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苏超得票率不足3%,卡塔尔世界杯中签率5%,看苏超比世界杯还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苏超得票率不足3%,卡塔尔世界杯中签率5%,看苏超比世界杯还难?

一票难求,苏超“幸福的烦恼”。

文 | 娱乐资本论 李静林

当苏超踢出比肩世界杯的观众规模,江苏的草根足球奇迹正在持续上演。

6月29日苏州与扬州队的比赛,昆山奥体中心涌入43617名观众,刷新苏超观赛纪录,将苏超现场上座人数第一次带上4万规模。

2025赛季中超联赛半程,16支球队场均观众数量24449人。除了大连、北京、成都三个黄金球市的场均观众超过4万,中超其余13支球队的场均观赛人数无一超过三万。

2024-25赛季,英超联赛平均上座率39675人,德甲场均上座38662人,西甲场均26480人,意甲场均26580人。尽管用一个球场的一场比赛对比16-18座球场在全年的平均数不算严谨公允,但“江苏奇迹”没人会质疑。

两周时间,苏超单场观众纪录从2万刷新到4万。场均观众数从第一轮的七千多人跃升至第四轮的25802人。

这场苏州与扬州的比赛告诉人们,苏超现场观赛人数的上限,完全是由体育场容量决定的。

昆山市奥体中心可容纳观众4.5万人。按照售票数量不超过坐席数量80%的要求,这场苏超比赛的上座率已然顶格。这是江苏省第一座专业足球场,也是唯一一座满足国际足联A级比赛标准的场地,意味着整个江苏省只有这一座球场具有承办世界杯小组赛的资格。

大胆假设,苏超哪怕借用鸟巢(9.1万个座位),恐怕都能轻松坐满。根据公众号“昆山发布”数据,苏州与扬州的两轮总抢票人数达到144万人次,抢票时段的微信流量量近3亿。

受益于球票火爆,赛事冠名方江苏银行App下载量暴涨,甚至有传闻用户买600万理财产品才能得到球票。

火爆苏超陷入“幸福的烦恼”,球场的物理局限只能把绝大多数观众隔绝在场外,互联网上的抢票盛况或许比赛场里的拼杀更惨烈。

“这段时间我的电话被打爆了,全是来要票的朋友”,南通珂缔缘足球俱乐部相关负责人对剁椒说道:“我们也需要线上抢票,根本抢不到,我甚至公开发微信,求大家别来找我要票了。”

珂缔缘承担了苏超南通队的建队任务,从俱乐部梯队中抽调02、03、06年龄段青训球员,以及中乙职业队中三名球员构成南通队核心班底。珂缔缘相关负责人都拿不到票,可见想要入场观赛有多难。

目前南通队保持全胜,从第一轮开始球场就场场爆满,第一场比赛时就有70万人申请门票,比赛被安排在一所大学的操场,仅有2000多个坐席,第二个主场比赛就移师南通足球训练中心海门基地,现场可容纳两万名左右观众。

以南通为例,粗略计算抢票成功的概率不足3%。

观众想要入场看球,有较为固定的抢票通道。线上,南京、苏州、泰州、常州、盐城、无锡、南通可通过“看个比赛”小程序或APP购票线上,每个城市还有自己单独运营的抢票通道,如扬州可在“运动扬州”微信公众号购票;淮安有“淮味优品”微信小程序;宿迁的“宿心办”APP可购票;连云港通过“我的连云港”APP购票;徐州通过“国体徐州”微信公众号购票。

看个比赛小程序苏超抢票界面

“看个比赛”是专业的第三方体育赛事售票平台,中国三级职业足球联赛、CBA部分赛区都与该平台合作售票。最新的动态是,7月5日大麦网也开始出售苏超门票,从目前观察应该是与南京赛区合作售票。各城市的官方公众号,基本由该地体育局和文旅部门管理负责。

球票的流向还有很多。例如苏超冠名商江苏银行每周二下午14:00会在其APP的足球联赛专区发放免费门票,每场限量100张。各级赞助商手中应该都会有或多或少赠票。据剁椒了解,某互联网平台在与江苏当地洽谈本地生活服务合作过程中,也在积极争取一定的球票供给,或希望开放购票渠道。

只要参与到苏超的品牌,球票一定是他们的重点目标。

江苏银行有客户经理说:“现在谈存款要先问‘您看哪场球? ’,客户可能说不关心比分,但肯定在意能不能领到免费门票。 ”

