥抱》《她说》等金曲都曾使用这个和弦。

独立唱作人卓凡觉得这首歌的旋律听感很好,只是词写得过于直白,尤其是那句“可能是我贱吧/不爱我的非要上”。

“这首歌爆火肯定和它本身质量不错有关,包括现在音乐平台有很多推广,所有的歌曲只要你推广够了,其实它都会火起来。”卓凡说。

▲ 《跳楼机》演唱者LBI利比在社交媒体分享战报。图 / 微博截图

从《跳楼机》歌词的构思角度,乐天认为这是一首中规中矩的行活儿,没有那么烂。而略显直白的“可能是我贱吧”可以看做歌词的情绪出口,也成了听众们的宣泄口,越吐槽越火。

除了旋律可以预制,歌词也能。乐天曾发帖拆解过一种“337”副歌句式,比如《菊花残》中的“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这种律动并非歌词独创,而是在流行音乐之前就已经植入在我们的大脑:你拍一,我拍一,两个小孩坐飞机。

“这类填词律动是带有入侵性的,不论喜欢不喜欢,你一定会跟着唱。”乐天解释。

看比听更重要

进入短视频时代,一首歌除了用来听,能搭配什么样的视觉呈现更是变成了重中之重,成为一首歌能否火起来的关键。

甚至,在创作阶段就开始“预制”能够搭配的画面。

《地球最可爱》是乐天参与创作的歌曲中最火的一首,目前在短视频平台有超过千万的使用量。这首歌发行于2021年秋天,制作前期,乐天和团队伙伴邓澄用推广的思维,先确定好了副歌,简洁洗脑,“整个地球/就属你的眼神/最最可爱”。“你看它的副歌,会具象到‘你的眼睛’‘你的鼻子’,所以后来有很多的萌宠和宝宝的视频配这首歌。”乐天说。

▲ 三丽鸥卡通IP使用《地球最可爱》伴奏。图 / 短视频截图

歌曲上线后有博主为这首歌搭配了简单的手势舞,女演员白鹿、毛晓彤等参与了这首歌曲的舞蹈挑战,随后在她们的粉丝圈层引发了关注。更巧的是,2022年的北京冬季奥运会,有媒体把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视频配了这首歌,之后这首重复着“可爱”的歌曲,才算占领了“萌”的语境,成为一首功能性极强的配乐。

2022年,Zim加入某音乐大厂从事版权运营与歌曲营销工作,其中一项工作内容是在短视频平台、流媒体音乐平台挖掘有潜力成为热歌的歌曲,签约版权,可以理解为热歌星探。

究竟什么样的音乐能在短视频平台火起来?

假设一首歌曲时长3分钟,热歌星探们会将其拆分成12个15秒——最适配短视频的长度。这15秒钟内,要么旋律足够百转千回,要么某一句歌词能戳中听众的痛点。比如《跳楼机》中的“我们的感情好像跳楼机/突然地升空又极速落地”,写的是多数人都能共感的情感曲折,通俗易懂。

除了情绪能打中痛点,歌词中如果有特定场景,能够激发用户拍摄转场画面,会更受欢迎。一句“凌晨四点/我看见海棠花未眠”,搭配上舞蹈转场,一条视频就在抖音收获了超过2000万点赞。曾在综艺《再见爱人》中引发争议的麦琳也使用了这个配乐,拍摄了一段从家庭主妇打扫卫生,到身着白裙站在花墙之前的转场视频,收获了超过50万点赞。

▲ 麦琳用《四点的海棠花未眠》当作视频转场音乐获得了超50万点赞。图 / 视频截图

短视频“黄金3秒”的定律对音乐而言同样适用。Zim在选择什么样的歌值得在短视频平台推荐时,会格外关注某个片段的前3秒。“3秒钟卡点之后,这段旋律直接进入到一个很有情绪的段落,”Zim说,“短视频平台用户就可以用这段音乐拍卡点舞蹈、风景转场、vlog之类的视频。”

