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穹
卑诗新民主党(BC NDP)是现任卑诗官方反对党,前身是平民合作联盟(Co-operative Commonwealth Federation),成立于1933年,目前的领袖是贺谨(John Horgan),在省议会有35席,在野已有十六年。
1933-1951: 建党初期
卑诗新民主党前身是平民合作联盟(Co-operative Commonwealth Federation),诞生于大萧条时期的1933年,由加拿大社会党 (Socialist Party of Canada),社会重建联盟 (League for Social Reconstruction) 和总部在萨省的平民合作联盟卑诗支部组成,在当年省选中赢得7席,首次取代卑诗保守党成为官方反对党。与此同时因大萧条历史背景诞生的还有成立于1935年的卑诗社会信用党 (BC Social Credit Party),该党主张重建社会信贷机制和金融系统,反对市场人为干预,政策理念倾向右翼保守主义。
平民合作联盟在成立初期曾有过路线之争,首任领袖康奈尔(Robert Connell)是牧师出身,立场温和,但当时党内有许多激进左翼和马克思主义支持者,很快就发生重大分歧。当Robert Connell表态反对银行和信贷机构社会主义化后,双方到了摊牌地步,最后Robert Connell被开除,平民合作联盟一度遭遇挫折。
但在大萧条和经济动荡大背景下,平民合作联盟草根作风和社会主义路线具有一定选民基础,在1941年省选中,平民合作联盟获得14席,再度成为官方反对党。从1941年至1951年,在卑诗自由党与进步保守党执政联盟环境下,平民合作联盟作为官方反对党成为卑诗左翼代表,和中右翼自由党与进步保守党联盟对垒,这也是平民合作联盟早期政治格局。
1951-1972: 迈向执政之路
1951年省选,由于当时卑诗自由党与进步保守党联盟已经瓦解,省府为防止平民合作联盟从中得利,推出选择投票制(Alternative Vote,AV),希望自由党和进步保守党两党选民能把对方政党候选人作为第二选择填写进选票。但结果却是社会信用党赢得省选,平民合作联盟只比社会信用党少1席,最后由社会信用党组建少数政府,平民合作联盟成为卑诗最大反对党。
1953年社会信用党少数政府因不信任案垮台,平民合作联盟领袖韦茨 (Harold Edward Winch) 提出应由省议会第二大政党出面组阁,但卑诗自由党作为关键少数表示反对,最后举行新一届省选,社会信用党以多数政府优势重返省议会并长期执政,平民合作联盟则继续保持官方反对党地位。
1960年,平民合作联盟改名为新党 (New Party),1961年联邦新民主党成立以后,新党也随之改名为卑诗新民主党并沿用至今。1972年,卑诗新民主党赢得省选,获得绝大多数优势,组建卑诗历史上第一个新民主党政府,时任领袖巴力 (Dave Barrett) 出任省长。

