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一架红白相间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简称eVTOL)从黑龙江加格达奇消防队起飞,用时8分钟飞行22公里,穿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抵达目标位置后,按计划投下了灭火弹。
近日,这款名为凯瑞鸥的“无人空中消防车”出现在“应急使命·2025”演习中,顺利完成上述规定任务,成为首个参与国家级应急消防演习的吨级以上eVTOL。
该演习由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今年首次公开征集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新战法参与。峰飞航空旗下的凯瑞鸥通过层层比测验证,最终进入到演习名单中。
“应急使命·2025”模拟极端灾害事故场景,凯瑞鸥的主要任务是扑灭大兴安岭的悬崖火情以及空投应急物资。悬崖火点通常难以靠近,是传统救援力量无法企及的“死亡地带”。
“我们不仅要了解周围的山峰、风向以及卫星链路等情况,对航线进行规划,还要结合技术手段明确火点的经纬度和高度,实施灭火任务。”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孙铭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回忆称。
峰飞航空2017年成立,总部位于上海,是国内最早投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赛道的企业之一,拥有凯瑞鸥和盛世龙等机型。
凯瑞鸥为2吨级货运无人eVTOL,是全球唯一获得型号合格证(TC)和生产许可证(PC)的吨级以上eVTOL。其最大载荷400公斤,航程达到250公里,巡航时速200公里,今年将陆续交付客户。
凯瑞鸥的消防版机型由货运版机型衍生而来。孙铭介绍称,为了便于抛投灭火弹和应急物资,消防版机型采用了舱门下开口设计,此外还加装了卫星宽带等通信设备,增加通信链路。
2023年,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推广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显著应用成效的安全应急装备。
在国内航空应急救援领域,灭火飞机、灭火直升机等传统燃油机型是目前的主流。以直升机为例,国家消防救援局原助理总监、中国航空学会航空应急救援首席专家闫鹏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截至2024年11月,全国统一部署大中型救援直升机数量已由2018年70余架增加至目前140余架。
作为新兴应急装备,eVTOL无需传统机场和跑道即可起飞,响应速度快、维护成本低,可与传统航空应急救援机型形成互补,协同作战,大型无人驾驶eVTOL还具备长航程、超视距、大载重、高负荷等显著优势。
随着eVTOL商业化时代的到来,航空应急市场成为各家厂商争夺的新热点。
早在2020年,亿航智能就曾推出无人驾驶的消防版eVTOL,可携带100升微生物灭火剂,在600米高空实施定向精准灭火。去年12月,亿航智能与北京市房山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亿航智能将在房山区设立低空应急救援装备全国总部,并计划合作运营应急救援板块业务。
2024年6月,御风未来旗下中小型eVTOL品牌福昆航空中标广东省航空应急项目大中型无人机救援平台,将在省内构建以2小时抵达灾害现场为半径的无人机服务圈。同期,福昆航空还中标了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主要研究大载重eVTOL在未来消防灭火、应急救援领域的可行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