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柳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宏大格局中,如何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于城市经济革新、产业实现跨越式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围绕民营经济,越来越多的会议活动在山东召开、启幕,足以证明这片土地对于民营经济的关注:
8月4日,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名单公布;
8月7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日照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省委书记、省长与37位民营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这也是半年内山东第二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
8月11日,山东省工商联公示了2025山东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入围名单,就在8月19日上午,山东民营企业百强助力临沂高质量发展暨第二届临商大会开幕,榜单正式揭幕。
把视线聚焦青岛。8月19日下午,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郭振栋做客民生在线直播室,围绕“学习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当下,一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青岛样本”,正越来越亮眼。

政策引领,筑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今年6月,山东出台了《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围绕民营企业关心关注的问题,提出10个方面、50条具体政策。
2025山东民营企业200强中,青岛共39家企业入围,居全省首位。
此外,在2024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青岛市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第八,其中市场环境指标位列全国第三,较2023年提升两个位次。
郭振栋介绍,今年以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始终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秉持“服务冲在前、发展走在前”的工作理念,聚焦“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目标任务,全面强化“打头阵、当先锋”的责任担当,以改革思维和创新举措,大力宣贯《民营经济促进法》,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联系,齐心协力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持续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青岛样本”。
其中,为了推动民营领军标杆企业扩围提质,青岛特意印发《2025年青岛市民营领军标杆企业服务行动计划》,开展领军标杆企业服务行动,进一步整合资源,评价体系在政策的引领下日益完善。

本月月初,青岛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系统年中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今年下半年,青岛将实施民间投资项目攻坚、技术改造升级赋能、政策服务提质扩面、助企纾困解难帮扶、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干部作风能力提升等“5+1”专项行动,民间投资项目扩容、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政策服务提质扩面、政企互动更加便捷、问题堵点加速破解将成为青岛民营经济促进工作的重点。
具体来看,在政策服务提质扩面方面,青岛将推进“青岛政策通”平台改造升级与融合,推动政策兑现“直达快享”;依托“学习宣贯民营经济促进法 青岛在行动”志愿宣讲系列活动,深化政策宣传和服务工作;打造“益企行”惠企服务品牌,完成100名新增政策服务专员的招募与培训。
政策工具箱的持续充实,让青岛的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
提质扩容,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名单中,除了入选2024山东民营企业200强的64家企业,其余均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高新技术、创业板等当地骨干企业。
青岛民营经济发展局对于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性民企的扶持比重日益增加。

今年,青岛新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1434家,较去年年底增长40.3%;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363家,较去年认定数量增长60.7%;建立“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开展区(市)全覆盖实地走访,推荐171家企业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小巨人”企业认定复核。
而为了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青岛专门制定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赋能工作方案,坚持分类指导、靶向培育,推动城市优质中小企业提质扩容。
同时,为了支持瞪羚独角兽企业“高跳快跑”,仍旧是在政策引领上下足功夫:《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制定出台,研究修订雏鹰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为青岛瞪羚独角兽企业的优化评审标准、扩大企业基数提供了系统支撑。

民营经济创新能级的提升亦是青岛关注的重点。不断推动融链固链建链专场对接活动的常态化——据悉,青岛今年以来已举办10场专场对接活动,参与企业500余家次,下半年亦计划不少于10场。
首场“千校万企”中小企业产学研创新训练营活动于今年举行,4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和南京高校开展技术对接交流和实地观摩学习,专精特新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475个省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相继落地……

基于此,企业可以全面展示创新产品的技术优势、应用场景和市场前景,精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专家及投融资机构的关注,实现需求与资源精准对接。
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注脚落笔,为青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带来了更为生动的诠释。
而为了当好创新型企业的“店小二”,青岛有意识打出了“线上+线下”组合拳,逐步拉近与企业距离。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集中组织开展5期政策宣讲,制作2期视频解读,并集中组织了400余家次“小巨人”企业申报辅导。
真金白银,彰显城市护航诚意
走进青岛自贸片区,在创新“自贸助贷”政策支持下,设立了1亿元资金池,截至2025年7月末,片区金融机构已发放贷款146笔,总金额达11.8亿元,为70余家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超过500万元,政策实施以来,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的效能,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显著提升了片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真金白银,是青岛扶持民营企业成长最为直白的诚意。
再次回到专精特新企业上来看,数据显示,青岛首次将2024年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纳入全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试点,推动惠企资金直拨企业账户,目前1.46亿元奖补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扶持企业519家。
后续,青岛还将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奖补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按照年度设备投资额12%的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补。

日前,《青岛市加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从增加融资供给、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建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等五个方面提出十九条具体措施,形成了多部门协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合力。
这些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充分体现了青岛市政府用大手笔为民营企业护航的决心和力度。
此外,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不仅支持企业在家门口发展,更希望助力它们走向世界舞台。
每年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各类展会活动上,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专门设置中小企业创新产品展区,为企业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展位,为的就是让活跃在世界舞台的青企身影没有后顾之忧。

后续,结合印发《青岛市助力中小企业“扬帆远航”2025年出海行动方案》,在青岛民营经济据的牵头下,致力于将举办海外推介、项目对接等活动常态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岛民营经济正以千帆竞发之势,在时代浪潮中劈波前行——这片孕育了海尔、海信等全球知名企业的热土,如今正通过政策阳光的普照、金融活水的灌溉和服务沃土的培育,让更多民营企业在创新创业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