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城市观察·鹤岗|筑“天路”促转型 谋发展谱新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城市观察·鹤岗|筑“天路”促转型 谋发展谱新篇

2025年6月底,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和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批复新建黑龙江鹤岗萝北机场初步设计。

文|王悦

“五万元一套房”的鹤岗,最近有了新动作。

2025年6月底,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和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批复新建黑龙江鹤岗萝北机场初步设计。规划中的机场定位为4C级支线机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0吨。一期工程将建设一条2500米跑道、7个站坪机位和5008平方米航站楼。

图源:鹤岗市人民政府

一个2024年GDP仅380.2亿元、十年间流失16.74万常住人口的“收缩型城市”,为何要投入巨资兴建机场?这背后,是沉重的现实困境,也是对转型的迫切渴望。

资源枯竭谋出路 城市收缩待破解

鹤岗的兴衰是一部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史。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曾跻身全国十大煤矿之列——1985年煤产量高达1543万吨,位列全国第四。凭借滚滚“乌金”,它完成了从镇到县,再到地级市的跃升。

然而,辉煌在2011年戛然而止。这一年,鹤岗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随后,2013年煤炭行业“黄金十年”落幕,鹤岗经济引擎骤然失速。

人口数据的变化最为显著。“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鹤岗常住人口仅余89.13万人,十年流失16.74万,降幅高达15.8%。与之呼应的是学校的锐减,2005年全市共有170所小学,到2020年仅存36所。

财政缺口持续扩大,财政自给率跌入谷底。2021年,鹤岗成为实施财政重整的地级市之一。

而鹤岗最广为人知的标签是低房价。2025年6月,鹤岗房价为1984元/平方米,依然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图源:中国房价行情网

十年磨一剑“天路”绘新图

与城市的“收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鹤岗在交通基建上的“扩张”——建设机场。这场谋划始于2013年,终于在2025年落下关键一子。该项目于2016年纳入《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2022年获得国家批复,如今初步设计获批,标志着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根据规划,鹤岗萝北机场定位为4C级支线机场,可起降空客A320、波音737等机型。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0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条长2500米跑道、7个站坪机位、5008平方米航站楼及配套设施。

对于鹤岗这座收缩型城市而言,机场并非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早在2017年,当地媒体就呼吁:“当下的鹤岗,城市转型急需便捷的空中通道,沿边开发开放急需畅通的对外门户,文化旅游腾飞急需高效的航空支撑!”

然而,鹤岗现有的交通网络远不足以支撑其转型雄心。目前仅有几条公路和一条250km/h高铁连接周边,最近的佳木斯机场远在77公里之外。往返耗时漫长,且缺乏直达主要客源地的航线,严重制约了高端商务往来和远程旅游市场的开拓。空中通道的缺失,俨然成为城市产业升级和开放发展的“卡脖子”瓶颈。

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转型双引擎

鹤岗的转型战略,正沿着两条鲜明轨道加速推进。

其一,是石墨产业的强势崛起。鹤岗拥有天然石墨矿,据黑龙江省税务局公开数据显示,鹤岗市萝北县全域探明石墨资源矿物量达2.5亿吨。近年来,中国五矿等18家石墨企业进驻萝北云山石墨园区,联合打造“集约化、集团化、集群化”的百亿级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指出:“新能源汽车、储能、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对石墨需求增长快,机场将为当地石墨产业运输和外销提供极大便利。”

其二,是旅游业的异军突起。这座边境小城拥有大河、高山、平原、湿地、森林、冰雪等多种景观,同时融合独特的中俄边界文化元素。2023年、2024年,鹤岗接待游客数同比增长51%、20.3%,2024年游客达609万人次,是其常住人口的近7倍,旅游收入达48亿元。这组爆发性增长的数据,印证了鹤岗旅游资源的潜力与市场的热情。

然而,作为远离核心客源地的边陲城市,要延续旅游业的火爆势头,补齐交通短板刻不容缓。萝北机场,正是打开远程客源市场的关键钥匙。

图源:鹤岗市人民政府

算好综合效益账 着眼长远促发展

若仅着眼于机场自身的直接运营收支,鹤岗萝北机场未来实现盈利的挑战巨大。有分析指出,国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需超过200万人次才能覆盖现金支出,超过500万人次才能覆盖成本。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2024年,全国机场实现营业收入1136.7亿元,利润总额却为-130.6亿元,行业性亏损的局面依然存在。航空业本身盈利压力巨大,对于年设计吞吐量仅45万人次的鹤岗机场而言,实现盈亏平衡将面临严峻挑战,尤其在运营初期和达到设计吞吐量之前。

但从区域发展视角看,机场的价值远不止于账面数字。对于正在奋力打造“千亿级中国石墨城”和提升旅游能级的鹤岗而言,机场带来的潜在GDP增速提升尤为关键。根据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与发展研究所(AIR)的统计,2024年全国GDP增长约5.5%,而有机场的城市GDP增长约6.5%,机场所在城区增长约7.5%。

鹤岗萝北机场的建设,也是黑龙江省完善航空网络布局的一部分。黑龙江省目前拥有14座民用机场,数量居全国第五。根据规划,到2035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计划增至23个,形成覆盖全省90%以上国土面积和人口的机场网络。鹤岗机场正是布局中的关键节点之一。

在“收缩”的背景下斥资建机场,鹤岗的选择不仅是对基础设施的扩张,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战略突围。石墨产业的雄心、旅游市场的潜力、全省网络的布局共同构成了鹤岗转型的筹码。盈亏并非唯一的标尺,能否这座“收缩型”城市撬开一扇通往新生的“天路”,才是鹤岗机场建设的终极答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城市观察·鹤岗|筑“天路”促转型 谋发展谱新篇