这直接导致从短视频火起来的歌,只火那两三句旋律或者歌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歌名,或者从未完整地听过整首歌。一首歌不同的片段,可以分开火几次。

2023年末,李琪琪经常刷到威海雪景的视频。浪花在灰蓝色的海上翻滚,天空飘散着雪花,与之搭配的音乐唱段正好是一句“说过要一起看海/现在我独自等待”,非常契合。最近,李琪琪发现这句“我的无力成为了我的败笔”开始在短视频流行,匹配遗憾、错过的视频内容。她对这句歌词很好奇,于是去搜索了这首歌的完整版,结果发现和“一起看海”是同一首歌。

如今,短视频热歌制作流程已经是一套成熟的体系,从音乐创作者,到平台,再到听众的耳朵。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被大数据紧紧地编织在一起,密不透风。

娱评人狠狠红曾在微博写到:“中国目前确定有效的音乐分发渠道就两种:音综和抖音。除此之外,其他分发模式都不确定有效。这也导致,在中国做音乐,你天然就要考虑‘入口’的问题。而在国外,这个分发体系要丰富很多,除了TikTok之外,他们有Radio、演出、评论体系、Genre社群、长专辑文化(他们倒是没有音综体系),分发点多,导致了内容创作,不必被‘出口’捆绑,容许音乐人以创作动机为起点:情绪、美学、视角、角色、氛围、实验。”

到现在,音综上也开始渐渐出现短视频热歌的身影。前一段时间,率先靠舞蹈在短视频上火起来的《九万字》,在《天赐的声音》中被张靓颖和刘宇宁翻唱后,再次爆火,合作舞台的视频播放量破亿,也由此完成了一首歌最后的数据闭环——从短视频开始,最终又落回一个个15秒的切片。

▲ 张靓颖、刘宇宁在音乐综艺中翻唱《九万字》。图 / 视频截图

而对听众来说,听到一首有惊喜的新歌,变得越来越难。多年沉浸在短视频里的李琪琪,这几年的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刷到的歌越来越熟悉,除了已经被时间验证过的金曲老歌,剩下的热歌仿佛都是从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旋律、歌词、节奏都似曾相识,听过就在脑子里混成一团。比如《跳楼机》就没有让她产生听完整版的冲动。在李琪琪的耳朵里,这首歌旋律和“Baby今晚打老虎/跳起爱的恰恰舞”很类似。

“虽然短视频和热歌总是绑定的,”李琪琪说,“但对我而言这些音乐更多是视频的辅助,我很少记得具体的热歌或旋律。”

带着“启动资金“进入耳朵

短视频时代,热歌的特点也在发生变化。早期短视频热歌,重复足够多,记忆点明显,就能得到传唱,比如不停重复着“喵喵喵”的初代神曲《学猫叫》,还有《你笑起来真好看》,一句“笑起来真好看”的称赞重复了8遍。

渐渐地,在洗脑之外,热歌还需要符合时代情绪和气候。2020年疫情开始,最火热的音乐类型之一是励志歌曲。“你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每当你向我走来/告诉我星辰大海”等一系列以“希望”“未来”作为意象的歌,批量涌现,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配乐。

到现在,抽象又成了一首歌能否有传播度的标准。无论是歌词、旋律或者配的舞蹈,只要有一项足够抽象,就意味着更多的二次传播和播放量。在Zim眼里,《跳楼机》的歌词就足够抽象,能涵盖更多场景和情绪,持续在短视频平台上制造热点。“前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埃隆·马斯克的‘爱恨情仇’在短视频平台上特别火,我就刷到有人用《跳楼机》给他们两个的故事做配乐,仔细想想,不是很合适吗?”

