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以企业感受度为“标尺”,上海人社部门打造营商环境“温暖高效”上海路径|大咖聊营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以企业感受度为“标尺”,上海人社部门打造营商环境“温暖高效”上海路径|大咖聊营商

近年来,市人社局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抓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着力在降成本、强供给、优监管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形成了一条可感可及、温暖高效的“上海路径”。

人社工作聚焦“人”这一营商环境要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支撑经济脉动,是营商环境的“温度计”和“稳定器”。近年来,市人社局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抓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着力在降成本、强供给、优监管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形成了一条可感可及、温暖高效的“上海路径”。

8月20日上午,“智汇人社 共襄营商”人社大咖聊营商主题活动成功举行。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佳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陈彦峰,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兵,市律师协会会长邵万权等出席活动并讲话。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中国企业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多项指标已跻身全球最优水平,拥有了参与全球竞争的硬核实力。

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上海人社部门聚焦降本增效打出“组合拳”,推出并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创新出台女职工产假及生育假期间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稳妥落实专项贷款及贴息等系列稳就业政策,1-7月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8笔,金额17亿元,发放贷款利息补贴0.2亿元;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1-7月为各类参保单位减负47亿元。

正如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彦峰所言,“政策触达’最后一公里’的打通,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改革红利而不是繁琐流程”。

上海人社部门还强化人力资源供给,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其中,上海人社部门推出系列举措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保障,聚焦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直播经济等行业研究形成一揽子工作举措,合力推进相关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健全完善梯度化的技能提升补贴政策,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及民生保障重点领域“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能提升补贴标准上调30%;依托优质人力资源机构建设产训融合技能发展中心,打造产业所需高能级综合性技能培训平台,通过精准对接市场动态需求,为劳动者提供培训和就业“一站式”服务;组织开展2025年上海市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积极为广大民营企业和各类求职者搭建精准、高效的对接平台,活动期间共对接落实2142家民营企业3556个岗位的招聘需求。

监管“无事不扰”,服务”无微不至”,是上海人社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另一重逻辑。

上海人社部门以企业感受度为“标尺”,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会同江浙皖人社部门出台全国首个跨省域人社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清单,给予市场主体更多容错纠错空间;持续推动劳动纠纷多元调解,健全与法院“总对总”机制,组织区、街镇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入驻法院调解平台开展调解工作;深化“劳动解纷+就业帮扶”工作机制,提供更高效、更贴心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保障,全力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陆敬波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法善治让企业安心经营,也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劳资双方才能在和谐中实现共赢”。

数字化治理是上海人社改革的最大增量。

在黄浦区,人社部门与BOSS直聘等平台合作,运用大数据算法模型对惠企政策进行“画像”,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用工需求精准推送可享受的补贴项目,实现“政策找人”。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菲菲对此深有感触:“作为一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我们既是营商环境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上海人社部门通过务实的举措,设法考虑各种场景搭建桥梁,让企业、员工可以同步到一起。”

正如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彦峰所言,“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上海人社部门正在用持之以恒的精细化改革,回答这道永无止境的时代命题。

据悉,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律师协会主办,由界面新闻承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以企业感受度为“标尺”,上海人社部门打造营商环境“温暖高效”上海路径|大咖聊营商

近年来,市人社局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抓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着力在降成本、强供给、优监管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形成了一条可感可及、温暖高效的“上海路径”。

人社工作聚焦“人”这一营商环境要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支撑经济脉动,是营商环境的“温度计”和“稳定器”。近年来,市人社局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抓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着力在降成本、强供给、优监管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形成了一条可感可及、温暖高效的“上海路径”。

8月20日上午,“智汇人社 共襄营商”人社大咖聊营商主题活动成功举行。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佳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陈彦峰,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兵,市律师协会会长邵万权等出席活动并讲话。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中国企业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多项指标已跻身全球最优水平,拥有了参与全球竞争的硬核实力。

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上海人社部门聚焦降本增效打出“组合拳”,推出并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创新出台女职工产假及生育假期间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稳妥落实专项贷款及贴息等系列稳就业政策,1-7月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8笔,金额17亿元,发放贷款利息补贴0.2亿元;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1-7月为各类参保单位减负47亿元。

正如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彦峰所言,“政策触达’最后一公里’的打通,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改革红利而不是繁琐流程”。

上海人社部门还强化人力资源供给,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其中,上海人社部门推出系列举措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保障,聚焦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直播经济等行业研究形成一揽子工作举措,合力推进相关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健全完善梯度化的技能提升补贴政策,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及民生保障重点领域“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能提升补贴标准上调30%;依托优质人力资源机构建设产训融合技能发展中心,打造产业所需高能级综合性技能培训平台,通过精准对接市场动态需求,为劳动者提供培训和就业“一站式”服务;组织开展2025年上海市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积极为广大民营企业和各类求职者搭建精准、高效的对接平台,活动期间共对接落实2142家民营企业3556个岗位的招聘需求。

监管“无事不扰”,服务”无微不至”,是上海人社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另一重逻辑。

上海人社部门以企业感受度为“标尺”,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会同江浙皖人社部门出台全国首个跨省域人社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清单,给予市场主体更多容错纠错空间;持续推动劳动纠纷多元调解,健全与法院“总对总”机制,组织区、街镇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入驻法院调解平台开展调解工作;深化“劳动解纷+就业帮扶”工作机制,提供更高效、更贴心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保障,全力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陆敬波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法善治让企业安心经营,也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劳资双方才能在和谐中实现共赢”。

数字化治理是上海人社改革的最大增量。

在黄浦区,人社部门与BOSS直聘等平台合作,运用大数据算法模型对惠企政策进行“画像”,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用工需求精准推送可享受的补贴项目,实现“政策找人”。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菲菲对此深有感触:“作为一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我们既是营商环境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上海人社部门通过务实的举措,设法考虑各种场景搭建桥梁,让企业、员工可以同步到一起。”

正如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彦峰所言,“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上海人社部门正在用持之以恒的精细化改革,回答这道永无止境的时代命题。

据悉,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律师协会主办,由界面新闻承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