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清再定义:江西生物站上“迁移级蓝海”新起点

近年来,全球对抗毒素和抗血清的需求因COVID-19等传染病的持续传播而增加。抗血清因其广谱覆盖和高效中和等优势,在公共卫生干预中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提升了抗血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市场预计将持续增长。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生物)凭借产业链整合和技术布局,成为中国抗血清产业的关键引擎。

近年来,随着COVID-19持续传播、新型流感病毒频繁变异,以及多种由病毒和细菌引发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全球对抗毒素和抗血清等治疗手段上的临床需求愈发迫切。同时,抗生素耐药性加剧、疫苗接种覆盖不足、起效滞后、免疫逃逸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防控方式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推动了被动免疫类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

抗血清凭借广谱覆盖、高效中和及快速可及的优势,在应对突发性感染、毒素中毒等关键场景中重新成为公共卫生干预的重要工具。加之生物技术的进步正快速变革抗毒素、抗血清的生产,其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尤其是新一代酶切、亲和层析、冻干制剂与雾化吸入给药等创新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边界。政策层面,多国政府已将抗血清纳入传染病及抗微生物耐药性(AMR)防控体系,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亦持续加大资金和战略支持。在多重因素驱动下,抗血清市场正加速进入扩容通道,强势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弗若斯特沙利文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抗血清市场规模已达4.09亿美元,预计2028年增至8.2亿美元,并于2033年突破20.9亿美元,预期十年间将实现近五倍增长;中国市场亦同步扩容,预计将从2024年的6410万美元增至2028年的1.3亿美元、2033年的2.9亿美元,2024-2028年和2028-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分别为19.9%和17.0%。

在蛇毒中毒、狂犬病暴露、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疾病四大核心场景推动下,抗血清正重塑公共卫生干预体系,在应急防控、免疫替代、慢病辅助等多层面释放其广谱价值。

而在这一被重新定义的蓝海赛道中,抗血清市场正经历着价值重估与市场扩容的加速通道,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生物”)凭借其端到端产业链整合能力与跨平台技术布局,正成为中国抗血清产业破局突围的关键引擎。

四大场景共振,撬动“被低估”的市场天花板

生物毒素中毒:百万支缺口,公共卫生刚需重估

据统计,2024年,全球因蛇咬中毒的患者高达27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其列为“最高优先级的被忽视热带病”。抗蛇毒血清作为临床唯一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案,其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已达2.3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增至5.69亿美元。

中国市场尤为突出。2024年全国蛇伤中毒病例约28万,理论所需抗血清超百万支,在112万至168万支之间。然而,当前中国仅有一家生产商获批抗蛇毒血清生产资质,年销量约15万支,覆盖率仅约12.0%,存在接近百万支的巨大临床供应缺口。

随着抗蛇毒血清被纳入国家医保甲类与国家应急战略储备,患者和医疗机构对蛇伤危害的认知逐渐加强。在临床与政策双轮驱动下,该品类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于2028年将增长至3730万美元, 2033年达到8790万美元,2024-2028年和2028-2033年的CAGR分别为12.6%及18.7%。

细菌毒素感染:AMR威胁升级,破伤风免疫需求激增

抗生素滥用催生的抗菌素耐药(AMR)已被WHO列为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PubMed Central(PMC)预计若无有效干预措施,到2050年,AMR将成为“世界首要致死原因”。

据DelveInsight数据,随着传染病高发率持续上升及交叉感染风险加剧,涵盖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等在内的广义抗感染药物市场正加速扩容,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1,750亿美元[1]。细分上看,根据Fortune数据,2024年全球抗生素市场规模为416.3亿美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431.7亿美元,并将在2032年达到582.4亿美元,2025-2032年的 CAGR预计为4.4%[2]。

与此同时,由耐药菌带来的公共卫生与经济负担正持续加重。Roots Analysis表示,美国每年由6种主要的多重耐药菌引起的额外医疗支出就超过46亿美元[3];在中国,据健识局统计,仅抗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市场,预计2030年将达到108亿元人民币(约15亿美元)[4]。这些数据折射出当前抗感染治疗领域,尤其是在AMR方面,仍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抗血清因其广谱中和外毒素能力,在包括破伤风、白喉等高风险细菌感染场景中成为临床关键“兜底工具”。以破伤风为例,根据GBD统计显示,2024年全球破伤风感染死亡率高达41.5%;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2024年中国破伤风易感伤口高达9430万例,而已有被动免疫制剂保护覆盖率不足50%,预防和治疗市场潜力巨大。

