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新三板躁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新三板躁动

去年年末以来,流动性匮乏的新三板市场开始受到IPO提速的扰动,挂牌企业或进或退,陷入迷失和躁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继续待在新三板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是过去几个月来萦绕在陈钢(化名)心头的一个问题。

陈钢是北京地区一家新三板公司的董事长,他周围很多朋友的公司也都在新三板挂牌。不过近几个月来,“要么转战IPO,要么退出新三板”成为朋友圈里热议的话题。

自去年年末以来,流动性匮乏的新三板市场开始受到IPO提速的扰动,一些挂牌公司处在进退抉择的十字路口,陷入躁动与迷失。

IPO扰动

三板指数跌跌不休、流动性低迷犹如一潭死水、传说中的利好政策迟迟不来。令很多新三板公司的决策者们开始思索继续留在新三板的理由。

“2015年公司挂牌的时候,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都热情高涨。”陈钢还记得初上新三板时的意气奋发,以及整个市场的火热氛围。

这一年的3月18日,全国股转系统正式对外发布新三板指数。当日的三板成指狂飙78.44点,收报1452.92点,涨幅为5.71%;三板做市指数也大涨28.68点,报1682.60点,涨幅为1.73%,并很快在4月7日达到历史最高点位2673点。

而到了两年以后的现在,这个昔日颇具财富效应的市场已人气式微。截至5月15日收盘,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分别报收1225.91点和1091.81点,分别较三板指数上线首日跌去15.6%和35.1%。

与三板指数一同滑落的还有企业的估值水平和成交数量。股转系统公开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新三板市场股票平均市盈率已从40倍降至不足30倍。

据东方财富Chocie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初至今,新三板的11167家挂牌企业中仅有3939家企业存在交易,其中协议转让2500家,做市转让1439家,610家企业4个多月中仅有一天交易,211家企业累计成交量在1万股以下。

不仅如此,再融资乏力也令三板企业主们感到寒心。统计显示,去年全年增发预案月均数量为324起,而今年前4个月的月均新增增发预案仅为240起,新三板月度增发预案数量呈现波动下跌的状态。

新三板市场疲弱只是让陈钢们隐隐感到失望与不安,而去年11月开始的新股发行大提速,更是让那些新三板公司老板们坐不住了。

从先前的每月一批、每两周一批,再到现在的每周一批。在“新股发行提速,加快去库存”的监管思路下,IPO批文发放明显加速。进入四月以来,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频次也从每周两次增至三次。

IPO加速成为常态,那些转战主板的成功案例也撩拨着这些新三板决策者的内心。

5月10日,佩蒂股份IPO首发申请获证监会通过,从申报到过会用时一年零一天,刷新了新三板企业转战主板的最短时间记录。4月24日,在提出IPO申请两年后,艾艾精工也终于成功过会,拿到A股IPO的批文。再算上拓斯达、三星新材、光莆电子和新天药业,今年以来已有6家新三板企业成功转板,这一数量超过了此前三年之和。

据东方财富Chioce数据统计,2016年至今,共有39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接受了上市辅导,今年以来接受上市辅导的就有137家,其中IPO首发申报的达20家。

跟陈钢一样,道有道董事长兼创始人周建修也在2015年选择了新三板,主要的驱动因素还是当时IPO的暂停,这也是A股历史上的第八次IPO暂停。

2015年到2017年正逢道有道所处的移动互联网营销行业迅速迭代的时期,无论是产品,客户的需求认知还是用户的接受度都在快速变化中,公司急需资金支持。而申报IPO则会影响公司的融资进程,加之IPO堰塞湖现象严重、整个审核发行周期遥遥无期等不确定因素,周建修最终选择了自己最初并不考虑的市场。

在周建修看来,公司挂牌新三板后对与法人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因为规范自身而不得不付出高额的成本。当然他也看重企业融资和员工股权激励的功能,不过在流动性严重不足的当下,这两个诉求的实现也已意义不大。

另外,流动性匮乏也让新三板作为退出渠道显得“鸡肋”。

“公司内部的机构投资者虽然不着急退出,但也想要个稳定的退出渠道,现在新三板完全不能满足,于是催着我们去IPO。要说融资的话,我们不在新三板也照样融资。”一家迁址西北正在寻求IPO绿色通道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董秘表示。

“一上午,10000多家挂牌公司里只有700家有交易,这种情况再不改变,这个市场就没戏了。”北京一位长期关注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者一声叹息。

