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董事长去世,经营大乱,为了百年味道,他把儿子“拐”回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董事长去世,经营大乱,为了百年味道,他把儿子“拐”回来

108岁丸庄酱油,14年前曾遭受一场经营危机,也正是这场危机,让这家垂垂老矣的家族企业,发生巨变,老树发新枝,再次异军突起。

百年家族企业丸庄(下)

走进西螺的延平路老街,穿过几个店面,百坛半人高的大瓦瓮在烈日曝晒下,空气之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豆香。

让我们把时光拨回过往,西螺的108岁丸庄酱油,14年前曾遭受一场经营危机,也正是这场危机,让这家垂垂老矣的家族企业,发生巨变,老树发新枝,再次异军突起。

兄终及弟 丸庄第三代庄英尧匆促掌帅

2003年, 台湾省进出口公会联合会理事长、丸庄酱油董事长庄英烈,因脑溢血不幸过世。本来,这个家业的兴衰担子,并不在同是丸庄第三代的弟弟庄英尧身上。大家长突然因积劳成疾骤逝,内部经营一下大乱,公司营业额一下跌到十年最低点,而仓促上马接任董座的庄英尧,此前只是在台北担任行销的副总,一时缺乏统揽全局的经验,如何收拾残局,成了这位第三代新掌门人面前的最大挑战。

(丸庄酱油第三代、董事长庄英尧)

作为丸庄酱油第三代接班人庄英尧,他曾经说过:“从我有记忆以来,就看到家里做酱油,打小在做生意的家庭长大,做生意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做生意是很奇怪的事情。”

大哥突然去世,作为弟弟,庄英尧也就很顺理成章地接下家族企业的担子。我们华人很多家族企业的家庭,接受儒家观念,接班上兄终及弟变得很自然,就像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传给弟弟赵光义一样。

匆促接班的庄英尧发现,尽管丸庄酱油这个老字号招牌依旧矗立,但台湾本土酱油产业早就步入衰微期。比如,2003年-2006年间,台湾酱油产业已出现连续三年的负增长。当时,像今天大型商超货柜上常看到的诸如“金兰”、“味全”、通万(这是日本龟甲万与高清愿的统一食品合资生产的品牌)等龙头企业,也是苦苦思索怎么能寻找发展新契机。刚刚上手董座位置的庄英尧,更是焦心不已,因为当时丸庄营业额,已经跌落到十年最低点啦!

费尽心机 把儿子“拐”回来

庄英尧原本在台北上班那会儿,下午五点半一到,就打道回府,日子过得安稳又舒适;如今接班董事长,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步调全乱套了,下班时间拖到很晚不说,忙来忙去业绩却上不去。他想,丸庄酱油是传统手工制作,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认我们家这一个老品牌呀?

品牌弱化,很多大卖场就不愿意上架,如果不做好品牌,就是死路一条。以前搞销售的庄英尧,也深谙其道,可面对丸庄老化的困局,想改变,却阻力重重。

很多家族企业到了第三、四代,慢慢开枝散叶,家族人愈來愈多,声音和看法也就各式各样,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经营运作上面来。过去,丸庄酱油总公司待客厅的大桌上,一边是奉茶的开水煮沸“咕噜噜”声响,一边的桌面还散落着小孩子的作业本,那是庄家后代小朋友在做功课。

丸庄是个老家族企业,家人、股东也就是平常的工作同事,工作场地变成了生活场所,如此公私不分,要用现代管理模式来解开企业转型这一个结,难度可想而知呀!

(位于西螺老街上的石敢当)

当时,为了提高丸庄酱油的品牌知名度,庄英尧就在公司会议上提议,能不能在台北设立一个丸庄酱油的品牌专卖旗舰店。没想到这一想法,在会上刚这么一说,立马被家族成员直接给否了。

耳边厢,一大堆台语抛出来了:“这无效啦!”(意思是:这没有用啦)

“卡早为啥米拢免安那做?”(意思是:以前为什么不要这样?)

那时,气得庄英尧大声反驳:

“就是呒安那做,今日才会这款!”(意思:就是没那样做,今天才会这样!)

