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盈峰”北进 瞄准千亿智慧环卫“刚需”市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盈峰”北进 瞄准千亿智慧环卫“刚需”市场

在技术、成本与人力因素交织下,智慧环卫在冰雪之城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普及之路还有多远?

文 | 白杨

近日,环卫装备行业龙头企业盈峰环境科技集团(000967.SZ)设立哈尔滨盈胜环境设备有限公司,瞄准东北寒地市场。同时也将一个现实问题推向台前:在技术、成本与人力因素交织下,智慧环卫在冰雪之城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普及之路还有多远?

一线心声:从“铁家伙”到“新帮手”的期待与忧虑

在哈尔滨市平房区,54岁的环卫工人陈师傅刚结束清晨的清扫工作。当被问及环卫机器人的看法时,他表示:“听说那铁家伙一天能干四五个人的活?要是能替我们扫主干道,冬天少挨点冻当然好……但像我这岁数,也学不会操作,怕要下岗。”

编者向陈师傅展示线上查看扫雪车、环卫机器人行动路线,清扫情况的画面和视频后,陈师傅有些不安地说道:“这字太小看不清。而且,背街小巷的垃圾还得人工捡,机器进不去啊,就怕之后被派去更窄的地方,容易摔,不如让我多扫两条街实在。”

陈师傅的矛盾心理在基层环卫工人中颇具代表性。智慧环卫装备的普及,最终要落到“人”的身上。设备再先进,也需要人操控和维护,技术再智能,也需要与一线工人的工作习惯和现实需求相结合。如何让机器成为“帮手”而非“对手”,是这场技术变革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企业工商登记信息

盈峰北进:瞄准寒地刚需市场

正是在行业转型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盈峰环境的战略布局浮出水面。工商信息显示,一家名为“哈尔滨盈胜环境设备有限公司”的企业于2025年8月6日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注册成立。

哈尔滨盈胜注册资本100万元,经营范围覆盖环保设备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配件销售、垃圾处理装备、智慧环卫系统集成等。这是一家典型的区域性环境技术服务商,股权穿透后其背景指向了中国环卫装备巨头企业,盈峰环境科技集团(000967.SZ)。工商信息显示,盈胜环境51%的股权由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持有,49%的股权由长沙中标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持有,这两家企业均为盈峰环境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盈峰环境)。

盈峰环境多款环卫机器人 图据盈峰环境官网

盈峰环境的此次北进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政策、自然与经济三重因素的合力推动。

政策驱动方面,2016年黑龙江省即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政府环卫车辆采购中新能源占比不低于30%。随着2025年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渗透率目标提升至80%,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十年间,这一政策持续催化新能源及智能装备市场。

自然刚需方面,黑龙江长达120天的降雪期,使高效清雪设备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城市运转的“刚需”。传统燃油环卫车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环境下常遭遇启动困难、能耗激增等问题,为新能源和智能装备提供了广阔的替代空间。

经济考量方面,黑龙江的产业配套,如鹤岗的石墨资源可供给电池材料,本地专用车企业的生产线具备改装潜力。为企业在地化生产、压缩成本提供了可能。

技术破冰:从展会明星到实战验证

事实上盈峰环境近年持续加码东北市场,从2021到2025年,该公司已连续五年亮相东北环卫博览会,展示其针对寒地定制的新能源洗扫车、除雪车等装备。在上月落幕的第七届东北三省环卫行业大会上,盈峰展出的18吨“龙卷风”纯电动洗扫车、清洁机器人“小蜜蜂”、3吨高空清洗路面养护车及18吨无泄漏压缩式垃圾车等明星产品,凭借其宣称的卓越抗寒性能,成为全场焦点。

更重要的是实战验证。2020年,盈峰环境中标黑龙江桦川县城区环卫市场化项目,负责城区清扫保洁、清运、清雪及公厕维护,将智慧环卫平台应用于当地。2023年冬季暴雪期间,盈峰环境紧急调集105台除冰雪装备驰援哈尔滨、绥化等地应急抢险,其设备在极端天气下的表现,被视为成功打开黑龙江市场的关键支点。

盈峰环境多款除雪车 图据盈峰环境官网

挑战犹存:智慧环卫离普及还有多远?

