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投教·保险|英式VS美式、保额分红VS现金分红,你的钱如何投保更划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投教·保险|英式VS美式、保额分红VS现金分红,你的钱如何投保更划算?

英式分红适合教育金、养老金等超长期规划,美式分红可满足灵活性需求。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保单生效10年了,分红账户里的钱为什么一部分可取出一部分不能取?”刚拿到保单分红通知书的李女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李女士的困惑道出了众多分红险购买者的共同疑问——为什么看似相似的分红保险,实际收益和领取方式却天差地别?

随着传统寿险预定利率一降再降,既有保底利率,又能和险企共享利润的分红险正成为市场新宠。但事关分红的关键选择却难住了众多投保人:保额分红和现金分红有何本质区别?香港地区的英式分红和美式分红又有什么区别?

现金VS保额

实际上,香港地区的英式分红对应的是内地保单的保额分红,而美式分红则对应现金分红。

保额分红,是指保险公司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比例以增加保险金额的方式分配给客户。这种分红方式下,红利并不直接以现金形式发放,而是转化为保额,与原保额一同参与下一年度的分红,形成复利效应。

以一款终身寿险为例,若投保人初始保额为50万元,第一年分红增加保额1万元,那么第二年的分红基数就变为51万元。随着时间推移,保额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大,长期来看能为投保人带来较为可观的保障和收益。

现金分红则是将红利以现金的形式直接分配给投保人。投保人可以选择直接领取现金,用于日常生活开支;也可以将现金留存于保险公司,按照一定的利率累积生息;还能将红利用于抵交续期保费或购买交清增额保险。

北京联合大学金融系讲师杨泽云向界面新闻介绍,分红险起源于保险公司早期精算模型不准、盈利过高,保险公司将部分利润返还给投保人,以实现保险公司与客户利益共享。后来为了应对通过膨胀,又产生了保额分红。

香港保险资深代理人陈慧向界面新闻表示,保额分红采用“复归红利+终期红利”双重结构。复归红利每年增加保额,锁定保障;终期红利则在保单终止时一次性发放。美式分红则多由“周年红利+终期红利”组成,现金可随时提取。

“美式分红的最大优势在于灵活性——现金红利到账即可自由支配,可用于消费、再投资或抵扣续期保费。而英式分红需通过减保或退保才能变现,且早期提取需承担高额折现损失。”陈慧告诉界面新闻。

在投资策略上,陈慧向界面新闻表示,英式分红资金多投入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现在热销产品的权益投资占比在40%-70%波动,追求长期较高回报;美式分红则侧重债券等固收类产品,保证资金流动性。

消费者如何选择?

界面新闻注意到,香港市场英式分红产品占主导地位,头部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均为英式分红储蓄险。这类产品计划书的高收益演示更具吸引力,但需注意早期退保可能面临折现损失。如遇投资市场波动,还会出现终期红利回撤的情况。

目前,香港保险公司的英式分红产品实现率在85%-110%之间。香港的保险公司也通过终期红利平滑机制,维持波动市场中稳定的分红表现。

而内地市场仍以现金分红为主流,但新华人寿、恒安标准人寿等公司推出的保额产品份额也有所提升。

杨泽云向界面新闻建议,类似增额寿之类的储蓄性分红险,投保的动机就是为了得到较为稳定的收益,而不是为了身故后的保额,那应该是现金分红更适合。反之,如果是重疾险之类的保障性分红险,储蓄性较弱,更适合保额分红。

陈慧则向界面新闻表示,对于注重长期保障和稳健增值,短期内无资金需求的投保人来说,英式分红(保额分红)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在后期收获快速的增值空间;而美式分红(现金分红)则更适合那些希望灵活支配红利,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消费者。

不过,不管是何种分红方式,投保人需清醒认识自己的资金期限和风险承受力,注意收益与流动性的平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投教·保险|英式VS美式、保额分红VS现金分红,你的钱如何投保更划算?

英式分红适合教育金、养老金等超长期规划,美式分红可满足灵活性需求。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保单生效10年了,分红账户里的钱为什么一部分可取出一部分不能取?”刚拿到保单分红通知书的李女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李女士的困惑道出了众多分红险购买者的共同疑问——为什么看似相似的分红保险,实际收益和领取方式却天差地别?

随着传统寿险预定利率一降再降,既有保底利率,又能和险企共享利润的分红险正成为市场新宠。但事关分红的关键选择却难住了众多投保人:保额分红和现金分红有何本质区别?香港地区的英式分红和美式分红又有什么区别?

现金VS保额

实际上,香港地区的英式分红对应的是内地保单的保额分红,而美式分红则对应现金分红。

保额分红,是指保险公司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比例以增加保险金额的方式分配给客户。这种分红方式下,红利并不直接以现金形式发放,而是转化为保额,与原保额一同参与下一年度的分红,形成复利效应。

以一款终身寿险为例,若投保人初始保额为50万元,第一年分红增加保额1万元,那么第二年的分红基数就变为51万元。随着时间推移,保额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大,长期来看能为投保人带来较为可观的保障和收益。

现金分红则是将红利以现金的形式直接分配给投保人。投保人可以选择直接领取现金,用于日常生活开支;也可以将现金留存于保险公司,按照一定的利率累积生息;还能将红利用于抵交续期保费或购买交清增额保险。

北京联合大学金融系讲师杨泽云向界面新闻介绍,分红险起源于保险公司早期精算模型不准、盈利过高,保险公司将部分利润返还给投保人,以实现保险公司与客户利益共享。后来为了应对通过膨胀,又产生了保额分红。

香港保险资深代理人陈慧向界面新闻表示,保额分红采用“复归红利+终期红利”双重结构。复归红利每年增加保额,锁定保障;终期红利则在保单终止时一次性发放。美式分红则多由“周年红利+终期红利”组成,现金可随时提取。

“美式分红的最大优势在于灵活性——现金红利到账即可自由支配,可用于消费、再投资或抵扣续期保费。而英式分红需通过减保或退保才能变现,且早期提取需承担高额折现损失。”陈慧告诉界面新闻。

在投资策略上,陈慧向界面新闻表示,英式分红资金多投入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现在热销产品的权益投资占比在40%-70%波动,追求长期较高回报;美式分红则侧重债券等固收类产品,保证资金流动性。

消费者如何选择?

界面新闻注意到,香港市场英式分红产品占主导地位,头部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均为英式分红储蓄险。这类产品计划书的高收益演示更具吸引力,但需注意早期退保可能面临折现损失。如遇投资市场波动,还会出现终期红利回撤的情况。

目前,香港保险公司的英式分红产品实现率在85%-110%之间。香港的保险公司也通过终期红利平滑机制,维持波动市场中稳定的分红表现。

而内地市场仍以现金分红为主流,但新华人寿、恒安标准人寿等公司推出的保额产品份额也有所提升。

杨泽云向界面新闻建议,类似增额寿之类的储蓄性分红险,投保的动机就是为了得到较为稳定的收益,而不是为了身故后的保额,那应该是现金分红更适合。反之,如果是重疾险之类的保障性分红险,储蓄性较弱,更适合保额分红。

陈慧则向界面新闻表示,对于注重长期保障和稳健增值,短期内无资金需求的投保人来说,英式分红(保额分红)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在后期收获快速的增值空间;而美式分红(现金分红)则更适合那些希望灵活支配红利,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消费者。

不过,不管是何种分红方式,投保人需清醒认识自己的资金期限和风险承受力,注意收益与流动性的平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