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康美药业被指涉嫌垄断 药房托管是否真能“医药分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康美药业被指涉嫌垄断 药房托管是否真能“医药分开”

尽管有数据显示,在药房托管较为成功的医院,药价平均能降10%,医院的药师能有更多时间从事临床用药指导,但是以托管的名义展开的“医药分开”,还须更多探索和规范。

“药房托管”一直不被认为是医药分开的最佳尝试,它甚至被指涉嫌垄断。4月25日,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来自当地医院的部分医护人员手持“坚决反对康美托管”、“康美滚出通城”等条幅开展抵制抗议药房托管。

康美药业逆势增长,托管药房超百家

以药房托管闻名的康美药业是国内第一大中医药上市龙头企业,公司在全国托管医院药房超 100 家。其中,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就是康美药业最新建立战略合作进行药房托管的一家公立医院。

据公司2016年年报显示,在营改增、两票制等政策冲击下,康美药业的业绩不降反增。2016年实现收入216.42 亿元,同比增长19.79%,实现归母净利润33.40 亿元,同比增长21.17%。其中,中药饮片、药品贸易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7.04 亿元、73.0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43% 和35.35%。

在业内人士看来,康美药业大力积极开展医院并购,参与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医院药房托管等方式掌握更多药品销售终端。

不过,康美药业药房托管模式也因涉嫌垄断而在业内备受诟病。有专家认为,托管方只有一家医药公司,药房托管并没有真正地“医药分开”。

医院药房从“收入中心”变“成本中心”

目前,“药房托管”的大概运营模式是医疗机构将药品采购、供应及贮存管理工作,委托给专业化的医药经营企业或机构市场化运作,药房经营收益按比例分配。

在医院药房工作的药师向蓝鲸健康表示,药房托管不应该破坏原本药房人员的利益。医改之后,尽管药品零差价,但是医院药房的储存,运输,人工等费用仍需要支出,这些应该由托管方来支付。不可否认,医院药房属于为医院截流,有很大可能会逐渐过渡到药店,北京石景山区的医保定点药店就是托管的一种。

可见,2017年医改以来,药品零加成导致的结果是医院药房从收入中心变成了成本中心。

“药房托管”争议不断,利弊共存

2017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重点任务中提到要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既然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参与医改,那么,为什么药房托管一直饱受争议?这种医疗合作到底有什么利弊呢?

有学者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随着医药分开改革的深入,加上企业存在的业务扩张需求,药房托管合作模式,对于医院来说,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政府投入不足,从而保障医院运营与发展;

当然,企业也可以通过托管占有更多资源,做大做强,为探索医药分开提供经验,以此切断既往药品利益链;

在药品流通环节也有利,药房托管后,相对规范的采购渠道,配合专业化的物流管理,可以减少药品损耗,降低药品配送的差错率。这样减少了中间环节,还有利于降低药价。

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药房托管下用药安全可能会存在隐患,挤压了上游药厂利润空间,可能有寻租风险,同时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现有的医院药房托管还存在托管企业缴纳医院费用过高、不利于药品供应,不能保障药品质量等问题

尽管有数据显示,在药房托管较为成功的医院,药价平均能降10%,医院的药师能有更多时间从事临床用药指导,但是以托管的名义展开的“医药分开”,还须更多探索和规范。

版权申明: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13366869556),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蓝鲸健康公众号“lanjingjianka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康美药业

2k
  •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后首次扭亏,消息一出股价却接近跌停
  • “康美案”又有新进展!向原高管追偿26亿元,诉正中珠江会计所赔偿3.4亿元|局外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康美药业被指涉嫌垄断 药房托管是否真能“医药分开”

尽管有数据显示,在药房托管较为成功的医院,药价平均能降10%,医院的药师能有更多时间从事临床用药指导,但是以托管的名义展开的“医药分开”,还须更多探索和规范。

“药房托管”一直不被认为是医药分开的最佳尝试,它甚至被指涉嫌垄断。4月25日,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来自当地医院的部分医护人员手持“坚决反对康美托管”、“康美滚出通城”等条幅开展抵制抗议药房托管。

康美药业逆势增长,托管药房超百家

以药房托管闻名的康美药业是国内第一大中医药上市龙头企业,公司在全国托管医院药房超 100 家。其中,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就是康美药业最新建立战略合作进行药房托管的一家公立医院。

据公司2016年年报显示,在营改增、两票制等政策冲击下,康美药业的业绩不降反增。2016年实现收入216.42 亿元,同比增长19.79%,实现归母净利润33.40 亿元,同比增长21.17%。其中,中药饮片、药品贸易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7.04 亿元、73.0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43% 和35.35%。

在业内人士看来,康美药业大力积极开展医院并购,参与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医院药房托管等方式掌握更多药品销售终端。

不过,康美药业药房托管模式也因涉嫌垄断而在业内备受诟病。有专家认为,托管方只有一家医药公司,药房托管并没有真正地“医药分开”。

医院药房从“收入中心”变“成本中心”

目前,“药房托管”的大概运营模式是医疗机构将药品采购、供应及贮存管理工作,委托给专业化的医药经营企业或机构市场化运作,药房经营收益按比例分配。

在医院药房工作的药师向蓝鲸健康表示,药房托管不应该破坏原本药房人员的利益。医改之后,尽管药品零差价,但是医院药房的储存,运输,人工等费用仍需要支出,这些应该由托管方来支付。不可否认,医院药房属于为医院截流,有很大可能会逐渐过渡到药店,北京石景山区的医保定点药店就是托管的一种。

可见,2017年医改以来,药品零加成导致的结果是医院药房从收入中心变成了成本中心。

“药房托管”争议不断,利弊共存

2017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重点任务中提到要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既然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参与医改,那么,为什么药房托管一直饱受争议?这种医疗合作到底有什么利弊呢?

有学者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随着医药分开改革的深入,加上企业存在的业务扩张需求,药房托管合作模式,对于医院来说,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政府投入不足,从而保障医院运营与发展;

当然,企业也可以通过托管占有更多资源,做大做强,为探索医药分开提供经验,以此切断既往药品利益链;

在药品流通环节也有利,药房托管后,相对规范的采购渠道,配合专业化的物流管理,可以减少药品损耗,降低药品配送的差错率。这样减少了中间环节,还有利于降低药价。

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药房托管下用药安全可能会存在隐患,挤压了上游药厂利润空间,可能有寻租风险,同时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现有的医院药房托管还存在托管企业缴纳医院费用过高、不利于药品供应,不能保障药品质量等问题

尽管有数据显示,在药房托管较为成功的医院,药价平均能降10%,医院的药师能有更多时间从事临床用药指导,但是以托管的名义展开的“医药分开”,还须更多探索和规范。

版权申明: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13366869556),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蓝鲸健康公众号“lanjingjianka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