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几个问题不解决,深圳小一学位将更加紧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几个问题不解决,深圳小一学位将更加紧缺

人口快速增长和配建不足是导致深圳学位缺口的两大主因。

作者:Daisy Liu

深圳市小一、初一学位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不久前深圳市教育局针对小一初一学位发布了一组惊人的数据:预计2017和2018秋季学年全市公办小学小一学位缺口分别将达到4.63万个(相当于大鹏新区户籍人口数量)和6.1万个(相当于盐田区户籍人口数量),而公办初一学位在2017学年虽供需基本平衡,但会在2018学年出现缺口约3200余个。

另据笔者的测算,2015年末深圳市每十万人拥有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的数量分别为13.1所、2.9所和2.9所,远低于目前全国平均水平(16.3所、13.9所和4.8所),小学的缺口尤其严重。

人口快速增长和配建不足是两大主因

学位缺口问题一直是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不能承受之重,深圳作为超级大城市,由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导致的学位紧缺问题就更显突出。

笔者发现,深圳人口的增长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2015年全国总人口的年均增速不到0.5%,而深圳市则达到了1.9%,比全国高出近三倍。至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138万人,实际服务管理人口1800万人,而在2000年深圳常住人口仅700万人,如今深圳的人口已经接近相关规划预测的终极人口容量1200万人。

其中,流动人口的大幅增长是主因。在这五年间,深圳流动人口(指:现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县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了36.38万人,总数达到887.8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8.03%;2015年末全市非户籍人口782.8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达到68.8%。

其次,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监管的缺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过去深圳小区规划并没考虑学校资源的配套,政府缺乏意识督促,导致学位配套不足。尤其是在原特区外,公办学校学位少,优质资源少,整体跟不上原特区内的发展步伐,尤以宝安、龙岗、龙华三区为甚。

据笔者测算,2017秋季学年,即使算上民办学位,龙岗区小一学位缺口达到1.75万个,龙华新区达到8800多个,这两区需要新建20多所学校才能填补缺口。

再次,深圳优质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质量吸引了周边城市人群选择到深圳入学,更加剧了学位紧张的状况,目前深圳约58%的学位提供给非户籍适龄学生。

为统筹解决深圳人口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深圳市人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所谓的“1+5”文件。其中《深圳市暂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明确“按照管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接受入学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逐步解决暂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同时要求“规划部门在各层次城市规划中,按要求配置教育设施……;国土房产部门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留足教育用地……。”

民办学校发展:1995-2005年迎来民办教育大发展十年

然而,统筹学位只能是缓兵之计,更加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学位供给,这时民办学校就形成了对公办学校有效的补充。目前深圳市已经成长出一大批优质民办学校,据笔者测算,截至2015年深圳民办小学和民办中学分别承担了50%和60%以上的教育供给,在深圳市教育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深圳民办中小学的发展主要受《义务教育法》等国家政策的影响带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基础教育作为各级政府计划内供给的公共服务,完全由政府投资建设管理,《义务教育法》出台后才引发了深圳民办教育大发展的十年。

1980年代以前,深圳共有130多所学校,其办学时间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不等,全部为公办学校;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基本延续政府全部承担的单一模式,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深圳又新开办学校130所左右,也全部为公办学校;

1987年的义务教育法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思路后,1995年左右深圳出现第一所民办学校;

从1995年到2005年的十来年间,在人口迅速扩展的压力和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日益成熟的条件下,深圳的社会力量办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期间共新开办学校310所左右,其中民办学校占了70%(225所),可以说,1995-2005年是深圳民办教育大发展的十年。

2005-2015年间,随着深圳城市建设用地的日益紧缺,民办学校发展放缓,截至2015-2016学年,全市共计240所民办中小学校,比上个十年仅增加15所民办中小学。

民办学校分布与公办学位缺口区域结构一致

就现状来看,深圳民办学校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与公办学位缺口的区域结构相对应,民办中小学主要分布于宝安、龙岗和龙华三个功能区。其中宝安、龙岗和龙华三区民办中小学占比接近70%,共计165所,而福田、罗湖、南山三大主城区民办中小学只有49所,占比仅20%。