1972-1975: Dave Barrett时代

Dave Barrett执政下的新民主党省府主要工作是推行各项改革,其中包括成立卑诗劳工关系委员会 (BC Labour Relations Board),引进农业土地储备制度(Agricultural Land Reserve)和成立卑诗保险公司(ICBC)推行公共的汽车保险,而这些举措在之后的卑诗省府施政中得以延续。与此同时,作为官方反对党的社会信用党重新整合了卑诗自由党和卑诗进步保守党选民基本盘,形成强有力的在野党制约力量。在1975年省选中,社会信用党重新夺回执政权,卑诗新民主党则再次下野。
1975-1990: 长期在野
随着当时卑诗自由党和卑诗进步保守党被彻底边缘化,1975年省选过后,卑诗政坛形成了社会信用党和新民主党两党制格局。在1979年省选中,卑诗新民主党赢得26席,得票率46%,而社会信用党赢得31席,得票率48%,卑诗新民主党实力有所恢复。
1983年Dave Barrett卸任卑诗新民主党领袖,省议员斯克利 (Bob Skelly) 接任。1986年省选前夕,当时的社会信用党政府省长贝内特(Bill Bennett)因违反证券交易法被定罪引发丑闻,舆论一度认为Bob Skelly会率领卑诗新民主党赢得省选。但社会信用党很快换掉主帅,由前内阁厅长和企业家温德心(Bill Vander Zalm)出任领袖。Zalm的个人魅力为社会信用党赢回选民支持,而Bob Skelly在竞选活动开启当天面对媒体时突然停顿失态,令选民对他的领导力产生怀疑。最终卑诗新民主党输掉省选,Bob Skelly辞职,前温哥华市长哈葛(Mike Harcourt)于1987年继任领袖。
1991-2001: 十年执政
1991年省选,由于社会信用党省府因被丑闻笼罩而丧失民心,Mike Harcourt率领卑诗新民主党在时隔十六年后再次执政。在Mike Harcourt施政前两年,新民主党省府政策核心理念为左翼社民主义改良。随着联邦自由党赢得1993年大选并削减对各省拨款后,Mike Harcourt政府推行福利改革,避免财政负担过多赤字,保持经济良性发展。但随后卑诗新民主党爆发泵波拿(Bingogate)丑闻,即该党党员和前国会议员斯托皮奇(David Stupich)涉嫌将泵波拿游戏中应归作慈善用途的捐款用于新民主党党费。Mike Harcourt作为领袖引咎辞职,由就业与投资厅长简嘉年(Glen Clark)继任。
1996年省选,Glen Clark率领卑诗新民主党守住执政权,上台后继续推行Mike Harcourt时期各项政策,但和大企业关系搞得不好,东南亚金融风暴又使得经济倚靠亚太的卑诗经济遭遇重创,出现巨额财政赤字。与此同时,Glen Clark本人也陷入赌场门丑闻,即Glen Clark涉嫌滥用职权帮邻居皮拉里诺斯(Dimitrios Pilarinos)在本拿比获得赌场牌照,并接受对方提供的价值1万加元装修服务,令新民主党民调跌入谷底,1999年8月,Glen Clark辞职,副省长苗礼义(Dan Miller)出任过渡党领和省长。

2000年2月,司法厅长杜新志(Ujjal Dosanjh)出任省长。Ujjal Dosanjh上台后优先重视医疗教育领域投入和平衡预算,并通过开采石油天然气获得额外收入令财政预算出现盈余,但并没有让卑诗新民主党在民调中翻身。2001年省选新民主党惨败,在省议会77席中只获得两席,从此在野至今。
2001-2017: 十六年在野

卑诗新民主党下台后开始重建工作,2003年,维多利亚市教育局主席詹嘉璐(Carole James)当选领袖,并在2005年省选中使新民主党席位恢复到33席。在2009年省选中卑诗新民主党获得35席,得票率与自由党相差不到两个百分点。2010年因党内内斗,Carole James辞职,省议员狄德安(Adrian Dix)于2011年3月接任领袖。
2013年省选,Adrian Dix因输油管政策前后摇摆和九十年代作为Glen Clark省长办公室主任时陷入赌场门丑闻再次发酵使得其挑战自由党失败。
2014年5月,省议员John Horgan接任领袖。在今年省选中,John Horgan主打民生牌,提出建立让省民共享的经济前景,实行碳税税务优惠政策,增加对医疗和教育领域投入,改革医保系统,加大兴建可负担住房,投资大温公交基建,推行十加元一天的儿童日托和将最低时薪逐步调整到15加元等,希望夺回失去十六年的执政权。
卑诗新民主党选情前瞻

对于卑诗新民主党来说,今年省选的最大优势在于卑诗自由党已经连续执政十六年,给选民带来审美疲劳。其次最近几年以来,卑诗省尤其是大温地区房价,车险,水电费等攸关民生领域的开销居高不下,使得人们对卑诗自由党信任度下降。2017年4月11日省选正式启动后,卑诗新民主党公布其完整政纲,包括在未来10年新建11.4万个出租单位,并每年向租户每人提供400加元税务优惠,完全免除Port Mann桥和Golden Ears桥过路过桥费,其中开销将从省府液化天然气基金中取出5亿加元来负担,对没有在本地纳税的人征收2%投机税用来修建可负担住房,修法禁止工会和企业政治捐款等。若卑诗新民主党在选战后期继续聚焦民生政策,或能为其选情加分。不过距离正式投票还有一段时间,未来可能的变数也不能忽略。

出品:温哥华头条
微信ID:lahoobignews
来源: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