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本:古川町小镇,如何从“臭水沟”成为“文化之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本:古川町小镇,如何从“臭水沟”成为“文化之乡”

古川町的社区营造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现在还在不断继续,这需要全体居民的共同坚持和后代的不断继承、发扬。这和古川町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教育要保护好河流和环境是分不开的。

这是「想象·一座城」的第 50 篇文章

带你发现城市更多未知的模样

世外桃源该有的样子

——日本岐阜古川町

古川町于 1589 年建成,是位于日本关西崎埠县的山城小镇,南边为城,北边为寺院,东边为武士住宅区,西边为商人住宅区。翠绿山脉四面环绕,整齐木造街屋排列,溪水清澈。古川町中心分为三町,风景秀丽,景点众多。

五十多年前,伴随着日本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大量流向发达城市,传统的村落社会迅速崩溃。古川町也因为劳动力的流失导致经济水平低下、居民生活质量低落、人心颓废。濑户川,一条流经古川町的溪流,也因为工业污染而变成一条布满淤泥、又脏又臭的“臭水沟”。

于是,让故乡恢复山青水绿的自然环境、古色古香的传统市镇,成为当地居民的迫切愿望。

第一招:动员

全民参与,治理河污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古川町的居民就自发开始清理濑户川,全镇的男女老少一起动手参与到对河床的淤泥和垃圾的清理。清理这条被污染了的濑户川,迈出了古川町重生的第一步,也在每个居民心中种下了社区营造的种子。

第二招:责任感

投放鲤鱼,提醒居民爱护河道

在日本,锦鲤被称为“国鱼”,意寓吉祥欢乐,还象征着和平、友谊,常常出席各国的世界博览会。1968年,一家当地报社号发起濑户川投放鲤鱼的计划从而提醒居民要定期维护好水质。在投放那天,全镇居民一起围观见证。这些鲤鱼也成了古川町居民共同的财产。于是居民不仅不往河道里扔垃圾,还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把小河当作是自己家的一部分,定期都会去认真打理。现在,濑户川内的鲤鱼,成了古川町特色的象征性风景。

△冬天,大家一起把锦鲤打捞起来送到较深的水塘里过冬,籍此,居民会再次合力彻底清理水塘,待春天再把锦鲤放回。这样,养锦鲤成了当地居民共同的事务。

第三招:美化

河流周边环境的改造

在治理河污,投放鲤鱼后,河流周边的美化改造也顺理成章的开展了。锦鲤图案化身为古川町象征性的风景,观光海报、明信片等都要放。水道两侧的步道、小桥、栏杆、座椅在许多社会团体的支助下也被装饰得美轮美奂,变成了美不胜收的清水空间。

第四招:树立特色

挖掘优势产业,复兴传统工艺

△各式各样的云式雕饰

古川町所在的飞驒地区周边山林资源丰富,林木产业为当地一大产业。而古川町有一个别号叫“木匠的故乡”,每120个人中就有一个木匠,全镇有160位木匠,木匠的人口密度居全国之冠。

这里匠师最擅长飞驒工艺,他们建造的房屋是运用传统的技术方法建筑而成,不用任何金属钉,纯木质建造。每一位匠师都可以在装饰纹样上发挥个人创意特色,不同匠师打造房屋的云式雕饰各不相同,形成了特点鲜明又具有整体性的建筑和文化特色。

在东京大学西村教授的倡议下,当地建造了一个飞驒工匠文化馆,来展示和赞扬古川工匠的精湛技艺,并且把古川町的飞驒工艺提升到一个更高的传统文化层次。这个文化馆是社区营造的里程碑,它的成功改造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环境改造,文化馆附近的广场被打造成新的市镇中心,也是居民休闲交流的重要场所。

△飞驒工匠文化馆

第五招:立规矩

遵守“老规矩”,统一城市风貌

为了保证古川町的传统风貌,居民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在房屋建造的风格、高度、颜色、材料等方面达成了不成文的“老规矩”,希望能保留一种“优雅”的氛围。随着旅游业发展和外地居民涌入,出现了打破“老规矩”的现象时候。居民又一起聚集起来讨论,并出台了《都市景观基本方针》来规范小镇建筑的风格样式,且使用补贴鼓励传统房屋的建造。

第六招:文化凝聚

延续传统习俗,维系文化纽带

△飞驼古川祭

古川町居民对传统文化习俗和节日十分重视,每年起太鼓、飞驼古川祭等传统节日和习俗,都是全体居民共同规划共同出力才能完成的,就算久居在外的年轻人也会赶回家乡来参与,这也是社区意识形成的重要过程。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是维系当地文化和居民情感的纽带。所以有人说古川町优美的传统空间不是一个空洞的空间形式,而是一个完整的传统文化系统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下生活的人才造就古川町的城市形态。

古川町改造后的风貌魅力以及社区营造的理念,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每年接待游客上百万,并在1993年获得了“日本故乡营造”大奖,成为日本故乡再造的典范,“故乡再造旅游”也成为人们新的旅游方式。

古川町改造给我们的启示

1.社区营造需要动员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发挥居民的力量同时也形成凝聚力,在参与中也能增强居民的融入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2.古川町的社区营造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现在还在不断继续,这需要全体居民的共同坚持和后代的不断继承、发扬。这和古川町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教育要保护好河流和环境是分不开的。

3.充分发掘本地区优势资源、文化、产业,并且把它们保护好、继承好并不断发扬光大。

4.成功的社区营造除了依靠当地居民,也离不开社会团体、政府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的支持。