“你们都不干,我自掏腰包拿钱出来!”庄英尧知道,吵来吵去,其实就是一个字“钱”。开专卖店,要花钱去投资,效果却可能不会马上就“立竿见影”。庄英尧心里也清楚,他家的亲友们如此纷纷反对,心情可以理解。

正如庄英尧说的,台湾的百年企业想要改造,常常会遇到三个问题:

第一、老臣凋零、后继无人;

第二,品牌疲乏 ,消費者热情不再;

第三,家族企业內部纷争。

那时,庄英尧已是近60岁的人,“孤立无援”的他,只好打电话向远在美国工作的儿子庄伟中求助。

(左起:丸庄酱油副总庄伟民、丸庄酱油董事长庄英尧、丸庄酱油副总庄伟中)

当时,儿子庄伟中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读完MBA学位后,在美国一家日商公司担任半导体业务,主攻中国市场,工作做的蛮顺心,小日子也过得怡然自得。

电话一聊开,大学读国际营销的儿子就“吐槽”老爸:你看你,都没有什么创意!台湾电话这头的老爸庄英尧,被儿子一通话抹不开面子,忍不住反驳说:“喂,你别忘了,你在美国学国际营销,我过去也是学企业管理的哟!”美国那边的儿子笑他:“你那是老企管,老套啦!”

被儿子批评多了,后来庄英尧灵机一动,转念一想,何不将儿子“拐”回来,帮他管理企业。于是,他电话里就用“激将法”跟儿子说:你嘴上说你很能耐,你回来给我做看看!

就这样,在庄英尧接班董事长的第二年,庄伟中就被老爸从美国“拐”回台湾的家族企业丸庄。起初,儿子并不想长久干下去,他和老爸商量,只能协助半年,半年后重新回美国。

(丸庄酱油第四代“准接班人”—— 庄伟中)

半年后,庄伟中和爸爸说:“我原以为你很厉害,结果也不怎么样,看你把公司弄得二二六六(台語,意思是七零八落),算了!我还是留下来帮你吧。”

在公司,庄英尧担心儿子会养成“小老板”慵懒气,所以对儿子比对待其他经理更严格,他经常压缩儿子的权利,儿子做的运营预算,也常常被他“砍”掉,因为庄英尧不想因为是他的儿子,就有好的待遇。每天吃早饭,两人经常吃的一半就吵架,有时吵得凶,两人一整天都互不讲话。这时,庄太太只好当和事佬:“拜托!吃饭“皇帝大”,不要吵架啦!”

从海外“拐”回来担任爸爸的总经理特别助理的庄伟中,父子联手从改造品牌入手,丸庄酱油此后四年间,营业额整整翻转了一倍,从8千万新台币增加到两亿元。一个垂垂老矣的百年企业,能够异军突起,有如此大的转变,令很多同行都为之侧目!

给酱门世家注入新元素

几年前,丸庄曾有一场“双英会”上演。

马英九在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时,亲自拜访成立百年的云林西螺丸庄酱油观光工厂。由于与董事长庄英尧2人名字都有“英”字,马英九笑称,咱们这是“双英会”呀!

原来,2年前的2007年,马英九曾在这里亲手酿造酱油,今天开瓮,酱汁香得令人食指大动。当庄英尧告诉他自己的企业目标——“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丸庄酱油”, 马英九就用台语鼓励这家百年老店转型:“豆油矸仔嘛有黄金!”这是一句台语,就是说酱油罐子里,也可以有黄金!

全世界的华人,每天煎煮炒炸离不开的是“酱油”,可这厨房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会有什么改变的学问?

庄伟中与爸爸一道,决定先从改造品牌入手,来做你百年老店的转型;于是他们俩梳理一下,划定了“产品”、“网络”、“品牌行销”这一个老品牌的革新主线。

比如产品方面,他们发现,丸庄黑豆手工酿造酱油,工厂当然比较小,而且都是用传统制式,与日本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的大厂现代化制造还是不一样;因此,他们就从改造手工制造的产品优良率入手,提高酿造后成品的“含氮量”,一下子让产品品质稳定下来了。

他们还把商品包装创新一下,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很多人旅游时,也将它当做一种“伴手礼”, 丸庄酱油在高级超市一下子就与日系酱油拉近了。

(包装创新)

另外,庄伟中还向爸爸献策,除实体店外,开拓网上电商。当时,不光是同行不理解,连不会上网的老爸庄英尧,开始也是想不通的。因为头一年,他们网上的销售额,还抵不上付给电商平台的“摊位费”。

酱油“上网”的同时,庄伟中还做“眼球营销”,主动找台湾《天下第一味》电视连续剧提供酱油,后来,电视剧播出,丸庄的品牌形象,一下占据了那些台湾“婆婆妈妈”的眼球。比较会交际的他,还找来日本媒体来推广,并把日本烤鳗鱼与丸庄酱油结合起来,开了观光日本烤鳗店。

