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中车美国攻城略地,智能制造助力“国家名片”国际化突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中车美国攻城略地,智能制造助力“国家名片”国际化突破

一年之内,中国中车先后成功中标美国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费城地铁车辆订单,不仅刷新了向发达国家出口地铁车辆的纪录,而且在北美最大的三个城市群立足生根。

文:王晗

本月5日,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了费城双层车订单。一年之内,中国中车先后成功中标美国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费城地铁车辆订单,不仅刷新了向发达国家出口地铁车辆的纪录,而且在北美最大的三个城市群立足生根,也显示出中国制造业开始向发达地区不断稳步进军的态势。

借力一带一路,中国中车大力输出制造业产品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举行。中国制造业也毫无疑问的可以借助着这个机会,通过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和精细化生产,从而可以实现向国外输出过剩产能,提供多元化的制造业产品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中国中车在过去的两年中的成果显得尤为亮眼。

5月5日,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收到美国东南宾夕法尼亚交通局发来的合同书,正式获得费城双层车订单。这份采购合同总价约11亿元人民币,包括动力集中动车组的45辆不锈钢双层控制头车和中间拖车,后续可增购10辆,服务于费城及周边地区的通勤交通。

这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尤其是不锈钢双层车产品首次出口北美干线铁路市场。一年之内,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成功中标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费城地铁车辆订单,不仅刷新了中国企业向发达国家出口地铁车辆的纪录,而且在北美最大的三个城市群立足生根,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中国中车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始于管理体制创新

2015年6月刚刚由南北车合并而成的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唯一的列车供应商。中车旗下有52个控股子公司,18万余名员工,如今,中国中车正在试图从子公司开始,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在生产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中车将企业的管理和制造水平分为三个等级:精细化管理、精益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A级意味着已经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较好,业务各个流程的电子化全线覆盖。并且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精益化管理的尝试,在这个阶段,要求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技术、商业模式创新。

目前,中车制造的高铁动车组产品已是国际一流水平,但工业基础和管理精益化程度与优秀跨国公司比还有差距。中车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前期的重心会放在骨干企业的关键工序、关键车间的智能化改造。简单讲就是择优推进。从产品来看,目前最适合做的是动车组和高端机电一体化产品。

智能化生产,中车强调流程化和模块化

中车旗下的不少企业已有多年技术积累,设计、制造出符合特定要求的产品已不是难事,如何利用好已有的技术基础,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研发、设计、制造等各个流程的效率,降低成本,是他们当下的关注焦点。

达到这些目标至少需要两个条件,其一,将原有的技术研发基础、资源模块化、谱系化,变成更加容易获取的资源;其二,系统梳理设计、研发、制造等各个环节的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化,优化整个设计、制造过程。

根据定制化需求调整生产能力,实现柔性制造是当今制造业的潮流。但柔性制造也是有条件的,它要求定制化产品之间差异不能太大。好比要做一款轿车,不可能让卡车生产线去做。

而西门子设在成都的数字化工厂被业内视作国内智能制造的标志性工厂,这个工厂能生产50多种不同的产品。据中车专家分析,该工厂的资源公用率高达40%至50%。谱系化、标准化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可能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中车的目标就是打造类似的数字化工厂模式。

子公司智能制造水平不均匀,中车大力挖掘信息化潜力

虽然中车的一些优秀子公司已在提升制造能力上做出了不少尝试,不过对于中车来说,南北车的融合才没有多长时间,旗下众多公司的能力参差不齐,推进智能制造将是一项长期工作。

德国的工业4.0体系中,现代工业划分为四个阶段: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对于中车集团所处的位置,目前一些骨干企业已经接近数字化阶段。普遍认为,目前中车整体处在从2.0向3.0转型阶段,个别企业的个别业务处于深化3.0的同时向4.0过渡的阶段。

数据显示,在信息化投入规模上,中车依然还有很大提升潜力。目前中车每年的信息化投入大约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3%,IT员工人数大约占总员工数的0.62%,这一比例在国企中处于平均水平。不过,从全球制造业平均水平看,信息化投入占总收入比例为1.7%,IT员工占比为1.8%,中车分别只有国际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但是,中车对智能制造的前景非常看好。中车高层人士认为、数字化、智能化的投入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外还有品牌效益和质量保证。中车内部测算的结果是,传统投入的回报率大约是5%,智能化、数字化投入,如果方向正确,回报率能达到15%-25%。

中车的信息化投入方向正在渐次升级。中车有关专家介绍说,此前的投入,主要是站在人的角度来建立信息软件,以后要考虑面向控制设备的投入,使制造环节的信息更加全面、标准。

中国中车有哪些值得制造企业借鉴的理念?

