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财界观察 | 竞逐“天空之城”的山东,低空经济正蓄势腾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财界观察 | 竞逐“天空之城”的山东,低空经济正蓄势腾飞

山东正以全产业链布局、多领域场景创新、集群化发展的三维模式,打造低空经济“齐鲁样板”。

一架无人机掠过黄海,将鲜活海鲜从灵山岛直送青岛积米崖港,原本40分钟的水运路程缩短至10分钟。这不仅是物流效率的革新,更是山东向“天空之城”迈进的生动缩影。

7月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宣布,全省经营性无人机企业已达1400余家,位居全国第三。同时,全省培育通用飞机和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400余家。

山东正以全产业链布局、多领域场景创新、集群化发展的三维模式,打造低空经济“齐鲁样板”。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战略布局,抢占新赛道制高点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蕴藏着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山东省委、省政府将低空经济作为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关键抓手,积极布局、系统谋划、全力推进。

2024年底,山东出台《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产业发展绘制清晰路线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聚焦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将低空装备列入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

如今,山东低空产业已步入创新引领、场景驱动、融合发展的快车道。在制造环节,山东以综合集成为主,涵盖工业级无人机、通航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及关键系统等主要领域。

在医疗急救领域,无人机为生命救援开辟“空中通道”;在农业生产中,1.8万架植保无人机年飞防作业面积达1.7亿亩次;在海洋巡检、生态保护领域,无人机成为“天空之眼”。

图片来源:摄图网

山东路径,构建三维发展模式

山东低空产业发展呈现鲜明特色——全产业链布局,制造与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

经严格遴选,山东推出50个重点产品和30个典型应用场景,覆盖整机、平台系统、零部件及配套产品三大类别。

整机类包含大型无人运输机、复合翼无人机等15种产品;平台系统类涵盖智慧低空飞行管控平台等11种系统;零部件及配套产品类则包含轻型航空发动机、量子雷达、碳纤维材料等24种核心组件。

这些产品聚焦技术突破,如光量子雷达、60~1000公斤推力轻型航空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彰显山东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平台系统融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显著提升低空领域智能化水平。

与此同时,山东坚持“以用促产、以用兴业”,推动低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青岛积米崖港和灵山岛,海岛低空物流实现常态化运营,鲜活海鲜等高时效物品实现“10分钟即达”,较传统水运效率提升三倍以上。

在医疗急救领域,山东高速华通航空创造了航空医疗救援最小年龄记录——今年3月成功完成山东省最小出生胎龄危重早产儿空中转运。

应用场景已拓展至10余个领域:尼山圣境空中游览、泰山航空运动等文旅场景;紧急物资运输、医疗救援等民生服务;以及海洋巡检、生态环境监测等专业应用。

并且,产业集聚效应在齐鲁大地加速形成。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等地依托产业基础,打造特色鲜明的低空制造与服务园区。

济南低空产业示范基地构建“通航+改装”一体化园区;滨州高新区无人机产业园引进南京长空、成都纵横等头部企业;威海双岛湾低空经济产业园则吸引亿航智能、万丰航空等龙头企业。

此外,基础设施同步完善。全省6个运输机场实现“运通融合”发展,日照机场建成全国首个强化草地机坪;建成无人机起降平台524个,低空飞行营地9个。山东计划构建“3级8类”起降平台体系,今年将建成枢纽型起降场5个、中心型起降场10个、数字化起降点100个。

从青岛海滨到泰山之巅,从黄河三角洲到沂蒙山区,山东低空产业版图正加速形成。在济南低空产业示范基地,工程师们调试着新一代垂直起降飞行器;在滨州高新区,成都纵横的工业无人机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在威海双岛湾,亿航智能的载人无人机即将试飞。

当“智能送快递、空中看景区、云端管城市”成为齐鲁大地新常态,这片儒家文化发源地正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财界观察 | 竞逐“天空之城”的山东,低空经济正蓄势腾飞

山东正以全产业链布局、多领域场景创新、集群化发展的三维模式,打造低空经济“齐鲁样板”。

一架无人机掠过黄海,将鲜活海鲜从灵山岛直送青岛积米崖港,原本40分钟的水运路程缩短至10分钟。这不仅是物流效率的革新,更是山东向“天空之城”迈进的生动缩影。

7月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宣布,全省经营性无人机企业已达1400余家,位居全国第三。同时,全省培育通用飞机和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400余家。

山东正以全产业链布局、多领域场景创新、集群化发展的三维模式,打造低空经济“齐鲁样板”。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战略布局,抢占新赛道制高点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蕴藏着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山东省委、省政府将低空经济作为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关键抓手,积极布局、系统谋划、全力推进。

2024年底,山东出台《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产业发展绘制清晰路线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聚焦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将低空装备列入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

如今,山东低空产业已步入创新引领、场景驱动、融合发展的快车道。在制造环节,山东以综合集成为主,涵盖工业级无人机、通航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及关键系统等主要领域。

在医疗急救领域,无人机为生命救援开辟“空中通道”;在农业生产中,1.8万架植保无人机年飞防作业面积达1.7亿亩次;在海洋巡检、生态保护领域,无人机成为“天空之眼”。

图片来源:摄图网

山东路径,构建三维发展模式

山东低空产业发展呈现鲜明特色——全产业链布局,制造与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

经严格遴选,山东推出50个重点产品和30个典型应用场景,覆盖整机、平台系统、零部件及配套产品三大类别。

整机类包含大型无人运输机、复合翼无人机等15种产品;平台系统类涵盖智慧低空飞行管控平台等11种系统;零部件及配套产品类则包含轻型航空发动机、量子雷达、碳纤维材料等24种核心组件。

这些产品聚焦技术突破,如光量子雷达、60~1000公斤推力轻型航空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彰显山东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平台系统融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显著提升低空领域智能化水平。

与此同时,山东坚持“以用促产、以用兴业”,推动低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青岛积米崖港和灵山岛,海岛低空物流实现常态化运营,鲜活海鲜等高时效物品实现“10分钟即达”,较传统水运效率提升三倍以上。

在医疗急救领域,山东高速华通航空创造了航空医疗救援最小年龄记录——今年3月成功完成山东省最小出生胎龄危重早产儿空中转运。

应用场景已拓展至10余个领域:尼山圣境空中游览、泰山航空运动等文旅场景;紧急物资运输、医疗救援等民生服务;以及海洋巡检、生态环境监测等专业应用。

并且,产业集聚效应在齐鲁大地加速形成。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等地依托产业基础,打造特色鲜明的低空制造与服务园区。

济南低空产业示范基地构建“通航+改装”一体化园区;滨州高新区无人机产业园引进南京长空、成都纵横等头部企业;威海双岛湾低空经济产业园则吸引亿航智能、万丰航空等龙头企业。

此外,基础设施同步完善。全省6个运输机场实现“运通融合”发展,日照机场建成全国首个强化草地机坪;建成无人机起降平台524个,低空飞行营地9个。山东计划构建“3级8类”起降平台体系,今年将建成枢纽型起降场5个、中心型起降场10个、数字化起降点100个。

从青岛海滨到泰山之巅,从黄河三角洲到沂蒙山区,山东低空产业版图正加速形成。在济南低空产业示范基地,工程师们调试着新一代垂直起降飞行器;在滨州高新区,成都纵横的工业无人机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在威海双岛湾,亿航智能的载人无人机即将试飞。

当“智能送快递、空中看景区、云端管城市”成为齐鲁大地新常态,这片儒家文化发源地正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