在抽象赛道狂奔的还有《大展鸿图》和《八方来财》。前者靠夸张魔性的舞蹈,在短视频掀起了模仿的热潮;后者则是用一句“来财,来财”,踩中了春节的情绪,成功洗脑网友。这两首歌都出自同一人之手,收录在同一张专辑。

▲ 《大展鸿图》舞蹈在短视频平台引发模仿热潮。图 / 短视频截图

歌曲本身的特质之外,投流推广也必不可少。Zim曾经习惯给一首歌3次机会,也就是切出3个15秒去推,而今天,大部分歌都只有一次机会。

和推歌片段减少直接相关的是,随着市面上的音乐越来越多,在同一首歌里押宝多次显得并不明智。最常见的推歌流程是将选中的片段定投给头部或腰部达人,请对方按要求剪辑视频。Zim倾向于选择万粉以上的小达人,第一阶段营销总预算在5万元以内,音乐的使用数据持续上涨就可以继续投,表现冷淡的音乐就只能止步了。

前音乐大厂运营刘启入职了一家音乐推歌机构,可以根据歌曲的不同类型定制推歌服务,让该去抖音的音乐去抖音,该留在网易云、QQ音乐的歌曲留在这里。“有的音乐你一听是好听的,但就是没有记忆点,”刘启解释,“既不好玩,也不抽象,就不适合投短视频平台。”

除了音乐本身的差别,刘启觉得投放短视频平台的方式还是更适合预算充足的音乐人,毕竟流量越高,价格越贵。一旦这首音乐被大音乐公司看中,此前自己花的投放钱就有回本的可能性,“这是给勇敢者的奖励,你舍得为自己的歌花钱,或许就有其他资源找上你。”

为了避免尴尬的冷启动,如今知名度不高的歌手发新歌时,花个三万到五万元做投放成了主流选择。但不是每个人的投资,都能有回报。

独立唱作人卓凡的音乐帐号曾经收到过一条留言,对方自称可以帮忙推广音乐,无需支付额外费用,只需要将音乐收益分成,采用的推广方式是找了站外的AI刷机刷播放量。

流媒体音乐平台依据歌曲播放量计算音乐人收益,所以刷量越多收益越多。按那个月的播放量来算,卓凡的歌曲总共可以收入600元。钱还没到手,平台监测到了刷量的事,把她的帐号封号了。

自那之后,卓凡再也没想过找人推歌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两个月前,卓凡终于拿回自己的帐号,一个月靠音乐收入大约1元钱。不过,做音乐算是卓凡的副业,她生活在浙江,有一份全职工作,音乐做了快两年,一直没有太大起色,渐渐成为了她记录生活和情绪的一种方式。

Zim离职后,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公司,也在社交平台上以“Zim聊音乐”的身份讲述自己对音乐的产业的观察。在AI参与音乐制作之后,当前市面上涌现的“音乐”越来越多,热歌星探的工作愈发艰难,需要比以往花费更多时间和运气,才能找到一首有热歌潜质的音乐。

“在行业内,短视频热歌有一个很大的致命弱点,是它留存率低,基本上火了几个月后就会急速下降,很快会被下一首歌、下一个梗取代,”Zim说。“低留存率直接影响着音乐的版权结算费用,努力做片段有营销点,但追求全曲能反复收听的音乐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也是热歌们面临的窘境之一。只在短视频平台按“使用次数”计费的收益,是远远不够的。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这类平台的版权收益,才是收入的大头,歌曲火的时间越长,才能产生更客观的进账。

所以,创作者们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让一首热歌变得更加耐听,这也是乐天和他的团队正在做的事情,尝试做小而美的热歌。

从听众的角度,自然也需要更丰富的歌曲体验,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除了成为短视频的配乐,一首歌本身的主体性和表达,似乎正在被人们渐渐忽略。

小宇经常怀念一些单纯听歌的日子。只用耳机或者音响,让自己沉浸在一段旋律中,从主歌到副歌,情绪有起承转合,脑海或许会出现和歌词相关的画面,或许没有,但绝对不会是15秒后就上滑的界面。小宇也很期待,短视频平台能火起来一些让他愿意去找完整版来听的歌曲,毕竟从什么平台火起来,从来不是判断一首歌好坏的标准,只有歌曲本身的质量,才是能让它穿越时间,留存下来的关键。

(文中小宇、李琪琪、刘启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狂挣4000万的洗脑神曲,谁制造出来的

