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涛
荆河风光十里长,潺湲萦绕古滕乡。
在山东鲁南,有一座因泉水“腾涌”得名的千年古县——滕州。2024年,它以GDP1039.3亿元跻身“千亿县”梯队;2025年上半年,这座县级市再度交出亮眼答卷: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537.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枣庄市0.7、0.4和0.1个百分点。GDP总量占枣庄市比重达43.58%,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的区域经济引擎作用。
7月23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赛迪顾问发布《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并揭晓“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山东共有12地入选,其中滕州市位列全国第42位。
连续多年入选百强县,滕州的崛起不仅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工兴产”的政策红利,更源于对“化机锂医数”五大产业集群的前瞻布局——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正成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区位优势赋能产业崛起
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地理位置显要,区位优势明显。明代碑刻《滕县官道碑记》(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曾记载“滕县系九省通衢”,民国《滕县续志稿》更是点明“滕错壤山湖间,幅员四百余里,上达燕冀,下接江淮,冠盖通衢咽喉重地,南北一大关键也。”
连南继北,其区位优势是支撑经济稳健增长的基石。京沪高铁穿境而过,使滕州成为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的枢纽节点——到北京、上海均仅需2.5小时。京台高速、日荷高速、104国道和京杭大运河等七大交通动脉在此交汇,构建起3430公里的路网体系。便利的交通网络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吸引了清峦福兴、威达重工等头部企业落地。
今年年初,山东推出《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支持枣庄市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毗邻京杭大运河,滕州有望成为北方内陆对外开放高地,缓解北方开放型城市分布不均等问题。2025年3月,10400吨煤炭从山东海洋滕州港装船出发,一路南下运往江浙地区,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支撑。据介绍,2025年以来,滕州港积极开辟货源市场,结合货物市场价格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成功开发聚丙烯、石油焦等新货种。
2025年上半年,滕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增速大幅领先全国5.3个百分点,彰显基础设施对产业的催化作用。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委书记王广部在2025年7月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强调:“高铁新区临湖片区、CBD商务区等七大片区开发,正以‘产城融合’模式激活土地效能”。国资改革亦同步推进,滕州上半年盘活低效闲置资产价值20.33亿元,去化率达18.1%,为产业项目腾挪空间。


产业规划锚定“世界级目标”
滕州的经济亮点,本质上是产业规划的胜利。政府工作报告将“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集群视为核心战略:化工与新材料、机床与高端装备、锂电与新能源、新医药与医养健康、数字经济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其中,机床产业是滕州从“百强县”向“百强县前列”跃升的关键引擎。
滕州机床产业的历史可追溯至1950年代的鲁南机床厂,如今已蜕变为400余家企业、年产值超200亿元的“蚂蚁雄兵”。目前,滕州拥有装备制造企业756家,其中机床及配套企业近400家,形成涵盖金切机床、锻压机床、工程机械等11大类、1000余个品种的完整产业链,年产量突破20万台(套),中小型数控钻铣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超80%,规模稳居全国县级区域机床工业前列。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滕州已形成中小数控机床、精密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
2025年4月,由中国工程院编制的《“世界中小机床之都”发展规划(2025—2029年)》正式发布,目标直指2028年产业规模近500亿元、出口占比超30%。该规划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包括科技创新、头雁领航和国际市场布局。
创新是产业跃迁的核心驱动力。山东海特数控机床与山东大学联合申报的“超大型多龙门协作机床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级扶持资金1192万元,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国家机床质检中心等平台累计攻克工业母机精度监测等5项关键技术,获发明专利185项。
2025年上半年,滕州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和“瞪羚”企业47家,威智医药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清峦福兴集团在“一企一策”帮扶下,从传统机床厂转型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其AI智能编程机床实现百倍级效率提升,成为滕州智能制造的名片。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滕州,玻璃产业一直以来是其特色工业门类,拥有四十余年发展历史,已发展成为了江北最大的玻璃深加工产品生产和集散地。但是随着房地产增速放缓,以浮法玻璃为代表的传统玻璃产业发展遭遇了瓶颈,为此,滕州选择与玻璃高度相关的光伏太阳能电池行业领域,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滕州金晶玻璃公司的车间里,满载TCO导电玻璃的货车穿梭不息。这条投资4.5亿元的全球首条大面积TCO产线,正将传统建筑玻璃转化为钙钛矿电池的核心基材。
去年深秋,山东省玻璃新材料产业融链固链对接活动现场,金晶科技与仁烁光能的手紧紧相握。当金晶的TCO产线与仁烁光能的钙钛矿产线在滕州实现“零距离”对接,一条从基础材料到光伏系统的完整产业链破茧成蝶。
支撑滕州玻璃产业跨阶跳跃的,是刀刃向内的制度革命。锚定“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目标,滕州打出营商环境组合拳:市级领导牵头重大项目专班,实施“清单化调度、节点化推进”;鲍沟镇创新“1+1+N”服务机制,专员驻厂破解土地、审批等堵点;司法系统则亮明“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标尺,建立政法机关护企联动机制。今年7月,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工程专班再发力,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传纲部署深化“遍访服务”,将企业满意度作为核心指标。
滕州的百强县地位并非仅靠GDP数字,而是产业、创新与民生的综合平衡。作为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其“人口红利”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2025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08元,增长5.1%,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速5.7%高于城镇。

滕州的经济叙事,是一部以产业规划为轴、区位和政策为翼的奋斗史诗。从2024年跻身“千亿县”到2025年上半年GDP以6%的增速稳健增长,滕州正通过创新驱动与营商环境优化,将“化机锂医数”产业集群锻造成增长引擎。随着鲁化新能源材料一体化、联泓格润一体化、交大智邦智慧工厂等重点项目投产,这座百强县有望在“十五五”开局之年,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