当前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人才、商品、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愈发明显。“互联网+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正在消失,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此同时,制造业呈现出梯队化和多极化的趋势。高端制造业逐步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分流,全球制造业分工竞争的态势正在加剧。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的梯队格局逐步形成。各经济体对全球价值链的依赖程度提高,全球价值链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正在逐渐打破,价值链重构的步伐不断加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实际上中国中车的针对制造和服务的一系列智能升级举措,或许可为其他制造业企业提供借鉴。

在生产方面,中国中车近两年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体系。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化车间和智能化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迈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在服务方面,打造智能服务体系,应用互联网技术,统筹运营维护、采购供应、增值服务等领域,形成统一集成、协同高效,构建产品网,实施远程监控,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用户网,探索“互联网+中车”的商业模式,实现“产业+服务”的转型升级。

而在具体的产品研发方面,其又着重打造智能产品体系。研制智慧列车,实现自驾驶、自诊断、自决策、自控制、自恢复,确保运行的安全。融合卫星通信技术,实现办公、社交、购物、娱乐一体化,让旅客能够充分享受出行的高效、便捷和舒适,尽情享受旅途的轻松、愉快和乐趣。

此外,中国中车还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举措布局全球市场,努力提升竞争力。针对传统市场、成熟市场、新兴市场的不同情况,在全球设置11个区域总部,准确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赢得市场先机。充分利用区域公司等渠道,构建超前、超值的服务体系,引导用户决策,掌握市场开发的主动权。

最后一个不可或缺的理念是,中国中车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本土化运作,深度推进本土化用工、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维护、本地化管理“五本”模式,通过投资新建、实施并购转移富余产能等形式,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真正切入进去,成为当地受人尊重的企业。

编辑:李靖

┏本文由凤凰文创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署名

┗与我们互动,请关注微信公号“凤凰文创洞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中车

3.2k
  • 中国中车: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0.08亿元,同比增长63.86%
  • 哈铁科技(688459.SH):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为363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中车美国攻城略地,智能制造助力“国家名片”国际化突破

一年之内,中国中车先后成功中标美国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费城地铁车辆订单,不仅刷新了向发达国家出口地铁车辆的纪录,而且在北美最大的三个城市群立足生根。

文:王晗

本月5日,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了费城双层车订单。一年之内,中国中车先后成功中标美国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费城地铁车辆订单,不仅刷新了向发达国家出口地铁车辆的纪录,而且在北美最大的三个城市群立足生根,也显示出中国制造业开始向发达地区不断稳步进军的态势。

借力一带一路,中国中车大力输出制造业产品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举行。中国制造业也毫无疑问的可以借助着这个机会,通过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和精细化生产,从而可以实现向国外输出过剩产能,提供多元化的制造业产品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中国中车在过去的两年中的成果显得尤为亮眼。

5月5日,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收到美国东南宾夕法尼亚交通局发来的合同书,正式获得费城双层车订单。这份采购合同总价约11亿元人民币,包括动力集中动车组的45辆不锈钢双层控制头车和中间拖车,后续可增购10辆,服务于费城及周边地区的通勤交通。

这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尤其是不锈钢双层车产品首次出口北美干线铁路市场。一年之内,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成功中标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费城地铁车辆订单,不仅刷新了中国企业向发达国家出口地铁车辆的纪录,而且在北美最大的三个城市群立足生根,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中国中车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始于管理体制创新

2015年6月刚刚由南北车合并而成的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唯一的列车供应商。中车旗下有52个控股子公司,18万余名员工,如今,中国中车正在试图从子公司开始,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在生产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中车将企业的管理和制造水平分为三个等级:精细化管理、精益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A级意味着已经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较好,业务各个流程的电子化全线覆盖。并且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精益化管理的尝试,在这个阶段,要求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技术、商业模式创新。

目前,中车制造的高铁动车组产品已是国际一流水平,但工业基础和管理精益化程度与优秀跨国公司比还有差距。中车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前期的重心会放在骨干企业的关键工序、关键车间的智能化改造。简单讲就是择优推进。从产品来看,目前最适合做的是动车组和高端机电一体化产品。

