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鲁楼观察 | 新房“翘尾”、二手房“承压”!上半年,青岛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鲁楼观察 | 新房“翘尾”、二手房“承压”!上半年,青岛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

6月新房的回暖究竟是政策刺激的短期反弹,还是市场真正进入复苏通道?

文 | 张馨仪

2025年上半年,青岛楼市在经历长期调整后迎来关键转折。卓易数据显示,新房二手房合计成交7.07万套,其中6月新房成交环比暴涨73.32%,市场呈现明显的“翘尾”行情。这一回暖究竟是政策刺激的短期反弹,还是市场真正进入复苏通道?深入分析数据与结构,答案逐渐清晰。  

图片来源:摄图网

自2024年9月以来,青岛楼市政策持续宽松,2025年4月再推“12条新政”,涉及信贷优化、购房补贴、土地供应等多维度支持。其中,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至家庭170万元、个人110万元,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05%,二套3.5%,均为历史低位。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直接降低了购房门槛,刺激了部分刚需和改善需求的释放。  

5-6月,政策效应集中显现:6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8516套,环比增长46.52%,创年内新高。市场热度部分源于房企半年业绩冲刺的集中网签,但更关键的是购房者对政策利好的积极响应。典型案例如市北国信·和悦首开即“200人摇号抢64套房”,单盘销售1.4亿;城阳海通桂语兰庭凭借低价策略(起价1.28万/㎡)吸引刚需客群。这表明,只要价格合理、产品精准匹配需求,市场购买力依然强劲。

图片来源:摄图网

值得关注的是,二手房市场热度不减。上半年二手住宅成交3.14万套,远超新房的2.8万套。这种结构性变化折射出市场深层次的供需调整:部分区域二手房价格已回落至十年前水平,150万-200万总价的次新房成为刚需首选。这类房源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外围板块,如李沧区、老四方等,凭借相对成熟的配套和较低的单价,吸引了大量预算有限的刚需购房者。典型案例如李沧区的卓越蔚蓝群岛和万科未来城,长期位居二手房热搜榜前列。

然而,二手房市场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深层次矛盾。截至上半年,青岛二手房挂牌量已接近17万套,远超3.2万套的成交量,呈现出明显的“供过于求”态势。从价格走势看,虽然去年10月以来二手房降价幅度有所收窄,议价空间缩小,但整体仍处于“以价换量”阶段。不同类型的二手房源表现差异巨大:具备学区或地铁优势的次新房源相对抗跌,而“老破大”和无优势配套的“老破小”则面临流动性困境,价格跌幅尤为显著。

区域分布上,二手房热点板块与新房形成互补。主城区方面,市北老四方、李沧东李世园等板块由于新房供应有限,次新房成为市场交易主力;西海岸新区和城阳区则因新房占比超40%,二手房竞争压力更大。

图片来源:摄图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上半年的商品住宅去化中,100-120㎡和120-150㎡面积段的二手房成交占比约70%,改善需求正在重塑市场格局。崂山银丰玖玺城半年销售25.72亿、海信君玺11.13亿的业绩,印证了高净值人群的置业需求依然强劲。房企为应对核心区地块稀缺的现实,不得不聚焦高端改善产品。这种趋势下,四代住宅、智能家居等产品创新将成为标配,而刚需市场则要在价格与品质间寻找平衡点,避免陷入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

展望后市,青岛楼市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虽然政策工具箱尚有余地,但居民收入预期、房企资金压力等结构性问题仍需有序推进解决。在这个深度调整期,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前者要回归产品本质,后者则要把握机会。毕竟,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从来不是靠政策刺激催生的虚假繁荣,而是建立在坚实经济基础之上的良性循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鲁楼观察 | 新房“翘尾”、二手房“承压”!上半年,青岛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

6月新房的回暖究竟是政策刺激的短期反弹,还是市场真正进入复苏通道?

文 | 张馨仪

2025年上半年,青岛楼市在经历长期调整后迎来关键转折。卓易数据显示,新房二手房合计成交7.07万套,其中6月新房成交环比暴涨73.32%,市场呈现明显的“翘尾”行情。这一回暖究竟是政策刺激的短期反弹,还是市场真正进入复苏通道?深入分析数据与结构,答案逐渐清晰。  

图片来源:摄图网

自2024年9月以来,青岛楼市政策持续宽松,2025年4月再推“12条新政”,涉及信贷优化、购房补贴、土地供应等多维度支持。其中,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至家庭170万元、个人110万元,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05%,二套3.5%,均为历史低位。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直接降低了购房门槛,刺激了部分刚需和改善需求的释放。  

5-6月,政策效应集中显现:6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8516套,环比增长46.52%,创年内新高。市场热度部分源于房企半年业绩冲刺的集中网签,但更关键的是购房者对政策利好的积极响应。典型案例如市北国信·和悦首开即“200人摇号抢64套房”,单盘销售1.4亿;城阳海通桂语兰庭凭借低价策略(起价1.28万/㎡)吸引刚需客群。这表明,只要价格合理、产品精准匹配需求,市场购买力依然强劲。

图片来源:摄图网

值得关注的是,二手房市场热度不减。上半年二手住宅成交3.14万套,远超新房的2.8万套。这种结构性变化折射出市场深层次的供需调整:部分区域二手房价格已回落至十年前水平,150万-200万总价的次新房成为刚需首选。这类房源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外围板块,如李沧区、老四方等,凭借相对成熟的配套和较低的单价,吸引了大量预算有限的刚需购房者。典型案例如李沧区的卓越蔚蓝群岛和万科未来城,长期位居二手房热搜榜前列。

然而,二手房市场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深层次矛盾。截至上半年,青岛二手房挂牌量已接近17万套,远超3.2万套的成交量,呈现出明显的“供过于求”态势。从价格走势看,虽然去年10月以来二手房降价幅度有所收窄,议价空间缩小,但整体仍处于“以价换量”阶段。不同类型的二手房源表现差异巨大:具备学区或地铁优势的次新房源相对抗跌,而“老破大”和无优势配套的“老破小”则面临流动性困境,价格跌幅尤为显著。

区域分布上,二手房热点板块与新房形成互补。主城区方面,市北老四方、李沧东李世园等板块由于新房供应有限,次新房成为市场交易主力;西海岸新区和城阳区则因新房占比超40%,二手房竞争压力更大。

图片来源:摄图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上半年的商品住宅去化中,100-120㎡和120-150㎡面积段的二手房成交占比约70%,改善需求正在重塑市场格局。崂山银丰玖玺城半年销售25.72亿、海信君玺11.13亿的业绩,印证了高净值人群的置业需求依然强劲。房企为应对核心区地块稀缺的现实,不得不聚焦高端改善产品。这种趋势下,四代住宅、智能家居等产品创新将成为标配,而刚需市场则要在价格与品质间寻找平衡点,避免陷入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

展望后市,青岛楼市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虽然政策工具箱尚有余地,但居民收入预期、房企资金压力等结构性问题仍需有序推进解决。在这个深度调整期,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前者要回归产品本质,后者则要把握机会。毕竟,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从来不是靠政策刺激催生的虚假繁荣,而是建立在坚实经济基础之上的良性循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