他们还将西螺那间百年酱油老店,改造成观光工厂,不仅带动了西螺老街的旅游热潮,也大大提升了公司对外品牌的知名度。丸庄酱油观光工厂,成了云林旅游的必走一景。

(台湾云林西螺丸庄酱油观光工厂)

今天,作为台湾地区唯一一家完整传承黑豆、黄豆两种酱油纯手工酿造秘方及工艺的百年老字号,“丸庄酱油”这个宝岛家喻户晓的“酱门世家”,已经与另一个著名家族企业——郭鹤年家族的益海嘉里,联手进军大陆市场,共同出资联合在江苏泰州设厂。目前,丸庄酱油的“登陆”项目,一直是家族第四代准接班人庄伟中的一个工作重心。

过去,“一波说”给大家交流了迄今129年李锦记百年传承史,今天,我们又分享了同是百年“大酱油”的台湾丸庄老字号。对比两家屹立不摇“百年老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勇于创新,一代代人精心守护老品牌,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为酱油和品牌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如此才能奉献百年好滋味!

“可以知足,不能满足”,从李锦记、丸庄这两个靠自己踏踏实实创业的“家族性”很强的大企业中,却发现他们并不急于求成,比如李锦记,坐拥百亿市值却“不上市”。

同样,对于上市,丸庄掌舵人庄英尧也是非常谨慎看待。那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庄英尧认为,家族企业上市,若加入外来因素,确实可以帮助企业转型;但家族企业的“陋习”太多,有太多便宜行事、因循怠惰的地方,这些都不利于管理的制度化。要想改变这些“陋习”,需要些时间!

“老厝换枝骨,得慢慢抽、慢慢换。”在丸庄掌舵人看来,上市的关键就在于制度化的建立,徜若企业真的朝向良好的制度化管理迈进,那上不上市,到时企业也会应付得“游刃有余”呀!

“一波说”认为,上市,借助金融的力量,确实可以让一家企业在竞争上面,处于相对更有利的位置;但假如家族企业内部处理还不够豁达明朗,在缺乏准备未经思考的情况下突然冒进,可能也会受到上市因素牵绊制肘,而变得“劳而无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董事长去世,经营大乱,为了百年味道,他把儿子“拐”回来

108岁丸庄酱油,14年前曾遭受一场经营危机,也正是这场危机,让这家垂垂老矣的家族企业,发生巨变,老树发新枝,再次异军突起。

百年家族企业丸庄(下)

走进西螺的延平路老街,穿过几个店面,百坛半人高的大瓦瓮在烈日曝晒下,空气之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豆香。

让我们把时光拨回过往,西螺的108岁丸庄酱油,14年前曾遭受一场经营危机,也正是这场危机,让这家垂垂老矣的家族企业,发生巨变,老树发新枝,再次异军突起。

兄终及弟 丸庄第三代庄英尧匆促掌帅

2003年, 台湾省进出口公会联合会理事长、丸庄酱油董事长庄英烈,因脑溢血不幸过世。本来,这个家业的兴衰担子,并不在同是丸庄第三代的弟弟庄英尧身上。大家长突然因积劳成疾骤逝,内部经营一下大乱,公司营业额一下跌到十年最低点,而仓促上马接任董座的庄英尧,此前只是在台北担任行销的副总,一时缺乏统揽全局的经验,如何收拾残局,成了这位第三代新掌门人面前的最大挑战。

(丸庄酱油第三代、董事长庄英尧)

作为丸庄酱油第三代接班人庄英尧,他曾经说过:“从我有记忆以来,就看到家里做酱油,打小在做生意的家庭长大,做生意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做生意是很奇怪的事情。”

大哥突然去世,作为弟弟,庄英尧也就很顺理成章地接下家族企业的担子。我们华人很多家族企业的家庭,接受儒家观念,接班上兄终及弟变得很自然,就像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传给弟弟赵光义一样。

匆促接班的庄英尧发现,尽管丸庄酱油这个老字号招牌依旧矗立,但台湾本土酱油产业早就步入衰微期。比如,2003年-2006年间,台湾酱油产业已出现连续三年的负增长。当时,像今天大型商超货柜上常看到的诸如“金兰”、“味全”、通万(这是日本龟甲万与高清愿的统一食品合资生产的品牌)等龙头企业,也是苦苦思索怎么能寻找发展新契机。刚刚上手董座位置的庄英尧,更是焦心不已,因为当时丸庄营业额,已经跌落到十年最低点啦!