周建修认为,多数企业可以接受主板和新三板两个市场之间的估值差距,即便对于投资者而言,估值的高低也只意味着回报率的高低,流动性充足的话终归都有获取回报的退出途径。因此,驱动企业从新三板转战主板的原因,应该是自身融资或成为全国性公众公司的发展诉求。

道有道2016年营业收入为3.59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0.15万元,在财务指标上已经能够叩响创业板的大门。

多数新三板决策者也都向界面新闻直言,在挂牌新三板之初就并未打算把公司“定死”在这个市场上,只是当时挂牌新三板比不挂牌融资来得方便,以及转板“绿色通道”的呼之欲出,各家三板公司打得都是“徐图发展两年,再顺利转板”的如意算盘。

转板“伪春天”

从新三板通往A股的路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在缺乏实质性利益的情况下,业绩稍好的公司谋求转板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也不乏自身硬业绩并不达标,却因眼红而加入征战行列的企业。一家大型上市券商的保荐代表人将此戏称为,三板客户的“伪春天”来了。

“有的三板客户看我们不给做,就去找了其他券商,折腾了半天以后又灰头土脸跑回来,最后还是被我们忽悠着卖给上市公司了。”上述保荐代表人笑言。

北京某大型券商新三板业务人士估计,目前走到上市辅导阶段的新三板企业,应该有三分之一在财务指标上还达不到创业板的标准。“一般这些去IPO的新三板企业或多或少都是有问题的,小毛病通过上市辅导能够处理,大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券商最后就放弃了。”

虽然登陆A股的门槛依然严格,但因IPO提速而躁动的新三板转板热潮却已悄然“埋雷”。

新三板上的pre-IPO概念股开始走俏,通过pre-IPO概念来吸引投资者已经成为圈内公开的秘密,但最终公司能否转战主板成功则实难预料。

界面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一些不符合A股挂牌标准的新三板公司,多数打着“先申报、再达标”的算盘,最终企业大不了中止申报IPO,于公司自身并没有任何损失,但却让不少“押注”pre-IPO概念股、期望转板后实现退出获取收益的投资者蒙在鼓里。

据联讯证券对新三板挂牌企业年报数据的统计显示,2016年度已公布年报的1055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平均净利润为1099.74万元,净利润平均增幅仅为7.33%,与2015年50.9%的净利润平均增幅相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882家创新层企业去年的平均净利润为3946.66万元,净利润同比平均增幅仅为0.05%。

“由于新三板没有上市门槛,企业在挂牌前多数存在避税行为,而判断股票价值的因素是看其成长性。种种因素叠加导致企业挂牌时一般不对以往业务作追溯调整,仅对挂牌后业务进行严格规范。使得企业在挂牌头一年反映到报表内的净利润较未挂牌时的净利润高出很多,投资者需要纵向查看三年内的报表才能看出企业价值。”华北地区某创新层企业董秘点破了新三板业绩整体不济的原因。

政策空窗期

即使是一些备战主板乏力,转板遥遥无望的新三板企业,也在身陷流动性泥沼和面临合规成本压力之下萌生退意。

今年4月24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更新为11111家,这个被戏称为新三板“光棍节”的日子,却在新增挂牌企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定格了不止一天。仔细观察就会发现,4月24日至26日,新增挂牌新三板的公司和终止挂牌的公司数量刚刚抵消。

据东方财富Chioce数据统计,2017年以来已有106家公司因各种原因摘牌,其中有4起是因转板需求摘牌,而去年全年仅有56家公司摘牌。

萌生退意的背后,还有对利好政策迟迟不见兑现的麻木。

4月17日,深交所发布的总经理工作报告称,下一步加快创业板改革,努力增加创新企业供给,推动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把创业板服务对象向产业前端推进,向企业最需要资本市场支持的阶段推进。

关于“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的此类说法,最近两年来,有关方面已经表态过多次。不过近一年的政策空窗期,逐渐冷却了市场一度对新三板的期望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直接转板还是困难重重,新三板和创业板两个市场的不同交易方式和监管机制都是直接转板的障碍。

“利好就像鸦片,中毒太久,到最后已经麻木不仁了。”陈钢直言,新三板很多政策性的东西喊得时间太久了,一年两年也没有出来,真正出来的时候市场也已经疲劳了。

陈钢判断,如果新三板的“直接转板”制度先于市场流动性改善之前提出来,那么按照目前的状况,整个新三板市场就会只剩下“老弱病残”的企业,整个市场也就垮了。

不管怎么说,IPO扰动之下,新三板的迷失和躁动期还将持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新三板躁动