三个月前,苏超球票连送都送不出去,而如今,有人需要再银行里存几十万元才能换取三张门票,而且还得提前一周多和客户经理预约。还有南京市民表示,问了江苏银行理财经理,买600万理财产品才会送门票。

随着苏超的热度蔓延至全网。不断有外省观众想去“凑热闹”,也增加了抢票难度,分母被不断做大,但分子,也就是球票供给基本是恒定的。6月15日,徐州队主场对阵连云港队的比赛,入场观众数突破3万,其中来自安徽、山东的外省观众达6902人,占比高达23%。

所以我们看到,第六轮南京队主场对战苏州队的比赛,70万人在线抢票,开票即‘秒空’;扬州与泰州比赛场次的40117张门票,开售瞬间所有座位显示‘缺货登记’......几乎所有赛区都是相同的情况。

稀缺就会制造商机,无论水面之上的,还是水面下的灰色生意。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一个连云港的闲鱼代拍商家,每天后台能接到上百个门票相关私信,但他每轮最多只能承接20单需求。

苏超球票价格都在20元以下。据剁椒了解,举办苏超本就没有在门票上赚钱的打算,属于公益性质,目的还是为了让更多普通市民走进球场。作为考试大省,南通别出心裁地还把一档球票价格设置为9.85元,寓意“985”。

然而在代拍市场里,价格往往会飙升至100-150元。主办单位发放的进场“邀请函”能卖到300元一张。剁椒在平台搜索发现,部分代拍价格甚至已经被炒到400元一张,这个价格比中超联赛的普通档位票价还要高出不少。一些代拍打出诱人的引流语:【必中代拍】、【成功率杠杠的,战绩超丰富】。

按照400元成交,20元票价计算,代拍收益率接近2000%。

在票务领域严格区分,代拍和黄牛有所不同,但对消费者来说两者差别不大,只是不同程度的溢价。剁椒在本文中便不做严格区分。

当苏超一票难求,各种“天价”球票纷纷见诸报道。南京对阵无锡的比赛,原本10元的球票被黄牛一路从80元叫到600元。自由市场原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价格随供需变化本无可厚非。但要知道苏超本是有公益惠民性质的群众赛事,本质上也不是100%市场化的赛事产物,而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行为。黄牛借此机会敲观众竹杠,实属不义之财。

高价拿到票还好说,甚至有些消费者花了钱进不去场。小红书上有人分享,自己从淮安前往常州客场观赛,通过黄牛购票,开始黄牛信誓旦旦,结果一家都已开车上了高速,黄牛却再也联系不到。淮安这家人最终也没能进入赛场。

这条笔记的评论区里,一位连云港用户评论说自己找的黄牛也是此人,到球场门口就怎么都联系不到。对方的电话定位是深圳,怀疑这人就是个骗子。

好在江苏省开始重点整治黄牛。6月23日,江苏警方通告累计已有105人被抓。

演艺、体育等众多领域,黄牛现象势必无法根除,供给稀缺就一定滋生暗箱操作,哪怕在绝大多数票务领域已实现实名制管理,这一现象也没能被连根拔起。今年只是苏超的首届,未来成为一项持续稳定的业余体育IP,把黄牛现象控制在合理范围,对票务做更严格的把控是有必要的。

如今,苏超球票是赞助商手中的硬通货。球票的背后不仅仅连着观众,更潜藏着巨大的商业可能。

江苏银行花800万成为苏超联赛总冠名商,这笔钱花得很值。 数据显示开赛两个月内江苏银行APP装机量暴涨40%,35岁以下年轻新客户占比从29%跃升至41%,带有“苏超联名卡”标识的信用卡占到新发卡量的15%。

看苏超,我们突然意识到银行在赛事营销中的转化链路极其清晰,且有吸引力。大型赛事球票永远是稀缺品,苏超硬是靠着超强的运营能力把白送都没人要的球票也变为高度稀缺的产品。而银行储蓄、理财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是投资,而非消费。用球票换储户,怎么看都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可以类比的是航空公司。

2006年德国世界杯共计划提供340万张门票,其中21个世界杯指定赞助商可以得到55万张球票,每个赞助商最多拿到25000张。阿联酋航空在当年成为世界杯历史第一个航司赞助商,做了买机票送球票的营销动作,在上海航线推出顶级机型波音777-300ER远程飞机,乘客都可以订购阿航的“世界杯独家套餐”,获赠免费球票。套餐价格按照现在的汇率,超过一万三千元人民币。