从办学质量来看,深圳的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较高,尤其是民办中小学校。2015-2016学年民办中小学校被评为市一级或省一级学校的分别有196所,占民办中小学总量的比重达到81.7%,其中省一级中小学学校达到27所。

在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的均衡发展方面,总体来看,原特区外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较高,宝安和龙岗尤为突出,两区的省一级和市一级民办中小学校均位居十区之首。另外,27所省一级学校中,年营收接近亿元的5所学校中就有4所分布在宝安区,分别是: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深圳市石岩公学、深圳东方英文书院和深圳市富源学校。2016年包括深圳市富源学校、深圳市东方英文书院在内的40所民办中小学校获得深圳市近2000万元优质民办学校奖金。

民办学校举办者高度分散,集团化程度较低

从举办者类型来看,深圳民办中小学的举办者主要有四类:地产类公司、兴办实业/商贸类公司、文化教育类公司和个人,四类举办主体共计举办235所学校,其中个人举办182所,文化教育类公司举办21所,地产类公司举办17所。可以看出,民办教育市场竞争十分分散,集团化发展程度较低。

通过对每家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举办者的比对,笔者挖出了17家优质民办教育集团,这17家教育集团旗下共计9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平均每家教育集团旗下5.7所学校。旗下学校有市一级学校57所,省一级学校15所,分别占全市民办学校(含中小学和幼儿园)总量的8.9%和17%,可见教育集团的办学水平较高。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深圳民办学校呈现以下发展特征:

办学质量较高,形成了一批优质民办教育集团;

区域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于流动人口多的城区(宝安、龙岗、龙华三区);

民办学校举办者高度分散,集团化程度较低;

数量扩张受建设用地的严重制约,增长将十分有限。

本文数据来自育投汇教育产业研究院独家出品的《深圳市民办教育发展研究报告》,欲获取该报告完整PDF版目录,请加育投汇小秘书微信号(yutouhui000),完整版研究报告将为您提供更为专业与丰富的数据与深度分析内容,如需购买请联系我们【咨询热线:0755-86707990】。

本文作者:Daisy Liu

与教育来一场马拉松之恋,揭开它的面纱,只为了让你看得更清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几个问题不解决,深圳小一学位将更加紧缺

人口快速增长和配建不足是导致深圳学位缺口的两大主因。

作者:Daisy Liu

深圳市小一、初一学位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不久前深圳市教育局针对小一初一学位发布了一组惊人的数据:预计2017和2018秋季学年全市公办小学小一学位缺口分别将达到4.63万个(相当于大鹏新区户籍人口数量)和6.1万个(相当于盐田区户籍人口数量),而公办初一学位在2017学年虽供需基本平衡,但会在2018学年出现缺口约3200余个。

另据笔者的测算,2015年末深圳市每十万人拥有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的数量分别为13.1所、2.9所和2.9所,远低于目前全国平均水平(16.3所、13.9所和4.8所),小学的缺口尤其严重。

人口快速增长和配建不足是两大主因

学位缺口问题一直是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不能承受之重,深圳作为超级大城市,由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导致的学位紧缺问题就更显突出。

笔者发现,深圳人口的增长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2015年全国总人口的年均增速不到0.5%,而深圳市则达到了1.9%,比全国高出近三倍。至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138万人,实际服务管理人口1800万人,而在2000年深圳常住人口仅700万人,如今深圳的人口已经接近相关规划预测的终极人口容量1200万人。

其中,流动人口的大幅增长是主因。在这五年间,深圳流动人口(指:现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县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了36.38万人,总数达到887.8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8.03%;2015年末全市非户籍人口782.8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达到68.8%。

其次,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监管的缺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过去深圳小区规划并没考虑学校资源的配套,政府缺乏意识督促,导致学位配套不足。尤其是在原特区外,公办学校学位少,优质资源少,整体跟不上原特区内的发展步伐,尤以宝安、龙岗、龙华三区为甚。

据笔者测算,2017秋季学年,即使算上民办学位,龙岗区小一学位缺口达到1.75万个,龙华新区达到8800多个,这两区需要新建20多所学校才能填补缺口。

再次,深圳优质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质量吸引了周边城市人群选择到深圳入学,更加剧了学位紧张的状况,目前深圳约58%的学位提供给非户籍适龄学生。