破伤风抗毒素(TAT)作为破伤风防护主要的被动免疫制剂,具备见效快、生产规模大、成本优势明显等特点,正成为补齐基层防控短板的关键方案。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全球破伤风抗毒素(TAT)市场2024-2028年和2028-2033年的CAGR将分别达到24.0%和14.1%,中国地区则为18.6%和5.7%。

病毒感染:暴露后刚需驱动 狂犬病为典型缺口

在与病毒赛跑的过程中,时间与不确定性往往决定成败。针对病原体的免疫主要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条路径。疫苗虽能提供持久保护,但从接种到起效存在窗口期,加之个体差异与病原体免疫逃逸,多种不确定性都可能造成防护缺口。因此,抗病毒血清成为了疫苗尚未起效或效果不足时的关键快速干预工具。其应用正由狂犬病、冠状病毒等暴露后干预场景,逐步扩展至疫情防控、旅游、边境及职业暴露等高风险场景,带动其需求长期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抗病毒类抗血清在全球抗血清市场中的占比将由2024年的5.8%,升至2033年的42.2%,成为最大细分场景。

以狂犬病为例,其临床发作后死亡率接近100%,中国仅11.9%的III类暴露人群(如伤口较深的高风险人群)能获得规范被动免疫治疗,是一个亟待满足的庞大市场空白。当前,中国仅有3家企业获批马源抗狂犬血清生产资质,但因传统技术限制几乎均已停产停售。因此,开发更高效、更安全的新一代抗狂犬免疫球蛋白产品,已成为一个兼具性价比的新选择。据统计,中国狂犬病被动免疫产品市场规模2024-2028年和2028-2033年的CAGR预计分别达到8.8%和13.9%。

自身免疫调节:平台化潜力初显

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由异常产生的自身抗体引发系列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及疾病恶化。根据Straits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市场规模为755.3亿美元,预期有望以5.69%的CAGR增速从2025年的798.2亿美元稳步扩容至2033年的1,242.8亿美元[5]。抗血清通过引入特异性抗体中和致病抗体或炎症因子(如IL-6、TNF-α),多靶点调节免疫反应并缓解疾病进展,在免疫调节与炎症抑制中展现新应用前景。

目前,美国已有多种动物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被获批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若干自身免疫疾病。中国方面,仅有少数企业具备兔源或猪源ATG产品的生产资质,约80%临床需求仍依赖进口。除ATG外,抗血清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部分自身免疫疾病中被探索性使用,进入动物实验及初步临床阶段,呈现出积极信号。

此外,随着抗体工程与纯化技术的进步,未来有望开发出靶向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的多克隆抗体免疫调节剂,推动抗血清从“传统制剂”向“平台化免疫调节工具”实现新增量转化。沙利文估算,2024年抗血清在自身免疫治疗中的全球市场规模为2,340万美元,预计至2033年将达到6,140万美元。

龙头破局,江西生物构筑穿越周期的增长飞轮

在抗血清产业迎来结构性重估之际,江西生物以其清晰的战略和深远的布局,构建“人用+兽用”双飞轮业务驱动,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覆盖端到端全产业链的抗血清标杆企业,不仅回应当下市场缺口,更为长周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战略一:打造全球抗血清基地,实现品类全覆盖

江西生物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的人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提供商,也是中国乃至全球少数实现全产业链整合的抗血清公司之一,具备横跨从动物养殖、抗原开发及测试、宿主动物免疫、免疫血浆采集到抗体纯化及制剂的全产业价值链的端到端能力。公司拥有中国最大根据GMP标准运营的马匹饲养与及免疫血浆采集设施,确保了抗血清及血清衍生产品优质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其产业链整合能力保障了产品质量、供应稳定与成本效率,为企业在高准入门槛市场中构筑起坚固的技术护城河。

目前,江西生物已构建一个丰富而差异化的创新人用及兽用药品管线,其产品组合覆盖生物毒素、细菌及细菌毒素、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应用领域,是中国品类最全的抗血清厂商之一。按2024年销量计,江西生物在全球及中国人用TAT市场份额分别为36.6%及65.8%,出口量连续多年保持中国制药企业第一,产品销亚洲及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江西生物正扩大其人用抗血清产品组合,同时开发蛇咬伤抗毒血清及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F(ab’)2完善其在病毒类、毒素类、免疫类血清的布局,实现核心场景下的全面卡位。

战略二:多技术平台并举,实现主被动免疫协同发展

与传统依赖灭活抗原路径的抗血清企业不同,江西生物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使用灭活抗原、重组蛋白及mRNA抗原开发抗血清产品的公司。