去年年末以来,流动性匮乏的新三板市场开始受到IPO提速的扰动,挂牌企业或进或退,陷入迷失和躁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继续待在新三板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是过去几个月来萦绕在陈钢(化名)心头的一个问题。

陈钢是北京地区一家新三板公司的董事长,他周围很多朋友的公司也都在新三板挂牌。不过近几个月来,“要么转战IPO,要么退出新三板”成为朋友圈里热议的话题。

自去年年末以来,流动性匮乏的新三板市场开始受到IPO提速的扰动,一些挂牌公司处在进退抉择的十字路口,陷入躁动与迷失。

IPO扰动

三板指数跌跌不休、流动性低迷犹如一潭死水、传说中的利好政策迟迟不来。令很多新三板公司的决策者们开始思索继续留在新三板的理由。

“2015年公司挂牌的时候,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都热情高涨。”陈钢还记得初上新三板时的意气奋发,以及整个市场的火热氛围。

这一年的3月18日,全国股转系统正式对外发布新三板指数。当日的三板成指狂飙78.44点,收报1452.92点,涨幅为5.71%;三板做市指数也大涨28.68点,报1682.60点,涨幅为1.73%,并很快在4月7日达到历史最高点位2673点。

而到了两年以后的现在,这个昔日颇具财富效应的市场已人气式微。截至5月15日收盘,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分别报收1225.91点和1091.81点,分别较三板指数上线首日跌去15.6%和35.1%。

与三板指数一同滑落的还有企业的估值水平和成交数量。股转系统公开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新三板市场股票平均市盈率已从40倍降至不足30倍。

据东方财富Chocie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初至今,新三板的11167家挂牌企业中仅有3939家企业存在交易,其中协议转让2500家,做市转让1439家,610家企业4个多月中仅有一天交易,211家企业累计成交量在1万股以下。

不仅如此,再融资乏力也令三板企业主们感到寒心。统计显示,去年全年增发预案月均数量为324起,而今年前4个月的月均新增增发预案仅为240起,新三板月度增发预案数量呈现波动下跌的状态。

新三板市场疲弱只是让陈钢们隐隐感到失望与不安,而去年11月开始的新股发行大提速,更是让那些新三板公司老板们坐不住了。

从先前的每月一批、每两周一批,再到现在的每周一批。在“新股发行提速,加快去库存”的监管思路下,IPO批文发放明显加速。进入四月以来,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频次也从每周两次增至三次。

IPO加速成为常态,那些转战主板的成功案例也撩拨着这些新三板决策者的内心。

5月10日,佩蒂股份IPO首发申请获证监会通过,从申报到过会用时一年零一天,刷新了新三板企业转战主板的最短时间记录。4月24日,在提出IPO申请两年后,艾艾精工也终于成功过会,拿到A股IPO的批文。再算上拓斯达、三星新材、光莆电子和新天药业,今年以来已有6家新三板企业成功转板,这一数量超过了此前三年之和。

据东方财富Chioce数据统计,2016年至今,共有39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接受了上市辅导,今年以来接受上市辅导的就有137家,其中IPO首发申报的达20家。

跟陈钢一样,道有道董事长兼创始人周建修也在2015年选择了新三板,主要的驱动因素还是当时IPO的暂停,这也是A股历史上的第八次IPO暂停。

2015年到2017年正逢道有道所处的移动互联网营销行业迅速迭代的时期,无论是产品,客户的需求认知还是用户的接受度都在快速变化中,公司急需资金支持。而申报IPO则会影响公司的融资进程,加之IPO堰塞湖现象严重、整个审核发行周期遥遥无期等不确定因素,周建修最终选择了自己最初并不考虑的市场。

在周建修看来,公司挂牌新三板后对与法人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因为规范自身而不得不付出高额的成本。当然他也看重企业融资和员工股权激励的功能,不过在流动性严重不足的当下,这两个诉求的实现也已意义不大。

另外,流动性匮乏也让新三板作为退出渠道显得“鸡肋”。

“公司内部的机构投资者虽然不着急退出,但也想要个稳定的退出渠道,现在新三板完全不能满足,于是催着我们去IPO。要说融资的话,我们不在新三板也照样融资。”一家迁址西北正在寻求IPO绿色通道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董秘表示。

“一上午,10000多家挂牌公司里只有700家有交易,这种情况再不改变,这个市场就没戏了。”北京一位长期关注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者一声叹息。