2025年6月底,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和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批复新建黑龙江鹤岗萝北机场初步设计。

文|王悦

“五万元一套房”的鹤岗,最近有了新动作。

2025年6月底,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和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批复新建黑龙江鹤岗萝北机场初步设计。规划中的机场定位为4C级支线机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0吨。一期工程将建设一条2500米跑道、7个站坪机位和5008平方米航站楼。

图源:鹤岗市人民政府

一个2024年GDP仅380.2亿元、十年间流失16.74万常住人口的“收缩型城市”,为何要投入巨资兴建机场?这背后,是沉重的现实困境,也是对转型的迫切渴望。

资源枯竭谋出路 城市收缩待破解

鹤岗的兴衰是一部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史。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曾跻身全国十大煤矿之列——1985年煤产量高达1543万吨,位列全国第四。凭借滚滚“乌金”,它完成了从镇到县,再到地级市的跃升。

然而,辉煌在2011年戛然而止。这一年,鹤岗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随后,2013年煤炭行业“黄金十年”落幕,鹤岗经济引擎骤然失速。

人口数据的变化最为显著。“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鹤岗常住人口仅余89.13万人,十年流失16.74万,降幅高达15.8%。与之呼应的是学校的锐减,2005年全市共有170所小学,到2020年仅存36所。

财政缺口持续扩大,财政自给率跌入谷底。2021年,鹤岗成为实施财政重整的地级市之一。

而鹤岗最广为人知的标签是低房价。2025年6月,鹤岗房价为1984元/平方米,依然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图源:中国房价行情网

十年磨一剑“天路”绘新图

与城市的“收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鹤岗在交通基建上的“扩张”——建设机场。这场谋划始于2013年,终于在2025年落下关键一子。该项目于2016年纳入《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2022年获得国家批复,如今初步设计获批,标志着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根据规划,鹤岗萝北机场定位为4C级支线机场,可起降空客A320、波音737等机型。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0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条长2500米跑道、7个站坪机位、5008平方米航站楼及配套设施。

对于鹤岗这座收缩型城市而言,机场并非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早在2017年,当地媒体就呼吁:“当下的鹤岗,城市转型急需便捷的空中通道,沿边开发开放急需畅通的对外门户,文化旅游腾飞急需高效的航空支撑!”

然而,鹤岗现有的交通网络远不足以支撑其转型雄心。目前仅有几条公路和一条250km/h高铁连接周边,最近的佳木斯机场远在77公里之外。往返耗时漫长,且缺乏直达主要客源地的航线,严重制约了高端商务往来和远程旅游市场的开拓。空中通道的缺失,俨然成为城市产业升级和开放发展的“卡脖子”瓶颈。

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转型双引擎

鹤岗的转型战略,正沿着两条鲜明轨道加速推进。

其一,是石墨产业的强势崛起。鹤岗拥有天然石墨矿,据黑龙江省税务局公开数据显示,鹤岗市萝北县全域探明石墨资源矿物量达2.5亿吨。近年来,中国五矿等18家石墨企业进驻萝北云山石墨园区,联合打造“集约化、集团化、集群化”的百亿级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指出:“新能源汽车、储能、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对石墨需求增长快,机场将为当地石墨产业运输和外销提供极大便利。”

其二,是旅游业的异军突起。这座边境小城拥有大河、高山、平原、湿地、森林、冰雪等多种景观,同时融合独特的中俄边界文化元素。2023年、2024年,鹤岗接待游客数同比增长51%、20.3%,2024年游客达609万人次,是其常住人口的近7倍,旅游收入达48亿元。这组爆发性增长的数据,印证了鹤岗旅游资源的潜力与市场的热情。

然而,作为远离核心客源地的边陲城市,要延续旅游业的火爆势头,补齐交通短板刻不容缓。萝北机场,正是打开远程客源市场的关键钥匙。

图源:鹤岗市人民政府

算好综合效益账 着眼长远促发展

若仅着眼于机场自身的直接运营收支,鹤岗萝北机场未来实现盈利的挑战巨大。有分析指出,国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需超过200万人次才能覆盖现金支出,超过500万人次才能覆盖成本。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2024年,全国机场实现营业收入1136.7亿元,利润总额却为-130.6亿元,行业性亏损的局面依然存在。航空业本身盈利压力巨大,对于年设计吞吐量仅45万人次的鹤岗机场而言,实现盈亏平衡将面临严峻挑战,尤其在运营初期和达到设计吞吐量之前。

但从区域发展视角看,机场的价值远不止于账面数字。对于正在奋力打造“千亿级中国石墨城”和提升旅游能级的鹤岗而言,机场带来的潜在GDP增速提升尤为关键。根据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与发展研究所(AIR)的统计,2024年全国GDP增长约5.5%,而有机场的城市GDP增长约6.5%,机场所在城区增长约7.5%。

鹤岗萝北机场的建设,也是黑龙江省完善航空网络布局的一部分。黑龙江省目前拥有14座民用机场,数量居全国第五。根据规划,到2035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计划增至23个,形成覆盖全省90%以上国土面积和人口的机场网络。鹤岗机场正是布局中的关键节点之一。

在“收缩”的背景下斥资建机场,鹤岗的选择不仅是对基础设施的扩张,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战略突围。石墨产业的雄心、旅游市场的潜力、全省网络的布局共同构成了鹤岗转型的筹码。盈亏并非唯一的标尺,能否这座“收缩型”城市撬开一扇通往新生的“天路”,才是鹤岗机场建设的终极答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