赞助商票门槛本就很高,多用于品牌维护大客户关系,要么会送给品牌的VIP客户,要么就是随大额消费赠送。区域性赛事,银行有着与在地用户得天独厚的链接、转化可能。而国际赛事,航司又是绝大多数出国观赛消费者无法回避的消费选择。区域性的半职业赛事,与全球顶级体育IP,在围绕球票产生的商业行为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相比购买高额机票套餐,通过储蓄或理财的方式获得球票,“高净值”消费者的接受度可能会更高。

其实,赞助大型体育赛事,品牌更多求曝光,求品牌价值加持,尤其快消品,真正想要直接拉动消费转化并不容易,它们也很难在票务层面上做更深入的文章。银行和航空公司在大赛营销中找到了先人一步的优势。

据剁椒了解,南通赛区的主赞助商,当地企业米歌酒庄,也花费上百万赞助苏超。他们能获得的权益基本就是现场广告牌露出。说白了通过苏超直接获得的利益只有流量价值。至于后续销售情况是否会飞涨,则是下一层面要考虑的问题,转化链路要比江苏银行更多一层,且酒类产品能获得的直接销售收入也少于储蓄和理财产品。

苏超和世界杯等其他顶级职业足球赛事的相似性,同时体现在球票获取难度上。

参照欧冠决赛的球票分布,我们能基本把握苏超的球票分配方案。一个7.5万容量的球场,对外发售的门票数量约5.2万张,剩下的2.3万张球票,留给组委会、赞助商、媒体等,统称非可售票,占比约30%。

苏超赛事大概率不会像欧冠决赛有这严格精准的票务分配机制,但球票的分类逻辑应该大差不差。若剔除非可售门票,根据前文的计算方式,普通观众的得票概率甚至比3%更低。

与之对比,卡塔尔世界杯的购票中签率为5%。看苏超,比看世界杯还难。

苏超,是一场完全在计划之外的流量盛宴、商业奇迹。七个月的超长赛事周期刚过两个月,我们甚至无法预知,它的未来还会给市场带来多少惊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苏超得票率不足3%,卡塔尔世界杯中签率5%,看苏超比世界杯还难?

一票难求,苏超“幸福的烦恼”。

文 | 娱乐资本论 李静林

当苏超踢出比肩世界杯的观众规模,江苏的草根足球奇迹正在持续上演。

6月29日苏州与扬州队的比赛,昆山奥体中心涌入43617名观众,刷新苏超观赛纪录,将苏超现场上座人数第一次带上4万规模。

2025赛季中超联赛半程,16支球队场均观众数量24449人。除了大连、北京、成都三个黄金球市的场均观众超过4万,中超其余13支球队的场均观赛人数无一超过三万。

2024-25赛季,英超联赛平均上座率39675人,德甲场均上座38662人,西甲场均26480人,意甲场均26580人。尽管用一个球场的一场比赛对比16-18座球场在全年的平均数不算严谨公允,但“江苏奇迹”没人会质疑。

两周时间,苏超单场观众纪录从2万刷新到4万。场均观众数从第一轮的七千多人跃升至第四轮的25802人。

这场苏州与扬州的比赛告诉人们,苏超现场观赛人数的上限,完全是由体育场容量决定的。

昆山市奥体中心可容纳观众4.5万人。按照售票数量不超过坐席数量80%的要求,这场苏超比赛的上座率已然顶格。这是江苏省第一座专业足球场,也是唯一一座满足国际足联A级比赛标准的场地,意味着整个江苏省只有这一座球场具有承办世界杯小组赛的资格。

大胆假设,苏超哪怕借用鸟巢(9.1万个座位),恐怕都能轻松坐满。根据公众号“昆山发布”数据,苏州与扬州的两轮总抢票人数达到144万人次,抢票时段的微信流量量近3亿。

受益于球票火爆,赛事冠名方江苏银行App下载量暴涨,甚至有传闻用户买600万理财产品才能得到球票。

火爆苏超陷入“幸福的烦恼”,球场的物理局限只能把绝大多数观众隔绝在场外,互联网上的抢票盛况或许比赛场里的拼杀更惨烈。

“这段时间我的电话被打爆了,全是来要票的朋友”,南通珂缔缘足球俱乐部相关负责人对剁椒说道:“我们也需要线上抢票,根本抢不到,我甚至公开发微信,求大家别来找我要票了。”

