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文旅观察 | 向海图强!“半岛1号”首航激活山东黄金海岸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文旅观察 | 向海图强!“半岛1号”首航激活山东黄金海岸线

有效实现了水上航线与陆域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

7月29日,烟台蓬长客港汽笛长鸣,“寻仙17号”游船破浪前行。与此同时,青岛“青旅奥帆号”、威海“威至港湾壹号”、日照“亚特兰号”等三地船舶同步启航,宣告“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品牌正式亮相。

这一承载着海洋旅游创新使命的项目,在山东半岛黄金海岸线上划出了一道文旅融合的新轨迹,标志着山东海洋旅游迈入全域联动、陆海统筹的新阶段。

图片来源:摄图网

创新航旅模式,串起海岸珍珠

山东半岛的海洋资源禀赋得天独厚,黄渤海沿岸蜿蜒着3000多公里岩基海岸线,有着丰富的海洋风景资源。

这片海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威海刘公岛铭刻着甲午海战的悲壮历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台蓬莱流传着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青岛琅琊台留存着秦始皇东巡的遗风。

这些散落的文化遗珠,亟待一条纽带将其串联激活。

多年来,山东沿海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却各自为战。游客在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间辗转,难以形成连贯的海洋旅游体验。“半岛1号”的诞生,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金钥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半岛1号”海上游产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采取“长短结合”“远近兼顾”“海陆联动”方式,分段分批开通海上游航线,开发半日游、1日游和多日游产品,最终“连段成线”打通沿海各市,构建“1+N”半岛海上游产品体系。

首批开通的5条航线各具特色:“寻仙17号”由蓬长客港驶向旅顺,打造连通鲁辽的“黄渤海游”产品;“寻仙6号”串联长岛列岛,开启跳岛探险;“威至港湾壹号”串联日岛、刘公岛,展现威海滨海风光;“青旅奥帆号”连接灵山岛、斋堂岛、琅琊台,演绎青岛海岛风情;“亚特兰号”则带游客领略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渔港风情。

并且,船上空间焕然一新,统一标识和视觉体系,推出手绘海图、海洋咖啡杯等专属文创,组织非遗项目上船展演。船舶变身为移动的文化展厅和消费空间,实现了从“坐船看海”到“沉浸式体验”的跨越。

图片来源:摄图网

海陆联动,释放线性经济红利

船舶的功能正经历深刻转型,从传统意义上的运输载体,跃升为文旅消费的新场景。

“半岛1号”项目的价值内涵,已远不止于开辟一条水上航线,推动人均消费从单一交通支出,向“船票+体验+购物”的多元化复合型消费体系拓展,重塑了文旅产业价值链。

其核心在于深度整合岸上文旅资源:凭“半岛1号”船票,可享受沿海4市105家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让利政策,以及80家高星级饭店、星级民宿的300多项食宿优惠,畅游仙境海岸,有效实现了水上航线与陆域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高铁、高速、航空等现代化交通网络已将沿海城市紧密串联的背景下,此次海洋旅游航线的开通,标志着山东旅游向海图强迈出坚实一步。

该航线有效优化了游客抵达海岸的“最后一公里”接驳体验,成功实现了环半岛海上观光与陆路交通体系的无缝衔接。

当“半岛1号”的航迹与“齐鲁1号”的轨迹在山东地图上交汇,一幅陆海统筹的全域旅游图景正徐徐展开。黄金海岸线上,山东向海图强的号角已经吹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文旅观察 | 向海图强!“半岛1号”首航激活山东黄金海岸线

有效实现了水上航线与陆域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

7月29日,烟台蓬长客港汽笛长鸣,“寻仙17号”游船破浪前行。与此同时,青岛“青旅奥帆号”、威海“威至港湾壹号”、日照“亚特兰号”等三地船舶同步启航,宣告“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品牌正式亮相。

这一承载着海洋旅游创新使命的项目,在山东半岛黄金海岸线上划出了一道文旅融合的新轨迹,标志着山东海洋旅游迈入全域联动、陆海统筹的新阶段。

图片来源:摄图网

创新航旅模式,串起海岸珍珠

山东半岛的海洋资源禀赋得天独厚,黄渤海沿岸蜿蜒着3000多公里岩基海岸线,有着丰富的海洋风景资源。

这片海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威海刘公岛铭刻着甲午海战的悲壮历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台蓬莱流传着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青岛琅琊台留存着秦始皇东巡的遗风。

这些散落的文化遗珠,亟待一条纽带将其串联激活。

多年来,山东沿海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却各自为战。游客在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间辗转,难以形成连贯的海洋旅游体验。“半岛1号”的诞生,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金钥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半岛1号”海上游产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采取“长短结合”“远近兼顾”“海陆联动”方式,分段分批开通海上游航线,开发半日游、1日游和多日游产品,最终“连段成线”打通沿海各市,构建“1+N”半岛海上游产品体系。

首批开通的5条航线各具特色:“寻仙17号”由蓬长客港驶向旅顺,打造连通鲁辽的“黄渤海游”产品;“寻仙6号”串联长岛列岛,开启跳岛探险;“威至港湾壹号”串联日岛、刘公岛,展现威海滨海风光;“青旅奥帆号”连接灵山岛、斋堂岛、琅琊台,演绎青岛海岛风情;“亚特兰号”则带游客领略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渔港风情。

并且,船上空间焕然一新,统一标识和视觉体系,推出手绘海图、海洋咖啡杯等专属文创,组织非遗项目上船展演。船舶变身为移动的文化展厅和消费空间,实现了从“坐船看海”到“沉浸式体验”的跨越。

图片来源:摄图网

海陆联动,释放线性经济红利

船舶的功能正经历深刻转型,从传统意义上的运输载体,跃升为文旅消费的新场景。

“半岛1号”项目的价值内涵,已远不止于开辟一条水上航线,推动人均消费从单一交通支出,向“船票+体验+购物”的多元化复合型消费体系拓展,重塑了文旅产业价值链。

其核心在于深度整合岸上文旅资源:凭“半岛1号”船票,可享受沿海4市105家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让利政策,以及80家高星级饭店、星级民宿的300多项食宿优惠,畅游仙境海岸,有效实现了水上航线与陆域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高铁、高速、航空等现代化交通网络已将沿海城市紧密串联的背景下,此次海洋旅游航线的开通,标志着山东旅游向海图强迈出坚实一步。

该航线有效优化了游客抵达海岸的“最后一公里”接驳体验,成功实现了环半岛海上观光与陆路交通体系的无缝衔接。

当“半岛1号”的航迹与“齐鲁1号”的轨迹在山东地图上交汇,一幅陆海统筹的全域旅游图景正徐徐展开。黄金海岸线上,山东向海图强的号角已经吹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