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递观察家
快递行业苦内卷久矣,但这一轮反内卷或许有所不同。
随着多个省区开启涨价,纯派件区域网点或许感受不到,但产粮区商家对此很敏感,单票贵了几毛钱,每天发货上万几万单,积少成多,9块9包邮即将成为历史。
《快递观察家》发现,目前来看,此轮涨价行动依然坚挺,但有人欢喜有人愁。低价发货被叫停后,商家叫苦不迭的同时,快递行业能否真正回购良性竞争轨道?
上涨的快递费谁承担
快递涨价后,一名深圳服装电商表示,0.3公斤级小件每票涨价0.7元,导致他每月运费涨超50%。有广州商家同样表示,每月至少增加3万元的额外支出,这个成本很难通过商品涨价消化。
很显然,本轮涨价之后,对发货量小的商家影响有限。但对那些日发货量万单,几万乃至十万起的商家来说,一天增加的成本就几千上万元。
一位搬家至杭州的义乌商家吐槽,好不容易熬到义乌快递涨价了,眼看着自己的店铺重新迎来竞争力,但平台的抽检新规,致使要面临数十万元赔偿,当前活下来才是最主要的。
此轮涨价能否打破9块9包邮,提高包邮门槛呢?从市场传导逻辑来看,上涨的成本大概率会间接转移至消费者。但商家纷纷表示,受制于平台规则,涨价可能面临流量下降,导致单量更大比例减少。“之前价格都是固定的,涨1毛都可能没人买。”
快递费上涨之后,电商卖家将迎来新一轮洗牌。那些特别依赖低价来拉顾客的商家,以后日子怕是不好过了,生存空间会被挤得越来越小。平台低价战略之下,以前超便宜的快递成本,把不少商业模式上的问题都盖住了,现在这些问题将慢慢都暴露出来。
《快递观察家》认为,如果平台继续搞低价内卷,在快递费上涨的情况下,商家利润进一步被压低,就可能在产品与售后等方面节省成本,导致商品质量下滑,服务跟不上,最后遭殃的还是用户。
硬币的另一面,是即时零售的火热。一旦传统快递的成本与时效不再具备绝对优势时,主打“小时达”、从前置仓发货的即时零售,在生鲜、日用等品类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凸显。
亏钱发货一去不复返
“如果只有部分地区涨价,其他省份不涨,商家就全部往外地发,我们的单量可能就会下跌。”有不少网点担忧,涨价如果不形成全国统一动作,还将面临业务量考核的罚款。
实际上,不止广东、浙江等产粮区,包括福建、湖北等地在内,由多地邮政管理局牵头倡导快递价格上涨的行动正在加快进行,快递公司纷纷落实底价上调计划,涨价幅度大多在0.2-0.5元之间。
《快递观察家》发现,过去很长时间,快递企业宁愿不赚钱甚至亏钱去拼单量,这种做法虽然让消费者和电商卖家享受到了超便宜的快递费用,可背后藏着的更深层问题,正在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数据显示,2024年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单票收入分别为2.05元、2.3元、1.21元和2.01元,与2019年相比下降约30%—40%,而极兔在2023年才达到单票保本,2020年价格战期间,极兔甚至一票亏两元。
根据最新的月度数据,有通达系快递的单票收入已经下探至1.9元左右,增量不增利的尴尬继续存在。因此,快递涨价不应是最终目的,服务提质才是关键,当然包括一线网点的生存环境与小哥待遇。
好在主管部门及时接力出手,本次价格上调趋势有望持续。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转型已经成为整个快递行业共识,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价格会逐步上调,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将再次提上议程。
再次回到涨价的话题,对于纯派件区域网点来说,他们更关心派费何时上涨。只有将上涨的发货费分享给末端网点,才能缓解一线网点生存压力,小哥的收入与稳定性得到保障,这也是反内卷的初衷之一。
来源:快递观察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