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浆果大生意,菇娘果如何炼成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浆果大生意,菇娘果如何炼成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依托黑土地优势,黑龙江孕育出多个菇娘基地,小小的菇娘果正从地方特产蝶变为畅销全国的“黄金果”,更铺就了一条带动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致富新路。

文丨王芊

秋意渐浓,黑土地迎来丰收季。在黑龙江省,缀满枝头的金黄色菇娘果,正成为市场上备受青睐新宠。这颗小小的浆果,在凉爽的天气里征服消费者的味蕾。更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在广袤的田野上铺就了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致富新路。

清晨,海伦市共合镇的菇娘田里已一片繁忙,金黄色的果实填满竹筐。分拣、装箱后这些鲜果将出现在上海、广州。作为全国最大的菇娘集散地,这里2025年的种植规模已达4000亩,带动周边乡镇扩展超2万亩,预计总产量达1.5万吨,综合产值将突破亿元,这些小小果实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图片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黑土地上的品质密码,科技赋能黄金果

依托黑土地优势,黑龙江孕育出多个菇娘基地。

在虎林市桦南村,穆棱河冲积平原的沙壤土透气性强,加上显著的昼夜温差,为这里的菇娘糖分和维生素C的充分积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维生素C含量比普通品种高出30%,风味绝佳。

集贤镇地处三江平原黑土富硒带核心区,所产的菇娘不单果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更高,且独具“富硒”优势,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300亩,年产量超40万斤,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20余个城市。

而在方正县天门乡,一种药食同源“红菇娘”正崭露头角。“这是一种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保健型水果,”天门乡党委书记张志国介绍。该乡依托浅山区优势,2025年,在中心村试点推广“红菇娘”种植,辐射带动新兴、沿江等村农户,全乡计划种植面积150亩。

品质的背后是科技支撑。虎林镇组建了专业农技团队,每月下乡4-6次,手把手指导农户。通过推广12个抗寒品种,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5%,优质品率提升至92%。海伦市共合镇从牡丹江引进“果大味甜”的菇娘新品种,与本地品种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品质。

图片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从“提篮叫卖”到全国市场,渠道变革打通产销动脉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菇娘的销售渠道不再单一。据绥化日报报道,海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2024年3月,海伦市成立了电商创意工作室,2025年,该工作室启动“黄金果实计划”,打造“海伦甜妞”地域IP。随着菇娘进入采摘季,“百名达人产地行”活动掀起全网营销热潮,订单预售量达2.1万单,同比激增300%。

横头山镇则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体系。镇上正筹备成立“横头山镇菇娘协会”,推进绿色食品认证与商标注册,预计年内可实现产品溢价30%以上,同步提升村集体收益。通过对接高端生鲜企业、布局电商及直播渠道,让“精品菇娘”成功打入一线城市市场。

2024年,双鸭山市集贤县集贤镇双胜村投资建设电商直播基地,通过“农户+电商”模式,将菇娘销往全国。通过直播方式卖黄菇娘,不单拓宽了销路,还提高了价格,广东、福建等地的南方顾客复购率极高。

小浆果撬动大振兴,家门口的致富路

在虎林镇桦南村,“党支部+园区+农户”的模式创新建立了“双联双带”机制,支部联系企业、党员联系农户,带动技术推广与产品销售。村民通过“四金”模式增收:土地流转挣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订单预支保底金、股份合作分红金。这套机制带动230户示范户稳定增收,2025年上半年全镇村集体收入突破600万元。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菇娘种植在采收高峰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在海伦共合镇,今年种植菇娘4000亩,带动周边乡镇扩展至超2万亩,预计总产量达1.5万吨,综合产值将突破亿元。从种植到加工全链条,一个生产季带动全镇及周边500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约万元 。

双胜村菇娘产业不仅让种植户鼓了腰包,更带动了周边村屯10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据双胜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菇娘产业链已吸纳周边村屯长期用工30余人、季节性用工超百人,人均年增收达1.2万元。

桦川县横头山镇规划三年内将种植面积扩至2000亩,构建完整产业集群,年集体收入目标超百万元。一颗小浆果,正在政策赋能下成长为支撑县域经济的大产业。

小小的菇娘果正从地方特产蝶变为畅销全国的“黄金果”,更铺就了一条带动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致富新路。这颗扎根黑土地的“黄金果”,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孕育着乡村发展的金色希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浆果大生意,菇娘果如何炼成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依托黑土地优势,黑龙江孕育出多个菇娘基地,小小的菇娘果正从地方特产蝶变为畅销全国的“黄金果”,更铺就了一条带动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致富新路。