像一道精美的预制菜,调料事先备好,口味大概率不会翻车,但吃得多了,会发现每道菜似乎都太像了。

文 | 每日人物 宋春光

编辑 | Yang

“跳楼机”们,有预谋地诞生

每天早上,乐天来到工作室的第一件事,是点开不同平台的音乐榜单,来判断这个时间段里哪些情绪正热。

在6月27日的QQ音乐热歌榜里,两首来自2008年的歌。歌手郭静的《爱情讯息》和组合神木与瞳的《为你而活》名列前茅,其中《爱情讯息》排到了第一名。陆绮菲(菲菲公主)的《第57次取消发送》排进了前三,这首歌虽然是今年的新歌,但乐天还是敏锐察觉到它在制作中体现的词曲质感,类似台湾乐坛早期的《恶作剧》《孤单心事》,所以大家听到的时候既熟悉又新鲜。

▲ 截止6月29日中午12点,QQ音乐热歌榜前十。图 / QQ音乐截图

也就是说,除了“爱情”这个恒久不变的热歌母题,“怀旧”再次感染听众们的耳朵。乐天是一家音乐厂牌的词曲总监,他需要结合这些大众情绪,创作歌曲。

情绪之外,要关注的还有社会热点。高考刚刚出分,在抖音音乐榜上,《加油》以8500多万的热度排在榜首。毕业季依然是讨论度极高的话题,乐天和团队成员正在筹备上线一首相关氛围的歌曲。

曾经,音乐平台给千万首歌曲打标签、做分类,再根据你的听歌习惯,用数据堆出一份“猜你喜欢”的歌单。如今,这个逻辑正在翻转。无论是音乐创作者,还是平台,从第一步就开始“猜你喜欢”,从最大公约数的“喜欢”里,拆解出关键词、情绪,再用旋律和歌词,精准击中。像一道精美的预制菜,调料事先备好,口味大概率不会翻车,但吃得多了,会发现每道菜似乎都太像了。

第一次听到《跳楼机》的时候,Zim只把它当成了普通的情感类热歌。作为一名前音乐大厂的员工,Zim从中听出了许多过往热歌的影子。博主SISHUI曾将《跳楼机》与《就忘了吧》《哪里都是你》和《冬眠2023》互换伴奏和人声唱段组合拼贴,发现竟然全都能和谐搭配,网友调侃称:“原来是拼好歌,怪不得那么好听。”

▲ 有网友将《跳楼机》和一些抒情歌曲互换伴奏与人声唱段,发现竟然全都能和谐搭配。图 / 微博截图

旋律是已经被验证过的,在短视频的推广玩法也是直接复制:翻唱挑战和搭配视频。

白领小宇第一次刷到《跳楼机》是在今年春节假期后。那是一条讲恋人分手的伤感视频,屏幕中两人紧握的双手松开,只留下一方离去的背影。原本“疼痛”的剧情,搭配着在第3秒上扬,又在第6秒下降的旋律,听感奇特,感伤加倍。

李琪琪是更为资深的短视频用户,一天会花将近4个小时刷视频,她也在同一时期感受到《跳楼机》的热度,“从今年春天开始,几乎每刷几条视频,就会蹦出来一条配乐用《跳楼机》的。”除了用作配乐,短视频平台还涌现了《跳楼机》翻唱热潮,话题#跳楼机翻唱#有超过6亿次播放。

出乎Zim的预料,《跳楼机》成为了今年上半年最火热的华语单曲,在各大音乐平台榜单都占据一席之地,每日收听人数一度超过了长年霸榜的周杰伦的《晴天》,保守估计目前歌曲已经创造了超过4000万元的收益。

很多人分析过《跳楼机》这首歌本身,其中比较有共识的结论是“一首中规中矩的工业产品”。

可以说,《跳楼机》是一首很难“难听”的歌,和弦使用了有“万能和弦”之称的“4536251”。这是一个根植于中国听众耳朵里的旋律,周杰伦的《青花瓷》《红尘客栈》,林俊杰的《背对背拥抱》《她说》等金曲都曾使用这个和弦。