尽管前景广阔,但智能环卫装备在寒地的普及之路仍面临多重现实挑战。

首先,是成本压力。高端新能源及智能环卫装备价格不菲,以盈峰环境2024年中标的一个项目为例,7辆扫洗车中标总价高达855万元。大规模更新换代意味着巨大的初始投入。短期内价格仍是难以逾越的门槛。

图据环境科技网

其次,在于技术与场景的适配性。极寒环境对电池性能、机械结构、材料韧性提出严苛考验。环卫陈师傅的担忧也点出了现实痛点,当前智能装备能否有效覆盖狭窄的背街小巷?复杂的操作系统,对年龄普遍偏大的一线环卫工人是否友好?人机协作的效率和责任边界如何界定?这些都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是基础设施的支撑。智慧环卫系统的全面推广还依赖5G网络覆盖、充电桩密度、数据中心处理能力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在广袤寒冷的东北地区全面铺开仍需时日。

政策助力:推动技术落地与模式创新​

为加速智慧环卫在特殊环境下的普及,科技引路与模式探索不可或缺。黑龙江省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力量,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攻“整车防寒技术”,已在技术层面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些积累或可为盈峰环境提供了现成的技术协作网络。黑龙江本地具备的产业配套也提供了潜在的降本空间。

在运营模式上,盈峰环境在深圳等地探索的“人机协作”模式或可借鉴,该模式将部分一线工人转型为设备协管员,基础工资提升,绩效奖金与人机协同效率挂钩,旨在实现技术赋能而非简单替代人力。

哈尔滨盈胜的成立,是盈峰环境深入寒地市场、破解技术壁垒的关键一步。它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哈尔滨乃至东北的环卫行业,正从依赖“铁锹与扫帚”的人力密集型阶段,艰难却坚定地迈向“传感器与新能源”驱动的智慧化新阶段。然而,要让“陈师傅们”安心拥抱这场变革,真正实现“扫帚与传感器”的和谐共生,仍需在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人机协同以及政策配套上付出更多努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盈峰环境

62
  • 盈峰环境(000967.SZ):2024年年报净利润为5.14亿元
  • 盈峰环境(000967.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1.81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盈峰”北进 瞄准千亿智慧环卫“刚需”市场

在技术、成本与人力因素交织下,智慧环卫在冰雪之城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普及之路还有多远?

文 | 白杨

近日,环卫装备行业龙头企业盈峰环境科技集团(000967.SZ)设立哈尔滨盈胜环境设备有限公司,瞄准东北寒地市场。同时也将一个现实问题推向台前:在技术、成本与人力因素交织下,智慧环卫在冰雪之城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普及之路还有多远?

一线心声:从“铁家伙”到“新帮手”的期待与忧虑

在哈尔滨市平房区,54岁的环卫工人陈师傅刚结束清晨的清扫工作。当被问及环卫机器人的看法时,他表示:“听说那铁家伙一天能干四五个人的活?要是能替我们扫主干道,冬天少挨点冻当然好……但像我这岁数,也学不会操作,怕要下岗。”

编者向陈师傅展示线上查看扫雪车、环卫机器人行动路线,清扫情况的画面和视频后,陈师傅有些不安地说道:“这字太小看不清。而且,背街小巷的垃圾还得人工捡,机器进不去啊,就怕之后被派去更窄的地方,容易摔,不如让我多扫两条街实在。”

陈师傅的矛盾心理在基层环卫工人中颇具代表性。智慧环卫装备的普及,最终要落到“人”的身上。设备再先进,也需要人操控和维护,技术再智能,也需要与一线工人的工作习惯和现实需求相结合。如何让机器成为“帮手”而非“对手”,是这场技术变革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企业工商登记信息

盈峰北进:瞄准寒地刚需市场

正是在行业转型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盈峰环境的战略布局浮出水面。工商信息显示,一家名为“哈尔滨盈胜环境设备有限公司”的企业于2025年8月6日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注册成立。