文丨王芊

秋意渐浓,黑土地迎来丰收季。在黑龙江省,缀满枝头的金黄色菇娘果,正成为市场上备受青睐新宠。这颗小小的浆果,在凉爽的天气里征服消费者的味蕾。更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在广袤的田野上铺就了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致富新路。

清晨,海伦市共合镇的菇娘田里已一片繁忙,金黄色的果实填满竹筐。分拣、装箱后这些鲜果将出现在上海、广州。作为全国最大的菇娘集散地,这里2025年的种植规模已达4000亩,带动周边乡镇扩展超2万亩,预计总产量达1.5万吨,综合产值将突破亿元,这些小小果实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图片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黑土地上的品质密码,科技赋能黄金果

依托黑土地优势,黑龙江孕育出多个菇娘基地。

在虎林市桦南村,穆棱河冲积平原的沙壤土透气性强,加上显著的昼夜温差,为这里的菇娘糖分和维生素C的充分积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维生素C含量比普通品种高出30%,风味绝佳。

集贤镇地处三江平原黑土富硒带核心区,所产的菇娘不单果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更高,且独具“富硒”优势,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300亩,年产量超40万斤,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20余个城市。

而在方正县天门乡,一种药食同源“红菇娘”正崭露头角。“这是一种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保健型水果,”天门乡党委书记张志国介绍。该乡依托浅山区优势,2025年,在中心村试点推广“红菇娘”种植,辐射带动新兴、沿江等村农户,全乡计划种植面积150亩。

品质的背后是科技支撑。虎林镇组建了专业农技团队,每月下乡4-6次,手把手指导农户。通过推广12个抗寒品种,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5%,优质品率提升至92%。海伦市共合镇从牡丹江引进“果大味甜”的菇娘新品种,与本地品种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品质。

图片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从“提篮叫卖”到全国市场,渠道变革打通产销动脉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菇娘的销售渠道不再单一。据绥化日报报道,海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2024年3月,海伦市成立了电商创意工作室,2025年,该工作室启动“黄金果实计划”,打造“海伦甜妞”地域IP。随着菇娘进入采摘季,“百名达人产地行”活动掀起全网营销热潮,订单预售量达2.1万单,同比激增300%。

横头山镇则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体系。镇上正筹备成立“横头山镇菇娘协会”,推进绿色食品认证与商标注册,预计年内可实现产品溢价30%以上,同步提升村集体收益。通过对接高端生鲜企业、布局电商及直播渠道,让“精品菇娘”成功打入一线城市市场。

2024年,双鸭山市集贤县集贤镇双胜村投资建设电商直播基地,通过“农户+电商”模式,将菇娘销往全国。通过直播方式卖黄菇娘,不单拓宽了销路,还提高了价格,广东、福建等地的南方顾客复购率极高。

小浆果撬动大振兴,家门口的致富路

在虎林镇桦南村,“党支部+园区+农户”的模式创新建立了“双联双带”机制,支部联系企业、党员联系农户,带动技术推广与产品销售。村民通过“四金”模式增收:土地流转挣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订单预支保底金、股份合作分红金。这套机制带动230户示范户稳定增收,2025年上半年全镇村集体收入突破600万元。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菇娘种植在采收高峰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在海伦共合镇,今年种植菇娘4000亩,带动周边乡镇扩展至超2万亩,预计总产量达1.5万吨,综合产值将突破亿元。从种植到加工全链条,一个生产季带动全镇及周边500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约万元 。

双胜村菇娘产业不仅让种植户鼓了腰包,更带动了周边村屯10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据双胜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菇娘产业链已吸纳周边村屯长期用工30余人、季节性用工超百人,人均年增收达1.2万元。

桦川县横头山镇规划三年内将种植面积扩至2000亩,构建完整产业集群,年集体收入目标超百万元。一颗小浆果,正在政策赋能下成长为支撑县域经济的大产业。

小小的菇娘果正从地方特产蝶变为畅销全国的“黄金果”,更铺就了一条带动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致富新路。这颗扎根黑土地的“黄金果”,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孕育着乡村发展的金色希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