独立唱作人卓凡觉得这首歌的旋律听感很好,只是词写得过于直白,尤其是那句“可能是我贱吧/不爱我的非要上”。

“这首歌爆火肯定和它本身质量不错有关,包括现在音乐平台有很多推广,所有的歌曲只要你推广够了,其实它都会火起来。”卓凡说。

▲ 《跳楼机》演唱者LBI利比在社交媒体分享战报。图 / 微博截图

从《跳楼机》歌词的构思角度,乐天认为这是一首中规中矩的行活儿,没有那么烂。而略显直白的“可能是我贱吧”可以看做歌词的情绪出口,也成了听众们的宣泄口,越吐槽越火。

除了旋律可以预制,歌词也能。乐天曾发帖拆解过一种“337”副歌句式,比如《菊花残》中的“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这种律动并非歌词独创,而是在流行音乐之前就已经植入在我们的大脑:你拍一,我拍一,两个小孩坐飞机。

“这类填词律动是带有入侵性的,不论喜欢不喜欢,你一定会跟着唱。”乐天解释。

看比听更重要

进入短视频时代,一首歌除了用来听,能搭配什么样的视觉呈现更是变成了重中之重,成为一首歌能否火起来的关键。

甚至,在创作阶段就开始“预制”能够搭配的画面。

《地球最可爱》是乐天参与创作的歌曲中最火的一首,目前在短视频平台有超过千万的使用量。这首歌发行于2021年秋天,制作前期,乐天和团队伙伴邓澄用推广的思维,先确定好了副歌,简洁洗脑,“整个地球/就属你的眼神/最最可爱”。“你看它的副歌,会具象到‘你的眼睛’‘你的鼻子’,所以后来有很多的萌宠和宝宝的视频配这首歌。”乐天说。

▲ 三丽鸥卡通IP使用《地球最可爱》伴奏。图 / 短视频截图

歌曲上线后有博主为这首歌搭配了简单的手势舞,女演员白鹿、毛晓彤等参与了这首歌曲的舞蹈挑战,随后在她们的粉丝圈层引发了关注。更巧的是,2022年的北京冬季奥运会,有媒体把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视频配了这首歌,之后这首重复着“可爱”的歌曲,才算占领了“萌”的语境,成为一首功能性极强的配乐。

2022年,Zim加入某音乐大厂从事版权运营与歌曲营销工作,其中一项工作内容是在短视频平台、流媒体音乐平台挖掘有潜力成为热歌的歌曲,签约版权,可以理解为热歌星探。

究竟什么样的音乐能在短视频平台火起来?

假设一首歌曲时长3分钟,热歌星探们会将其拆分成12个15秒——最适配短视频的长度。这15秒钟内,要么旋律足够百转千回,要么某一句歌词能戳中听众的痛点。比如《跳楼机》中的“我们的感情好像跳楼机/突然地升空又极速落地”,写的是多数人都能共感的情感曲折,通俗易懂。

除了情绪能打中痛点,歌词中如果有特定场景,能够激发用户拍摄转场画面,会更受欢迎。一句“凌晨四点/我看见海棠花未眠”,搭配上舞蹈转场,一条视频就在抖音收获了超过2000万点赞。曾在综艺《再见爱人》中引发争议的麦琳也使用了这个配乐,拍摄了一段从家庭主妇打扫卫生,到身着白裙站在花墙之前的转场视频,收获了超过50万点赞。

▲ 麦琳用《四点的海棠花未眠》当作视频转场音乐获得了超50万点赞。图 / 视频截图

短视频“黄金3秒”的定律对音乐而言同样适用。Zim在选择什么样的歌值得在短视频平台推荐时,会格外关注某个片段的前3秒。“3秒钟卡点之后,这段旋律直接进入到一个很有情绪的段落,”Zim说,“短视频平台用户就可以用这段音乐拍卡点舞蹈、风景转场、vlog之类的视频。”