在抗原开发及测试过程中,公司通过减毒/去毒抗原、使用重组蛋白、核酸抗原及佐剂组合物以增强免疫应答,同时降低不良反应。DNA及mRNA抗原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拓展了抗原设计的可能性。这一技术性创举,使江西生物能从免疫反应的源头“抗原”入手,以现代生物工程手段替代和补充传统方法,打造出特异性更高、安全性更佳、质量更稳定的新一代抗血清产品。

战略三:延展慢病与自免版图,向综合化制药企业转型

基于技术与资源积累,江西生物正积极拓展抗血清在自免、慢性病等领域的布局,为抗血清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

在兽用产品领域,江西生物已有多款产品,并从独立第三方获许可引进多种兽用抗感染药物的生产及商业化权利,包括两种I类新型兽用候选药物,即鸡法氏囊素注射液、重组猪干扰素alpha(rPoIFN-α),以及一种III类新型兽用候选药物,即猪脾转移因子,正积极推动注册落地。

这一战略明确释放出江西生物未来向全技术、全病种综合制药平台转型的信号,打开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与资本想象力。

结语:被动免疫新时代,江西生物书写新增长篇章

在被动免疫迎来政策重估、技术升级、应用扩容的新时代。抗血清市场空间正在被重新发现、重新估值。

江西生物正以其完整产业链、多技术协同、多领域布局,重新定义中国抗血清企业的增长范式。它不仅在当前的结构性供需失衡中突围,更在未来全球公共卫生、新兴病毒应对、自免调节等方向上建立起长期增长的确定性。其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1] DelveInsight: Global Anti- Infective Drugs Market is Projected to Cross ~USD 175 Billion by 2030;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global-anti-infective-drugs-market-is-projected-to-cross-usd-175-billion-by-2030--delveinsight-302234920.html 

[2] Fortune: ANTIBIOTICS MARKET SIZE AND FUTURE OUTLOOK;https://www.fortunebusinessinsights.com/antibiotics-market-104583 

[3] Roots Analysis: Antibiotics Market Overview; https://www.rootsanalysis.com/reports/global-antibiotics-market.html 

[4]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打破高端抗生素市场数十年困境国产“超抗第一股”厚积薄发;https://www.phirda.com/artilce_28389.html?cId=1

[5] Straits Research: Autoimmune Therapeutics Market Size, Share & Trends Analysis Report By Drug Class; https://straitsresearch.com/report/autoimmune-therapeutics-marke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抗血清再定义:江西生物站上“迁移级蓝海”新起点

近年来,全球对抗毒素和抗血清的需求因COVID-19等传染病的持续传播而增加。抗血清因其广谱覆盖和高效中和等优势,在公共卫生干预中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提升了抗血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市场预计将持续增长。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生物)凭借产业链整合和技术布局,成为中国抗血清产业的关键引擎。

近年来,随着COVID-19持续传播、新型流感病毒频繁变异,以及多种由病毒和细菌引发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全球对抗毒素和抗血清等治疗手段上的临床需求愈发迫切。同时,抗生素耐药性加剧、疫苗接种覆盖不足、起效滞后、免疫逃逸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防控方式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推动了被动免疫类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

抗血清凭借广谱覆盖、高效中和及快速可及的优势,在应对突发性感染、毒素中毒等关键场景中重新成为公共卫生干预的重要工具。加之生物技术的进步正快速变革抗毒素、抗血清的生产,其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尤其是新一代酶切、亲和层析、冻干制剂与雾化吸入给药等创新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边界。政策层面,多国政府已将抗血清纳入传染病及抗微生物耐药性(AMR)防控体系,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亦持续加大资金和战略支持。在多重因素驱动下,抗血清市场正加速进入扩容通道,强势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弗若斯特沙利文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抗血清市场规模已达4.09亿美元,预计2028年增至8.2亿美元,并于2033年突破20.9亿美元,预期十年间将实现近五倍增长;中国市场亦同步扩容,预计将从2024年的6410万美元增至2028年的1.3亿美元、2033年的2.9亿美元,2024-2028年和2028-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分别为19.9%和17.0%。

在蛇毒中毒、狂犬病暴露、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疾病四大核心场景推动下,抗血清正重塑公共卫生干预体系,在应急防控、免疫替代、慢病辅助等多层面释放其广谱价值。

而在这一被重新定义的蓝海赛道中,抗血清市场正经历着价值重估与市场扩容的加速通道,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生物”)凭借其端到端产业链整合能力与跨平台技术布局,正成为中国抗血清产业破局突围的关键引擎。

四大场景共振,撬动“被低估”的市场天花板

生物毒素中毒:百万支缺口,公共卫生刚需重估

据统计,2024年,全球因蛇咬中毒的患者高达27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其列为“最高优先级的被忽视热带病”。抗蛇毒血清作为临床唯一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案,其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已达2.3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增至5.69亿美元。

