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杜清玉
18日,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人头攒动,走进黑龙江展区,“黑土优品”的特色农产品显得格外清新。

从五常大米的颗粒饱满到鲜食玉米的清甜多汁,从白桦树汁的天然纯净到杂粮的丰富多样,一条贯穿“种子到筷子”的绿色产业链,正通过第三届链博会向全球参观者展示。

“这大米是用乌苏里江水灌溉的。”展位前,北京市民李女士捧着一小袋饶河大米惊奇地说。饶河县胜利米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天一赶忙介绍起自家大米的优势和来历。“我们的饶河大米产自寒地黑土,拥有独具天然优势的自然条件。我们的农作物都是用天然水灌溉的,大米口感回甘强烈,吃起来也很有嚼劲。”

优质的产品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育种上活水灌溉、合作社统一标准化种植,到加工环节的智能色选机分拣,再到低温仓储锁鲜,每一步都藏着“黑科技”。
鲜食玉米展位前,大庆老街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一宇正忙着对接客商,希望把黑土地的甜糯玉米推向更远的市场。一颗好玉米的“出生证明”,离不开高标准基地。王一宇介绍:“我们的‘肇州糯玉米’是拥有统一国家地理标志的品种。28项全链标准,从土壤墒情到采收运输全部量化,3小时内完成速冻锁鲜。通过精深加工,还衍生出了多种产品,例如糯玉米碴,玉米养生粥等。”

一边介绍,王一宇一边用手机展示商品的溯源二维码。扫码后,田间温度、检测报告、加工时间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每一口都可追溯”。这种“种植-加工-冷链-出口”的全链条,让龙江鲜食玉米产业不仅带动农户增收,更填补了国际高端鲜食玉米市场的供应缺口。
“黑龙江三个字就是我们产品的背书,消费者也非常认可,它是高品质和纯天然的代名词。”深耕北京市场十七年的京粮北谷粮食集团销售总监刘国强说,这次我们想增加一下产品线,因为鲜食玉米最近销售势头比较旺盛,我们已经与齐齐哈尔、绥化的一些合作社进行了合作。同时还希望能再拓宽一下采购渠道,目前正和牡丹江的一家种植企业洽谈合作。

黑土地上种得出玉米、大豆,竟还能种出山药。“黑土优品”展区内,一款山药煎饼吸引了不少客商的目光。“我们以山药为原料,推出了这款山药煎饼。山药之所以能种在黑龙江,是因为我们特别与中科院研制的‘中科棉白’新品种,已经申请了专利,我们在全国一共种了300亩地,每亩产量大概有2500公斤到2800公斤。”桦川县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商务经理邢宝贺告诉记者,公司的产品不仅有煎饼,还有山药粉条、山药刀花宽面、山药枸杞粉等十余种品类,年销售额达2500万元以上。

一位来自深圳的采购商拿起煎饼品尝,他说:“这款煎饼口感绵密,入口即化,很适合老年人食用,我们是做银发经济相关行业的,为了进一步合作,希望可以到工厂去看看。”
展台前的对话热闹非凡,签约台上的合作更是成果丰硕。
17日上午,一场黑龙江省农投食品集团与京东集团、京津冀地区企业的签约仪式拉开序幕,推进“金谷农场”系列产品入驻豫中南数字平台,为农产品流通注入数字化动能,让“黑土优品”产业链再添“数字翅膀”。

“我们在京团体会员大概有3000多家,涵盖各领域,包括有机食品、食品精深加工、包装、物流,还有商超。这几天会组织会员企业到链博会精准对接,希望以后能有机会把我们的企业带到黑龙江实地调研,促进合作。”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执行秘书长张瑞说。

从链博会可见,国际农产品竞争早已从单纯的价格之争转向品质较量。竞争的维度也从过去的初级产品层面,不断延伸至对产品品质的信任之争。面对更高层次的竞争,“黑土优品”如何应对?黑龙江省农投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关宇说:“我们将以寒地黑土稀缺的生态为价值锚点,通过数字溯源和国际认证,建立起消费者对‘黑土优品’品牌的信任,用健康的功能性产品和跨境的短链供应,打开增量市场,同时扩大国内外两个大市场,从黑龙江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升级为全球健康食品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同时,通过对此次链博会前沿趋势的洞察,为后续黑龙江农投食品决策发展提供清晰的战略思路。”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