周建修认为,多数企业可以接受主板和新三板两个市场之间的估值差距,即便对于投资者而言,估值的高低也只意味着回报率的高低,流动性充足的话终归都有获取回报的退出途径。因此,驱动企业从新三板转战主板的原因,应该是自身融资或成为全国性公众公司的发展诉求。

道有道2016年营业收入为3.59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0.15万元,在财务指标上已经能够叩响创业板的大门。

多数新三板决策者也都向界面新闻直言,在挂牌新三板之初就并未打算把公司“定死”在这个市场上,只是当时挂牌新三板比不挂牌融资来得方便,以及转板“绿色通道”的呼之欲出,各家三板公司打得都是“徐图发展两年,再顺利转板”的如意算盘。

转板“伪春天”

从新三板通往A股的路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在缺乏实质性利益的情况下,业绩稍好的公司谋求转板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也不乏自身硬业绩并不达标,却因眼红而加入征战行列的企业。一家大型上市券商的保荐代表人将此戏称为,三板客户的“伪春天”来了。

“有的三板客户看我们不给做,就去找了其他券商,折腾了半天以后又灰头土脸跑回来,最后还是被我们忽悠着卖给上市公司了。”上述保荐代表人笑言。

北京某大型券商新三板业务人士估计,目前走到上市辅导阶段的新三板企业,应该有三分之一在财务指标上还达不到创业板的标准。“一般这些去IPO的新三板企业或多或少都是有问题的,小毛病通过上市辅导能够处理,大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券商最后就放弃了。”

虽然登陆A股的门槛依然严格,但因IPO提速而躁动的新三板转板热潮却已悄然“埋雷”。

新三板上的pre-IPO概念股开始走俏,通过pre-IPO概念来吸引投资者已经成为圈内公开的秘密,但最终公司能否转战主板成功则实难预料。

界面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一些不符合A股挂牌标准的新三板公司,多数打着“先申报、再达标”的算盘,最终企业大不了中止申报IPO,于公司自身并没有任何损失,但却让不少“押注”pre-IPO概念股、期望转板后实现退出获取收益的投资者蒙在鼓里。

据联讯证券对新三板挂牌企业年报数据的统计显示,2016年度已公布年报的1055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平均净利润为1099.74万元,净利润平均增幅仅为7.33%,与2015年50.9%的净利润平均增幅相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882家创新层企业去年的平均净利润为3946.66万元,净利润同比平均增幅仅为0.05%。

“由于新三板没有上市门槛,企业在挂牌前多数存在避税行为,而判断股票价值的因素是看其成长性。种种因素叠加导致企业挂牌时一般不对以往业务作追溯调整,仅对挂牌后业务进行严格规范。使得企业在挂牌头一年反映到报表内的净利润较未挂牌时的净利润高出很多,投资者需要纵向查看三年内的报表才能看出企业价值。”华北地区某创新层企业董秘点破了新三板业绩整体不济的原因。

政策空窗期

即使是一些备战主板乏力,转板遥遥无望的新三板企业,也在身陷流动性泥沼和面临合规成本压力之下萌生退意。

今年4月24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更新为11111家,这个被戏称为新三板“光棍节”的日子,却在新增挂牌企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定格了不止一天。仔细观察就会发现,4月24日至26日,新增挂牌新三板的公司和终止挂牌的公司数量刚刚抵消。

据东方财富Chioce数据统计,2017年以来已有106家公司因各种原因摘牌,其中有4起是因转板需求摘牌,而去年全年仅有56家公司摘牌。

萌生退意的背后,还有对利好政策迟迟不见兑现的麻木。

4月17日,深交所发布的总经理工作报告称,下一步加快创业板改革,努力增加创新企业供给,推动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把创业板服务对象向产业前端推进,向企业最需要资本市场支持的阶段推进。

关于“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的此类说法,最近两年来,有关方面已经表态过多次。不过近一年的政策空窗期,逐渐冷却了市场一度对新三板的期望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直接转板还是困难重重,新三板和创业板两个市场的不同交易方式和监管机制都是直接转板的障碍。

“利好就像鸦片,中毒太久,到最后已经麻木不仁了。”陈钢直言,新三板很多政策性的东西喊得时间太久了,一年两年也没有出来,真正出来的时候市场也已经疲劳了。

陈钢判断,如果新三板的“直接转板”制度先于市场流动性改善之前提出来,那么按照目前的状况,整个新三板市场就会只剩下“老弱病残”的企业,整个市场也就垮了。

不管怎么说,IPO扰动之下,新三板的迷失和躁动期还将持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