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芊
“我们馆里收藏了众多历史紫砂壶及茶道具,镇馆之宝是这把虚扁壶,出自明晚期制壶大师时大彬之手。”在哈尔滨道里区西五道街,95后青年大学生尤昊天站在展柜前介绍。

作为蓝堂历史茶具文化艺术展览馆的主理人,他坦言:“目前每天来馆里看展的人虽然很多,但大众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认知有局限性。”这位刚毕业的年轻人,正用创新的实践,努力打破传统文化与大众之间的隔膜。

承家学,赴香江,蓝图落地欧陆街
尤昊天的创业想法植根于家族血脉。“我父亲是收藏爱好者,专业收藏茶道具20年,我从小就在茶香和器物的陪伴中长大。”家中长辈对茶事的专注,让尤昊天深刻理解到“茶与道具”是承载东方美学与生活哲学的历史文化载体。
学生时代,一次参观香港茶具文物馆的经历,为他打开了创业蓝图。香港茶具文物馆是国际知名的茶具主题博物馆,而家乡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与香港公园在城市定位上颇为相似,都是重要的文旅地标。中央大街“露天建筑艺术博物馆”的欧式风情,与茶文化艺术蕴含的东方美学,能形成独特的文化对话。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也希望把家里这些收藏的藏品,通过对外陈列展示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尤昊天表示。
对标香港标杆项目,2023年6月,“蓝堂”开始筹建,并于次年11月正式开放。

聚瑰宝,活古器,沉浸宋韵品茶香
“茶文化艺术不分国界。”尤昊天介绍说,展馆的核心展品聚焦于中国紫砂壶,系统展示了从明末期的时大彬、邵大亨、惠孟臣,到清早中晚期、民国(如紫砂七老),乃至近现代(如紫砂四小龙)等各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同时,展馆也展出了锡托、盖置、茶食、铁壶、银壶、建水等辅助茶道具,其中不乏国外的精品茶具,这些器物共同展现了茶文化艺术的丰富交流。
为了增强互动体验,展馆特别设置了一个“宋代茶寮”品饮区。“我们把各类历史时期的茶道具,在这个空间内组合起来,实地演示每一种器物的实际用途。”尤昊天介绍道,“游客可以预约在这里沉浸式体验宋代饮茶的环境和氛围。这是他让静态文物‘活’起来、拉近观众与历史距离的重要尝试。”

破困局,联众力,盘活收藏拓新途
面对运营压力,除吸引旅游者和茶文化艺术爱好者外,尤昊天还积极拓展渠道,对接各类企业与协会资源,开创了“文化游学”“单位团建”“高端定制茶会”“历史茶具鉴赏会”等主题活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更大的突破在于激活本土收藏力量。在与哈尔滨收藏家协会秘书长沟通入会工作时,他了解到协会长期“静默”未有效发展。尤昊天主动联系协会负责人,着手筹备“复活”协会工作,并频繁与瓷器、古玉、书画等领域的收藏爱好者交流。“如果能扩大展馆,我们将突破现有的紫砂和茶具收藏局限,展出瓷器、古玉、文房书画等更丰富的藏品。”他计划为“争议小、历史明晰”的展品及茶道具开辟独立空间,进行深度阐释。
盼扩容,融科技,青年担当志不渝
目前,展馆仅有200余平方米,展品均为尤昊天父亲的个人收藏。空间上制约,限制了历史茶具文物与茶文化艺术的融合展示,更阻碍了数字技术的运用。“面积限制了展示效果,也难以实现更丰富的互动体验。”尤昊天说。未来,他渴望展馆扩建,让数字艺术与实体展品碰撞出更震撼的效果。
这位年轻创业者将突破瓶颈的希望,寄托于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他积极响应“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号召,提出将博物馆新业态融入中央大街与道外巴洛克景观线路,打造“博物馆馆群+地方文旅”的创新模式。“这既能盘活历史建筑,弘扬文化自信,又能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尤昊天的坚定掷地有声:“大学生自主创业,坚决不躺平!”在冰城哈尔滨的文化发展上,一个融合传统与青春、坚守情怀与知识的新文化地标正在悄然生长,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新的路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