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召回、禁售,高露洁又“摊上事”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召回、禁售,高露洁又“摊上事”了

涉事产品未进入中国,牙膏全球市占率41.1%。

文 | 青眼

近日,墨西哥政府机构Cofepris(联邦卫生风险防护委员会)发布紧急声明称,由于多起消费者报告显示,使用Colgate Total Prevención Activa Clean Mint(高露洁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后出现不良反应,因此该机构紧急责令高露洁棕榄公司立即下架这款产品并进行召回。

对此,青眼致电高露洁棕榄(中国)有限公司消费者服务中心,对方表示,上述被召回的牙膏未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多国下架、召回、禁售

根据墨西哥Cofepris发布的声明显示,多起消费者报告显示,上述高露洁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可能引起的症状包括了牙龈发炎、牙龈敏感、口疮或痤疮,以及对成分的过敏反应。Cofepris特别说明,本次下架仅针对“高露洁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这一特定型号,高露洁品牌旗下其他产品不受影响。

截自墨西哥Cofepris官网

此外,墨西哥Cofepris还表示,将持续监控,防止生产商、服务机构或机构违反上述法令。其进一步称,“如果发现新证据,将向公众通报”,并建议,“如果消费者出现任何这些症状,应咨询医疗保健专业人员”。

值得关注的是,除墨西哥外,高露洁这款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还在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巴拿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出现了不良反应报告。不少消费报告称,使用该产品后出现了牙龈发炎、口腔灼烧感、唇部肿胀、溃疡等症状。

据外媒报道,早在今年7月,在收到有关不良反应的报告后,阿根廷国家药品、食品和医疗技术管理局就发文称,禁止使用、分销和销售所有形状和尺寸的高露洁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而在巴西,该款牙膏上市不到一年,累计不良反应报告就超过了1.1万例,因此,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在调查后也下令停止这款牙膏在巴西市场上进行销售。巴拿马则是直接宣布禁止销售来自巴西和墨西哥生产的三款Colgate Clean Mint系列产品。

也就是说,高露洁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已在多个国家被下架、召回、禁售。不过,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的官方机构明确是哪种成分导致了这款牙膏引发不良反应。

涉事产品未进入中国,牙膏全球市占率41.1%

针对上述高露洁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在多国被下架、召回、禁售一事,青眼第一时间向高露洁棕榄总部发去了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同时,青眼也致电高露洁棕榄(中国)有限公司消费者服务中心询问涉事产品是否进入中国,对方表示,上述涉事牙膏暂未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与此同时,青眼在高露洁品牌的多个电商平台的旗舰店中,也未发现这款牙膏。

青眼注意到,在高露洁棕榄天猫官方旗舰店中,销量最高的一款牙膏为高露洁色修美白牙膏,目前显示该款产品销量已达30万+件。此外,该店铺中还有高露洁劲白小苏打美白牙膏、高露洁多效护理系列牙膏等热销产品在售。

公开信息显示,高露洁棕榄成立于1806年,公司专注于口腔护理、个人护理、家居护理和宠物营养领域,旗下拥有高露洁、棕榄、elmex、hello、meridol、Sorriso、Tom's of Maine、EltaMD、Filorga(菲洛嘉)、Irish Spring、Suavitel等品牌,在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根据高露洁棕榄近日发布财报显示,该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为367.08亿元,净销售额增长了1.0%,有机销售额增长了1.8%;营业利润77.58亿元,同比下降1.1%。

今年上半年,高露洁棕榄的净销售为719.86亿元,同比下降了1%;营业利润为154.88亿元,微增0.8%。其中,该公司旗下口腔、个人和家庭护理业务部门的净销售额为556.4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68.07亿元,下降了约2%。

截自高露洁棕榄财报

根据高露洁棕榄财报显示,该公司持续保持了在牙膏领域的领导地位,截至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旗下牙膏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为41.1%,旗下手动牙刷的全球市场份额则为32.4%。高露洁棕榄预计,2025年全年,公司有机销售增长率有望实现2%至4%的增长。

曾多次“翻车”

事实上,这已不是高露洁棕榄首次出现产品召回问题。此前,在2023年2月时,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网站即曾发布公告称,由于存在细菌感染风险,高露洁棕榄公司从2023年2月8日开始,召回了490万瓶多功能清洁剂,其中约390万瓶未上市销售。

据媒体报道,被召回产品产生细菌污染的原因,与制造过程中防腐剂未按预期添加有关。据了解,彼时,上述清洁剂暂未在中国大规模销售,但在淘宝平台上,部分淘宝C店有售。

值得一提的是,除多款产品曾陷“召回门”外,去年11月,高露洁棕榄还因旗下子公司Tom's of Maine位于美国缅因州的一家制造工厂存在严重的CGMP违规行为,包括用于生产牙膏的水中含有细菌和黑色“霉菌状”物质等问题,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出警告信。

