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明一
一座常住人口不足40万的小城,却诞生了11项“冠军产品”,滨州沾化到底做对了什么?
所谓冠军产品,即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或全国第1。
从高端制造到绿色能源,从精细化工到生命健康,这些“隐形冠军”不仅撑起了沾化区域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工业经济稳进提质、行稳致远的强力支撑,更以“滨州造”的标签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关键席位。
那么,沾化为什么行?答案在于政府、企业与市场的三方协同创新之中。

创新驱动:从科研到生产的“关键一跃”
在沾化,创新是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稳健发展的持久动力。”山东达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振力的一句话,道出了一座昔日占地45亩的小厂到如今“功成名就”的秘诀。
达民化工通过构建“环氧丙烷-异丙醇胺-丙二胺”完整产业链,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手中。其研发团队历时十年攻克的催化剂国产化难题,不仅打破欧美技术垄断,更以20项发明专利展示着技术的硬实力。
这种“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在沾化冠军企业中并非孤例:恒鑫生物与青岛农业大学共建胶原蛋白技术研究中心,将明胶水解技术迭代至国际领先水平;日科橡塑ACM产品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产能、产量、营收、市场占有率“四个全球第一”;中顺恒辉年产20万吨超细氢氧化铝阻燃材料项目,开创国内首条上下游一体化生产线,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55.9%,连续三年蝉联第1。
近年来,沾化区工信局实施的“双千工程”(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每年推动20个以上技改项目落地。2025年,金盛海洋硫磺智能上料系统等2个项目获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全区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
更值得关注的是,沾化构建起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生态,通过“一对一”指导服务,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级研发平台;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技术创新、设备改造给予最高50%的补贴;探索建立电力、蒸汽与煤炭价格联动机制以降低要素成本。
今年1-5月,沾化11家冠军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4.3%,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长2.16个百分点。其中,鸿丰化工三溴氧磷产能全国第一,齐耐新材料白刚玉远销30余国,全球市场占有率15%……
数据是创新驱动成效的最好印证,这些数字背后,是沾化企业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跨越。

服务保障:全周期护航的“沾化速度”
“从项目可研到施工许可,原本需要3-5个月的手续,现在1个月内全部办结。”达民化工总经理曹振力提到的服务保障机制,正是沾化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当地开发区独创的“评、帮、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将103项审批事项下沉园区,实现“企业不出园,办事全搞定”。更令人称道的是“五个一”工作机制:每个重点项目配备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通过“挂图作战”将问题解决时限压缩至“小问题即时办、一般问题不过夜、大问题不过周”。
这种“店小二”式服务,让中顺恒辉20万吨超细阻燃材料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4个月,创造行业最快纪录。
在要素保障方面,沾化打出组合拳:通过盘活5428亩闲置土地,为重点项目腾出发展空间;投资3.2亿元升级园区基础设施,实现“九通一平”标准;构建“绿电+传统能源”的多元供应体系,将蒸汽成本降低20%。
“在新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企业发展空间不足’的现实问题。沾化区处置盘活原华辰化工、海明化工、庆翔金属等周边企业闲置土地200余亩用于我们高级胺和哌嗪项目建设,并省去了前期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土地的征收转用这个复杂的过程。”曹振力坦言。
营商环境的优化直接反映在企业获得感上:2024年以来,2203万元市级工业经济稳进提质资金等各类惠企资金全部直达企业;15家企业通过入企遍访新增订单7000万元;47家企业获得3.5亿元融资支持。
“政府的‘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我们能专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这是企业家们最好的评判。

产业协同: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崛起的“生态构建”
冠军企业的集聚,正在重塑沾化的产业版图。以精细氧化铝产业为例,依托汇宏新材料400万吨氧化铝产能,当地正沿着“氧化铝-阿尔法氧化铝-高纯氢氧化铝”的链条延伸,计划“十五五”末打造千亿级铝基材料基地。
这种“链式思维”同样体现在化工新材料领域:以日科橡塑ACM、达民化工丙二胺为核心,吸引绝缘部件、氨纶等下游企业入驻,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值得关注的是,在沾化,“冠军生态”正自我进化。当地建立的冠军产品培育库,对150家高成长企业实施梯度管理,通过质量标杆评选、品牌故事挖掘等手段,让“好品滨州”公共品牌深入人心。
目前,11项冠军产品全部入选省级质量品牌,汇宏新材料正在冲刺全国质量标杆。这种品牌集群效应,让沾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话语权:中顺恒辉超细阻燃材料占据国内55.9%市场份额,并成功打入新能源电池领域;鸿丰化工三溴氧磷产能全国第一,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领域。

未来,沾化的产业蓝图更加清晰:推动14家企业升规纳统,新培育高企15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8个;实施城东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启动生物质供热中心项目,新增蒸汽供应能力48万吨;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组织企业参加海内外展销会,推动冠军产品“走出去”。正如区工信局负责人所言:“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培育更多冠军企业,更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沾化的“冠军培育”之路表明,这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创新定力,更离不开政府构建的产业生态。当“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与“十年磨一剑”的企业家精神相遇,小城也能孕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这种政府与市场的高效协同,或许正是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沾化答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