智能化生产,中车强调流程化和模块化

中车旗下的不少企业已有多年技术积累,设计、制造出符合特定要求的产品已不是难事,如何利用好已有的技术基础,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研发、设计、制造等各个流程的效率,降低成本,是他们当下的关注焦点。

达到这些目标至少需要两个条件,其一,将原有的技术研发基础、资源模块化、谱系化,变成更加容易获取的资源;其二,系统梳理设计、研发、制造等各个环节的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化,优化整个设计、制造过程。

根据定制化需求调整生产能力,实现柔性制造是当今制造业的潮流。但柔性制造也是有条件的,它要求定制化产品之间差异不能太大。好比要做一款轿车,不可能让卡车生产线去做。

而西门子设在成都的数字化工厂被业内视作国内智能制造的标志性工厂,这个工厂能生产50多种不同的产品。据中车专家分析,该工厂的资源公用率高达40%至50%。谱系化、标准化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可能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中车的目标就是打造类似的数字化工厂模式。

子公司智能制造水平不均匀,中车大力挖掘信息化潜力

虽然中车的一些优秀子公司已在提升制造能力上做出了不少尝试,不过对于中车来说,南北车的融合才没有多长时间,旗下众多公司的能力参差不齐,推进智能制造将是一项长期工作。

德国的工业4.0体系中,现代工业划分为四个阶段: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对于中车集团所处的位置,目前一些骨干企业已经接近数字化阶段。普遍认为,目前中车整体处在从2.0向3.0转型阶段,个别企业的个别业务处于深化3.0的同时向4.0过渡的阶段。

数据显示,在信息化投入规模上,中车依然还有很大提升潜力。目前中车每年的信息化投入大约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3%,IT员工人数大约占总员工数的0.62%,这一比例在国企中处于平均水平。不过,从全球制造业平均水平看,信息化投入占总收入比例为1.7%,IT员工占比为1.8%,中车分别只有国际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但是,中车对智能制造的前景非常看好。中车高层人士认为、数字化、智能化的投入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外还有品牌效益和质量保证。中车内部测算的结果是,传统投入的回报率大约是5%,智能化、数字化投入,如果方向正确,回报率能达到15%-25%。

中车的信息化投入方向正在渐次升级。中车有关专家介绍说,此前的投入,主要是站在人的角度来建立信息软件,以后要考虑面向控制设备的投入,使制造环节的信息更加全面、标准。

中国中车有哪些值得制造企业借鉴的理念?

当前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人才、商品、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愈发明显。“互联网+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正在消失,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此同时,制造业呈现出梯队化和多极化的趋势。高端制造业逐步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分流,全球制造业分工竞争的态势正在加剧。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的梯队格局逐步形成。各经济体对全球价值链的依赖程度提高,全球价值链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正在逐渐打破,价值链重构的步伐不断加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实际上中国中车的针对制造和服务的一系列智能升级举措,或许可为其他制造业企业提供借鉴。

在生产方面,中国中车近两年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体系。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化车间和智能化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迈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在服务方面,打造智能服务体系,应用互联网技术,统筹运营维护、采购供应、增值服务等领域,形成统一集成、协同高效,构建产品网,实施远程监控,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用户网,探索“互联网+中车”的商业模式,实现“产业+服务”的转型升级。

而在具体的产品研发方面,其又着重打造智能产品体系。研制智慧列车,实现自驾驶、自诊断、自决策、自控制、自恢复,确保运行的安全。融合卫星通信技术,实现办公、社交、购物、娱乐一体化,让旅客能够充分享受出行的高效、便捷和舒适,尽情享受旅途的轻松、愉快和乐趣。

此外,中国中车还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举措布局全球市场,努力提升竞争力。针对传统市场、成熟市场、新兴市场的不同情况,在全球设置11个区域总部,准确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赢得市场先机。充分利用区域公司等渠道,构建超前、超值的服务体系,引导用户决策,掌握市场开发的主动权。

最后一个不可或缺的理念是,中国中车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本土化运作,深度推进本土化用工、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维护、本地化管理“五本”模式,通过投资新建、实施并购转移富余产能等形式,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真正切入进去,成为当地受人尊重的企业。

编辑:李靖

┏本文由凤凰文创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署名

┗与我们互动,请关注微信公号“凤凰文创洞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