据公开资料,Tom's of Maine创立于1970年,是美国销量第一的天然个护品牌,其主要产品包括牙膏、漱口水、润唇膏、除臭剂和止汗剂等,并在沃尔玛、Whole Foods、Target等大型零售商中均有销售。2006年,该品牌同名公司Tom's of Maine被高露洁棕榄公司收购。

而就在今年6月,高露洁棕榄则又因旗下子品牌Hello的儿童漱口水含氟,而在美国遭到了集体诉讼。根据诉讼文件指出,“6岁以下儿童缺乏对吞咽的控制能力,而氟化物若被吞食存在中毒风险,可能导致呕吐、中毒和恶心等。此外,使用上述儿童含氟漱口水可能会引发氟斑牙”。

值得一提的是,起诉者们认为,包含高露洁棕榄在内的企业在生产儿童口腔护理产品时,未能充分告知消费者氟化物对幼儿可能带来的危害,也未在产品上标注明确的警示标识,这种“模糊处理”的行为涉嫌消费欺诈。截至目前,高露洁暂未针对上述诉讼进行公开回应。

可以看到,这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日化巨头企业,在近几年中却频繁因产品问题身陷风波。

毫无疑问,一旦触发产品安全问题,均会牵动消费者的神经。而近年来国内外美妆企业因成分安全问题导致的产品召回或品牌“翻车”事件却屡见不鲜。据青眼不完全梳理发现,自2024年以来,已至少有5个头部美妆集团都曾出现过产品召回的经历。

譬如,欧莱雅旗下品牌理肤泉、资生堂集团旗下高端护肤品牌Drunk Elephant(醉象)、西班牙化妆品集团Puig现旗下彩妆品牌Charlotte Tilbury、花王集团旗下佳丽宝化妆品等品牌/企业,均曾因产品问题出现过召回事件。

国内方面,据青眼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则已有322批次不合规化妆品被通报,其中面膜、染发和防晒类产品是抽检不合格“重灾区”。可以看到,在市场高歌猛进的背后,是频繁曝光的化妆品安全事件正加速行业洗牌。

不过,在中国市场上,监管部门正通过一系列政策来确保消费者的产品安全。典型如,今年8月1日,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的《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已正式施行。该《办法》旨在全面加强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风险防控,为消费者用妆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在全球的哪个市场,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日化/美妆巨头企业,也都理应做出表率,时刻紧绷产品质量安全这根“弦”不放松。

(注:除财报截图与特殊说明外,文内货币均按今日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因汇率波动数据会有所差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召回、禁售,高露洁又“摊上事”了

涉事产品未进入中国,牙膏全球市占率41.1%。

文 | 青眼

近日,墨西哥政府机构Cofepris(联邦卫生风险防护委员会)发布紧急声明称,由于多起消费者报告显示,使用Colgate Total Prevención Activa Clean Mint(高露洁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后出现不良反应,因此该机构紧急责令高露洁棕榄公司立即下架这款产品并进行召回。

对此,青眼致电高露洁棕榄(中国)有限公司消费者服务中心,对方表示,上述被召回的牙膏未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多国下架、召回、禁售

根据墨西哥Cofepris发布的声明显示,多起消费者报告显示,上述高露洁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可能引起的症状包括了牙龈发炎、牙龈敏感、口疮或痤疮,以及对成分的过敏反应。Cofepris特别说明,本次下架仅针对“高露洁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这一特定型号,高露洁品牌旗下其他产品不受影响。

截自墨西哥Cofepris官网

此外,墨西哥Cofepris还表示,将持续监控,防止生产商、服务机构或机构违反上述法令。其进一步称,“如果发现新证据,将向公众通报”,并建议,“如果消费者出现任何这些症状,应咨询医疗保健专业人员”。

值得关注的是,除墨西哥外,高露洁这款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还在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巴拿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出现了不良反应报告。不少消费报告称,使用该产品后出现了牙龈发炎、口腔灼烧感、唇部肿胀、溃疡等症状。

据外媒报道,早在今年7月,在收到有关不良反应的报告后,阿根廷国家药品、食品和医疗技术管理局就发文称,禁止使用、分销和销售所有形状和尺寸的高露洁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而在巴西,该款牙膏上市不到一年,累计不良反应报告就超过了1.1万例,因此,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在调查后也下令停止这款牙膏在巴西市场上进行销售。巴拿马则是直接宣布禁止销售来自巴西和墨西哥生产的三款Colgate Clean Mint系列产品。

也就是说,高露洁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已在多个国家被下架、召回、禁售。不过,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的官方机构明确是哪种成分导致了这款牙膏引发不良反应。

涉事产品未进入中国,牙膏全球市占率41.1%

针对上述高露洁全效防护清凉薄荷牙膏在多国被下架、召回、禁售一事,青眼第一时间向高露洁棕榄总部发去了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同时,青眼也致电高露洁棕榄(中国)有限公司消费者服务中心询问涉事产品是否进入中国,对方表示,上述涉事牙膏暂未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与此同时,青眼在高露洁品牌的多个电商平台的旗舰店中,也未发现这款牙膏。

