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鲁股观察|全球钻夹头霸主遭估值“冷遇”:山东威达的市盈率困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鲁股观察|全球钻夹头霸主遭估值“冷遇”:山东威达的市盈率困局

作为工信部认证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山东威达的钻夹头全球市占率超50%,专利技术达590项。

文 | 单烁

在山东威达位于威海山苘山镇的总部工厂,全自动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正将精密钻夹头装入发往博世、牧田等全球巨头的货箱。这家连续24年保持钻夹头产销量世界第一的企业,拥有全球50%的市场份额和80余国客户网络,其产品被工信部认证为制造业“单项冠军”。

然而,这一工业领域的统治力并未在资本市场获得同等认可——

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截至2025年8月1日,公司滚动市盈率仅17.89倍,不足通用设备行业均值的四分之一。技术实力与估值的鸿沟,折射出市场对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的复杂审视。

作为工信部认证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山东威达的钻夹头全球市占率超50%,专利技术达590项。2025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逆势提升至24.48%,净利润同比增长1.03%至5924.68万元。

然而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冷淡,不仅是排名倒数的市盈率,其机构持仓量也在锐减——公司基金持股数从2024年报的1.63亿股降至2025年一季报的930万股,撤离幅度高达94%。

市场对威达的疑虑,部分或源于转型期的营收波动: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96%,主要受传统电动工具配件业务周期性回调影响。

对于这种困境,山东威达也在积极调整策略。例如从公开信息来看,公司正积极布局两大新赛道:

在新能源换电领域,据公司公告,其与蔚来汽车深度合作,前期为其提供了二代、三代换电站设备及相关服务,目前第四代换电站设备产品处于小批量交付阶段;蔚来换电站未来布局以“县县通”为核心,覆盖全国超2300个县级行政区,同时加密高速网络并探索国际化市场。

在智能装备升级板块,公司投资5600万元与德国雷姆合作开发精密卡盘及液压油缸产线。官方信息显示,该项目车间自动化率达80%,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将推动高端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但积极扩张也在带来新的问题。例如,转型过程中的财务费用同比增幅达68.73%,凸显了短期业绩承压的挑战。

生产线上机械臂的每一次精准抓取,都在夯实山东威达全球霸主的根基。但车间效率与财报数据的错位,仍是资本市场待解的方程式。当“单项冠军”的技术积累遭遇转型阵痛,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将成为估值修复的关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鲁股观察|全球钻夹头霸主遭估值“冷遇”:山东威达的市盈率困局

作为工信部认证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山东威达的钻夹头全球市占率超50%,专利技术达590项。

文 | 单烁

在山东威达位于威海山苘山镇的总部工厂,全自动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正将精密钻夹头装入发往博世、牧田等全球巨头的货箱。这家连续24年保持钻夹头产销量世界第一的企业,拥有全球50%的市场份额和80余国客户网络,其产品被工信部认证为制造业“单项冠军”。

然而,这一工业领域的统治力并未在资本市场获得同等认可——

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截至2025年8月1日,公司滚动市盈率仅17.89倍,不足通用设备行业均值的四分之一。技术实力与估值的鸿沟,折射出市场对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的复杂审视。

作为工信部认证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山东威达的钻夹头全球市占率超50%,专利技术达590项。2025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逆势提升至24.48%,净利润同比增长1.03%至5924.68万元。

然而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冷淡,不仅是排名倒数的市盈率,其机构持仓量也在锐减——公司基金持股数从2024年报的1.63亿股降至2025年一季报的930万股,撤离幅度高达94%。

市场对威达的疑虑,部分或源于转型期的营收波动: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96%,主要受传统电动工具配件业务周期性回调影响。

对于这种困境,山东威达也在积极调整策略。例如从公开信息来看,公司正积极布局两大新赛道:

在新能源换电领域,据公司公告,其与蔚来汽车深度合作,前期为其提供了二代、三代换电站设备及相关服务,目前第四代换电站设备产品处于小批量交付阶段;蔚来换电站未来布局以“县县通”为核心,覆盖全国超2300个县级行政区,同时加密高速网络并探索国际化市场。

在智能装备升级板块,公司投资5600万元与德国雷姆合作开发精密卡盘及液压油缸产线。官方信息显示,该项目车间自动化率达80%,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将推动高端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但积极扩张也在带来新的问题。例如,转型过程中的财务费用同比增幅达68.73%,凸显了短期业绩承压的挑战。

生产线上机械臂的每一次精准抓取,都在夯实山东威达全球霸主的根基。但车间效率与财报数据的错位,仍是资本市场待解的方程式。当“单项冠军”的技术积累遭遇转型阵痛,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将成为估值修复的关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