图文来源 | 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 、方寸营造建筑

图文编辑 | 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本:古川町小镇,如何从“臭水沟”成为“文化之乡”

古川町的社区营造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现在还在不断继续,这需要全体居民的共同坚持和后代的不断继承、发扬。这和古川町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教育要保护好河流和环境是分不开的。

这是「想象·一座城」的第 50 篇文章

带你发现城市更多未知的模样

世外桃源该有的样子

——日本岐阜古川町

古川町于 1589 年建成,是位于日本关西崎埠县的山城小镇,南边为城,北边为寺院,东边为武士住宅区,西边为商人住宅区。翠绿山脉四面环绕,整齐木造街屋排列,溪水清澈。古川町中心分为三町,风景秀丽,景点众多。

五十多年前,伴随着日本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大量流向发达城市,传统的村落社会迅速崩溃。古川町也因为劳动力的流失导致经济水平低下、居民生活质量低落、人心颓废。濑户川,一条流经古川町的溪流,也因为工业污染而变成一条布满淤泥、又脏又臭的“臭水沟”。

于是,让故乡恢复山青水绿的自然环境、古色古香的传统市镇,成为当地居民的迫切愿望。

第一招:动员

全民参与,治理河污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古川町的居民就自发开始清理濑户川,全镇的男女老少一起动手参与到对河床的淤泥和垃圾的清理。清理这条被污染了的濑户川,迈出了古川町重生的第一步,也在每个居民心中种下了社区营造的种子。

第二招:责任感

投放鲤鱼,提醒居民爱护河道

在日本,锦鲤被称为“国鱼”,意寓吉祥欢乐,还象征着和平、友谊,常常出席各国的世界博览会。1968年,一家当地报社号发起濑户川投放鲤鱼的计划从而提醒居民要定期维护好水质。在投放那天,全镇居民一起围观见证。这些鲤鱼也成了古川町居民共同的财产。于是居民不仅不往河道里扔垃圾,还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把小河当作是自己家的一部分,定期都会去认真打理。现在,濑户川内的鲤鱼,成了古川町特色的象征性风景。

△冬天,大家一起把锦鲤打捞起来送到较深的水塘里过冬,籍此,居民会再次合力彻底清理水塘,待春天再把锦鲤放回。这样,养锦鲤成了当地居民共同的事务。

第三招:美化

河流周边环境的改造

在治理河污,投放鲤鱼后,河流周边的美化改造也顺理成章的开展了。锦鲤图案化身为古川町象征性的风景,观光海报、明信片等都要放。水道两侧的步道、小桥、栏杆、座椅在许多社会团体的支助下也被装饰得美轮美奂,变成了美不胜收的清水空间。

第四招:树立特色

挖掘优势产业,复兴传统工艺

△各式各样的云式雕饰

古川町所在的飞驒地区周边山林资源丰富,林木产业为当地一大产业。而古川町有一个别号叫“木匠的故乡”,每120个人中就有一个木匠,全镇有160位木匠,木匠的人口密度居全国之冠。

这里匠师最擅长飞驒工艺,他们建造的房屋是运用传统的技术方法建筑而成,不用任何金属钉,纯木质建造。每一位匠师都可以在装饰纹样上发挥个人创意特色,不同匠师打造房屋的云式雕饰各不相同,形成了特点鲜明又具有整体性的建筑和文化特色。

在东京大学西村教授的倡议下,当地建造了一个飞驒工匠文化馆,来展示和赞扬古川工匠的精湛技艺,并且把古川町的飞驒工艺提升到一个更高的传统文化层次。这个文化馆是社区营造的里程碑,它的成功改造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环境改造,文化馆附近的广场被打造成新的市镇中心,也是居民休闲交流的重要场所。

△飞驒工匠文化馆

第五招:立规矩

遵守“老规矩”,统一城市风貌

为了保证古川町的传统风貌,居民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在房屋建造的风格、高度、颜色、材料等方面达成了不成文的“老规矩”,希望能保留一种“优雅”的氛围。随着旅游业发展和外地居民涌入,出现了打破“老规矩”的现象时候。居民又一起聚集起来讨论,并出台了《都市景观基本方针》来规范小镇建筑的风格样式,且使用补贴鼓励传统房屋的建造。

第六招:文化凝聚

延续传统习俗,维系文化纽带

△飞驼古川祭

古川町居民对传统文化习俗和节日十分重视,每年起太鼓、飞驼古川祭等传统节日和习俗,都是全体居民共同规划共同出力才能完成的,就算久居在外的年轻人也会赶回家乡来参与,这也是社区意识形成的重要过程。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是维系当地文化和居民情感的纽带。所以有人说古川町优美的传统空间不是一个空洞的空间形式,而是一个完整的传统文化系统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下生活的人才造就古川町的城市形态。

古川町改造后的风貌魅力以及社区营造的理念,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每年接待游客上百万,并在1993年获得了“日本故乡营造”大奖,成为日本故乡再造的典范,“故乡再造旅游”也成为人们新的旅游方式。

古川町改造给我们的启示

1.社区营造需要动员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发挥居民的力量同时也形成凝聚力,在参与中也能增强居民的融入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2.古川町的社区营造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现在还在不断继续,这需要全体居民的共同坚持和后代的不断继承、发扬。这和古川町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教育要保护好河流和环境是分不开的。

3.充分发掘本地区优势资源、文化、产业,并且把它们保护好、继承好并不断发扬光大。

4.成功的社区营造除了依靠当地居民,也离不开社会团体、政府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的支持。

图文来源 | 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 、方寸营造建筑

图文编辑 | 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