费尽心机 把儿子“拐”回来

庄英尧原本在台北上班那会儿,下午五点半一到,就打道回府,日子过得安稳又舒适;如今接班董事长,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步调全乱套了,下班时间拖到很晚不说,忙来忙去业绩却上不去。他想,丸庄酱油是传统手工制作,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认我们家这一个老品牌呀?

品牌弱化,很多大卖场就不愿意上架,如果不做好品牌,就是死路一条。以前搞销售的庄英尧,也深谙其道,可面对丸庄老化的困局,想改变,却阻力重重。

很多家族企业到了第三、四代,慢慢开枝散叶,家族人愈來愈多,声音和看法也就各式各样,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经营运作上面来。过去,丸庄酱油总公司待客厅的大桌上,一边是奉茶的开水煮沸“咕噜噜”声响,一边的桌面还散落着小孩子的作业本,那是庄家后代小朋友在做功课。

丸庄是个老家族企业,家人、股东也就是平常的工作同事,工作场地变成了生活场所,如此公私不分,要用现代管理模式来解开企业转型这一个结,难度可想而知呀!

(位于西螺老街上的石敢当)

当时,为了提高丸庄酱油的品牌知名度,庄英尧就在公司会议上提议,能不能在台北设立一个丸庄酱油的品牌专卖旗舰店。没想到这一想法,在会上刚这么一说,立马被家族成员直接给否了。

耳边厢,一大堆台语抛出来了:“这无效啦!”(意思是:这没有用啦)

“卡早为啥米拢免安那做?”(意思是:以前为什么不要这样?)

那时,气得庄英尧大声反驳:

“就是呒安那做,今日才会这款!”(意思:就是没那样做,今天才会这样!)

“你们都不干,我自掏腰包拿钱出来!”庄英尧知道,吵来吵去,其实就是一个字“钱”。开专卖店,要花钱去投资,效果却可能不会马上就“立竿见影”。庄英尧心里也清楚,他家的亲友们如此纷纷反对,心情可以理解。

正如庄英尧说的,台湾的百年企业想要改造,常常会遇到三个问题:

第一、老臣凋零、后继无人;

第二,品牌疲乏 ,消費者热情不再;

第三,家族企业內部纷争。

那时,庄英尧已是近60岁的人,“孤立无援”的他,只好打电话向远在美国工作的儿子庄伟中求助。

(左起:丸庄酱油副总庄伟民、丸庄酱油董事长庄英尧、丸庄酱油副总庄伟中)

当时,儿子庄伟中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读完MBA学位后,在美国一家日商公司担任半导体业务,主攻中国市场,工作做的蛮顺心,小日子也过得怡然自得。

电话一聊开,大学读国际营销的儿子就“吐槽”老爸:你看你,都没有什么创意!台湾电话这头的老爸庄英尧,被儿子一通话抹不开面子,忍不住反驳说:“喂,你别忘了,你在美国学国际营销,我过去也是学企业管理的哟!”美国那边的儿子笑他:“你那是老企管,老套啦!”

被儿子批评多了,后来庄英尧灵机一动,转念一想,何不将儿子“拐”回来,帮他管理企业。于是,他电话里就用“激将法”跟儿子说:你嘴上说你很能耐,你回来给我做看看!

就这样,在庄英尧接班董事长的第二年,庄伟中就被老爸从美国“拐”回台湾的家族企业丸庄。起初,儿子并不想长久干下去,他和老爸商量,只能协助半年,半年后重新回美国。

(丸庄酱油第四代“准接班人”—— 庄伟中)

半年后,庄伟中和爸爸说:“我原以为你很厉害,结果也不怎么样,看你把公司弄得二二六六(台語,意思是七零八落),算了!我还是留下来帮你吧。”

在公司,庄英尧担心儿子会养成“小老板”慵懒气,所以对儿子比对待其他经理更严格,他经常压缩儿子的权利,儿子做的运营预算,也常常被他“砍”掉,因为庄英尧不想因为是他的儿子,就有好的待遇。每天吃早饭,两人经常吃的一半就吵架,有时吵得凶,两人一整天都互不讲话。这时,庄太太只好当和事佬:“拜托!吃饭“皇帝大”,不要吵架啦!”