这直接导致从短视频火起来的歌,只火那两三句旋律或者歌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歌名,或者从未完整地听过整首歌。一首歌不同的片段,可以分开火几次。

2023年末,李琪琪经常刷到威海雪景的视频。浪花在灰蓝色的海上翻滚,天空飘散着雪花,与之搭配的音乐唱段正好是一句“说过要一起看海/现在我独自等待”,非常契合。最近,李琪琪发现这句“我的无力成为了我的败笔”开始在短视频流行,匹配遗憾、错过的视频内容。她对这句歌词很好奇,于是去搜索了这首歌的完整版,结果发现和“一起看海”是同一首歌。

如今,短视频热歌制作流程已经是一套成熟的体系,从音乐创作者,到平台,再到听众的耳朵。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被大数据紧紧地编织在一起,密不透风。

娱评人狠狠红曾在微博写到:“中国目前确定有效的音乐分发渠道就两种:音综和抖音。除此之外,其他分发模式都不确定有效。这也导致,在中国做音乐,你天然就要考虑‘入口’的问题。而在国外,这个分发体系要丰富很多,除了TikTok之外,他们有Radio、演出、评论体系、Genre社群、长专辑文化(他们倒是没有音综体系),分发点多,导致了内容创作,不必被‘出口’捆绑,容许音乐人以创作动机为起点:情绪、美学、视角、角色、氛围、实验。”

到现在,音综上也开始渐渐出现短视频热歌的身影。前一段时间,率先靠舞蹈在短视频上火起来的《九万字》,在《天赐的声音》中被张靓颖和刘宇宁翻唱后,再次爆火,合作舞台的视频播放量破亿,也由此完成了一首歌最后的数据闭环——从短视频开始,最终又落回一个个15秒的切片。

▲ 张靓颖、刘宇宁在音乐综艺中翻唱《九万字》。图 / 视频截图

而对听众来说,听到一首有惊喜的新歌,变得越来越难。多年沉浸在短视频里的李琪琪,这几年的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刷到的歌越来越熟悉,除了已经被时间验证过的金曲老歌,剩下的热歌仿佛都是从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旋律、歌词、节奏都似曾相识,听过就在脑子里混成一团。比如《跳楼机》就没有让她产生听完整版的冲动。在李琪琪的耳朵里,这首歌旋律和“Baby今晚打老虎/跳起爱的恰恰舞”很类似。

“虽然短视频和热歌总是绑定的,”李琪琪说,“但对我而言这些音乐更多是视频的辅助,我很少记得具体的热歌或旋律。”

带着“启动资金“进入耳朵

短视频时代,热歌的特点也在发生变化。早期短视频热歌,重复足够多,记忆点明显,就能得到传唱,比如不停重复着“喵喵喵”的初代神曲《学猫叫》,还有《你笑起来真好看》,一句“笑起来真好看”的称赞重复了8遍。

渐渐地,在洗脑之外,热歌还需要符合时代情绪和气候。2020年疫情开始,最火热的音乐类型之一是励志歌曲。“你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每当你向我走来/告诉我星辰大海”等一系列以“希望”“未来”作为意象的歌,批量涌现,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配乐。

到现在,抽象又成了一首歌能否有传播度的标准。无论是歌词、旋律或者配的舞蹈,只要有一项足够抽象,就意味着更多的二次传播和播放量。在Zim眼里,《跳楼机》的歌词就足够抽象,能涵盖更多场景和情绪,持续在短视频平台上制造热点。“前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埃隆·马斯克的‘爱恨情仇’在短视频平台上特别火,我就刷到有人用《跳楼机》给他们两个的故事做配乐,仔细想想,不是很合适吗?”