珂缔缘承担了苏超南通队的建队任务,从俱乐部梯队中抽调02、03、06年龄段青训球员,以及中乙职业队中三名球员构成南通队核心班底。珂缔缘相关负责人都拿不到票,可见想要入场观赛有多难。

目前南通队保持全胜,从第一轮开始球场就场场爆满,第一场比赛时就有70万人申请门票,比赛被安排在一所大学的操场,仅有2000多个坐席,第二个主场比赛就移师南通足球训练中心海门基地,现场可容纳两万名左右观众。

以南通为例,粗略计算抢票成功的概率不足3%。

观众想要入场看球,有较为固定的抢票通道。线上,南京、苏州、泰州、常州、盐城、无锡、南通可通过“看个比赛”小程序或APP购票线上,每个城市还有自己单独运营的抢票通道,如扬州可在“运动扬州”微信公众号购票;淮安有“淮味优品”微信小程序;宿迁的“宿心办”APP可购票;连云港通过“我的连云港”APP购票;徐州通过“国体徐州”微信公众号购票。

看个比赛小程序苏超抢票界面

“看个比赛”是专业的第三方体育赛事售票平台,中国三级职业足球联赛、CBA部分赛区都与该平台合作售票。最新的动态是,7月5日大麦网也开始出售苏超门票,从目前观察应该是与南京赛区合作售票。各城市的官方公众号,基本由该地体育局和文旅部门管理负责。

球票的流向还有很多。例如苏超冠名商江苏银行每周二下午14:00会在其APP的足球联赛专区发放免费门票,每场限量100张。各级赞助商手中应该都会有或多或少赠票。据剁椒了解,某互联网平台在与江苏当地洽谈本地生活服务合作过程中,也在积极争取一定的球票供给,或希望开放购票渠道。

只要参与到苏超的品牌,球票一定是他们的重点目标。

江苏银行有客户经理说:“现在谈存款要先问‘您看哪场球? ’,客户可能说不关心比分,但肯定在意能不能领到免费门票。 ”

三个月前,苏超球票连送都送不出去,而如今,有人需要再银行里存几十万元才能换取三张门票,而且还得提前一周多和客户经理预约。还有南京市民表示,问了江苏银行理财经理,买600万理财产品才会送门票。

随着苏超的热度蔓延至全网。不断有外省观众想去“凑热闹”,也增加了抢票难度,分母被不断做大,但分子,也就是球票供给基本是恒定的。6月15日,徐州队主场对阵连云港队的比赛,入场观众数突破3万,其中来自安徽、山东的外省观众达6902人,占比高达23%。

所以我们看到,第六轮南京队主场对战苏州队的比赛,70万人在线抢票,开票即‘秒空’;扬州与泰州比赛场次的40117张门票,开售瞬间所有座位显示‘缺货登记’......几乎所有赛区都是相同的情况。

稀缺就会制造商机,无论水面之上的,还是水面下的灰色生意。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一个连云港的闲鱼代拍商家,每天后台能接到上百个门票相关私信,但他每轮最多只能承接20单需求。

苏超球票价格都在20元以下。据剁椒了解,举办苏超本就没有在门票上赚钱的打算,属于公益性质,目的还是为了让更多普通市民走进球场。作为考试大省,南通别出心裁地还把一档球票价格设置为9.85元,寓意“985”。

然而在代拍市场里,价格往往会飙升至100-150元。主办单位发放的进场“邀请函”能卖到300元一张。剁椒在平台搜索发现,部分代拍价格甚至已经被炒到400元一张,这个价格比中超联赛的普通档位票价还要高出不少。一些代拍打出诱人的引流语:【必中代拍】、【成功率杠杠的,战绩超丰富】。

按照400元成交,20元票价计算,代拍收益率接近2000%。

在票务领域严格区分,代拍和黄牛有所不同,但对消费者来说两者差别不大,只是不同程度的溢价。剁椒在本文中便不做严格区分。

当苏超一票难求,各种“天价”球票纷纷见诸报道。南京对阵无锡的比赛,原本10元的球票被黄牛一路从80元叫到600元。自由市场原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价格随供需变化本无可厚非。但要知道苏超本是有公益惠民性质的群众赛事,本质上也不是100%市场化的赛事产物,而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行为。黄牛借此机会敲观众竹杠,实属不义之财。