从海外“拐”回来担任爸爸的总经理特别助理的庄伟中,父子联手从改造品牌入手,丸庄酱油此后四年间,营业额整整翻转了一倍,从8千万新台币增加到两亿元。一个垂垂老矣的百年企业,能够异军突起,有如此大的转变,令很多同行都为之侧目!

给酱门世家注入新元素

几年前,丸庄曾有一场“双英会”上演。

马英九在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时,亲自拜访成立百年的云林西螺丸庄酱油观光工厂。由于与董事长庄英尧2人名字都有“英”字,马英九笑称,咱们这是“双英会”呀!

原来,2年前的2007年,马英九曾在这里亲手酿造酱油,今天开瓮,酱汁香得令人食指大动。当庄英尧告诉他自己的企业目标——“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丸庄酱油”, 马英九就用台语鼓励这家百年老店转型:“豆油矸仔嘛有黄金!”这是一句台语,就是说酱油罐子里,也可以有黄金!

全世界的华人,每天煎煮炒炸离不开的是“酱油”,可这厨房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会有什么改变的学问?

庄伟中与爸爸一道,决定先从改造品牌入手,来做你百年老店的转型;于是他们俩梳理一下,划定了“产品”、“网络”、“品牌行销”这一个老品牌的革新主线。

比如产品方面,他们发现,丸庄黑豆手工酿造酱油,工厂当然比较小,而且都是用传统制式,与日本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的大厂现代化制造还是不一样;因此,他们就从改造手工制造的产品优良率入手,提高酿造后成品的“含氮量”,一下子让产品品质稳定下来了。

他们还把商品包装创新一下,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很多人旅游时,也将它当做一种“伴手礼”, 丸庄酱油在高级超市一下子就与日系酱油拉近了。

(包装创新)

另外,庄伟中还向爸爸献策,除实体店外,开拓网上电商。当时,不光是同行不理解,连不会上网的老爸庄英尧,开始也是想不通的。因为头一年,他们网上的销售额,还抵不上付给电商平台的“摊位费”。

酱油“上网”的同时,庄伟中还做“眼球营销”,主动找台湾《天下第一味》电视连续剧提供酱油,后来,电视剧播出,丸庄的品牌形象,一下占据了那些台湾“婆婆妈妈”的眼球。比较会交际的他,还找来日本媒体来推广,并把日本烤鳗鱼与丸庄酱油结合起来,开了观光日本烤鳗店。

他们还将西螺那间百年酱油老店,改造成观光工厂,不仅带动了西螺老街的旅游热潮,也大大提升了公司对外品牌的知名度。丸庄酱油观光工厂,成了云林旅游的必走一景。

(台湾云林西螺丸庄酱油观光工厂)

今天,作为台湾地区唯一一家完整传承黑豆、黄豆两种酱油纯手工酿造秘方及工艺的百年老字号,“丸庄酱油”这个宝岛家喻户晓的“酱门世家”,已经与另一个著名家族企业——郭鹤年家族的益海嘉里,联手进军大陆市场,共同出资联合在江苏泰州设厂。目前,丸庄酱油的“登陆”项目,一直是家族第四代准接班人庄伟中的一个工作重心。

过去,“一波说”给大家交流了迄今129年李锦记百年传承史,今天,我们又分享了同是百年“大酱油”的台湾丸庄老字号。对比两家屹立不摇“百年老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勇于创新,一代代人精心守护老品牌,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为酱油和品牌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如此才能奉献百年好滋味!

“可以知足,不能满足”,从李锦记、丸庄这两个靠自己踏踏实实创业的“家族性”很强的大企业中,却发现他们并不急于求成,比如李锦记,坐拥百亿市值却“不上市”。

同样,对于上市,丸庄掌舵人庄英尧也是非常谨慎看待。那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庄英尧认为,家族企业上市,若加入外来因素,确实可以帮助企业转型;但家族企业的“陋习”太多,有太多便宜行事、因循怠惰的地方,这些都不利于管理的制度化。要想改变这些“陋习”,需要些时间!

“老厝换枝骨,得慢慢抽、慢慢换。”在丸庄掌舵人看来,上市的关键就在于制度化的建立,徜若企业真的朝向良好的制度化管理迈进,那上不上市,到时企业也会应付得“游刃有余”呀!

“一波说”认为,上市,借助金融的力量,确实可以让一家企业在竞争上面,处于相对更有利的位置;但假如家族企业内部处理还不够豁达明朗,在缺乏准备未经思考的情况下突然冒进,可能也会受到上市因素牵绊制肘,而变得“劳而无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