中国市场尤为突出。2024年全国蛇伤中毒病例约28万,理论所需抗血清超百万支,在112万至168万支之间。然而,当前中国仅有一家生产商获批抗蛇毒血清生产资质,年销量约15万支,覆盖率仅约12.0%,存在接近百万支的巨大临床供应缺口。

随着抗蛇毒血清被纳入国家医保甲类与国家应急战略储备,患者和医疗机构对蛇伤危害的认知逐渐加强。在临床与政策双轮驱动下,该品类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于2028年将增长至3730万美元, 2033年达到8790万美元,2024-2028年和2028-2033年的CAGR分别为12.6%及18.7%。

细菌毒素感染:AMR威胁升级,破伤风免疫需求激增

抗生素滥用催生的抗菌素耐药(AMR)已被WHO列为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PubMed Central(PMC)预计若无有效干预措施,到2050年,AMR将成为“世界首要致死原因”。

据DelveInsight数据,随着传染病高发率持续上升及交叉感染风险加剧,涵盖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等在内的广义抗感染药物市场正加速扩容,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1,750亿美元[1]。细分上看,根据Fortune数据,2024年全球抗生素市场规模为416.3亿美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431.7亿美元,并将在2032年达到582.4亿美元,2025-2032年的 CAGR预计为4.4%[2]。

与此同时,由耐药菌带来的公共卫生与经济负担正持续加重。Roots Analysis表示,美国每年由6种主要的多重耐药菌引起的额外医疗支出就超过46亿美元[3];在中国,据健识局统计,仅抗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市场,预计2030年将达到108亿元人民币(约15亿美元)[4]。这些数据折射出当前抗感染治疗领域,尤其是在AMR方面,仍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抗血清因其广谱中和外毒素能力,在包括破伤风、白喉等高风险细菌感染场景中成为临床关键“兜底工具”。以破伤风为例,根据GBD统计显示,2024年全球破伤风感染死亡率高达41.5%;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2024年中国破伤风易感伤口高达9430万例,而已有被动免疫制剂保护覆盖率不足50%,预防和治疗市场潜力巨大。

破伤风抗毒素(TAT)作为破伤风防护主要的被动免疫制剂,具备见效快、生产规模大、成本优势明显等特点,正成为补齐基层防控短板的关键方案。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全球破伤风抗毒素(TAT)市场2024-2028年和2028-2033年的CAGR将分别达到24.0%和14.1%,中国地区则为18.6%和5.7%。

病毒感染:暴露后刚需驱动 狂犬病为典型缺口

在与病毒赛跑的过程中,时间与不确定性往往决定成败。针对病原体的免疫主要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条路径。疫苗虽能提供持久保护,但从接种到起效存在窗口期,加之个体差异与病原体免疫逃逸,多种不确定性都可能造成防护缺口。因此,抗病毒血清成为了疫苗尚未起效或效果不足时的关键快速干预工具。其应用正由狂犬病、冠状病毒等暴露后干预场景,逐步扩展至疫情防控、旅游、边境及职业暴露等高风险场景,带动其需求长期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抗病毒类抗血清在全球抗血清市场中的占比将由2024年的5.8%,升至2033年的42.2%,成为最大细分场景。

以狂犬病为例,其临床发作后死亡率接近100%,中国仅11.9%的III类暴露人群(如伤口较深的高风险人群)能获得规范被动免疫治疗,是一个亟待满足的庞大市场空白。当前,中国仅有3家企业获批马源抗狂犬血清生产资质,但因传统技术限制几乎均已停产停售。因此,开发更高效、更安全的新一代抗狂犬免疫球蛋白产品,已成为一个兼具性价比的新选择。据统计,中国狂犬病被动免疫产品市场规模2024-2028年和2028-2033年的CAGR预计分别达到8.8%和13.9%。

自身免疫调节:平台化潜力初显

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由异常产生的自身抗体引发系列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及疾病恶化。根据Straits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市场规模为755.3亿美元,预期有望以5.69%的CAGR增速从2025年的798.2亿美元稳步扩容至2033年的1,242.8亿美元[5]。抗血清通过引入特异性抗体中和致病抗体或炎症因子(如IL-6、TNF-α),多靶点调节免疫反应并缓解疾病进展,在免疫调节与炎症抑制中展现新应用前景。

目前,美国已有多种动物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被获批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若干自身免疫疾病。中国方面,仅有少数企业具备兔源或猪源ATG产品的生产资质,约80%临床需求仍依赖进口。除ATG外,抗血清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部分自身免疫疾病中被探索性使用,进入动物实验及初步临床阶段,呈现出积极信号。

