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悦
为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黑龙江省近日出台《支持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通过五大领域17条高含金量政策构建覆盖“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支持体系。其中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最高可获高达2亿元补助,创全省产业政策单项支持力度新高。
全链条扶持,覆盖从实验室到大市场
黑龙江省此次出台的《措施》具有显著的系统性特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大市场”,针对航空航天产业链各环节推出精准的政策激励。
在航空制造领域,对取得航空器整机型号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按取证产品年度销售收入的50%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个型号最高1000万元,航空发动机整机单个型号最高500万元。
在卫星制造产业,对成功发射入轨投运的卫星,按销售价格的5%给予研制企业奖励,每户企业每年最高2000万元。
航空配套产品方面,对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零部件制造批准书(PMA)的产品纳入省重点新产品,且单品年度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成交额5%给予奖励,单品奖励上限50万元。
二手飞机拆解,航材循环利用产业这一新兴领域也获得特别关注。政策规定对拆解二手干线、支线飞机并实现航材销售的企业,按销售收入的5%给予奖励,每户企业每年最高1000万元。
创新驱动,聚焦研发与技术攻关
除了对制造端的激励外,《措施》将“强化产业创新发展”作为核心,推出一系列支持研发与攻关的措施。
在企业研发投入方面,《措施》规定对研发投入50万元以上且履行统计填报义务的企业,按研发投入存量和增量给予补助,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航空航天企业补助资金依规上浮50%。
在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方面,每年遴选一批总投资超1亿元、具重大突破性和带动性的通用航空装备、航空发动机、航天飞行器等项目,按总投资最高3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最高达2亿元。
场景拓展,低空经济与卫星应用加速落地
为激活市场需求,《措施》在第五部分专门聚焦“创新拓展应用场景”,重点推动低空经济和卫星应用场景创新,为航空航天技术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低空经济领域,鼓励政府购买低空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服务,对年飞行超100架次的短途运输航线运营企业,给予属地奖励。对开展飞行培训、农林作业等规模化应用的企业,按作业时间给予最高1万元/飞行小时补贴,每户企业年最高1000万元。
在卫星应用方面,《措施》深化“卫星+”在精准农业、环境监测、应急管理、能源管理等领域打造创新应用。对获评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的,每个城市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
产业目标,哈尔滨平房区冲刺千亿级集群
作为政策核心承载区,哈尔滨平房区已形成600亿元航空产业规模,汇聚了东北轻合金(中国商飞全球供应商银奖得主)等龙头企业,依托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2024—2028年)》,制定“高标准建设哈尔滨航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正加速向千亿级规模迈进。
抢抓新质生产力与低空经济的国家战略机遇,黑龙江正凭借其扎实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教资源,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系统性的制度设计,17条措施覆盖全链条,强力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向新而行,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新动能。随着政策落地,黑龙江有望加速迈向全国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