为统筹解决深圳人口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深圳市人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所谓的“1+5”文件。其中《深圳市暂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明确“按照管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接受入学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逐步解决暂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同时要求“规划部门在各层次城市规划中,按要求配置教育设施……;国土房产部门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留足教育用地……。”

民办学校发展:1995-2005年迎来民办教育大发展十年

然而,统筹学位只能是缓兵之计,更加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学位供给,这时民办学校就形成了对公办学校有效的补充。目前深圳市已经成长出一大批优质民办学校,据笔者测算,截至2015年深圳民办小学和民办中学分别承担了50%和60%以上的教育供给,在深圳市教育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深圳民办中小学的发展主要受《义务教育法》等国家政策的影响带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基础教育作为各级政府计划内供给的公共服务,完全由政府投资建设管理,《义务教育法》出台后才引发了深圳民办教育大发展的十年。

1980年代以前,深圳共有130多所学校,其办学时间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不等,全部为公办学校;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基本延续政府全部承担的单一模式,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深圳又新开办学校130所左右,也全部为公办学校;

1987年的义务教育法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思路后,1995年左右深圳出现第一所民办学校;

从1995年到2005年的十来年间,在人口迅速扩展的压力和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日益成熟的条件下,深圳的社会力量办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期间共新开办学校310所左右,其中民办学校占了70%(225所),可以说,1995-2005年是深圳民办教育大发展的十年。

2005-2015年间,随着深圳城市建设用地的日益紧缺,民办学校发展放缓,截至2015-2016学年,全市共计240所民办中小学校,比上个十年仅增加15所民办中小学。

民办学校分布与公办学位缺口区域结构一致

就现状来看,深圳民办学校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与公办学位缺口的区域结构相对应,民办中小学主要分布于宝安、龙岗和龙华三个功能区。其中宝安、龙岗和龙华三区民办中小学占比接近70%,共计165所,而福田、罗湖、南山三大主城区民办中小学只有49所,占比仅20%。

从办学质量来看,深圳的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较高,尤其是民办中小学校。2015-2016学年民办中小学校被评为市一级或省一级学校的分别有196所,占民办中小学总量的比重达到81.7%,其中省一级中小学学校达到27所。

在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的均衡发展方面,总体来看,原特区外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较高,宝安和龙岗尤为突出,两区的省一级和市一级民办中小学校均位居十区之首。另外,27所省一级学校中,年营收接近亿元的5所学校中就有4所分布在宝安区,分别是: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深圳市石岩公学、深圳东方英文书院和深圳市富源学校。2016年包括深圳市富源学校、深圳市东方英文书院在内的40所民办中小学校获得深圳市近2000万元优质民办学校奖金。

民办学校举办者高度分散,集团化程度较低

从举办者类型来看,深圳民办中小学的举办者主要有四类:地产类公司、兴办实业/商贸类公司、文化教育类公司和个人,四类举办主体共计举办235所学校,其中个人举办182所,文化教育类公司举办21所,地产类公司举办17所。可以看出,民办教育市场竞争十分分散,集团化发展程度较低。

通过对每家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举办者的比对,笔者挖出了17家优质民办教育集团,这17家教育集团旗下共计9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平均每家教育集团旗下5.7所学校。旗下学校有市一级学校57所,省一级学校15所,分别占全市民办学校(含中小学和幼儿园)总量的8.9%和17%,可见教育集团的办学水平较高。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深圳民办学校呈现以下发展特征:

办学质量较高,形成了一批优质民办教育集团;

区域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于流动人口多的城区(宝安、龙岗、龙华三区);

民办学校举办者高度分散,集团化程度较低;

数量扩张受建设用地的严重制约,增长将十分有限。

本文数据来自育投汇教育产业研究院独家出品的《深圳市民办教育发展研究报告》,欲获取该报告完整PDF版目录,请加育投汇小秘书微信号(yutouhui000),完整版研究报告将为您提供更为专业与丰富的数据与深度分析内容,如需购买请联系我们【咨询热线:0755-86707990】。

本文作者:Daisy Liu

与教育来一场马拉松之恋,揭开它的面纱,只为了让你看得更清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