在抽象赛道狂奔的还有《大展鸿图》和《八方来财》。前者靠夸张魔性的舞蹈,在短视频掀起了模仿的热潮;后者则是用一句“来财,来财”,踩中了春节的情绪,成功洗脑网友。这两首歌都出自同一人之手,收录在同一张专辑。

▲ 《大展鸿图》舞蹈在短视频平台引发模仿热潮。图 / 短视频截图

歌曲本身的特质之外,投流推广也必不可少。Zim曾经习惯给一首歌3次机会,也就是切出3个15秒去推,而今天,大部分歌都只有一次机会。

和推歌片段减少直接相关的是,随着市面上的音乐越来越多,在同一首歌里押宝多次显得并不明智。最常见的推歌流程是将选中的片段定投给头部或腰部达人,请对方按要求剪辑视频。Zim倾向于选择万粉以上的小达人,第一阶段营销总预算在5万元以内,音乐的使用数据持续上涨就可以继续投,表现冷淡的音乐就只能止步了。

前音乐大厂运营刘启入职了一家音乐推歌机构,可以根据歌曲的不同类型定制推歌服务,让该去抖音的音乐去抖音,该留在网易云、QQ音乐的歌曲留在这里。“有的音乐你一听是好听的,但就是没有记忆点,”刘启解释,“既不好玩,也不抽象,就不适合投短视频平台。”

除了音乐本身的差别,刘启觉得投放短视频平台的方式还是更适合预算充足的音乐人,毕竟流量越高,价格越贵。一旦这首音乐被大音乐公司看中,此前自己花的投放钱就有回本的可能性,“这是给勇敢者的奖励,你舍得为自己的歌花钱,或许就有其他资源找上你。”

为了避免尴尬的冷启动,如今知名度不高的歌手发新歌时,花个三万到五万元做投放成了主流选择。但不是每个人的投资,都能有回报。

独立唱作人卓凡的音乐帐号曾经收到过一条留言,对方自称可以帮忙推广音乐,无需支付额外费用,只需要将音乐收益分成,采用的推广方式是找了站外的AI刷机刷播放量。

流媒体音乐平台依据歌曲播放量计算音乐人收益,所以刷量越多收益越多。按那个月的播放量来算,卓凡的歌曲总共可以收入600元。钱还没到手,平台监测到了刷量的事,把她的帐号封号了。

自那之后,卓凡再也没想过找人推歌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两个月前,卓凡终于拿回自己的帐号,一个月靠音乐收入大约1元钱。不过,做音乐算是卓凡的副业,她生活在浙江,有一份全职工作,音乐做了快两年,一直没有太大起色,渐渐成为了她记录生活和情绪的一种方式。

Zim离职后,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公司,也在社交平台上以“Zim聊音乐”的身份讲述自己对音乐的产业的观察。在AI参与音乐制作之后,当前市面上涌现的“音乐”越来越多,热歌星探的工作愈发艰难,需要比以往花费更多时间和运气,才能找到一首有热歌潜质的音乐。

“在行业内,短视频热歌有一个很大的致命弱点,是它留存率低,基本上火了几个月后就会急速下降,很快会被下一首歌、下一个梗取代,”Zim说。“低留存率直接影响着音乐的版权结算费用,努力做片段有营销点,但追求全曲能反复收听的音乐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也是热歌们面临的窘境之一。只在短视频平台按“使用次数”计费的收益,是远远不够的。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这类平台的版权收益,才是收入的大头,歌曲火的时间越长,才能产生更客观的进账。

所以,创作者们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让一首热歌变得更加耐听,这也是乐天和他的团队正在做的事情,尝试做小而美的热歌。

从听众的角度,自然也需要更丰富的歌曲体验,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除了成为短视频的配乐,一首歌本身的主体性和表达,似乎正在被人们渐渐忽略。

小宇经常怀念一些单纯听歌的日子。只用耳机或者音响,让自己沉浸在一段旋律中,从主歌到副歌,情绪有起承转合,脑海或许会出现和歌词相关的画面,或许没有,但绝对不会是15秒后就上滑的界面。小宇也很期待,短视频平台能火起来一些让他愿意去找完整版来听的歌曲,毕竟从什么平台火起来,从来不是判断一首歌好坏的标准,只有歌曲本身的质量,才是能让它穿越时间,留存下来的关键。

(文中小宇、李琪琪、刘启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