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5月的首部口碑神作会是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
早在国内上映之前,《摔跤吧!爸爸》已在全球收获了震撼的票房数据和炸裂的口碑——印度影史票房冠军,IMDB评分高达8.8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83%。5月5日,《摔跤吧!爸爸》在国内上映。截止到目前,该片的豆瓣评分已达9.3分。
2011年,《三傻大闹宝莱坞》在内地口碑票房双收,让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刮目相看。短短6年后,同样来自印度的《摔跤吧!爸爸》再次俘获了中国观众的心。这部电影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让看惯好莱坞大片的观众如此痴迷?又给国产电影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口碑炸裂!《摔跤吧!爸爸》豆瓣9.3分
提到印度电影,中国观众首先想到的可能还是阿米尔·汗主演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最近,又有一部宝莱坞大片让人刮目相看。没错,这部电影就是《摔跤吧!爸爸》。该片由涅提·蒂瓦里导演,主演还是阿米尔·汗。
《摔跤吧!爸爸》取材于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经历,讲述的是父亲训练两个女儿摔跤,最终拿下世界冠军的故事。虽然体育励志的桥段并不出新,但《摔跤吧!爸爸》凭借梦想、女权、爱国、父爱等元素,戳中了各族群观众的嗨点。
该片在多个国家上映后,不出意料地获得了口碑票房双丰收——IMDB评分高达8.8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83%,还斩获了印度影史冠军。在国内上映后,《摔跤吧!爸爸》的口碑一路飙升。截止到5月8日,该片的豆瓣评分已达9.3分,超过3.5万人给出了五星好评,成为了2017年以来首部豆瓣评分超过9分的院线电影。
《摔跤吧!爸爸》到底有何魔力?
虽然被称为“年度神作”,《摔跤吧!爸爸》登陆内地的档期并不占优势。前有《速度与激情8》拦路,后有《银河护卫队2》来势汹汹,持续热映的《记忆大师》等四部国产片同样是口碑之作。
强手如云的情况下,《摔跤吧!爸爸》为何还能脱颖而出,成为今年首部豆瓣9分的院线电影呢?文创资讯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鼓舞人心的励志剧情
《摔跤吧!爸爸》引进内地的版本长达140分钟,却丝毫不会让观众觉得枯燥,关键在于,这部电影笼罩在热血励志的氛围中,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集齐了励志电影的所有成功元素,梦想、女权、父爱、爱国无一不包。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女儿们为追逐梦想拼命努力,看到她们通过训练摔跤,摆脱了传统印度女性相夫教子的命运,也可以看到父亲在“魔鬼训练”的背后,对女儿们深沉的爱。在大女儿为拿下世界冠军时,你还可以感受到剧中角色深深的爱国情怀。
2、揭露印度的社会问题
如果仅仅是一个套路化的励志故事,可能《摔跤吧!爸爸》不会受到如此高的关注。这部电影最可贵之处在于揭露了印度的性别歧视问题。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性别不平等的国家,童婚盛行,女性被严重歧视。正如片中表现的那样,男主角马哈维亚连生了四个女儿,会遭遇邻居的嘲笑。在把女儿培养成摔跤手的过程中,马哈维亚也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但如果女儿不做摔跤手,她们也会十几岁嫁人,从此和锅碗瓢盆相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曾有观众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父权电影”,马哈维亚培养女儿学摔跤,是想让女儿实现自己的冠军梦。实际上,整部电影更可以看作是女性的觉醒过程,而父亲只是一个在女儿背后的“推手”。通过展现大女儿从逃避训练到主动训练,从依赖父亲到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电影为解决性别歧视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想告别歧视,女性首先要自己觉醒。
