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泡泡玛特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期间,泡泡玛特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宁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了一只超小号LABUBU,引发台下一片欢呼。他介绍,这是即将发售的mini版LABUBU,“以前大家是挂在包上,可能从下周开始,大家甚至可以挂在手机上”。
LABUBU正在走向更多元的场景,但在此之前,它已经给泡泡玛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其中,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IP实现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668%,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三成。
面对分析师对业绩指引的提问,王宁笑称,自己给出的指引总是不准。毕竟,上一次业绩发布会上,他对泡泡玛特的预期是2025年同比2024年有50%以上增长,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业务出现100%以上增长——上半年已经不止于此,考虑到规模效应,下半年的收入往往超过上半年。他说:“今年希望(营收)能够做到200亿元,但是感觉300亿元应该也很轻松。”
业绩会发布会当日,泡泡玛特涨超12%,股价突破300港元,再创新高,市值突破4000亿港元。低开高走,股价还是“飙”了。
上半年营收净利均超去年全年
从数字来看,这的确是一份增长显著的财报: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在全年营收超过百亿后,这家公司又收获了半年营收突破百亿的成绩,净利润超过2024全年。
如今,在国内互联网公司里,三位数百分比增长已经很难见到了,但对于泡泡玛特这家要“打造新一代世界级的消费品牌”的公司,整份财报里都是这样的数字。
作为其全球组织架构调整后的首份财报,消费者市场被分为中国、亚太(指中国以外的其他亚洲及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美洲和欧洲及其他地区四大区域。其中,中国营收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亚太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257.8%;美洲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1142.3%;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729.2%。
与海外相比,中国市场已经足够成熟。在门店数量并未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线下营收50.8亿元,同比增长117.1%。线上渠道营收29.4亿元,同比增长212.2%。其中,泡泡玛特抽盒机营收11.3亿元,同比增长181.9%;抖音、天猫营收分别为5.6亿元、6.6亿元,同比增长168.6%、230.7%。深化消费者体验的内容电商,以及数据和信息即时反馈的货架电商,在转化率上双双提升。
海外开店加速,但要开“好店”
至于泡泡玛特海外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线下门店,选址则集中在核心商圈和特色地标。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就在英国剑桥、印尼巴厘岛等地标位置开设了首家门店,当一条进店的长队排起来,广告已经跟随来往的游客、行人铺了出去。
尚未涉足的市场还有很多,真正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需要更多门店承载交易。已知的是,泡泡玛特海外门店共有140家,预计年底将超过200家门店。从140家到200家的过程中,泡泡玛特计划拓展中东、中欧、中南美等市场,正计划在卡塔尔多哈机场开出中东地区首家门店。不过,新店并不是多多益善,泡泡玛特的思路是开更多的“好店”——位置优越、人流众多、运营精细,而非盲目加速。
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不算慢,从开店数量来看,2025年上半年净增的40家门店里,有28家是海外门店,美洲占了19家,而且是聚焦美国市场。
中国企业出海,在美国市场的前景总是备受瞩目。泡泡玛特管理层提到,北美市场广阔、购买力旺盛,零售体系相对成熟,随着团队的组建和对当地商业规律的梳理,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期”。
更重要的是,美国市场引领者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潮流风向,存在一定的示范效应,有助于带动泡泡玛特业务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品牌口碑,进而助力公司全球化进程。甚至,即使不考虑LABUBU带领下系列IP爆火的情况,内部对于北美市场的增长速度依然“非常有信心”。
缝纫机踩冒烟,LABUBU是最大功臣
不过,即便如此,分析师们还是表达了对LABUBU的关注。
毕竟,2025年上半年,LABUBU的全球爆火有目共睹,带动THE MONSTERS系列IP实现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668%,也让后者成为收入最高的IP,对营收贡献显著。此外,一众IP中,还有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营收超过10亿元;HIRONO、星星人、Zsiga、PUCKY、HACIPUPU等13个IP营收过亿。
自此,“一超多强”的“超”出现了——THE MONSTERS创造的收入几乎等同于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这四个IP的收入总和。另外,受益于THE MONSTERS系列销量激增,毛绒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2倍,超过手办成为第一大品类,整体收入占比攀升至44.2%。
第二季度,除了国内市场的抢购继续,凭借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的传播,LABUBU在海外迅速走红,导致“一娃难求”。关于产能,泡泡玛特管理层表示,8月毛绒品类产能已达到3000万只。“我们工程师都在感概,今年一个月的量是去年一年的量,我们现在的月产能是去年同期的十倍以上。”
当然,如此盛况能否延续还是问号。但在数字之外,王宁更关心的是LABUBU成为世界级IP背后的意义。“当一个IP成为世界级IP之后,它真正的商业价值才刚刚开始。”
新业务不只乐园,还有饰品、甜品
在相对传统的IP产品销售之外,泡泡玛特也探索了一些新业态。
2023年9月,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开园,如今已实现盈利——尽管乐园内的限定产品销售一度被认为是“喧宾夺主”,但园内演出、节日主题装置以及IP特色餐饮和甜品等设置还是为泡泡玛特旗下IP影响力的扩大,以及与用户之间情感连接的加深创造了条件。王宁透露,虽然为了升级关停了约50%的园内面积,客流量和收入均超过去年全年。
饰品也被他视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创新业务。6月,泡泡玛特旗下珠宝品牌popop在上海恒隆广场和北京国贸商城各开了一家门店,商品价位在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另外,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在上海开设了HIRONO小野品牌首店,品类涵盖潮玩、服饰、艺术生活家居、雕塑等,还在成都SKP、北京SKP-S开设了POP MART COLLECTION臻藏店,主打收藏级潮玩 MEGA,设有城市限定款,定位于高端消费场域。
从管理层的表态来看,泡泡玛特没有要求这些新业务在短时间内达到怎样的规模,而是选择“持续地对这些业务进行迭代和优化”,直到“真正地准备好”。它们都是IP延伸出的脉络,与IP相伴共生。理想状态下,IP的可持续性是新业务成长的基础,而成熟之后的新业务也将巩固IP的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