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含章,红粱献瑞,黔北大地又一年喜迎丰收。8月4日,以“丰收敬粮农 质量承千秋”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在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举行。
高粱地间的“红缨市集”展现着丰收欢腾,非遗展演、乡土歌舞串联起红高粱的演进史与粮酒之间的情感连结。作为茅台集团打造的特色文化活动IP,2025年的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首次升级为国家性农民丰收节特色会场,活动以更高的规格致敬天地自然的馈赠,诠释“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茅台企业价值。
“茅台发轫于酒,根植于农耕文明。”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致辞中说,这场活动既是对粮农的感恩,更是对每一粒种子的致敬。
一株具备革命性的高粱——“红缨子519”
好种出好粮,好粮才能酿好酒。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茅台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与命脉。
茅台当地种植高粱有着悠久的历史,本土品种在与气候、土壤的漫长磨合中,逐渐形成“粒小、皮厚、糯性好”的特性,最适合酿造优质的酱香型白酒。1741年《贵州通志》载:“按黔省所产之酒,以仁怀茅台村之高粱最佳。”
为了取得更加优质的高粱来酿好酒,茅台持续在努力。早在1986年,茅台就开始寻找优质高粱资源了。13年后,仁怀丰源高粱育种中心主任涂佑能在田间发现一株特性优良的“牛尾砣”,形状特别、耐风雨强,经多年系统选育,最终培育出红缨子高粱。2008年,它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成为茅台酒专用品种;2010年,又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成为全国首个有机认证高粱种子。
在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庆文等共同启动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发布仪式。
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能受到高度关注,原因是它展示出的突破性,以及背后反映出茅台对种质资源的深耕。据茅台集团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介绍,相较于红缨子“1019”第一代高粱种、红缨子“1619”第五代高粱种,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实现了三大革命性突破:生育期大幅缩短至118天,株高显著降低至210.10厘米。更矮壮,更抗倒伏,能完美适配机械化收割,有效解决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亩产在优化结构的同时,逆势提升至367.55公斤,支链淀粉含量达到99.00%,单宁含量降至1.37%。
现阶段,茅台已收集保存了丰富的地方高粱种质资源和异地种质资源,标准化制种面积近2万亩,育成13个高粱新品系,配备近百亩科研试验地,近三年科研经费投入超1500万元。红缨子公司仍在通过持续改良、优中选优,不断提升“酱酒芯片”的纯度和先进性。
茅台对红缨子高粱的发现与培育之路,正是一家白酒企业从源头上进行技术攻关,实现酿酒原料最佳,坚守品质之魂的直观体现。
助力农户致富,彰显企业担当
当前,国家聚焦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对于一家有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说,应当从宏观上紧跟国家发展步调,落实人本与民生方针。从实践的成果来看,贵州茅台正是这样做的。
据了解,茅台有机高粱基地始建于2001年,被誉为茅台酒“第一生产车间”,覆盖仁怀、习水、金沙、播州和汇川5个区市县。目前,茅台有机高粱基地有机认证面积超过100万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
依托大面积的高粱地,贵州茅台成了惠农助农的排头兵。遵义市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是茅台有机高粱基地。参与农民丰收节活动的茅坡村村民母应国表示,他种了24亩茅台红缨子高粱,预计可以收获16000斤高粱,约可以给自己带来7万元的销售收入。
自2002年起,茅台将高粱收购价从2元/公斤逐步提升至11.2元/公斤,远超市场均价。茅台已累计带动仁怀及毗邻地区超过20万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显著,高粱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关键。
据茅坡村村支书杨智春介绍,他们村里有527户人,每家都种高粱。原来村里有800多年轻人在外打工,近年陆续返乡了400多人。
长期以来,我国面对着从农青年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提高返乡青年人数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完成。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具备极高的不确定性,也意味着收成不稳定。茅台着眼于农业生产的风险,从细节上为农民提高抗风险能力。
茅台为农民搭建了保障体系值得一提,例如,通过订单种植打消农民的销售顾虑;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以农业政策性保险兜底,来减少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
截至目前,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经在全国10多个省(市、区),累计推广种植 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100亿元以上。
此外,如今的红缨子高粱已入选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典型开发案例,通过全国首批种子认证,正式纳入国家种业体系。
“企业订单农业是种粮收益保障的最优解。”中国农科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农经所研究员王秀东评价,茅台 “三免一保”契约将乡村振兴要求转化为企业责任,既筑牢原料根基,更打造了“特色产业反哺农村”的可复制样本。
“茅台根在农业、生产在工业、销售在服务业,但始终坚持反哺农业。”张德芹恳切的话语,表达出茅台作为龙头企业,联动上下游产业的责任与担当。
茅台持续领先的ESG实践
茅台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为价值主张,不断探索环境、社会、治理的和谐统一,深入落实ESG实践,创造“共赢、共享、共生”的美好生态格局。
除了助农致富与乡村振兴,茅台的责任与担当,还体现在持续助力公益助学、国计民生、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举例来说,茅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稻草、窖泥、酒糟等酿酒副产物实现100%循环利用,实现酿酒原料“从土里来到土里去”的生态循环。
2024年,茅台公司对一瓶茅台酒的碳足迹、水足迹以及物质足迹都进行了测算,制定了包装材料减量化、绿色化的方案以及节水关键节点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茅台已经取得的成果包括,茅台水循环利用率超87%,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超98%。2024年,茅台酒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3%,生产阶段水资源使用降低10.39%,非生产阶段水资源使用降低1.73%。
同时,茅台始终致力于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开展流域微生物、水生物、植物植被的科学研究和科学监测,将生物多样性写进茅台酒国家标准,积极输出流域生态治理的“茅台方案”,携手流域企业共同守护好赤水河。
茅台通过持续优化ESG管理结构,健全ESG指标体系,不断提高ESG管理水平,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上月底,贵州茅台MSCI(明晟)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达到了中国白酒行业最高评级。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当中,存在着一种“责任观”,它指的是基于“仁”的自觉践行,而非完成契约任务。在当代语境下,《论语》的担当精神启示我们:真正的责任始于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成于对他人与社会的积极贡献。
不难看出,茅台围绕惠农助农、ESG的系列实践,反映出企业的主动利他、回馈社会。这份“仁”的价值观也将反哺企业自身,助力茅台的不断发展提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