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安徽铜陵:“行走式”医院让乡村健康防线“动”起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安徽铜陵:“行走式”医院让乡村健康防线“动”起来

安徽铜陵打造“让医疗资源动起来”基层医疗服务,让守护更有温度。

长江江心洲的晨雾还未散尽,安徽铜陵义安区胥坝乡的村头空地上已支起了简易诊台。便携式彩超机、心电图仪整齐排列,白大褂们正忙着登记信息——这不是固定的医院诊室,而是义安区“行走式”医院的移动筛查现场。70多岁的章大爷攥着刚打印出的检查单,看着上面“肺部早期病变”的字样,既紧张又庆幸:“活了大半辈子没进过城医院,没想到医生带着设备找上门,救了我一命。”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铜陵乡村已成为常态。

从 “等病来”到“送医去”

“要不是你们把检查送到家门口,我这癌症还不知道藏到啥时候!”6月底,刚出院的钟鸣镇九榔村村民程女士,紧紧握住义安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手。此前,她抱着“顺便查查看”的心态,参加了村里的“五癌”早筛,竟被查出甲状腺异常结节。从确诊到通过“长三角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完成手术,再到康复出院,全程不到一周,自付费用仅2000多元。

“农村是癌症防治的薄弱点。”义安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部主任侯正凤坦言,农村老人多、交通不便,不少人觉得“没症状就是没病”,等扛不住了再就医,往往已到中晚期。为此,从2025年1月起,医院组建专业队伍,带着便携式设备定期深入村落,把彩超机、血糖仪等“搬”到村民家门口,重点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筛查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高发癌症。

截至今年6月底,这支“行走的医疗队”已走遍58个行政村,为11545名村民完成筛查,检出癌症病例82例,其中95%为早期。“早期癌症通过手术或放化疗,很多能长期治愈。”侯正凤说,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避免了“因病致贫”的困境。

从“单个筛查”到“全链保障”

在铜陵,“行走式”医院的意义不止于早筛。

程女士确诊甲状腺癌后,无需辗转大城市,通过当地对接的“长三角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上海、南京的专家远程制定方案,手术直接在区人民医院完成;章大爷查出肺癌早期后,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从住院到术后观察无缝衔接,子女赶回时,老人已进入康复阶段。

“以前怕进城看病,一怕路远折腾,二怕花钱无底洞。”胥坝乡村民说,现在筛查免费,确诊后有专家远程把关,手术在本地就能做,报销比例还高,“心里踏实多了”。

这种“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闭环服务,正不断延伸。今年,义安区将“五癌”早筛进乡村列为年度八大民生实事之一,在筛查基础上,同步开展宫颈癌、乳腺癌“两癌”初筛,以及高血压、糖尿病“两病”管理,还通过健康讲座、案例分享,让“早筛比治疗更重要”的理念慢慢扎根乡村。

从“健康基石”到“振兴底气”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约45%的癌症可通过早筛改善预后。在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百万例,因早期无症状,90%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而在铜陵乡村,“行走式”医院正用“小创新”破解这一难题。

“发现一例早癌,就是挽救一个家庭。”义安区卫健委主任刘习文说,农村健康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当老人们能在家门口查病、放心治病,年轻人才能更安心在外打拼,乡村才有更足的活力。

如今,在铜陵的田间地头,“白大褂”们的身影仍在移动。他们带着设备走过长江江心洲,穿过丘陵村落,把健康防线筑在村民最需要的地方。这种“让医疗资源动起来”的实践,不仅是基层医疗服务的创新,更藏着中国乡村守护生命健康的温度与智慧。(方盼亮 吴彬)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安徽铜陵:“行走式”医院让乡村健康防线“动”起来

安徽铜陵打造“让医疗资源动起来”基层医疗服务,让守护更有温度。

长江江心洲的晨雾还未散尽,安徽铜陵义安区胥坝乡的村头空地上已支起了简易诊台。便携式彩超机、心电图仪整齐排列,白大褂们正忙着登记信息——这不是固定的医院诊室,而是义安区“行走式”医院的移动筛查现场。70多岁的章大爷攥着刚打印出的检查单,看着上面“肺部早期病变”的字样,既紧张又庆幸:“活了大半辈子没进过城医院,没想到医生带着设备找上门,救了我一命。”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铜陵乡村已成为常态。

从 “等病来”到“送医去”

“要不是你们把检查送到家门口,我这癌症还不知道藏到啥时候!”6月底,刚出院的钟鸣镇九榔村村民程女士,紧紧握住义安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手。此前,她抱着“顺便查查看”的心态,参加了村里的“五癌”早筛,竟被查出甲状腺异常结节。从确诊到通过“长三角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完成手术,再到康复出院,全程不到一周,自付费用仅2000多元。

“农村是癌症防治的薄弱点。”义安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部主任侯正凤坦言,农村老人多、交通不便,不少人觉得“没症状就是没病”,等扛不住了再就医,往往已到中晚期。为此,从2025年1月起,医院组建专业队伍,带着便携式设备定期深入村落,把彩超机、血糖仪等“搬”到村民家门口,重点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筛查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高发癌症。

截至今年6月底,这支“行走的医疗队”已走遍58个行政村,为11545名村民完成筛查,检出癌症病例82例,其中95%为早期。“早期癌症通过手术或放化疗,很多能长期治愈。”侯正凤说,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避免了“因病致贫”的困境。

从“单个筛查”到“全链保障”

在铜陵,“行走式”医院的意义不止于早筛。

程女士确诊甲状腺癌后,无需辗转大城市,通过当地对接的“长三角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上海、南京的专家远程制定方案,手术直接在区人民医院完成;章大爷查出肺癌早期后,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从住院到术后观察无缝衔接,子女赶回时,老人已进入康复阶段。

“以前怕进城看病,一怕路远折腾,二怕花钱无底洞。”胥坝乡村民说,现在筛查免费,确诊后有专家远程把关,手术在本地就能做,报销比例还高,“心里踏实多了”。

这种“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闭环服务,正不断延伸。今年,义安区将“五癌”早筛进乡村列为年度八大民生实事之一,在筛查基础上,同步开展宫颈癌、乳腺癌“两癌”初筛,以及高血压、糖尿病“两病”管理,还通过健康讲座、案例分享,让“早筛比治疗更重要”的理念慢慢扎根乡村。

从“健康基石”到“振兴底气”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约45%的癌症可通过早筛改善预后。在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百万例,因早期无症状,90%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而在铜陵乡村,“行走式”医院正用“小创新”破解这一难题。

“发现一例早癌,就是挽救一个家庭。”义安区卫健委主任刘习文说,农村健康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当老人们能在家门口查病、放心治病,年轻人才能更安心在外打拼,乡村才有更足的活力。

如今,在铜陵的田间地头,“白大褂”们的身影仍在移动。他们带着设备走过长江江心洲,穿过丘陵村落,把健康防线筑在村民最需要的地方。这种“让医疗资源动起来”的实践,不仅是基层医疗服务的创新,更藏着中国乡村守护生命健康的温度与智慧。(方盼亮 吴彬)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