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马姐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出乎意料,《人民的名义》火了李达康的扮演者吴刚,却不是陆毅;无独有偶,《一九三一》火了原创团队“局部气候调查组”,而不是百雀羚的'月光宝盒"抗皱护肤品。
乙方,我只服局部气候调查组,不愧是清华美院背景,智商和情商都在线。守住了版权,用着别人的素材,花着别人的钱就把事给办了,干的漂亮。
甲方,我只敬百雀羚。作为此次活动的导演,百雀羚没有把控《一九三一》的版权,让幕后制作团队走到了大众面前,抢了主角“月光宝盒”的风头,活脱脱给《一九三一》原创团队做了嫁衣。
不管是无意的预谋,还是有意的借势,局部气候调查组都火了,而推手正是百雀羚。既然如此,笔者建议百雀羚索性来个顺势,把“局部气候调查组”给收了吧,也不枉300万RMB的营销投入。
以上只是建议。
言归正传,重点讨论《一九三一》为何叫好不叫座。
公关营销圈似乎从来不缺案例,但惊艳的却是屈指可数,频率也不是很高。一般来说一年也就一两次的刷屏经典。近日百雀羚母亲节的创意广告《一九三一》,可以算得上2017年上半年的经典。
“一个身穿绿色旗袍的女子穿越时空,用‘月光宝盒’化身而成的‘枪’,击败了“时间”这个敌人,完美的完成了“与时间作对”的任务。”
华丽的视觉、完整的故事、自然的产品植入,《一九三一》“一镜到底”式的创意广告因为“走心”成功俘获了微信用户,不到一周时间(5月7日-5月11日)就带来3000万+的微信阅读。综合网页、微博、论坛等渠道文章或其他形式的广告投放,预计带来1亿的总曝光,保守估计4000万+阅读,实现了现象级刷屏,百雀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据媒体采访透露,此次活动投入300万元RMB(广告制作和kol投放30万左右,加上其他百万级的投放),从曝光效果和曝光成本(一个阅读不到1毛钱)来看,百雀羚此次传播是成功的。但从营销转化来看,又是失败的。包括微信在内的4000万+的阅读仅带来2311次预定,不到80万的销售额(366元定价,券后价格346元)。
悲剧的销售转化让百雀羚团队不得不停止了原定的后续投放计划,并邀约kol一起分析原因。
在笔者看来,百雀羚团队犯了一个兵家大忌——不知己不知彼就放“一镜到底”的大招,实乃无的放矢之举。
1. 舍“定位”之本,逐形式之末
此次主打的产品“月光宝盒”,是一款抗皱的护肤品套装,命名可以说是成功的,至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话西游》里“月光宝盒”的时光穿越能力。如果USP能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和其他抗皱竞品产生明显区隔,转化率一定不会如此之低。
显然,“与时间作对”的主张,不但没有更胜一筹,反而暗淡了月光宝盒的光芒。“与时间作对”乍听很有感觉,再品就会发现问题:抗皱产品都是延缓衰老的,都是在与时间作对,月光宝盒毫无差异优势可言。投入300万元RMB让消费者欣赏各种风景,到最后却发现,只是在传达一个信息——月光宝盒是一款抗皱产品。
当然谁也不会任性到,投300万只为听个响。定位不清的背后,反应的是对月光宝盒差异化优势的不明确,以及对潜在受众的不理解。造成的结果就是:你不懂消费者,消费者也就不会认可你。
定位可谓是老生常谈,但真正能够做好,并时刻作为创意之根本并非易事。微信时代,各种创意眼花缭乱,总能在不经意间让我们误认为他们是主角。实际上,这种主角的地位即使存在,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一次用过之后也许就成为了一种大众手段,再用就容易花容失色,最终支撑的还是核心的内容,内容。
如何体现定位的重要性呢?