3、传达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作为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首先要做的是把握“体育精神”的内核。所谓体育精神,不仅包括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哲学,也包括团结、协作、平等、进取的价值理念。《摔跤吧!爸爸》对体育精神同样有独到的理解,着重展示了摔跤运动员永不放弃的精神。
相较于足球、篮球等热门项目来说,摔跤是一个很难拍好的体育项目。这项运动是力量与技术的结合体,对抗极为残酷。《摔跤吧!爸爸》中,不但展示了这项运动“拳拳到肉”的残酷感,也展示出了摔跤运动员技术与力量并用,不轻言放弃的精神。电影结尾处,当大女儿终于赢得比赛,这种成功已经超越了国界、信仰、种族和出身,很容易引发观众共鸣。
4、主演出色的表演
《摔跤吧!爸爸》中,有不少扣人心弦的摔跤比赛场景。比赛场景的真实,甚至让观众怀疑饰演女儿的两位演员原本就是摔跤演员。实际上,这是演员刻苦训练的结果。为了拍好摔跤场景,阿米尔汗和他片中的两个女儿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摔跤训练,几乎把自己训练成了真正的摔跤运动员。
除了训练摔跤,阿米尔·汗还体验了一段“先肥后瘦”的经历。为了在电影中演绎男主角19岁、29岁和55岁三个年龄段,阿米尔·汗先是完成了19岁的戏份,随后在短时间内增肥28公斤,演绎了55岁的戏份。随后,他仅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减掉了25公斤体重,最终完成了29岁的戏份。
在此前的采访中,有记者问阿米尔·汗“为什么不考虑使用更简便的特效化装”时,他回答:“不是不行,但我自己感受不到肥胖,作为演员,我觉得那样不好。”正是因为主演有这样的敬业精神,这部电影才呈现出了最好的表演效果。
印度电影对国产电影有何启示?
说到《摔跤吧!爸爸》的成功之道,不得不提的就是主演阿米尔·汗。对于中国影迷来说,这位主演已经是一位“老朋友”了。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位“老朋友”带领中国观众了解了印度电影。
2011年,《三傻大闹宝莱坞》让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刮目相看。2014年,《我的个神啊》在内地斩获了1.18亿的高票房。此次上映的《摔跤吧!爸爸》,在内地的口碑已经超越《三傻》,预计票房会在3亿左右。阿米尔·汗的连续三部电影都被封为“神作”,这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印度电影能在全球票房口碑双收,国产电影却很难做到呢?
答案或许有些残酷。印度有阿米尔·汗一样的电影人,能够把尖锐的社会问题搬到电影中去探讨。而在相当多的国产电影中,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抨击,也缺乏对中国社会的关怀。
熟悉阿米尔·汗的影迷都知道,他虽然身处印度的上层社会,却一直心系国家,堪称印度社会问题的“曝光师”。他曾制作《真相访谈》节目,将印度最尖锐的社会问题搬上了荧屏,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除了制作节目,阿米尔·汗还是宝莱坞电影的“金字招牌”,致力于通过电影中揭露印度的社会问题。此前,《三傻大闹好莱坞》抨击了印度刻板僵化的教育制度,《我的个神啊》嘲讽了借宗教满足私欲的人。这次,《摔跤吧!爸爸》又把矛头对准了印度的性别歧视。
这些电影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在中国或多或少地也存在着。农村地区的重男轻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宗教信仰到底是真是假。这些社会问题虽然可能不如在印度尖锐,但也确实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反观近两年的国产电影,却极少有像《三傻》、《摔跤吧》一样反映普世价值观,表达对社会深切关怀和忧虑的作品。多数国内电影人,还深陷在对IP、明星和颜值的崇拜中无法自拔,甚至到了无IP不成戏,无明星玩不转的病态地步。
时代不同了,我们无法要求名导大师放弃对票房的追求,重新去拍《活着》、《黄土地》、《霸王别姬》一类的作品。但如果国内电影人彻底放弃价值观的表达,一味追求金钱和虚名,连中国的观众都征服不了,谈何征服世界的观众呢?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 任珊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