此外,随着抗体工程与纯化技术的进步,未来有望开发出靶向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的多克隆抗体免疫调节剂,推动抗血清从“传统制剂”向“平台化免疫调节工具”实现新增量转化。沙利文估算,2024年抗血清在自身免疫治疗中的全球市场规模为2,340万美元,预计至2033年将达到6,140万美元。

龙头破局,江西生物构筑穿越周期的增长飞轮

在抗血清产业迎来结构性重估之际,江西生物以其清晰的战略和深远的布局,构建“人用+兽用”双飞轮业务驱动,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覆盖端到端全产业链的抗血清标杆企业,不仅回应当下市场缺口,更为长周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战略一:打造全球抗血清基地,实现品类全覆盖

江西生物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的人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提供商,也是中国乃至全球少数实现全产业链整合的抗血清公司之一,具备横跨从动物养殖、抗原开发及测试、宿主动物免疫、免疫血浆采集到抗体纯化及制剂的全产业价值链的端到端能力。公司拥有中国最大根据GMP标准运营的马匹饲养与及免疫血浆采集设施,确保了抗血清及血清衍生产品优质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其产业链整合能力保障了产品质量、供应稳定与成本效率,为企业在高准入门槛市场中构筑起坚固的技术护城河。

目前,江西生物已构建一个丰富而差异化的创新人用及兽用药品管线,其产品组合覆盖生物毒素、细菌及细菌毒素、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应用领域,是中国品类最全的抗血清厂商之一。按2024年销量计,江西生物在全球及中国人用TAT市场份额分别为36.6%及65.8%,出口量连续多年保持中国制药企业第一,产品销亚洲及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江西生物正扩大其人用抗血清产品组合,同时开发蛇咬伤抗毒血清及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F(ab’)2完善其在病毒类、毒素类、免疫类血清的布局,实现核心场景下的全面卡位。

战略二:多技术平台并举,实现主被动免疫协同发展

与传统依赖灭活抗原路径的抗血清企业不同,江西生物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使用灭活抗原、重组蛋白及mRNA抗原开发抗血清产品的公司。

在抗原开发及测试过程中,公司通过减毒/去毒抗原、使用重组蛋白、核酸抗原及佐剂组合物以增强免疫应答,同时降低不良反应。DNA及mRNA抗原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拓展了抗原设计的可能性。这一技术性创举,使江西生物能从免疫反应的源头“抗原”入手,以现代生物工程手段替代和补充传统方法,打造出特异性更高、安全性更佳、质量更稳定的新一代抗血清产品。

战略三:延展慢病与自免版图,向综合化制药企业转型

基于技术与资源积累,江西生物正积极拓展抗血清在自免、慢性病等领域的布局,为抗血清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

在兽用产品领域,江西生物已有多款产品,并从独立第三方获许可引进多种兽用抗感染药物的生产及商业化权利,包括两种I类新型兽用候选药物,即鸡法氏囊素注射液、重组猪干扰素alpha(rPoIFN-α),以及一种III类新型兽用候选药物,即猪脾转移因子,正积极推动注册落地。

这一战略明确释放出江西生物未来向全技术、全病种综合制药平台转型的信号,打开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与资本想象力。

结语:被动免疫新时代,江西生物书写新增长篇章

在被动免疫迎来政策重估、技术升级、应用扩容的新时代。抗血清市场空间正在被重新发现、重新估值。

江西生物正以其完整产业链、多技术协同、多领域布局,重新定义中国抗血清企业的增长范式。它不仅在当前的结构性供需失衡中突围,更在未来全球公共卫生、新兴病毒应对、自免调节等方向上建立起长期增长的确定性。其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1] DelveInsight: Global Anti- Infective Drugs Market is Projected to Cross ~USD 175 Billion by 2030;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global-anti-infective-drugs-market-is-projected-to-cross-usd-175-billion-by-2030--delveinsight-302234920.html 

[2] Fortune: ANTIBIOTICS MARKET SIZE AND FUTURE OUTLOOK;https://www.fortunebusinessinsights.com/antibiotics-market-104583 

[3] Roots Analysis: Antibiotics Market Overview; https://www.rootsanalysis.com/reports/global-antibiotics-market.html 

[4]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打破高端抗生素市场数十年困境国产“超抗第一股”厚积薄发;https://www.phirda.com/artilce_28389.html?cId=1

[5] Straits Research: Autoimmune Therapeutics Market Size, Share & Trends Analysis Report By Drug Class; https://straitsresearch.com/report/autoimmune-therapeutics-marke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