哈尔滨盈胜注册资本100万元,经营范围覆盖环保设备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配件销售、垃圾处理装备、智慧环卫系统集成等。这是一家典型的区域性环境技术服务商,股权穿透后其背景指向了中国环卫装备巨头企业,盈峰环境科技集团(000967.SZ)。工商信息显示,盈胜环境51%的股权由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持有,49%的股权由长沙中标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持有,这两家企业均为盈峰环境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盈峰环境)。

盈峰环境多款环卫机器人 图据盈峰环境官网

盈峰环境的此次北进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政策、自然与经济三重因素的合力推动。

政策驱动方面,2016年黑龙江省即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政府环卫车辆采购中新能源占比不低于30%。随着2025年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渗透率目标提升至80%,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十年间,这一政策持续催化新能源及智能装备市场。

自然刚需方面,黑龙江长达120天的降雪期,使高效清雪设备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城市运转的“刚需”。传统燃油环卫车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环境下常遭遇启动困难、能耗激增等问题,为新能源和智能装备提供了广阔的替代空间。

经济考量方面,黑龙江的产业配套,如鹤岗的石墨资源可供给电池材料,本地专用车企业的生产线具备改装潜力。为企业在地化生产、压缩成本提供了可能。

技术破冰:从展会明星到实战验证

事实上盈峰环境近年持续加码东北市场,从2021到2025年,该公司已连续五年亮相东北环卫博览会,展示其针对寒地定制的新能源洗扫车、除雪车等装备。在上月落幕的第七届东北三省环卫行业大会上,盈峰展出的18吨“龙卷风”纯电动洗扫车、清洁机器人“小蜜蜂”、3吨高空清洗路面养护车及18吨无泄漏压缩式垃圾车等明星产品,凭借其宣称的卓越抗寒性能,成为全场焦点。

更重要的是实战验证。2020年,盈峰环境中标黑龙江桦川县城区环卫市场化项目,负责城区清扫保洁、清运、清雪及公厕维护,将智慧环卫平台应用于当地。2023年冬季暴雪期间,盈峰环境紧急调集105台除冰雪装备驰援哈尔滨、绥化等地应急抢险,其设备在极端天气下的表现,被视为成功打开黑龙江市场的关键支点。

盈峰环境多款除雪车 图据盈峰环境官网

挑战犹存:智慧环卫离普及还有多远?

尽管前景广阔,但智能环卫装备在寒地的普及之路仍面临多重现实挑战。

首先,是成本压力。高端新能源及智能环卫装备价格不菲,以盈峰环境2024年中标的一个项目为例,7辆扫洗车中标总价高达855万元。大规模更新换代意味着巨大的初始投入。短期内价格仍是难以逾越的门槛。

图据环境科技网

其次,在于技术与场景的适配性。极寒环境对电池性能、机械结构、材料韧性提出严苛考验。环卫陈师傅的担忧也点出了现实痛点,当前智能装备能否有效覆盖狭窄的背街小巷?复杂的操作系统,对年龄普遍偏大的一线环卫工人是否友好?人机协作的效率和责任边界如何界定?这些都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是基础设施的支撑。智慧环卫系统的全面推广还依赖5G网络覆盖、充电桩密度、数据中心处理能力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在广袤寒冷的东北地区全面铺开仍需时日。

政策助力:推动技术落地与模式创新​

为加速智慧环卫在特殊环境下的普及,科技引路与模式探索不可或缺。黑龙江省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力量,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攻“整车防寒技术”,已在技术层面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些积累或可为盈峰环境提供了现成的技术协作网络。黑龙江本地具备的产业配套也提供了潜在的降本空间。

在运营模式上,盈峰环境在深圳等地探索的“人机协作”模式或可借鉴,该模式将部分一线工人转型为设备协管员,基础工资提升,绩效奖金与人机协同效率挂钩,旨在实现技术赋能而非简单替代人力。

哈尔滨盈胜的成立,是盈峰环境深入寒地市场、破解技术壁垒的关键一步。它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哈尔滨乃至东北的环卫行业,正从依赖“铁锹与扫帚”的人力密集型阶段,艰难却坚定地迈向“传感器与新能源”驱动的智慧化新阶段。然而,要让“陈师傅们”安心拥抱这场变革,真正实现“扫帚与传感器”的和谐共生,仍需在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人机协同以及政策配套上付出更多努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