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讯 子煜
编辑|方圆
盛夏八月,白酒行业的传统淡季却异常喧嚣。
北京798艺术区,国窖1573冰·JOYS“灵感发酵局”展览现场排起长队,年轻人举着特调冰饮在互动装置前拍照打卡;宿迁梦之蓝奥体中心,球迷呐喊声震耳欲聋,还收到了“赠酒+旅游”专属礼遇;抖音平台,#牛碧桶#话题播放量突破1.6亿次。
这个夏天,白酒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年轻消费群体,一场以情绪价值为核心的营销热浪翻涌。
01、花式营销
今年夏天,酒企的营销战格外热闹。
“牛碧桶”这个老网红率先登台。所谓“牛碧桶”,可以理解为一个调酒公式:牛栏山+雪碧+柠檬+冰块+大桶。
“牛碧桶”从2021年开始就成为夏日网红。今年,在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牛碧桶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千万,在网络上再次走红。
牛栏山不是独自活跃在线上的品牌。7月底,茅台广场抖音挑战赛开启,设置千元大奖吸引网友参与;6月底,舍得“攒人生的劲”抖音挑战赛开启,点赞排名前99名可获得品味舍得100ml小酒;同时,山庄集团开展“皇家匠心醉美传承”抖音挑战赛等。
这些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话题或挑战,基本都需要参与者关注酒企账号,发布与品牌文化有关的内容,获奖者可以得到企业产品,从而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
将目光转向线下,这个夏天各地“赛事经济”“演唱会经济”火热,也为酒企营销提供了孵化池。
火出圈的“苏超”(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上,嗅觉敏锐的酒企们在赛场内外展开角逐:今世缘国缘V3拿下“苏超”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席位;洋河不仅全程赞助宿迁队,还推出邀请游景区活动,给酒旅融合又添一波流量;汤沟酒喊话苏州球迷免费品尝汤沟美酒;双沟则发起“苏超X苏酒”全民创作征集令。
几家江苏酒企的竞争,都在通过深度互动,构建起消费者与品牌的情感链接,稳稳接住“泼天的流量”。
除了锚定体育场景,品牌们也通过音乐与年轻消费者对话。就演唱会来说,仅8月,国缘四开、郎酒就分别有三场演唱会即将上演。7月,金种子、口子窖、衡水老白干等酒企通过主办、赞助、冠名等手段参与到演唱会中。
不过,演唱会毕竟体量大、成本高,且随着更多酒企“开唱”,同质化开始显现。于是,年轻人聚集的音乐节上,白酒品牌的身影越来越多。
云门酒业携手新青年音乐节,国乐酱酒赞助高光菁彩音乐节,沙城老窖张北草原音乐节刚刚落下帷幕……在这些活动中,白酒们出现在特调吧台上、拍照打卡处、互动体验区,打破传统白酒在年轻人心中的固有形象。
酒类分析师肖竹青表示,如今酒企的营销呈现出体验场景化、流量跨界化、互动社群化的特点,通过情绪共振把喝酒变成“打卡事件”,或者借别人的IP破自己的圈,并利用UGC内容壮大私域流量池。
02、情绪驱动
走进城市街头巷尾,传统夏季地推的免品试饮、终端氛围营造等手段仍在延续,但更多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制造场景、制造情绪。
比如牛栏山“牛碧桶”的走红正是情绪价值的胜利。在社交平台上,“牛碧桶”相关内容里很多是年轻人的情绪表达:“喝牛碧桶,做牛碧人”“青春没有售价,牛碧桶直接拿下”。
在悦己消费主导的市场中,“牛碧桶”本身隐含着松弛、快乐的情绪,并成为一种社交货币在年轻人中间流通。
在国窖1573冰·JOYS“灵感发酵局”中,泸州老窖将这些具体的、愿意互动的、需要情绪价值的消费者汇聚在其构筑的可共创的场景中,人们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是文化创造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图片来源:泸州老窖公众号
在这一过程中,品牌通过创新白酒饮用场景与体验,实现了对目标圈层的渗透、心智占领和市场边界的拓展。
事实上,近年来,酒企夏日营销已经呈现出互动性、场景化的特点,但营销核心往往在品质故事、文化故事上。比如去年夏天茅台经销商在全国各地开展韶华文化活动、品鉴会、文化推广等市场活动,2023年夏天国窖1573独家冠名文化互动真人秀《博物馆之城》。这些营销可看、可听、可感,每年都在升级,比之如今略显平静,今年夏日白酒营销的热烈、直接更进一步。
波士顿咨询《2025中国酒类消费洞察》的数据显示,85后至00后消费者购买白酒的决策因素中,“情感共鸣度”的权重已从2020年的18%,跃升至2024年的43%,成为影响决策的第一要素。
肖竹青认为,从传统打法卖酒,到新打法卖情绪,这种转向是必然的,因为消费主体变了,行业周期变了,传播环境变了。行业深度调整,酒企必须“淡季做热度”才能保价挺量。流量碎片化、渠道分散化,只有让用户“玩”起来才能形成自传播。“如果不及时跟进,市场就可能出现负反馈,包括品牌形象固化,经销商信心受挫,影响下半年旺季备货等。”
广科战略首席咨询师沈萌则指出,经济下行、消费减弱,酒企此前扩张产能导致竞争压力加大,因此尽一切可能通过营销驱动销售。强力营销不见得能得到有效的回报,但不强力营销则肯定没有回报,在市场竞争中丢失份额。
03、触达消费者
情绪营销确实有效,但不是万能。热闹过后需要面临的,是如何能让流量转化成购买力。
就季节性的营销活动来说,虽然能迅速带来可观的流量,但情绪营销投入产出比不可知,尤其头部演唱会单场投入超千万但转化难以追踪。此外,由于年轻人更多集中在一、二线发达城市,很多品牌的营销活动难以下沉,覆盖面较为有限。
在渠道库存高企的背景下,动销、开瓶是解决供需矛盾最直接的办法。即使在渠道和场景上做创新,没有消费驱动,依然是无效的。
正如沈萌指出,经济低迷时情绪价值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更突出,但核心问题是消费能力下降,这无法通过情绪价值营销实现结构性变化。
酒企营销不止于夏季,它们也在尝试将即时情绪转化为日常消费习惯。会稽山在每个传统节日到来前,都会开展密集的场景营销,配合线上话题,会稽山爽酒创下线上12小时破1000万的销售纪录,且成为五芳斋门店唯一入驻的黄酒品牌。习酒则近日推出“窖藏里的三餐四季”IP,这是延续此前冠名央视节目《三餐四季》打造餐酒融合场景,三里屯的快闪店更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集章打卡。
程万松表示,酒企围绕情绪价值展开的营销活动,本质上满足的是消费者对情绪的宣泄或者加速的需要,在消费主义的主张下,情绪宣泄是直接有效的创新抓手,但从社会学和营销伦理的角度,情绪不仅需要宣泄,也需要引导。
“因此,我们倡导情绪价值的必要性,让消费者在饮酒消费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悦己的滋味之美,以及微醺和谐的社交活动,而不能单纯以销售为目的,肆意宣泄情绪,而不顾及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酒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程万松表示。
当热度退潮,真正持久的是价值沉淀。夏季营销的终局不该是“花式内卷”,而是用情绪价值把品牌嵌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再用产品和渠道把流量变留量。要知道,谁先完成“情绪-场景-交易”闭环,谁就能在淡季蓄力、旺季爆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