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观鸟经济”催生山东文旅新业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观鸟经济”催生山东文旅新业态

在山东,观鸟经济也开始拉动消费:微山湖已建成40多个观鸟点,2024年春节及后两个月,吸引了2万人次前来观鸟,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000万元。

文 | 经济导报 杜杨

今年的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本次全国生态日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山东省践行“两山”理念,在候鸟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南四湖等14处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纳入国家林草局公布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尤其是前者,2024年带动东营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速达14.7%,山东观鸟经济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来了

《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3》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内地有统计的省(区、市)以鸟类观察为主的爱好者约34万人。观鸟逐渐从专业爱好走向大众休闲,催生出一个涵盖文旅、康养、教育等领域的产业链,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

相关数据显示,在抖音,观鸟话题的播放量超7亿次;在小红书,观鸟相关笔记讨论量超过700万,阅读量超过10亿次。小红书今年4月发布的《观鸟趋势报告》显示,观鸟这一小众爱好正在年轻群体中快速普及,近一年观鸟相关笔记发布量是过去10年总和的1.2倍。

当前,观鸟经济正从单一观赏向多元化消费场景延伸,推动产业向品质化、个性化升级。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传统观鸟模式,更催生了文旅新业态,带动了地方相关产业发展。

“观鸟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不能把观鸟鸟塘当成赚钱的工具,保护鸟类的初心始终不能变。”不少业内专家建议,观鸟经济的核心在于“平衡”,要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与产业升级互促共进。

在山东,观鸟经济也开始拉动消费:微山湖已建成40多个观鸟点,2024年春节及后两个月,吸引了2万人次前来观鸟,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000万元。东营市2024年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创下新高,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速达14.7%,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在国庆假期7天接待游客17.91万人次。

观赏保护两不误

观鸟经济的火热,与鸟类保护息息相关;而鸟类保护的成效卓著,又与“两山”理念的践行密不可分。

山东有鸟类471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0%以上。山东半岛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青岛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每年有大量候鸟在此栖息、繁殖或停留;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近年来,山东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候鸟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野生鸟类由471种增加到515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山东省修改完善多项办法,出台相关条例;公布了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动物名录;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多个规范性文件,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制保障体系。同时,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鸟类保护的“四梁八柱”。2020年又建立起省级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执法联动体系;加密监测预警体系,织密候鸟保护“防护网络”;同时,还涌现出一批优秀志愿者和先进典型,彰显候鸟保护“榜样担当”。

各地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吸引了更多的观鸟游客,促进了经济发展。比如东营市启动“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开展国际观鸟比赛、摄影大赛等活动,发布精品观鸟线路,配套完善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还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和季节特点,规划秋冬旅游线路和产品。菏泽市曹县魏湾镇张康村则着力打造观鸟拍鸟基地,准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发展民宿、农家乐等。微山湖周边的村民有的开游艇,有的建民宿,有的开餐馆,有的卖特产,几乎家家都吃上了“生态饭”,观鸟经济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务工。

下一步,山东将继续践行自然资源领域“两山”理念,发挥林长制和联席会议作用,构建鸟类保护长效机制,多措并举,持续完善鸟类保护体系,打造候鸟迁徙保护“齐鲁样板”。在政策引导、科技支持与基层实践的合力下,鸟类资源正从生态账本上的“保护对象”,逐步成为激活乡村振兴、带动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量”。

来源:经济导报

原标题:“观鸟经济”催生山东文旅新业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观鸟经济”催生山东文旅新业态

在山东,观鸟经济也开始拉动消费:微山湖已建成40多个观鸟点,2024年春节及后两个月,吸引了2万人次前来观鸟,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000万元。

文 | 经济导报 杜杨

今年的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本次全国生态日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山东省践行“两山”理念,在候鸟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南四湖等14处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纳入国家林草局公布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尤其是前者,2024年带动东营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速达14.7%,山东观鸟经济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来了

《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3》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内地有统计的省(区、市)以鸟类观察为主的爱好者约34万人。观鸟逐渐从专业爱好走向大众休闲,催生出一个涵盖文旅、康养、教育等领域的产业链,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

相关数据显示,在抖音,观鸟话题的播放量超7亿次;在小红书,观鸟相关笔记讨论量超过700万,阅读量超过10亿次。小红书今年4月发布的《观鸟趋势报告》显示,观鸟这一小众爱好正在年轻群体中快速普及,近一年观鸟相关笔记发布量是过去10年总和的1.2倍。

当前,观鸟经济正从单一观赏向多元化消费场景延伸,推动产业向品质化、个性化升级。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传统观鸟模式,更催生了文旅新业态,带动了地方相关产业发展。

“观鸟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不能把观鸟鸟塘当成赚钱的工具,保护鸟类的初心始终不能变。”不少业内专家建议,观鸟经济的核心在于“平衡”,要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与产业升级互促共进。

在山东,观鸟经济也开始拉动消费:微山湖已建成40多个观鸟点,2024年春节及后两个月,吸引了2万人次前来观鸟,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000万元。东营市2024年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创下新高,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速达14.7%,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在国庆假期7天接待游客17.91万人次。

观赏保护两不误

观鸟经济的火热,与鸟类保护息息相关;而鸟类保护的成效卓著,又与“两山”理念的践行密不可分。

山东有鸟类471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0%以上。山东半岛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青岛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每年有大量候鸟在此栖息、繁殖或停留;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近年来,山东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候鸟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野生鸟类由471种增加到515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山东省修改完善多项办法,出台相关条例;公布了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动物名录;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多个规范性文件,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制保障体系。同时,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鸟类保护的“四梁八柱”。2020年又建立起省级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执法联动体系;加密监测预警体系,织密候鸟保护“防护网络”;同时,还涌现出一批优秀志愿者和先进典型,彰显候鸟保护“榜样担当”。

各地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吸引了更多的观鸟游客,促进了经济发展。比如东营市启动“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开展国际观鸟比赛、摄影大赛等活动,发布精品观鸟线路,配套完善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还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和季节特点,规划秋冬旅游线路和产品。菏泽市曹县魏湾镇张康村则着力打造观鸟拍鸟基地,准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发展民宿、农家乐等。微山湖周边的村民有的开游艇,有的建民宿,有的开餐馆,有的卖特产,几乎家家都吃上了“生态饭”,观鸟经济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务工。

下一步,山东将继续践行自然资源领域“两山”理念,发挥林长制和联席会议作用,构建鸟类保护长效机制,多措并举,持续完善鸟类保护体系,打造候鸟迁徙保护“齐鲁样板”。在政策引导、科技支持与基层实践的合力下,鸟类资源正从生态账本上的“保护对象”,逐步成为激活乡村振兴、带动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量”。

来源:经济导报

原标题:“观鸟经济”催生山东文旅新业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