青眼注意到,在高露洁棕榄天猫官方旗舰店中,销量最高的一款牙膏为高露洁色修美白牙膏,目前显示该款产品销量已达30万+件。此外,该店铺中还有高露洁劲白小苏打美白牙膏、高露洁多效护理系列牙膏等热销产品在售。

公开信息显示,高露洁棕榄成立于1806年,公司专注于口腔护理、个人护理、家居护理和宠物营养领域,旗下拥有高露洁、棕榄、elmex、hello、meridol、Sorriso、Tom's of Maine、EltaMD、Filorga(菲洛嘉)、Irish Spring、Suavitel等品牌,在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根据高露洁棕榄近日发布财报显示,该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为367.08亿元,净销售额增长了1.0%,有机销售额增长了1.8%;营业利润77.58亿元,同比下降1.1%。

今年上半年,高露洁棕榄的净销售为719.86亿元,同比下降了1%;营业利润为154.88亿元,微增0.8%。其中,该公司旗下口腔、个人和家庭护理业务部门的净销售额为556.4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68.07亿元,下降了约2%。

截自高露洁棕榄财报

根据高露洁棕榄财报显示,该公司持续保持了在牙膏领域的领导地位,截至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旗下牙膏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为41.1%,旗下手动牙刷的全球市场份额则为32.4%。高露洁棕榄预计,2025年全年,公司有机销售增长率有望实现2%至4%的增长。

曾多次“翻车”

事实上,这已不是高露洁棕榄首次出现产品召回问题。此前,在2023年2月时,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网站即曾发布公告称,由于存在细菌感染风险,高露洁棕榄公司从2023年2月8日开始,召回了490万瓶多功能清洁剂,其中约390万瓶未上市销售。

据媒体报道,被召回产品产生细菌污染的原因,与制造过程中防腐剂未按预期添加有关。据了解,彼时,上述清洁剂暂未在中国大规模销售,但在淘宝平台上,部分淘宝C店有售。

值得一提的是,除多款产品曾陷“召回门”外,去年11月,高露洁棕榄还因旗下子公司Tom's of Maine位于美国缅因州的一家制造工厂存在严重的CGMP违规行为,包括用于生产牙膏的水中含有细菌和黑色“霉菌状”物质等问题,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出警告信。

据公开资料,Tom's of Maine创立于1970年,是美国销量第一的天然个护品牌,其主要产品包括牙膏、漱口水、润唇膏、除臭剂和止汗剂等,并在沃尔玛、Whole Foods、Target等大型零售商中均有销售。2006年,该品牌同名公司Tom's of Maine被高露洁棕榄公司收购。

而就在今年6月,高露洁棕榄则又因旗下子品牌Hello的儿童漱口水含氟,而在美国遭到了集体诉讼。根据诉讼文件指出,“6岁以下儿童缺乏对吞咽的控制能力,而氟化物若被吞食存在中毒风险,可能导致呕吐、中毒和恶心等。此外,使用上述儿童含氟漱口水可能会引发氟斑牙”。

值得一提的是,起诉者们认为,包含高露洁棕榄在内的企业在生产儿童口腔护理产品时,未能充分告知消费者氟化物对幼儿可能带来的危害,也未在产品上标注明确的警示标识,这种“模糊处理”的行为涉嫌消费欺诈。截至目前,高露洁暂未针对上述诉讼进行公开回应。

可以看到,这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日化巨头企业,在近几年中却频繁因产品问题身陷风波。

毫无疑问,一旦触发产品安全问题,均会牵动消费者的神经。而近年来国内外美妆企业因成分安全问题导致的产品召回或品牌“翻车”事件却屡见不鲜。据青眼不完全梳理发现,自2024年以来,已至少有5个头部美妆集团都曾出现过产品召回的经历。

譬如,欧莱雅旗下品牌理肤泉、资生堂集团旗下高端护肤品牌Drunk Elephant(醉象)、西班牙化妆品集团Puig现旗下彩妆品牌Charlotte Tilbury、花王集团旗下佳丽宝化妆品等品牌/企业,均曾因产品问题出现过召回事件。

国内方面,据青眼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则已有322批次不合规化妆品被通报,其中面膜、染发和防晒类产品是抽检不合格“重灾区”。可以看到,在市场高歌猛进的背后,是频繁曝光的化妆品安全事件正加速行业洗牌。

不过,在中国市场上,监管部门正通过一系列政策来确保消费者的产品安全。典型如,今年8月1日,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的《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已正式施行。该《办法》旨在全面加强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风险防控,为消费者用妆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在全球的哪个市场,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日化/美妆巨头企业,也都理应做出表率,时刻紧绷产品质量安全这根“弦”不放松。

(注:除财报截图与特殊说明外,文内货币均按今日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因汇率波动数据会有所差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