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时评 | 六个“拼”字,枣庄市中紧迫感拉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时评 | 六个“拼”字,枣庄市中紧迫感拉满

枣庄市中区的冲刺,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文 | 陈明一 周涛

8月8日上午,中共市中区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这场会议,没有繁文缛节,只有刀刃向内的自省与雷霆行动的部署。市中区委书记宋磊连用了六个“拼”字,道出了全区面对“十四五”收官之年的紧迫感。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稳进之间见韧性

回望2025上半年,市中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答卷。今年一季度,市中区GDP增长6.9%、居全市第1位。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6.7%,GDP增速预计6%以上。全区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0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GDP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等6项位居全市前2位,全区经济运行“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

产业升级的硬核突破尤为耀眼,市中区聚焦化工、建材、纺织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延链强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精准施策,推动黑色金属矿采选、煤炭开采和洗选、农副食品加工等承压行业提质增效,全力扭转下行态势。

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6+3”产业在库企业达到1248家,总营收完成298.4亿元,工业发展活力与韧性充分彰显。

以“技改焕新四个提升”行动为抓手,市中区强化建材、纺织、矿山等优势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8个、总投资14.8亿元;深入推进产业数智赋能、科技赋能,泰和科技顺利通过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复核,新远大装备智能仓储、人机协同作业被认定为省智能制造优秀场景,鑫泰水处理等7家企业荣获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建设试点;鲁南超算中心顺利完成国家“窗口指导”申报,产业发展高地加速崛起。

项目引擎轰鸣不止,双招双引同步发力。今年上半年,市中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额达127.8亿元,储备重点在谈项目81个;新增高技能人才2200余人,集聚青年人才1800余人,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27人,引进外国专家4人、博士8人、海外留学人才14人,人才磁吸效应愈发凸显。

诚然,成绩仅仅代表过往,三季度已接近过半,各项工作推进也到了“关键期”“瓶颈期”。紧迫感源于内外压力,外部环境趋紧,区域竞争白热化;内部转型攻坚,若不能以“拼”破局,机遇转瞬即逝。市中人已清晰地认识到“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居安思危谋突破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启的最后半年,如何实现“完美收官”与“承上启下”,市中区已经有了新的谋划——

聚焦项目支撑拼速度、聚焦产业升级拼高度、聚焦内外联动拼深度、聚焦城市建设拼厚度、聚焦民生改善拼温度、聚焦安全底线拼力度……可以看出,这种“紧迫感”是加压于全区的干部群体,牢牢抓住了城市发展的最核心要素——人!

中国有一句古语“事在人为”。每一座城市都会制定详尽的发展规划,但事情要靠人去做,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尤其,干部的带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市中区深谙于心。

“要在干字当头中锻造过硬队伍。”宋磊在讲话中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宋磊强调,大力开展干部作风看担当活动,着重从重点工程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破解、重大风险防范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选拔任用干部,既要对综合绩效考核、“双百”评议、连续三年优秀或争先进位成效明显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予以优先提拔使用,也要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

“既要提拔重用更多基层优秀干部交流到上级单位任职,也要善于发现使用资历不靠前但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干部,尤其是对表现特别突出、贡献特别巨大的,可直接破格提拔为单位正职,切实打破‘隐性台阶’、破除论资排辈,真正实现干部梯次衔接、合理使用,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宋磊指出,要“着重从重点工程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破解、重大风险防范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选拔任用干部”。

枣庄市中区的冲刺,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上半年稳中有进,是不懈实干的注脚;下半年六“拼”齐发,是直面挑战的宣言。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市中区在收官之年中全力加速冲刺,确保交出实干争先的高分答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时评 | 六个“拼”字,枣庄市中紧迫感拉满

枣庄市中区的冲刺,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文 | 陈明一 周涛

8月8日上午,中共市中区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这场会议,没有繁文缛节,只有刀刃向内的自省与雷霆行动的部署。市中区委书记宋磊连用了六个“拼”字,道出了全区面对“十四五”收官之年的紧迫感。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稳进之间见韧性

回望2025上半年,市中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答卷。今年一季度,市中区GDP增长6.9%、居全市第1位。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6.7%,GDP增速预计6%以上。全区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0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GDP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等6项位居全市前2位,全区经济运行“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

产业升级的硬核突破尤为耀眼,市中区聚焦化工、建材、纺织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延链强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精准施策,推动黑色金属矿采选、煤炭开采和洗选、农副食品加工等承压行业提质增效,全力扭转下行态势。

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6+3”产业在库企业达到1248家,总营收完成298.4亿元,工业发展活力与韧性充分彰显。

以“技改焕新四个提升”行动为抓手,市中区强化建材、纺织、矿山等优势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8个、总投资14.8亿元;深入推进产业数智赋能、科技赋能,泰和科技顺利通过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复核,新远大装备智能仓储、人机协同作业被认定为省智能制造优秀场景,鑫泰水处理等7家企业荣获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建设试点;鲁南超算中心顺利完成国家“窗口指导”申报,产业发展高地加速崛起。

项目引擎轰鸣不止,双招双引同步发力。今年上半年,市中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额达127.8亿元,储备重点在谈项目81个;新增高技能人才2200余人,集聚青年人才1800余人,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27人,引进外国专家4人、博士8人、海外留学人才14人,人才磁吸效应愈发凸显。

诚然,成绩仅仅代表过往,三季度已接近过半,各项工作推进也到了“关键期”“瓶颈期”。紧迫感源于内外压力,外部环境趋紧,区域竞争白热化;内部转型攻坚,若不能以“拼”破局,机遇转瞬即逝。市中人已清晰地认识到“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居安思危谋突破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启的最后半年,如何实现“完美收官”与“承上启下”,市中区已经有了新的谋划——

聚焦项目支撑拼速度、聚焦产业升级拼高度、聚焦内外联动拼深度、聚焦城市建设拼厚度、聚焦民生改善拼温度、聚焦安全底线拼力度……可以看出,这种“紧迫感”是加压于全区的干部群体,牢牢抓住了城市发展的最核心要素——人!

中国有一句古语“事在人为”。每一座城市都会制定详尽的发展规划,但事情要靠人去做,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尤其,干部的带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市中区深谙于心。

“要在干字当头中锻造过硬队伍。”宋磊在讲话中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宋磊强调,大力开展干部作风看担当活动,着重从重点工程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破解、重大风险防范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选拔任用干部,既要对综合绩效考核、“双百”评议、连续三年优秀或争先进位成效明显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予以优先提拔使用,也要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

“既要提拔重用更多基层优秀干部交流到上级单位任职,也要善于发现使用资历不靠前但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干部,尤其是对表现特别突出、贡献特别巨大的,可直接破格提拔为单位正职,切实打破‘隐性台阶’、破除论资排辈,真正实现干部梯次衔接、合理使用,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宋磊指出,要“着重从重点工程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破解、重大风险防范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选拔任用干部”。

枣庄市中区的冲刺,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上半年稳中有进,是不懈实干的注脚;下半年六“拼”齐发,是直面挑战的宣言。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市中区在收官之年中全力加速冲刺,确保交出实干争先的高分答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