高价拿到票还好说,甚至有些消费者花了钱进不去场。小红书上有人分享,自己从淮安前往常州客场观赛,通过黄牛购票,开始黄牛信誓旦旦,结果一家都已开车上了高速,黄牛却再也联系不到。淮安这家人最终也没能进入赛场。

这条笔记的评论区里,一位连云港用户评论说自己找的黄牛也是此人,到球场门口就怎么都联系不到。对方的电话定位是深圳,怀疑这人就是个骗子。

好在江苏省开始重点整治黄牛。6月23日,江苏警方通告累计已有105人被抓。

演艺、体育等众多领域,黄牛现象势必无法根除,供给稀缺就一定滋生暗箱操作,哪怕在绝大多数票务领域已实现实名制管理,这一现象也没能被连根拔起。今年只是苏超的首届,未来成为一项持续稳定的业余体育IP,把黄牛现象控制在合理范围,对票务做更严格的把控是有必要的。

如今,苏超球票是赞助商手中的硬通货。球票的背后不仅仅连着观众,更潜藏着巨大的商业可能。

江苏银行花800万成为苏超联赛总冠名商,这笔钱花得很值。 数据显示开赛两个月内江苏银行APP装机量暴涨40%,35岁以下年轻新客户占比从29%跃升至41%,带有“苏超联名卡”标识的信用卡占到新发卡量的15%。

看苏超,我们突然意识到银行在赛事营销中的转化链路极其清晰,且有吸引力。大型赛事球票永远是稀缺品,苏超硬是靠着超强的运营能力把白送都没人要的球票也变为高度稀缺的产品。而银行储蓄、理财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是投资,而非消费。用球票换储户,怎么看都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可以类比的是航空公司。

2006年德国世界杯共计划提供340万张门票,其中21个世界杯指定赞助商可以得到55万张球票,每个赞助商最多拿到25000张。阿联酋航空在当年成为世界杯历史第一个航司赞助商,做了买机票送球票的营销动作,在上海航线推出顶级机型波音777-300ER远程飞机,乘客都可以订购阿航的“世界杯独家套餐”,获赠免费球票。套餐价格按照现在的汇率,超过一万三千元人民币。

赞助商票门槛本就很高,多用于品牌维护大客户关系,要么会送给品牌的VIP客户,要么就是随大额消费赠送。区域性赛事,银行有着与在地用户得天独厚的链接、转化可能。而国际赛事,航司又是绝大多数出国观赛消费者无法回避的消费选择。区域性的半职业赛事,与全球顶级体育IP,在围绕球票产生的商业行为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相比购买高额机票套餐,通过储蓄或理财的方式获得球票,“高净值”消费者的接受度可能会更高。

其实,赞助大型体育赛事,品牌更多求曝光,求品牌价值加持,尤其快消品,真正想要直接拉动消费转化并不容易,它们也很难在票务层面上做更深入的文章。银行和航空公司在大赛营销中找到了先人一步的优势。

据剁椒了解,南通赛区的主赞助商,当地企业米歌酒庄,也花费上百万赞助苏超。他们能获得的权益基本就是现场广告牌露出。说白了通过苏超直接获得的利益只有流量价值。至于后续销售情况是否会飞涨,则是下一层面要考虑的问题,转化链路要比江苏银行更多一层,且酒类产品能获得的直接销售收入也少于储蓄和理财产品。

苏超和世界杯等其他顶级职业足球赛事的相似性,同时体现在球票获取难度上。

参照欧冠决赛的球票分布,我们能基本把握苏超的球票分配方案。一个7.5万容量的球场,对外发售的门票数量约5.2万张,剩下的2.3万张球票,留给组委会、赞助商、媒体等,统称非可售票,占比约30%。

苏超赛事大概率不会像欧冠决赛有这严格精准的票务分配机制,但球票的分类逻辑应该大差不差。若剔除非可售门票,根据前文的计算方式,普通观众的得票概率甚至比3%更低。

与之对比,卡塔尔世界杯的购票中签率为5%。看苏超,比看世界杯还难。

苏超,是一场完全在计划之外的流量盛宴、商业奇迹。七个月的超长赛事周期刚过两个月,我们甚至无法预知,它的未来还会给市场带来多少惊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