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谁说欧美公司不在乎“一带一路”,他们正悄悄加入悄悄发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谁说欧美公司不在乎“一带一路”,他们正悄悄加入悄悄发财

“一带一路”是一个新诞生的巨大机会,吸引力程度也不次于中国市场本身。

如果你最近在北京的CBD附近出没,你一定会注意到这几天在马路上,有一个特别的路牌广告。

广告主角是汇丰集团,核心话术是:“一带一路”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版图,汇丰将提供各种金融支持。

(图说:丰的广告被赞“有觉悟”)

汇丰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跨国金融巨头,被视为西方超级跨国公司的代表之一。汇丰这番“有政治觉悟”的高调广告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

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欧美国家的政府对“一带一路”迄今,依然持有保守的观望态度。

比如,现在国内很多媒体上看到不到的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中国提议的大部分内容都获得了与会国的支持,但一份与欧盟贸易协定的声明却没有落实。

欧盟贸易事务发言人认为:欧盟暂不能支持中国提议的贸易声明﹐因为该声明无法确认欧盟和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和为所有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方面的共同承诺。

然而这些只是台面上的语言,实际上一批欧美企业,已经悄悄在用落地的行动加入到“一带一路”中,并从中分得一杯羹。

西方公司和专家们其实一直坚信,虽然在“一带一路”中,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是港口设施、桥梁等基建项目的主承包商,但是它们最终会把一些项目分包给其他一些拥有几十年跨境技术整合经验的公司——通常都是西方公司。

这样,就会给诸如霍尼韦尔、通用电气、卡特彼勒这样的跨国公司带来新的大单。

同样,虽然中国的国有银行会优先给“一带一路”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但过程中也少不了来自汇丰等跨国金融机构的补充。

综合起来,这就是一个新诞生的巨大机会,吸引力程度也不次于中国市场本身。

霍尼韦尔就认为,“一带一路”项目横跨几大洲的不同国家,中国公司可能无法提供整合式服务,比如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为工厂建立分布式控制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霍尼韦尔就可以在诸如肯尼亚和哈萨克斯坦等提供服务。

而精明的通用电气,更是早早就行动,并已经在这方面赚钱了。

2014年,中国的建筑与工程企业向通用电气订购了价值4亿美元的设备,在海外进行安装,其中绝大部分位于“一带一路”计划涵盖的地区。去年,这些订单总计达到23亿美元。在接下来的大约18个月里,通用电气还计划争夺另外70亿美元的天然气涡轮机及其他能源设备订单。

(图说:通用电气“闷声发大财”)

通用电气全球增长及运营部门首席执行长兼总裁John Rice更是“豪气”的表示,该公司几乎落地”一带一路”所有沿线国家,不仅了解当地市场,而且能够运用行业技术和深厚的专业经验。

另外一些专业技术领域“小而美”的美国公司,也“一带一路”项目中找到了巨大的商机。

比如美国高速列车减震器生产商ITT Inc.由于与全球最大的轨道车辆制造商——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公司签订了供应协议,ITT因而也参与了几个与“一带一路”有关的项目。这使得ITT获利颇丰。

至于金融机构,获得大单的最新例子是在上个月。花旗银行赢得了中国银行的一份合同,负责销售价值30亿美元的债券。中国银行将用以筹集的资金在亚洲、东欧和东非各地设立分行。

(图说:花旗银行很会“补位”)

不过,并非所有的跨国企业都能从“一带一路”项目中获益。

值得玩味的是日本企业。

日本工程公司Nippon Steel &Sumikin EngineeringCo.,旗下一家基建领域公司的负责人曾对外界沮丧的表示,到目前为止,还缺乏有关如何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信息,这使得公司还没有任何办法去争取大单。

不过,毕竟“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平台,乐观的看,也许未来这样的情况会有所改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谁说欧美公司不在乎“一带一路”,他们正悄悄加入悄悄发财

“一带一路”是一个新诞生的巨大机会,吸引力程度也不次于中国市场本身。

如果你最近在北京的CBD附近出没,你一定会注意到这几天在马路上,有一个特别的路牌广告。

广告主角是汇丰集团,核心话术是:“一带一路”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版图,汇丰将提供各种金融支持。

(图说:丰的广告被赞“有觉悟”)

汇丰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跨国金融巨头,被视为西方超级跨国公司的代表之一。汇丰这番“有政治觉悟”的高调广告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

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欧美国家的政府对“一带一路”迄今,依然持有保守的观望态度。

比如,现在国内很多媒体上看到不到的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中国提议的大部分内容都获得了与会国的支持,但一份与欧盟贸易协定的声明却没有落实。

欧盟贸易事务发言人认为:欧盟暂不能支持中国提议的贸易声明﹐因为该声明无法确认欧盟和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和为所有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方面的共同承诺。

然而这些只是台面上的语言,实际上一批欧美企业,已经悄悄在用落地的行动加入到“一带一路”中,并从中分得一杯羹。

西方公司和专家们其实一直坚信,虽然在“一带一路”中,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是港口设施、桥梁等基建项目的主承包商,但是它们最终会把一些项目分包给其他一些拥有几十年跨境技术整合经验的公司——通常都是西方公司。

这样,就会给诸如霍尼韦尔、通用电气、卡特彼勒这样的跨国公司带来新的大单。

同样,虽然中国的国有银行会优先给“一带一路”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但过程中也少不了来自汇丰等跨国金融机构的补充。

综合起来,这就是一个新诞生的巨大机会,吸引力程度也不次于中国市场本身。

霍尼韦尔就认为,“一带一路”项目横跨几大洲的不同国家,中国公司可能无法提供整合式服务,比如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为工厂建立分布式控制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霍尼韦尔就可以在诸如肯尼亚和哈萨克斯坦等提供服务。

而精明的通用电气,更是早早就行动,并已经在这方面赚钱了。

2014年,中国的建筑与工程企业向通用电气订购了价值4亿美元的设备,在海外进行安装,其中绝大部分位于“一带一路”计划涵盖的地区。去年,这些订单总计达到23亿美元。在接下来的大约18个月里,通用电气还计划争夺另外70亿美元的天然气涡轮机及其他能源设备订单。

(图说:通用电气“闷声发大财”)

通用电气全球增长及运营部门首席执行长兼总裁John Rice更是“豪气”的表示,该公司几乎落地”一带一路”所有沿线国家,不仅了解当地市场,而且能够运用行业技术和深厚的专业经验。

另外一些专业技术领域“小而美”的美国公司,也“一带一路”项目中找到了巨大的商机。

比如美国高速列车减震器生产商ITT Inc.由于与全球最大的轨道车辆制造商——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公司签订了供应协议,ITT因而也参与了几个与“一带一路”有关的项目。这使得ITT获利颇丰。

至于金融机构,获得大单的最新例子是在上个月。花旗银行赢得了中国银行的一份合同,负责销售价值30亿美元的债券。中国银行将用以筹集的资金在亚洲、东欧和东非各地设立分行。

(图说:花旗银行很会“补位”)

不过,并非所有的跨国企业都能从“一带一路”项目中获益。

值得玩味的是日本企业。

日本工程公司Nippon Steel &Sumikin EngineeringCo.,旗下一家基建领域公司的负责人曾对外界沮丧的表示,到目前为止,还缺乏有关如何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信息,这使得公司还没有任何办法去争取大单。

不过,毕竟“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平台,乐观的看,也许未来这样的情况会有所改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