笔者认为,最公平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合理的分配时间。拿一个营销方案来说,50-80%的时间要用于分析(产品、受众、竞品)、定位、slogan和营销策略,剩余50-20%的时间用于营销思路和营销执行等。
因为只有在对的方向,越努力就会越靠近目标,而在错的方向上,则是越用力就会越被动,越尴尬。
2.“内容为王”之过犹不及
新媒体兴起之后,“内容为王”观点就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认可。《一九三一》创作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以旗袍美女为主线,一路穿梭,用文字和场景呈现给读者非常丰富之内容。但是创作团队高估了读者的耐心,2.47米长,如果说开始还容易被精致的场景所吸引,那么到了后来就只想快速翻到最后一看究竟。
呃,原来是这么个故事啊,广告创意确实走心。
内容上的过犹不及具体还体现在广告中预埋的一些伏笔,比如“外号外号”(小错误加深记忆),一些电影中明星场景的镜像(引发版权争议,是想引起争议话题,增加关注度),虽然能解释其用意,但总有一种用错了力道的感觉,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埋下不重要的伏笔。
最后,更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在绿旗袍女子完成了“与时间作对”的任务之后,还煞有其事的给我们留下了一道难题,大概意思就是说:想要优惠券的话,就回到过去,找到“百雀羚香氛”广告牌,然后截个图发给“百雀羚天猫旗舰店”的客服。
显然,复杂的步骤是反人性的,完全可以制止已经小有心动群体的购买行为。所以,最后能够不远万里跨越重重障碍,去购买月光宝盒的,就是那光荣的2311名消费者。
以上种种,反应的是团队完美主义的情结,以及不了解用户心理的自我陶醉。正是这种对形式的自信导致了众多的画蛇添足,降低了体验,减少了购买。
3.“渠道投放”之鱼与熊掌兼得
《一九三一》创意广告在微信端主要投放的是广告类的营销账号。此类账号的受众多是文案策划,公关营销人士。这些人对创意本身的关注度明显要高于产品本身。他们关注此类账号的初衷以了解行业动态和学习案例者居多。当然,顺便购买产品也不是没有可能,前提是能够打动他们。话说,要打动挑剔的圈内人士,还是挺有难度的。
相信百雀羚的团队不至于没有以上认知。选择此类账号的目的显然是利用营销人对创意的热衷和分享心理,实现二次曝光。结果也是不负众望,广告确实在营销圈子被爆刷。而投放此类人群的转化结果不理想,也有其必然性。对此寄予厚望只能是“鱼与熊掌兼得”的奢望。
值得探讨的点,还有我们自以为是的“刷爆朋友圈”,其实并非事实或者说只限于我们营销人的圈子。当你跟身边非营销人士沟通时,你会发现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看到《一九三一》或者根本不care。即使有些人看到了,也没有耐心看完,根本不知所以然。更何况tob类的标题——《今天你被百雀羚的广告刷屏了吗》,根本激发不了普通消费者点开的欲望,自然也就不用提看完内容,购买产品了。
不得不说,百雀羚确实存在认知和心态方面的问题,高估了《一九三一》创意的导购能力,对于转化预期过高,才造成一定的心里落差。同时也低估了微信账号“粉丝和阅读”的含水量。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营销就像恋爱,像追女朋友一样去做营销,转化只是水到渠成的自然。
关于男女之间的恋情,爱情导师涂雷老师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男人要的是被认可,女人要的是被理解。仔细想一下,美好的爱情和婚姻无不如是。
营销何尝不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恋爱,不管是面对面的一对一交谈,还是一对多的广而告之式的沟通,企业主需要的是被认可,而消费者需要的则是被理解。就像恋爱往往需要男性先去理解女性才容易获得认可一样,营销亦需要企业先行,理解目标受众所思所想,抓住他们的核心需求,然后开展各种互动追求,赢得美人归是迟早之事。
敲小黑板,“被认可”是一个“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漫长过程。两个人从认识到恋爱再到结婚,需要几年的时间,更不用说一个品牌的重新塑造。百雀羚要实现用户年轻化的迁移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过一次活动就完成品牌重塑是非常不现实的。此次传播,百雀羚期望通过品牌好感带动销售,思路没错只是时机未到。因为消费者还并没有那么熟悉百雀羚,或者说目前的品牌还不能撑起产品的功能。而366元的产品价格,应该也不是月光宝盒目标受众的冲动购买价格。
这一次,百雀羚不仅为抗皱护肤品提炼了绝佳的主张“与时间作对”,又豪砸300万为“气候调查局”做了嫁衣,也许我们欠百雀羚一个奖杯。
说明:
1. 本文数据、图片来源网络报道,如涉侵权请沟通联系。
2. 转载文章,请标注作者和来源。
*作者介绍
小马姐,蔚蓝客创始人。
专注媒体公关十余年,遵从内心,创意至上,走在幕后到前台的路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